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为何会中皇太极的连环计,除掉毛文龙袁崇焕?

崇祯为何会中皇太极的连环计,除掉毛文龙袁崇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27 更新时间:2024/2/4 16:22:35

皇太极连环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有史学家说,袁崇焕绝非叛逆,毛文龙罪不至死,崇祯也不是糊涂虫,但是跟熟读《三国》《水浒》的皇太极相比,这三位都有点缺心眼儿。皇太极施展连环计,借袁崇焕之剑斩了毛文龙,又借崇祯之刀杀了袁崇焕,等于拔去了自己眼中钉肉中刺。

毫无疑问,毛文龙驻扎在皮岛,皇太极每天都感觉芒刺在背:只要清(后金)军南下,毛文龙就出来踹他们的屁股,气得皇太极将毛文龙称为“海盗”“奸商”——毛文龙还真有点“奸商”品质,绝不做赔本的买卖,打闷棍套白狼是他的看家本领,七窍生烟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拿他没办法。

如果毛文龙多活个三四百年,也是可以当一个独立团团长的——文龙和云龙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皇太极背上这根刺够不着拔不掉,要不是袁崇焕帮忙,毛文龙能恶心皇太极一辈子。但是《明史纪事本末补遗》中记载了这样一场阴谋或者悲剧:袁崇焕应皇太极的要求,杀掉了毛文龙——那是皇太极提出的议和必要条件。

我们综合《明季北略》《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形:明朝叛将李永芳(《贰臣传》排名第十一)奉皇太极之命劝降毛文龙,结果被严词拒绝。李永芳徒劳无功生怕主子怪罪,就向皇太极献上了一条毒计:“兵发中原,恐怕毛文龙会截断我们的后路,咱们应该给袁崇焕写信议和,答应把辽东之地还给他,条件是必须杀掉毛文龙!”

皇太极许诺归还辽东,这是袁崇焕无法拒绝的诱惑:五年复辽的大话当着皇帝和满朝文武吹出去了,但是袁崇焕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辽东那么好收复,也轮不到他来当这个督师。

从崇祯皇帝那里拿了银子和尚方宝剑并许下了诺言,如果袁崇焕五年之诺落空,那么崇祯不但会收回银子和宝剑,还会顺带收走袁崇焕吃饭的家伙——脑袋。

一筹莫展的袁崇焕听说皇太极要有条件地归还辽东之地,这等于救了他袁督师一命,至于毛文龙,就让他为大明做最后一次贡献吧——一颗毛文龙的首级换回辽东之地,袁崇焕觉得这买卖赚大发了:“大清因是密通书崇焕,订前约,图文龙,崇焕信之。”

袁崇焕履约杀了毛文龙,但是皇太极却没有履约归还辽东之地,这件事被山海关总兵满桂捅了出去:“崇焕许皇上五年灭寇,难践其语,故勾引(皇太极)入犯,遂以岁币啖敌,欲为城下之盟,故先杀文龙,以为信物。”

记载这件事的《石匮书后集·卷十·毛文龙传》这样评价:“时人谓其(崇焕)杀毛文龙,比之秦桧之杀岳飞。”

袁崇焕当然不是秦桧,但他杀了毛文龙,确实解除了皇太极的后顾之忧,让皇太极得以施展连环计的第二计:借崇祯之手除掉袁崇焕。

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的三个月,没有了皮岛后顾之忧的皇太极绕过袁崇焕严防死守的宁、锦、山海关,一路烧杀抢掠来到了大明京畿地区。

在皇太极烧杀抢掠的日子里,袁崇焕就跟在皇太极身后武装游行,既不阻击也不偷袭。京城中的大佬们看着自己的别墅田庄被烧成一片废墟,恨不得将袁崇焕生吞活剥。于是《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留下了这样的记载:“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按照清朝人的说法,袁崇焕确实曾与皇太极私下议和而未事先向崇祯皇帝汇报,这桩足以置袁崇焕于死地的秘密,被皇太极主动抖了出来,袁崇焕不死都难,明朝不亡也难:“崇焕妄杀文龙,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无论是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是蓟辽督师袁崇焕,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就轻易地中了皇太极的连环计?皇太极的连环计又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两个问题可以合并得出一个答案:罪魁祸首就是朱由检袁崇焕不屑看而皇太极奉若珍宝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皇太极从这两本书中学到了曹操的奸诈、司马懿的厚黑、宋江的猥琐、吴用的毒辣。皇太极借袁崇焕之手除掉毛文龙,再借崇祯之手除掉袁崇焕,活脱脱就是曹操抹书间韩遂的翻版,也是吴用代替反诗栽赃卢俊义的再现,更与姜维挑拨钟会邓艾自相残杀如出一辙,至于那两个“逃出”敌营的死太监,则又上演了一出“蒋干盗书”。

用中原地区的市井小说情节,把大明绝顶聪明的两个读书人都忽悠瘸了,皇太极这一手连环计玩儿得很高明,这让我们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袁崇焕不知道皇太极会毁约吗?崇祯不知道袁崇焕跟皇太极有血海深仇吗?

明知杀了毛文龙可能也换不回辽东之地,袁崇焕还是毫不犹豫地杀了毛文龙;未必相信袁崇焕勾结外敌,崇祯还是决定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在这两桩冤案中,似乎没有真正的无辜者,崇祯和袁崇焕也不是受益者——他们中了皇太极的连环计而不自知,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无解的谜团,甚至如何评价毛文龙与袁崇焕,也成了争论不休的话题:论起对皇太极的威胁和对明朝的贡献,毛文龙和袁崇焕哪一个更应该活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有能力也有野心,最后却死在侄子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太平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只有一位正统的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位有能力同时也十分有野心的女人,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最像她,不但能力出众,也同样的野心勃勃。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因为是武则天最小的孩子,所以小时候非常受李治和武则天的喜爱

  • 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后,他行军打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韩信最初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为何被提拔为将军后打仗却那么厉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都知道,乱世出英雄的道理,然而乱世之中所谓的杰出人才,并不是平白无故就出现的,秦末汉初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涌现出来诸多名声斐然的存在,其中后世人们无所不知的就是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可是要知道,韩信在坐上

  • 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两人只是君臣关系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和狄仁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被称为天国的中国唐朝,离不开李渊的繁荣时代和李世民的领土扩张。最重要的是有着千古女帝武则天的参与。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她是一名女性,但她没有让大唐朝在自己手中衰落。相反,她呈现出一种繁荣的状态,并继续发展,这不比李世民手中的

  • 张苞和关兴如果没有救援的话 赵云会不会战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苞和关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请求当先锋,先行破敌,赵云老当益壮,率军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等五人,后来,赵云因为轻敌,被夏侯楙用计困于凤鸣山。赵云左冲右突,不能突围,赵云感叹,我不服老,死于此地,危急时刻,张苞和关兴率军赶来救出赵云。试想,如果张苞

  • 历史上真实的曹吉祥,图谋皇位,明朝野心最大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太监曹吉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读书识字,不得干预朝政,对宦官控制很严。但是,靖难之役后,朱棣因夺帝位曾得助于宦官,故视他们为亲信,设东厂,由宦官主持。宦官开始逐渐干预朝政,乃至于篡夺大权。在明朝历史上,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

  • 面对赵云和张苞的死 诸葛亮听到死讯为何反应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云和张苞,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赵云和张飞之子张苞都是蜀汉大将,都死于蜀汉建兴七年,但诸葛亮听到他们的死讯后,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对于赵云,诸葛亮只是感伤了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是他惊讶地说了句“子龙休矣!”,流了几滴眼泪也就罢了,比较平静。对于张苞,诸葛亮却极为

  • 黄权叛变后,刘备还善待他的儿子,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魏将领黄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起蜀汉刘备时期的叛将,其中有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还有傅士仁、孟达、范疆、张达,但是更多人说,黄权才是刘备最大的叛将,并且在其投降曹魏之后,刘备还善待黄权的后代,黄权之子也为蜀汉战死沙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说起黄权,最开始并非追随刘

  • 战神吴起,杀妻求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战神吴起,杀妻求将,他最后的结局如何?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他为了求取功名不惜牺牲妻子,他是军事奇才,与孙武齐名,训练的士兵威震天下,他先后效力于三个国家,但始终得不到信任,壮志未酬!他战功卓越,被称为“西河战神”,他训练出来的“魏武卒”对阵强悍的秦军连战连胜,

  • 宋襄公继位后有哪些所作所为?他到底是纯还是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宋襄公继位后有哪些所作所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被评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有这样一位春秋霸主有五霸之名却无五霸之实,坚守古军礼让自己惨败,最终让自己受伤不治身亡。年轻时他推位让国博得美名远扬,即位为君后举行会盟却被人俘虏。恪守《司马法》却让自己兵败如山倒,最后沦为

  • 刺字,断足,剔膝骨,孙膑是如何报复庞涓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孙膑的复仇有多狠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所谓乱世出英雄,战乱年代的人才容易被发掘,启用。在战乱年代,会打仗的人尤其受欢迎,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君主都希望打胜仗,以彰显自己的强大,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思想尤为常见。兵家是诸子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