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马岱为何联手除掉魏延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马岱为何联手除掉魏延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47 更新时间:2024/1/16 9:33:1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仪马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兴十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魏延被任命为前锋。因为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北伐陷入到僵持之中。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讨之后的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从调度,就随他的便。诸葛亮去世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最终,在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和魏延爆发了直接的冲突。对于杨仪来说,派遣马岱斩杀了马岱,成功结束了这场蜀汉内部的纷争。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病逝后,杨仪和马岱联手除掉魏延,他们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一、马岱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早年追随马超大战曹操,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

陈寿在《三国志·魏延传》中记载: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按照《三国志》的说法,马岱是受到杨仪的派遣,这才斩杀了魏延,这意味着杨仪才是杀掉魏延的主谋。当然,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则给出了诸葛亮安排马岱斩杀魏延的情节。对此,在笔者看来,《三国演义》的说法,显然没有得到正史的佐证,也即很可能是罗贯中虚构的。

建兴十三年(235年),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率众伐魏,为牛金击退。在诸葛亮去世的第二年,马岱曾经率领蜀汉大军进攻曹魏。不过,在这场战役中,马岱吃到了败仗,而且是被司马懿麾下的牛金击败。在这场战役中,《三国志》等史料中,就没有马岱相关的记载了。换而言之,马岱的结局,自然是下落不明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很可能是因为公元235年吃到了败仗,马岱被调离了前线,回到了蜀汉都城,从而最终病逝了。而这,促使相关的史料中,没有了马岱的记载。

二、杨仪

另一方面,相对于马岱,杨仪最终的结局,则有明确的记载。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性情急躁狭隘,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蒋琬于是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回到蜀汉都城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自己便宜行事而已。起初,杨仪任先主手下的尚书,蒋琬为尚书郎,后来虽然都任丞相参军长史。杨仪每次随行,承担蜀汉大军中繁重的工作,自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声色之间经常流露出怨愤表情,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

对此,在笔者看来,杨仪认为自己在蜀汉的资历更老,而且又有除掉魏延的功劳,理应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不过,最终的结果则是蒋琬接替诸葛亮,成为蜀汉事实上的丞相。而这,促使杨仪多次口出怨言。

当时人家都畏惧他出言不逊,不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愤怒,说了许多以前的事,还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跟随魏延的话,今日处世怎会落魄到这种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不过,让杨仪没有想到的是,费祎秘密地将杨仪的这些话上奏给了后主刘禅。

建兴十三年(235年),后主刘禅下诏,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对于此时的杨仪,虽然失去了官职,不过,至少他还保住了性命。但是,杨仪显然没有珍惜自己的性命。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杨仪到了流放地,再次上书诽谤,语气措辞激烈,于是朝廷派人下到郡中捉拿他。在牢狱之中,杨仪选择自尽,他的妻儿老小回到蜀地。从这一角度来看,杨仪最终的结局,无疑是比较凄凉的。

不过,杨仪当初除掉魏延,显然也有报复魏延的意味,因为在此之前,这两人之间就有私人恩怨。在此基础上,杨仪最终的结局,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了。对此,孙权曾评价道: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总的来说,诸葛亮没有去世的话,完全可以驾驭魏延这位猛将。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所以,魏延还想着北伐中原,自然会导致自己众叛亲离。于是,杨仪联手马岱除掉了魏延,客观上避免蜀汉内乱的扩大,不然只会让曹魏拥有了可趁之机。而在魏延被杀之后,马岱最终下落不明,杨仪则是在牢狱之中自尽。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中之战刘备战胜曹操 这能说明刘备用兵比曹操还要强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汉中之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之中,刘备的军事能力往往被低估,原因就是刘备早年在北方的战争,几乎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比如刘备失徐州,占据徐州一州之地,居然被吕布轻易夺走,陶谦当了六年的徐州刺史,虽然屡次被曹操打得大败,但好歹还是保住了徐州,但刘备一接手徐州就丢了

  • 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就杀了功臣周亚夫,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处死周亚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随后赏了对方一大块肉却没配筷子。周亚夫回头招呼宫内官员给自己拿餐具,却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生之祸。怎么解释这一事件的背后逻辑?筷子事件是汉景帝刻意安排的一次测试,目的是为了最后一次确认周亚夫

  • 济南之战中铁铉是如何击退朱棣大军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济南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文二年(1400年),“靖难之役”进入第二年,无论是面对各地守军,还是面对耿炳文和李景隆率领的朝廷大军,在实力与运气并存的情况下,以一隅敌天下的朱棣百战百胜,然而当李景隆败退济南,朱棣率军围攻济南长达三个月,结果非但没能破城,反

  • 汉武帝身为堂堂一国之君 汉武帝为什么会听命于窦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和窦太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西汉第一位太后是吕后,第二位太后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第三位太后就是窦太后,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一生经历了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个朝代,是标准的四朝元老。汉朝建立之后,就开始有了吕后

  • 历史上的桑弘羊,汉武帝的钱袋子,他的作用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的桑弘羊,汉武帝的钱袋子,他的作用有多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驾崩,这位雄主在位54年,创造了“汉武盛世”。汉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因为刘弗陵年方7岁,汉武帝在赐死钩弋夫人后,召来四位大臣,让他们

  • 窦太后为什么要废刘彻 窦太后手里有那么大的权力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窦太后和汉武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权力,不会因为你有什么名头,就拥有和名头对等的权威,从根上儿上说,权力从来都是谁的拥护者更多,谁就更有权。窦太后活着的时候,很明显拥护她的人比拥护汉武帝的人多,这就是权力。窦太后一生坎称传奇,从一介小宫女成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她足足

  • 卫子夫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汉武帝为什么要杀自己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彻和卫子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武帝刘彻为何要杀死卫子夫呢?我们都知道,汉武帝刘彻有两任皇后,第一任陈氏,第二任卫子夫。《长门赋》和“金屋藏娇”,就是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氏阿娇了,史料记载孝武陈皇后无子,刘彻登基前依靠陈氏之母姑姑馆陶长公主的力量,登基后以祭祀诅咒的

  • 将三个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又托孤给赵云?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已将三个儿子都托付给诸葛亮,为何又将他们托孤给赵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

  • 姜维死后还被魏兵剖腹取胆,这到底是为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蜀汉将领姜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姜维作为蜀汉最后的名将,为国捐躯,可是死后姜维却被魏兵剖腹取胆,这到底是为何呢?裴松之注引《世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姜维假意投降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给自己创造禅位的条件,于是决定兵分两路伐蜀,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

  • 萧何与曹参当初都是好友 两人反目是真的还是演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萧何和曹参反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西汉初年是一个耀眼的时代,有堪称传奇的汉高祖刘邦,被后世女子崇拜的吕后,还有著名的汉初三杰。但是如果你认为汉朝初年只有这些耀眼的明星,只有以萧何、韩信、张良为首的大臣,那么你就错了。若没有韩信的出现,我想刘邦当时所说的汉初三杰,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