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臣张巡,食人三万是真实存在的吗?

唐朝名臣张巡,食人三万是真实存在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76 更新时间:2024/1/20 23:39:10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名臣张巡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都会涌现出来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有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有的却归寂于一抔黄土。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的尘嚣打破了大唐盛世的景象,自此,大唐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安史之乱之初,由于唐玄宗的昏聩领导,加上唐军已经许久未经历战事,在作战过程中唐军节节败退;而叛军却是势如破竹,仅半年时间就攻下了国都长安。唐玄宗不得已只能仓皇逃往蜀地。

但就在安史叛军一路所向披靡,大唐江山岌岌可危之际,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挡住了叛军去路,也为大唐恢复元气争取了宝贵的十个月时间。

一、安史之乱的另一面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乱是一场臣子的叛乱,但它除了是一场内乱外,更是一场胡汉之战。

首先来说说安、史二人身份,安禄山的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史思明与安禄山则是同乡。如此说来,这两人皆是胡人了。换句话说,这场内乱的头领是胡人。

历史学家常将安史之乱的爆发归结于社会矛盾的激化,显然在众多矛盾胡汉矛盾成为了主要的矛盾之一:安史之乱与五胡乱华仅仅相隔三四百年,隋朝建立后才结束了三百年的动乱和分治,唐前期汉胡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那时的北方地区生活着大量的突厥、契丹、奚、同罗等胡人,他们与汉人之间互相歧视,且矛盾日益突出。

而大唐盛世的景象将这一矛盾掩盖住了,不想安禄山却将这一矛盾化为己用。早在叛乱之前,他就非常注重团结胡人,同时利用胡汉矛盾扩大自己的势力,为日后的叛乱做准备。最终安禄山造反的15万大军中,大部分是同罗、契丹、突厥、室韦等胡人。从某些方面来说,“安史之乱”是一场胡汉之战,是五胡乱华之后汉人的又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而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内斗”这么简单。

所以这场仗打赢究竟有多么重要不言而喻。也幸亏张巡守住了睢阳城,拖住了安史叛军,为大唐赢得了再生的机会。

二、睢阳血战

正在安史大军一路南下之际,一座小城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可想而知这座小城见证了多么惨烈的战争。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领十八万大军进攻睢阳。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睢阳城军民一心,在十个月时间内,以不足一万的兵力抵抗敌人400余次的进攻,消灭敌军约12万人,斩首敌将300余人。每到战争时,睢阳守将张巡皆是“大呼,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后来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写道“为张睢阳齿”来一表忠心。

十个月后,睢阳城的将士们大都身负重伤,加之城中无余粮,朝廷也不派援兵来救,终于他们再也挡不住敌军的攻势,睢阳城陷。守将张巡、南霁云、许远等人皆被俘,而敌将尹子琦听说张巡每战大呼使得目眦决裂,牙齿皆碎,便用刀撬开了他的嘴,嘴里居然只有三四颗牙齿了。尹子琦大惊,为张巡的气节所动,想要招降他们。但面对敌将尹子琦的劝降,张巡大怒道“我为君父死,而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于是英勇就义。

不过,张巡死守睢阳这十个月间,朝廷也得到了江淮地区财务、兵力的接济,逐渐完成了元气恢复并开始准备反攻。睢阳城陷的前一个月,长安已经被收复了;城陷10天后,唐军又收复了洛阳。自此叛军再也无力南下,唐朝天下得以保全。后来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感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三、英雄还是恶魔

张巡此人虽然为大唐的再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他在历史上却十分有争议,只因为一件事情:吃人。

睢阳被困的十个月里,张巡他们没有收到过粮食的补给,他们之所以撑了这么久,就是因为食人。《旧唐书》中记载“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张中丞(张巡)杀爱妾以啖军人”。在最困难的十个月里,有近三万的老弱妇孺成为了粮食,而张巡甚至杀了自己的爱妾为将士们填饱肚子。如此残忍的手段也成了他永远洗不白的污点。

千年来,关于张巡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说他是吃人恶魔。但于张巡而言,如果能有一条好走的道路,他又为何要做这被万世诟病的选择。他不是没有向外求援过,但他求援的人嫉妒他名声威望高而不愿对他伸出援手,甚至气的前去求援的南霁云宁愿断指也不享饕餮盛宴。

说到底,唐玄宗和安史叛军给了张巡一个两难的选择:投降?那便可享受好日子,但大唐从此不复存在,甚至再度出现当年五胡乱华的灾难;抵抗?城中无粮,只有以人为食,受万事诟病。如果唐玄宗一直秉持着开明的统治,那么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甚至如果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初期做出了正确的指挥,大唐江山和子民又何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但好在,即便张巡及将士们食人三万,睢阳城的百姓也对他不离不弃,这才是真正的军民一心。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是每个人在后世心目中都有一个明确的好坏之辨。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情都有争议。就如同当年白起坑杀赵国二十万降卒,后人批判他残忍,却不知长平之战那年大旱,秦军的粮食也不够,秦国自己的士兵也要吃饭。白起此举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纵然每个人心中对错标准不一,但我们在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时,应该从多个方面去了解这件事情,然后再下定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宋襄公,一个人极为仁义仿佛就是笑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历史上的宋襄公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然而他这个霸主,却只在《史记索隐》中被列为春秋五霸。其他史书所列举的春秋五霸,是没有他的在齐桓公称霸的时期,宋襄公只是一个安分的跟在后面的小弟,等到齐桓公死后,他才一心考虑称霸之事,然而宋国并没

  • 明珠和索额图的结局是什么 正史和电视剧一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明珠的结局,康熙王朝明珠的结局,明珠和谁斗了一辈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珠和索额图,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清朝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更是所有清朝电视剧中最为优秀的一部。在这部电视剧中,到后期时,纳兰明珠和索尔图的结局非常不好,两人互相争斗了一辈子,但是最终全部锒铛入狱。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索额图和明珠的结局如何呢?首先电视

  • 赵云在邺城时,不投靠袁绍而选择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走汉中,赵云投奔刘备,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原因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云为何会选择刘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199年,刘备参与到董承密谋组织的衣带诏事件中,然而刘备并不认为董承能扳倒曹操,恰逢当时曹操派出刘备于纪灵一同进攻袁术,而袁术正好在半途中病逝,于是刘备就进军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使太守的职责,自己回到小沛

  •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狄仁杰为什么要帮助武则天,武则天和狄仁杰关系为什么好,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典故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狄仁杰和武则天关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看过《神探狄仁杰》的小伙伴们可能对梁冠华饰演的憨憨厚厚的狄仁杰印象深刻。他大公无私,勇敢睿智,断案的故事一直活跃在民间。其实狄仁杰在早在唐太宗李世民之时便出道了。但却在武则天时代才得以重任。因为两人年纪相仿,所以有人就认为,武则

  • 武则天后面的权势那么多 李治为何不废掉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治为什么那么喜欢武则天,高宗李治为什么怕武则天,武则天为什么拿不下李世民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治和武则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武则天在成为皇后之前,一心钻营权术,游走在权力场当中,为了那至高无上的凤冠,她可以阿谀奉承,可以委曲求全,直到斗倒了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逐步成为后宫的主宰。等到武则天坐稳了皇后的宝座,她权柄越伸越长,甚至可以干预高宗李治的决

  • 秦愍王朱樉的一生经历过什么?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愍兹,朱元璋儿子秦王朱樉,恭愍王

    秦愍王朱樉的一生经历过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一堵墙”孙可望,明末张献忠所部大西军的头号将领。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大举入川,张献忠于川北战死。孙可望和李定国一起,率领大西军余部转进云南坚持抗清。当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清军,大西军和正在广西的永历朝廷取得了联系。

  • 项羽和虞姬的关系有多亲密?他为何会有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除了虞姬还有别的女人吗,项羽女人很多为什么虞姬,项羽那么残暴为什么爱虞姬

    对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五年(前202年),项羽兵败于垓下,发生“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司马迁的《

  • 李世民知道李治和武则天的畸恋 李世民因此不宠幸武则天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治为什么独爱武则天,李世民这么不喜欢武则天吗,武则天爱李治还是李世民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治和武则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有个说法,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发觉武则天的不同凡响。他之所以不宠幸武则天,就是怕她会扰乱李唐江山。还有的说,唐太宗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太子李治和武则天的畸恋,所以才把武则天送去当尼姑。(唐太宗李世民)我认为,之所以有这

  • 李悝与韩非子的老师是孔门大儒,他们为何会成为法家大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非子名言,法家李悝,《韩非子·喻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悝与韩非子皆法家代表,老师却都是孔门大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孔子周游列国推销治国理念,没有得到列国响应,只能怀着失望的心情返回鲁国,从此静下心来搞学问、教弟子。返回鲁国之后,孔子传《易经》、作《春秋》,还收了一位入室弟子——子夏(姒姓,卜氏,名商,字子

  • 关羽死后吕蒙不久也死了 传说中的关羽索命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关羽一死吕蒙也死了,吕蒙杀关羽是对还是错,吕蒙死后是谁接大都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吕蒙和关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吕蒙,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在其十五六岁时,就多次偷偷跟随姐夫邓当外出作战。后来执掌军务,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学习,终于文武兼备,已非吴下阿蒙,成为一代名将。少年随军,屡建战功公元200年,孙策山中打猎时遇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