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他们为何没有人和朱标抢太子之位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他们为何没有人和朱标抢太子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7 更新时间:2024/1/22 19:52:28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当朱棣的马蹄踏进南京城时,建文帝朱允炆的下场已经无可挽回,皇宫燃起的烈焰中,建文朝的忠臣们,以悲壮的方式与他们的君王一起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无论朱棣将“靖难之役”包装得多漂亮,也改变不了他谋逆夺位的事实。于是有人感慨,建文帝太嫩了,倘若其父朱标不死,借个胆给朱棣,他也不敢造反。

真的是这样吗?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朱标在世时,没人敢跟他争太子之位是真的,但朱棣选择隐忍却不是事实,因为那时的朱棣就不存在“隐忍”,后人被《太宗实录》骗了!

我们谈三个问题,就能看清那段历史:众兄弟为何没人敢跟朱标争储?朱棣对朱标真的选择了长期隐忍吗?兄弟相争的记载有什么玄机?

众兄弟为何没人敢跟朱标争储?

朱元璋虽然第一个儿子来得晚,27岁时长子朱标才出生,但他“生产效率”极高,一生留下26个儿子,16个女儿。

民间儿子多了争遗产,皇帝儿子多了争储位,但朱标在世时,弟弟们都很“乖”,没一个人敢跳出来跟他争太子之位。一点点的不和谐声音,隐藏在《太宗实录》里,最后我们再揭开它的面纱,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朱标的身份无可撼动正因为皇位的诱惑力太大,必须要有一个法统明确继承规则,以避免兄弟相残,并保证皇家的政治遗产不被分割。

西周建立后,周公创立了《宗法制》,其中就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继承法统。这条铁律,一直到清王朝才打破。

“嫡长子继承制”很死板,它只看出身,不论才能,说白了就是比谁更会投胎。

朱元璋只有一位皇后马氏,生朱标、朱樉、朱棡、朱棣和朱橚。按“嫡长子继承制”,只有这哥五个才叫嫡子,才有资格入围太子候选人,其余的弟弟们只能眼馋,不许动手。

这五人中,按序齿排列,岁数长的顺位靠前,所以朱标就是毫无争议的储君。假如老大死了呢?老二替补呗。因此在朱标死后,老朱应该立朱樉为太子,他却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公然违法。

不过历史上也有另一种声音,说马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并未生子,朱标兄弟五个生母另有其人。即便如此也不影响朱标的第一顺位,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庶长子就是第一继承人。

所以,人家朱标一出生就有法律给他当“金刚罩”,谁敢挑战他就是众矢之的,罪同谋反!即便皇帝想打破规矩,也往往会被大臣们虐得满头大包。

朱元璋的意志无可挑战朱元璋恐怕是开国皇帝中,对皇太子最用心的一个了。老朱早年颠沛流离,晚婚晚育,当他得知长子出生的消息后,兴奋得“忘形”,跑到山上刻了一行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老朱自立吴王时,立刻册立朱标为世子,登基称帝后,随即册封朱标为太子。老朱还为朱标的成长呕心沥血,替他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组织了庞大的太子府政治团队,丝毫没有老皇帝对太子势力的忌惮。

朱标22岁开始,就以监国身份处理朝政,老朱则在一旁悉心指导。可以说,历史上没几个皇帝能像老朱那样,对太子倾注这么大的心血。

可惜朱标“幸福死了”,他的死让老朱痛不欲生:“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

64岁高龄的朱元璋,以最高等级给朱标服丧,甚至到了除孝日期,还不想除孝。可见朱标在老爸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老朱力挺朱标,谁敢呲牙?还想不想活了?

需要交代的是,民间传言,老朱经常对朱标发出“子不类父”的抱怨,甚至父子俩因为政见不同,还发生过激烈冲突。这些记载显然是把刘邦刘盈父子的故事,移花接木了,可信度太低。即便有,也不代表老朱真的不喜欢朱标,父亲嘛,总是对儿子有无限高的期望。

当然,这些传说背后,有高手在策划运作,我们一并在第三个问题揭秘。

朱标的德行无可挑剔朱标在兄弟们中间威信相当的高。史书记载,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都曾经因为犯罪惹得老朱火冒三丈,哥俩都差点被撸掉爵位。

作为太子的朱标,显示出了大哥的气度,在他的请求下老朱才“熄火”。这样一位有情有义的大哥,替兄弟们挡风遮雨,即便蹦出个别“白眼狼”,有多大的胆子跟大哥叫板呢?

“靖难之役”时就有人说,可惜朱棡不在了,否则他一定会保护侄子朱允炆,朱棣恐怕也不敢举兵。

可朱棣最终还是从侄子手上夺过了皇位,是不是朱棣早就心怀鬼胎,只是朱标在世,迫不得已采取了隐忍的态度呢?

朱棣对朱标真的选择了长期隐忍?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跟他对朱标的态度毫无关系,完全是朱允炆的削藩把他逼上了绝路,朱标在世时,朱棣根本就没有争储的野心,也不存在所谓的“隐忍”问题。

谋逆篡位这种事难度相当大,像朱棣这类王爷们,若非根本利益受到侵害,谁也不愿意拿命犯险。

这一点我们从朱棣举兵前,一度被逼得装疯卖傻,就可见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是多么的被动。举兵之后,朱棣又因为兵力不足,几次被逼到绝境,若非奇迹发生,早就被干掉了。

朱棣很清楚,“靖难之役”其实是拿命搏概率极低的希望,但凡朱允炆给他一点点希望,他肯定不会疯狂下注。因此,我们不能拿朱棣最终的成功,推论“靖难之役”就是长期的预谋。

也就是说,假如没有削藩,或者削藩政策恰当,朱棣不可能产生谋逆的举动。既然如此,他就更不可能对朱标动歪心思,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隐忍。

这个真相其实一点不难辨析,只要我们抛弃先入为主,不以“黑白论”粗暴看待历史,一定可以看得清。可问题是,有人想故意浑水摸鱼,故意把局面搞复杂,后人往往就上当受骗了。

比如,有史料记载,老朱就多次明确表示朱棣比朱标更适合当太子,并且动过易储的念头;几位嫡子之间,也曾经为太子之位发生过暗战。这本史料就是《明太宗实录》。

兄弟相争的记载有什么玄机?

《太宗实录》记载了大量朱元璋猛夸朱棣,甚至直言“吾所意属”,同时又不断爆出对朱标的种种不满。还记载,朱棡替大哥打抱不平,“单挑”朱棣:

“时晋王亦闻太祖注意于上。自念己兄也,上弟也,遂生嫌隙。后晋王与上皆来朝,上有疾,晋王数以语见侵,上内怀忧畏,疾增剧,遂恳求归国。”

“上”就是“皇上”,指朱棣,《太宗实录》记载的就是朱棣朝的重大事件。从这些记载看,朱标这个太子之位根本不稳,老朱一直想用朱棣替换朱标,以至于朱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真是这样吗?俩字,扯淡!

《太宗实录》明显就是朱棣坐上龙椅后,心里发虚,不惜编造历史,拉老爸给他背书,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你看,不是我夺侄子的皇位,俺爹原本就想把皇位传给我的!

可是朱棣再怎么编造,还是缺了一个环节:既然你爹想立你,怎么就没实施呢?即便你大哥死了,他宁可立你侄子,也不肯立你,你怎么解释?

这个缺失的环节太难补了,朱标父子俩胁迫老朱了?老朱得老年痴呆症了?朱棣高风亮节主动让位了?无论哪一种解释都会让人笑得牙齿满天飞,所以结果很尴尬,朱棣干脆留着这么个大破洞,一不小心露出了腚!

现在明了了,没人跟朱标争太子之位实属正常,假如有人争,那个人不是神经错乱就是超级赌徒。至于所谓的朱棣“隐忍”,根本就不存在,别拿“靖难之役”的结果反推前因,更别相信朱棣刻意给自己涂抹的脂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荀顗:父亲是曹魏谋士,自己成了西晋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辅佐曹丕的谋士,曹魏第一名将,曹魏和北魏有关系吗

    他是曹魏第一谋士荀彧的儿子,最后成了西晋开国功臣,此人是谁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荀顗,西晋开国元勋,曹魏太尉荀彧的第六个儿子。荀彧的儿子大多早逝或者夭折,其中较出名的只有荀顗和荀粲了。荀顗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年幼时就有好名声了。因父亲被任命为中郎,司马

  • 康熙晚年发生夺嫡的悲剧 康熙为何没有处理好皇位的争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康熙九子夺嫡整个过程,康熙没有参与夺嫡的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皇太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皇帝他年纪轻轻就立下皇太子,经过两立两废之后,再也没有立下皇太子,由于他没有明确太子,就在他的晚年上演了争夺的悲剧,引发了他们之间的不合,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没有处理好诸多皇子的皇位的争夺,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公元172

  • 从哪里可以看出,刘秀看似怯懦实则拥有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杨志的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脸上流露的是智慧的疑惑,后退也是一种智慧

    对刘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光武帝刘秀是刘邦的一脉的旁系,刘秀翦灭群雄、建立后汉王朝,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可是谈到刘秀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的怯懦,老实说刘秀其人确实比起他兄长刘演确实有些文弱!刘秀也常被兄长所取笑,刘演倾尽家财广交天下名仕,而刘秀只知在家事农。

  • 吕不韦为什么要写下《吕氏春秋》?只是为了千古留名而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写的是什么书,吕不韦编写了一书,谁写的吕氏春秋

    对吕不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氏春秋是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幻,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简单介绍一下吕氏春秋,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 朱元璋下令开仓放粮,却又同时斩了五位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死前下令赐死所有嫔妃,男人说开仓放粮,女人开仓放粮啥意思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个有名气的君主,后人对他的评说之中有一个不曾出现过的词语,就是得国正。从这就可以看的出朱元璋在当时建立明朝的操作是没有一点毛病的,不存在什么大的瑕疵,不像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同样是非常有名气的国君,但是他夺取皇位的途径也是受到了一部分人的不满。明太祖是一个从

  • 诸葛亮三兄弟号称龙虎狗 这个狗指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三兄弟各为其主,三国诸葛亮有几个兄弟,诸葛亮龙虎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均外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世说新语》曾经引用一条对诸葛三兄弟的评价,说三个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当然指的是卧龙先生诸葛亮,虎指的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至于狗,很多人误以为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均。诸葛均确实是诸葛亮的亲弟弟,就是《三国演

  • 朱棣派人把寡嫂处死,背后究竟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兄弟下场,朱棣是被谁杀的,朱棣的十七弟结局

    朱元璋有很多个儿子,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自己的长子朱标。朱标是朱元璋和发妻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早早就把朱标册为太子,而无论是其他皇子还是大臣,对朱标都非常的敬服。但是可惜朱标英年早逝,寿数太短。朱标的死令朱元璋悲痛不已,他为此食不下咽、夜不安寝。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

  • 小妾为司马懿生了个儿子,结果最后成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军师联盟司马懿妾的扮演者是谁,大军师司马懿的小妾,司马懿的哪个儿子做皇帝

    柏夫人在历史上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军师联盟》中为了刻画人物生动饱满,把柏夫人称为柏灵筠。高希希版《三国》中的静姝、李浩白所著《司马懿吃三国》中的方莹都是以柏夫人为原型所虚构的。在正史上柏夫人只有一段记载,故事如下。司马懿收了柏夫人为小妾以后,哪有像电视剧一样不解风情,专爱发妻。司马懿十分宠爱柏夫人,

  • 孝文帝身为一代明君 孝文帝为什么要赐死自己的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魏孝文帝的皇后,评价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叫什么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孝文帝赐死儿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魏孝文帝虽然是鲜卑人,但他却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他在统治期间积极实行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后人甚至认为孝文帝“有舜、文王之姿”。可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却做出了许多人不解的行为,他丝毫不顾及父子之

  • 历史上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周瑜的死因是什么,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谁厉害,周瑜死亡之谜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周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想必都会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事情印象深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利用周瑜嫉妒心强、气量狭小的弱点,用计策活活将周瑜给气死了。最后周瑜死前的一句“既生瑜,何生亮”也是脍炙人口。不过,有历史专家站出来,却要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