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之乱导火索人物: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

三国之乱导火索人物:农民起义军领袖张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75 更新时间:2023/12/14 3:37:08

张角是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张角本来是个没能考中举人的秀才,在一次上山采药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有着青绿色的眼睛年轻的容貌,手上握着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把张角叫到一个山洞中,传下太平要术三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南华让张角向天下宣传教义,叫他普度众生。如果心里有邪念的话会遭天谴。张角熟读太平要术,学习了书中的法术,能呼风唤雨,施符救人,掌握了各种各样的法术。张角常常握着九节杖,在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在其中加入符咒、咒语为人治疗疾病。而且把这个行为用来当做掩护,偷偷建立了太平道,并开始招收大量的学生,培养核心弟子,吸收基础群众。太平道是我国道教最早的教派之一,是一推翻已经腐朽没落的东汉朝、建立起太平社会为己任的教派。

张角还曾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准备起义,可惜遭一个名叫唐周的济南信徒向官府告发了张角造反起义的事。张角见事情败露,把消息连夜传到全国各地,准备立即起义造反。在起事的时候,张角的人头上都绑着黄巾,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黄巾军”。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为“地公将军”,张梁自称为“人公将军”。

起义一开始,黄巾军深得民心,群众们纷纷响应张角他们,有的人加入张角他们的队伍,成为信徒,有的送粮食和衣物给黄巾军,队伍很快就壮大了。一时之间,天下震动,朝廷震惊了,于是派出大将剿灭黄巾军。在世家的帮助下,不到十个月朝廷很快将黄巾的主力消灭了,张角也在此期间病死。

张角起义

张角自从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传授的《太平经》,就开始建立宗教,即太平道。由于受到《太平经》的影响,再加上早期的黄老思想,张角便把这类思想改编成了太平道的教义,并广泛向信徒宣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的封建社会时代,人们面对天灾人祸是无助的,于是他们会祈求神灵保佑,保佑自己能平平安安,带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于是张角便对百姓说:我们活在人世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天上是有鬼神在监视我们的行为的,并根据我们是做了好事还是坏事来判断是增加你的寿命还是减少你的寿命,所以我们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由于当时灾情很严重,张角便握着九节杖,到处施符水救人,以此来收买民心,并且暗中向人们宣传《太平经》里那些反对朝廷豪强剥削、敛财,主张太平道的平等互爱的学说和观点,这一思想深的穷苦大众们的拥护。开始东汉灵帝没有在意,认为太平道导人为善是一个好的教派和造反怎么也不会有关系的,所以就放任张角传教。在短短十余年间,张角的太平道便发展到全国各地,教中的信徒更是多达几十万人之多。张角还称自己是“大贤良师”,认为自己是大众的先驱,他把封散各地的力量组织起来,编成三十六方阵,大的方阵有一万多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每个方阵都设立了一名“渠帅”,都由张角统一指挥,为后来的大规模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想要推翻汉灵帝的统治,建立以张角为国君的新天下。

当时朝廷的腐败不堪,没有顾忌到百姓的生死,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权者没有顾及百姓生死,百姓就会为了自己的生路去反抗起义。甲子年。张角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开始反抗汉朝,想要取代已经腐败了的东汉王朝。

张角厉害吗

张角可以从一个不第的秀才,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因为一些因缘际会,然后靠着自己的打拼成为了统帅几十万人的起义首领,能说他不厉害么?作为太平道的创始人,一派之主,能说他不厉害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平道是张角用来掩护之后起义的幌子,当然可能起初他真的只是想济世救人,只不过实在无法忍受腐败的东汉朝廷最终走上起义的道路。太平道导人向善,他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世界,这个世界人人都可以穿的暖,可以吃的饱,人们不会因为生病而死,大家都能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这样完美的世界是一个领导着农民起义的首领所编造出来的,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敬佩么。

黄巾之乱的规模是我们中华历史上最大的暴乱之一,也是对东汉影响最大的东路安之一。黄巾军把象征着黄天的黄巾裹在头上,百姓们称他们是神兵天将,张角又自称是天公将军,张宝自称是地公将军,张梁自称是人公将军。全国各处都传诵着当时起义时喊出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试问这是一般人说能完成的壮举么?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不得不佩服张角。

张角在山中得到三卷《太平要术》,学会了法术。在书中描写张角会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和撒豆成兵是神仙的手段,难道不厉害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大漠英雄铁木真与王罕:昔日好友为何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窝阔台,大漠高墙王木森,真实铁道游击队队长最终结局

    王罕也被人们称作是王罕大汗,出生时间不详,去世的时间是在1203年的时候,他是克烈末代时期的首领,因为曾经被金国册封过,所以才会将他称为是王罕大汗。在生前曾经和也速该结拜称为兄弟,后来也速该去世了,他的儿子铁木真和其他部族发生冲突的时候曾经向他寻求过帮助,所以将铁木真认为了义子,后来还曾经多次和铁木

  • 甘宁本是江贼出身是怎么成为东吴名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吴甘宁,东吴大将谁与甘宁有杀父之仇,三国志名将令甘宁带什么锦囊

    三国甘宁说的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名将。最高的官职是西陵太守。那么三国甘宁的具体介绍是怎么样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甘宁,字兴霸,自小就是地上的混混,和他的字兴霸很符合,是地方的霸主。少年的时候,甘宁不务正业,联合一部分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在地方为所欲为,得了一个“锦帆贼”的称号。甘宁直到跟随孙权之后,依旧是非常

  • 崇祯皇帝自杀前大开杀戒,为何杀妻女却不杀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绝望无助的崇祯帝强打精神举行了最后一次家宴,他深知大明朝即将灭亡,自己将成为亡国之君,妻子儿女也将成为亡国之人,所以,当酒宴结束后,他必须安排后事。网络配图崇祯皇帝身为一国之君,虽说大明朝灭亡在即,但是凭借他掌控的权利,想要送妻子女儿离开,应该不是

  • 东汉名将李典英年早逝背后存在疑议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汉名将一览,五代十国名将,东汉大将排名

    李典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好儒学,素有长者之风,为人谦虚谨慎,从不与人争功,深受曹操的器重和将士们的尊敬。但是李典英年早逝了。那么,李典又是怎么死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典是曹操麾下的一员名将,他不喜兵法,素来喜爱儒家典籍。后来跟随堂弟投奔于曹操麾下,为其伯父报仇。在堂弟死后,李典就统领了李家的部队。一

  • 唐朝冤案:唐玄宗一日之内竟连杀三个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是被谁灭亡的,大唐李世民杀兄弑弟,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期间,发生过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试图谋反的罪名,被废为庶族,监禁在宫中的东城里,之后全部被诛杀。当时很受宠的武惠妃报告李隆基说:“陛下,太子和二王身披盔甲,互相串通,正打算谋反。”事发突然,李隆基也感到很意外,立即派内侍去查看,果然和武惠妃说的一样。李隆

  • “天父”之女洪宣娇虽骁勇善战但生活不检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洪秀全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图片来源于网络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

  • 揭秘三朝的元老霍光 下场为何如此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霍光为什么被满门抄斩,霍光下场,霍光被谁杀了

    霍光,是汉朝的大将军,他一生毁誉参半,既在朝廷之中多有建树,促进了汉朝的发展,却也因为身居高位,滋养了权欲之心,与皇帝产生权利之争。霍光的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的亲弟弟,年少的他仰慕霍去病的威名前去投靠,并且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被封为光禄大夫。网络配图汉武帝老去之时,因继承人刘弗陵年纪太小,刘弗陵的母亲钩

  • 明成祖朱棣让人害死妹婿 事后做戏将凶手开膛取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和朱允炆见过面吗,大明风华朱棣遇刺是哪一集,朱元璋临死前召见朱棣

    明朝有一段历史一般人都清楚:朱元璋死后,朱氏皇家发生了内讧,分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将朱元璋亲立的接班人、明惠帝朱允炆赶下宝座,自己当了皇帝,此即明成祖。朱棣的狠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曾一怒之下,杀死三千宫女。更厉害的是,他还允许将活人开肠剖肚,如商王一样,用人来祭祀死者。网络配图但是,朱棣在起兵过程中,

  • 吕布死后闭月美女貂蝉为何芳影难寻行踪难觅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闭经怎么调理,王者荣耀貂蝉闭月皮肤,终是貂蝉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蝉义举的罗贯中,对貂蝉“长安兵变”后的下落,始终保持沉默。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惨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种不同的版本。图片来源于网络昆剧《斩貂》细述吕布

  • 是谁的一句话把武则天送上了权利的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权力的游戏最出名的一句话,武则天说过的经典台词,武则天格言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李显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