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鬼才郭嘉之死才促成三国鼎立?郭嘉的重大贡献

鬼才郭嘉之死才促成三国鼎立?郭嘉的重大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096 更新时间:2024/1/1 6:12:51

曹操第一谋士郭嘉,破吕布,败袁绍,平定北方……其智谋堪与诸葛亮媲美!郭嘉21岁的时候,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投奔到袁绍帐下。袁绍当时被称为“天下英雄”。他对郭嘉等人极为敬重,厚礼待之。但数十日一过,郭嘉便看出袁绍不懂得用人之道,非成大事之人。于是,郭嘉毅然离袁而去。郭嘉是在袁绍最风光的时候离开他的,这非但要有极大的勇气,更要有超常的眼光。

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6年。公元196 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去世。伤心之余,曹操写信给荀彧,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戏志才的谋士。于是,荀彧就将好友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将郭嘉接入自己的营帐,共论天下大事。这次会面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后来的“隆中对”。郭嘉比曹操小21岁,但对曹操的宏图伟志似乎了如指掌。当曹操就天下形势向郭嘉问计时,郭嘉一语道破要害,建议曹操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先消灭吕布。这样不仅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曹袁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又询问郭嘉,作为谋士,最关键的素质是什么?郭嘉说:战争和下棋一样,没有一场战争是事先部署好的,熟读兵法只是入门,军师的优劣在于临场应变。郭嘉明晰透彻的分析,让曹操一下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事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神机妙算 屡建奇功

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并无鲸吞四海之志。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197 年,当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的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囊团中的核心地位。198 年9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于同年12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一般情况下,曹操对郭嘉是言听计从的。但只有一次,他没有听从郭嘉的意见,结果犯了一个不可弥补的错误,那就是在199 年放走了刘备。刘备投靠曹操后,众人一开始都建议杀掉他,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同曹操意见一致,认为刘备不能杀。郭嘉的本意是让曹操对刘备实施软禁。因为如果杀了刘备,必然给曹操带来不好的影响,断绝人才之路。虽然不能杀,但也绝不可以放。但曹操对郭嘉的意思理解得一知半解,以致铸成大错。在曹刘煮酒论英雄之后,刘备担心曹操猜忌,便想伺机脱离曹操的控制。刘备假称趁袁术溃败,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回来,得知此事后马上说:“备不可遣也!”曹操当时也后悔了,立即派人去追,但已来不及。果然,后来刘备踞有徐州,开始对抗曹操。

最能体现郭嘉料事如神的,当属官渡之战。

200 年,曹操大军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担心刘备突然发难,在背后捅上一刀。正面的强敌已难于应付,曹军还能不能分出兵马迎击刘备呢?郭嘉偏偏说“可以”,而且事不宜迟。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也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遍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孙策骁勇善战的名声当时正在中原大地上铛铛作响,这位将门虎子艺高胆大,完全继承了其父孙坚的好斗气质。此前,他以所向披靡之势,在富饶的江东四面作战,一举奠定了雄厚的基业。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居然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见解:“明公(曹操)根本没必要抽出兵力去保卫许都,因为孙策来不了。”郭嘉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但和孤家寡人无异。我看他必然死于刺客之手。”后来,孙策果然因三名刺客为主人报仇,中毒箭而亡。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203 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虽是长子,但袁绍更喜欢袁尚。袁绍一直为传位给哪个而犹豫,以至于在撒手人寰之际才草草决定让二子袁尚接位,长子袁谭对此一直心存不满。如果我们攻打,他们一定会联合抗击,如果暂缓用兵,他们一定会爆发内讧。”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征讨乌桓奇星陨落

207 年,袁尚逃入乌桓,即现在的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啦。”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辽东。

曹军在白狼山奇袭乌桓主营,俘虏了20 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投奔了襄平公孙康。曹军到了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千里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首领蹋顿王的背后。乌桓军士措手不及,首领蹋顿也被击杀。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就这样,一个旷世奇才如流星一般陨落了。当时,曹操痛哭失声。这一年,是公元 207年。这是个特殊的年份,两位重量级谋臣郭嘉和诸葛亮擦肩而过,郭嘉撒手离去,诸葛亮却正式出山。正是这一去一来,改写了三国的历史。

曹郭相知情深义重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据载,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在严于治军的曹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曹操手下有一位纪检官员,叫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生前,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郭嘉死后,曹操除在西北面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208 年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对此曹操本人亦深有体会,不然他不会在赤壁战败后的退却路上,发出这样一声孤猿泣血般的哀叹:“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曹操与郭嘉的深厚感情在郭嘉临死前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段时光是一代枭雄曹阿瞒最为无助、最为软弱的时刻,他像一个慈祥的外婆,不断地去郭嘉病榻前探视。他摸了摸郭嘉发烫的额头,然后就走了。但刚刚出院子,突然又鬼使神差般折返,看看为郭嘉配的汤药熬好了没有。郭嘉病逝后,曹操亲自来到他的灵堂,悲痛不已。曹操更是表现出无限的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还原最真实的三国群雄之袁绍:四世三公官渡落寞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一个本应在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名字。一个拥有着“四世三公”显赫家世的官宦才俊;一个雄踞冀、并、青、幽四州的诸侯霸主;一个统辖数十万兵马的东汉朝廷“大将军”。然而,这位东汉末期势力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方诸侯,却随着一场关乎生死的“官渡大战”而迅速落败,最终在忧愤惭羞中命赴黄泉,所创基

  • 谁才是三国中最出色的帅才?智如孔明勇胜关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1、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赵云是在《三国》第七回出场的。先从袁绍,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就在战场倒戈,救了袁绍的对头公孙瓒的性命,并且在公孙瓒眼里亮相:“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使袁绍的名将文丑也无法取胜,这一仗后就改投公孙,并为之立下许多功劳。见到刘备,虽甚相敬爱,

  • 九易其主的刘备是几姓家奴?刘备为何那么多人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发展到一代枭雄,自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结果:其一,最初跟随校尉邹靖讨黄巾。(《三国志·先主传》)其二,在平原人刘子平的推荐下,跟随了史失其名的青州从事。(《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其三,投靠大将军何进的都尉毌(音贯)丘毅。(《三国志·先主传》)其四,投奔幽州公孙瓒。(

  • 曹操能成为一代枭雄何德何能?曹操的为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时逢乱世,群雄并起,有志之士,或待价而沽,或揭竿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要么名垂青史,要么建功立业。曹操,三国时与刘备、孙权争天下的枭雄,凭借过人的智慧,杰出的用人之道,最终统一北方。三国鼎立中,为什么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国演义》中,曹操曾与袁绍纵论时局时,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

  • 南朝何戢:被小舅子霸占了老婆的史上最倒霉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山阴公主很是淫荡,单与亲弟交欢,只图纵欲,早忘廉耻。姊弟成奸之后,便留居深宫,不归府第。驸马都尉何戢,娇妻给小舅子占去,恨得咬牙切齿,便暗地蓄养死士,想乘机杀死刘子业。刘裕代晋后,建立宋朝。从这时开始,中国的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元嘉三十年,宋文帝刘裕被他的长子刘劭所杀,不久刘劭又被其三弟刘骏所杀,刘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能文能武 长相符合当时审美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性如烈火、勇猛鲁莽、嫉恶如仇的“三将军”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最近,查阅相关史料,竟然意外发现,历史上的张飞与小说和民间传说的张飞大相径庭,他非但不是一位莽夫悍将,相反倒是一位文武兼工的书画家。张飞的传奇色彩首先表现在外貌上。他有一张怪异的脸,豹

  • 历史上雍正和妃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王朝电视剧40集,雍正王朝电视剧,关于雍正的电视剧

    还不了解:雍正和妃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史上雍正与嫔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前几年清宫剧《甄嬛传》大火,《甄嬛传》主要讲的是清代雍正帝与自己的后宫嫔妃们特别是甄嬛之间的爱恨纠葛。在电视剧中,雍正帝后宫的妃嫔们就像生死仇人一样,见面分外眼红,恨不得直接干死

  • 元成宗铁穆耳:元朝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只斤·铁穆耳,即元成宗,元朝第二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六位大汗。元世祖忽必烈之孙、皇太子真金第三子,生母是徽仁裕圣皇后弘吉烈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

  • 王安中有哪些事迹?他担任过哪些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王安中,字履道,号初寮,北宋时期官员、词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

  • 汉哀帝刘欣:想要改革却无法实现,唯有“断袖之癖”的典故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前7年4月17日),汉成帝刘骜死在了赵合德的怀抱中,也算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但由于汉成帝的儿子都在他之前死亡,为延续汉家天下,只能从诸侯王孙中挑一人继承王位。当时最合适的人选除了刘欣,还有中山孝王刘兴。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兴是汉元帝刘奭第三子,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