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何大骂华佗是鼠辈而杀之?背后有何隐情?

曹操为何大骂华佗是鼠辈而杀之?背后有何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00 更新时间:2023/12/5 1:07:04

医说三国之十一:曹操杀华佗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有人说华佗一生醉心于心爱的医学事业,心无旁骛、淡泊仕途,所以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一名热衷于功利的世俗之人,因为沽名钓誉、邀功请赏被曹操杀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为何有人说华佗是俗人?

建安年间是多灾多难的时代,频繁的战争、横行的瘟疫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这样的时代通常也是名医辈出的时代,其中以华佗最为有名,被后世称其为为“神医”。

华佗是沛国谯县人,跟曹操是一个县的,在他们的故乡今安徽省亳州市,说起华佗知名度一点都不比曹操差。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有华佗的传记,《三国志》说他字元化,《后汉书》说他字符化。

华佗的生年不详,根据他一生的事迹推测,他大约出生于永嘉元年(145年),比曹操大10岁。与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华佗年轻时也曾专心于经学,曾到徐州一带求学,能同时通晓几门经书,类似于现在同时拿到了几个文凭。

陈登的父亲陈珪当沛国相时推举他为孝廉,太尉黄琬曾征辟他做官,这些都被华佗谢绝了。

在当时,当官和当一名医生有着天壤之别,在人们的观念中医生的地位很低,而仕途是绝大多数士子们的追求,华佗被推举为孝廉,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开始仕途了,这是别人渴望不渴求的事,又有高官主动征召,华佗如果愿意,他的仕途会一帆风帆。

也许华佗的选择太难理解,所以有人猜测华佗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不应征召是一种沽名钓誉的手段,目的是抬高自己的身价,等待更大的机会。

不可否认,在汉末那个重名轻实的社会,这样的人的确不少,有人连续十多次推掉征辟,结果推一次名望反而高一次,愈隐愈显、愈显愈隐,把拒绝入仕当成了入仕的一种手段,但这样的人心里不可能真正放下仕途,他们的精力会不停地地揣摸和观察,不可能在另外的领域深钻下去。

华佗一开始也可能把仕途作为自己的人生规划,但当他认清了自己、坚定了未来方向的时候,他就变得心无旁骛了,如果他仍然三心二意,相信很难取得后来那样的成功。

有一种人,天生对某一项事业有着别人不具备的天赋,而他们又恰好热爱这一事业,心追手摩、趋之若鹜,因而他们的心里装已不下别的东西,最后他们成了那个领域里无人企及的人,华佗就是这样的人。

二、华佗为何被称为“神医”?

《三国志》和《后汉书》里记录了华佗不少故事,说明他医术如何高超。

有一个姓顿的督邮,就是郡政府下派各地的工作督导组组长,得了病并且自觉病已结治愈,华佗给他把了脉后告诫他:“你的病虽然好了,可元气没有恢复,应当静养等待完全康复,不然就会有性命之忧。”

但顿组长没有听,有些劳累,很快就病发而死。

还有一位姓徐的病人,因为胃病卧病在床,华佗去诊断,这个人说:“昨天请了个大夫用针炙扎胃管,扎后就咳嗽不止,心烦意乱。”

华佗诊断后对他说:“那是扎错了,针炙扎得不准,没有扎到胃,反而扎到了肝,如果下面你每天饭量越来越少的话,五天后就会有不测。”

果然,这个人饭量越来越少,五天后就死了。

所以,大家都觉得华佗很神,简直能料知生死。为了救人一命,华佗有时会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有一个郡太守得了疑难杂症,找了不少大夫都没有看好,就把华佗请来看看。

华佗看了看他的病情,不说怎么治病,也不开方子,而是态度很傲慢,索要巨额医药费,之后还留下一封信,无缘无故就把太守骂了一通。

太守早已不悦,现在简直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派人去干掉华佗,但却根本找不到人,太守越想越气,气得吐血数升,血全是黑的。没想到,病居然好了。

原来,这是华佗特意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激怒太守,让他体内已无法循环的淤血得以排出来,华佗用的这一手,算是心理疗法吧。

有些人病得虽然利害,治疗起来却不一定要花太多的钱去,买很贵的药,华佗经常给没有钱的老百姓看病,在这方面他进行了很多探索。

有一次,华佗在行医的路上发现一个病得很重的人,他咽喉部位好像堵了个东西,吃不下饭,样子很痛苦。华佗上去看了看,让他到路边的小饭馆里要了点醋,弄些水草捣成末,用醋调一下喝了。

结果这个人吐出来一条像蛇一样的寄生虫,病也就好了。后来病人家属到华佗住处表示感谢,发现墙上挂了几十条这样的虫子。

华佗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临床医学方面,在外科学、养生学和针炙学方面的造诣也很高,他发明的“麻沸散”是早期的麻醉药,有了它可以对病人实施外科手术,他的医术不能仅用“高超”来概括,简直算得上神奇,所以他被归史书归为“方士”一类,后世称他为“神医”。

找华佗治过病的名人也不少,一般人都知道他给关羽剐骨疗毒的事,但在正史里却没有这个记载,有记载找他看过病的名人有陈登、周泰、曹操等人。

陈登找华佗看病发生在陈登当广陵郡太守的时候,《三国志》记载:“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

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眼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对佗不在,如言而死。”

周泰是孙吴的战将,有一次他受了重伤,华佗把他治好了,这件事影响很大,连曹操都知道了。

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加上劳累,曹操患上了头风的毛病,发作起来疼痛难忍,身边很多医生都看过,但效果不佳,更不用说除根了,有人便把华佗介绍给了曹操。

曹操见到华佗,一来是自己的老乡,二来听说他的名气很大,所以很敬重。曹操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先生就是治好江东周泰的人吗?”

华佗给曹操看了病,决定用针灸的办法治疗,他从曹操胸椎部的膈腧穴进针,不用多大功夫,曹操就感到脑清目明,头也不疼了。曹操大为高兴。

华佗对曹操说:“您的病是脑部的顽疾,短时间内难以除根,必须长期治疗,慢慢见效,以求延长寿命。”

华佗说的可能是实情,但曹操听了有些不悦,他还以为华佗在他面前故弄玄虚,能很快治好他的病却不那样做,目的是邀功请赏。

不过,为了下次头疼的时候有人能治,就把华佗留在身边,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三、曹操为何大骂老乡是“鼠辈”?

开始,除了给自己看病曹操还允许华佗给老百姓看,曹操担任丞相后,要求华佗专心为自己看病,不再为其他人服务。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医生,不能经常接触患者便无法提高医术,对于华佗来说这是一件很苦恼的事,华佗有点闹情绪。

华佗后来找了个借口,说接到家里来信,要回家看看,曹操准假,但华佗一去迟迟不归,曹操几次写信去催,又派地方官员前去看望,华佗仍然没有动身回来的意思。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核实,交待说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的有病,对华佗不予追究,并且赏赐给小豆40斛,宽延其假期。如果有假,就把他抓起来。

去了一看,华佗的妻子没有病,华佗想当个体行医者,不想当领导的专职医生,于是撒了谎。

曹操最恨骗他的人,华佗于是被抓了回来,关到许县的监狱里。

荀彧听说后向曹操求情:“华佗是个老实人,本领很大,还请从宽处理。”

谁知曹操的怒气未消,不仅不肯原谅,而且大骂华佗是“鼠辈”,下令将华佗处死。

华佗死后,没有回故乡谯县安葬,就埋在了许县,这可能缘于他死前的身份是个囚犯吧。

《三国志》记载,华佗临死之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上面的东西可以活人的命,但这个狱吏胆小,不敢要,华佗也不勉强,在狱里把它烧了。华佗留下了很多故事传说,却没有留下一部医学著作。

如果这个狱吏冒险收下华佗的书并传之后人,没准又是一部《伤寒杂病论》。

华佗死后曹操又犯头风,曹操说:“华佗虽然能治这个病,但这个人不好好治,慢慢拖着,想以此自重,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断病根。”

曹冲生病的时候华佗已经死了,这一回曹操不再嘴硬了,他叹息道:“真后悔杀了华佗,让我儿活活病死了啊!”

四、曹操杀华佗的原因分析

曹操因一件看似不大的事杀了华佗,对曹操、对华佗、对医学发展都是一件可惜的事,曹操一向“唯才是举”,又很能容人,为何容不下一名对自己很重要的医生呢?

分析一下,原因大概有三点:

首先,可以从法理上分析。

曹操带队伍一向法令很严,华佗来到曹操的身边就是曹操的属下,有令必行、有征必应这是基本纪律,无论你是名将还是名医,找个借口不执行命令是不允许的,如果可以例外,今后还怎么要求别人?

曹操对纪律一向看中,在纪律面前无例外,包括曹操本人在内也如此,大家或许以为“割发代首”的故事是小说里杜撰的,其实在史书里也有记载。

《三国志》注引《曹瞒传》:“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曹操认为华佗犯了罪,把他押回许县“考验首服”,说明不仅审问了,华佗还认了罪,具体罪名虽不详,但应该是“不应召”、“大不敬”这些当时通行的罪款。

其次,可以从曹操的性格上分析。

曹操的性格有两面性,一方面很能容人,不管是对手还是仇人,只要有了共同的目标,愿意走到一起,都不计前嫌,不仅任用,而且信任。

徐晃张辽都是降将,张绣贾诩是欠下曹家血债的仇人,他们日后在曹营都发展得很好,还有刘备、关羽等人,曹操都曾真诚接纳过,在这方面基本上都是别人负曹操而曹操很少负别人。

另一方面,曹操又特别痛恨欺骗自己的人,在这方面他眼里揉不得沙子,甚至像荀彧那样的人,因为有一件重要的事瞒着曹操,曹操穷追不舍,让对方下不了台,荀彧以至于郁郁而终。

华佗请假久不归,曹操“累书呼之”,已经给了华佗机会,但华佗仍不归,这让曹操极为不快,曹操派人去探视,意在查明真相,如果华佗说的属实,曹操还会原谅他,如果不属实,自然会把违纪和欺骗两项罪责一并处罚。

最后,可以从曹操的人才观上分析。华佗的医术曹操很认可,但曹操不认为华佗是天下唯一的好医生,有人劝他不要杀了华佗,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难道再找不来这样的人了?”

在《求贤令》中曹操强调“唯才是举”,但紧接着还有一句“吾得而用之”,无论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能为我所用才是真正的人才,不为我所用又有什么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本事越大越有害,因为他们不为我所用就有可能为对手所用,对这样的人只能除掉。所以,华佗的名气和能力不仅救不了他的命,而且会让曹操坚定处死他的决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千大败敌军四十二万!刘秀真可以“召唤陨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光武帝刘秀,毛主席评价他是最会打仗的皇帝,而王夫之更评价他是“三代以下,允冠百王”。当然,说到打仗,就要说那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昆阳之战。刘玄称帝后,新朝震动,王莽派王邑、王寻为帅,征42万大军,限期到达昆阳,意图一举消灭刘玄。昆阳守军只有一万人左右,王邑、王寻先是10万大军围城不克。没多久,4

  • 南北朝的“诸葛亮”张宾:辅佐奴隶出身的石勒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灭亡后,大家抢着瓜分地盘:南方的“老大”是司马睿;北方分成好多块,最有实力的“老大”是石勒。他和司马睿如同一个是穷小孩,一个是富小孩;一个从没上过学,一个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一个靠拳头打天下,像个“猛男”,一个在皇宫里怀柔众臣,像个“暖男”。两人也有几次较量,虽然石勒没有占到便宜,但石勒无疑更

  • 左宗棠收复新为何疆 却为什么热衷于骂曾国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晚清的湖南,出人,也出学问。大名鼎鼎的曾、胡、左、李,有三个是湖南人,自不消说。而学问也了不得,曾国藩是理学大师,慎独功夫一流,而王闿运和左宗棠,擅长的则是帝王学。一身名士气的王闿运没有找到用武的机会,结果让在王看来学问并不太好的左出够了风头。帝王之学是佐人成帝王之术,大刀屠龙,权术之中裹胁着霸气,

  • 胤祹是什么身份?没有参与夺嫡之争的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011年先后播出的《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都非常火热,让很多人知道了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惊心动魄,九子夺嫡就是康熙的九个儿子都争夺皇位,最后的胜利者是爱新觉罗·胤

  • 历史上能登上皇位的为何是雍正?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年号雍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在历史中,关于雍正能够坐上皇帝的段子记载了很多。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他改了传位诏书,这个民间传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清朝,是有两种文字的,这个诏书也是两份,一份是用汉字写的,还有一份是用满文写的,要把两份诏书同时改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在最初

  • 历史上宝庆公主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公主的身份是十分尊贵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一辈子杀人无数,他踩着敌人的尸骨登上王位,踩着开国功臣的鲜血巩固王位。也许是他杀戮太重了,全部都应验到子孙后代身上。太子朱标离世,自己钦定的皇太子建文帝被朱棣拉下马。就连68岁得来的最宠爱的小女儿,也身世

  • 妲己能获得纣王所有的宠爱是因为什么?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妲己,字妲,有苏氏部落女,传说妲己是一个美人。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说到苏妲己,大部分人脑海中出现都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形象。她因为面容姣好,深受纣王的喜爱,纣王贪恋她的美色,每天沉迷于后宫,不理国事,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可是苏妲己进宫时,纣王已经年近花甲,见过的美人数不胜数,苏妲己究有什么特别

  • 三国时期曹操最终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相信黄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曹操是出了名的多疑,但是赤壁之战中为什么他会信了黄盖的“苦肉计”吃了败仗呢?今天来分析分析。首先,很多人拿曹操多疑来说事儿,说他不应该相信别人。曹操是个枭雄,哪个枭雄不多疑呢

  • 在单雄信死后,他的妻儿都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单雄信,曹州济阴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熟知其极?其五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老子《道德经》按照老子的说法,福祸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如果遇到好的事情,要警惕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如果遇到不好的

  • 桓楚开国皇帝恒玄,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我们常说能吃是福,但是太过能吃,其实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在我们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一日可以吃20斤肉,差不多快赶上一只老虎的食量了。长期以往的这么喂养下,这位皇帝的体重,也直接飙升到500斤,堪称史上最胖皇帝,龙椅被坐坏了不说,连宠幸妃子都要外人帮忙,丝毫没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