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末年名将种师中简介: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

北宋末年名将种师中简介: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11 更新时间:2024/1/19 18:50:53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种师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种师中(1059年—1126年),京兆府人,字端孺,北宋末年名将。其祖父种世衡、伯父种谔、兄长种师道皆为北宋名将。种师中长于军中,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金兵入侵,他率兵进入京勤,后奉命救援太原,因友军失约未至,陷入重围,力战而亡。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人物生平

戍守西北

种(Chóng)师中的祖父是种家军的创建者种世衡,种氏三代为将,所以种师中从小在军中长大,从军后他长期戍守在宋朝有西北边疆,历任环州(治今甘肃环县)知州、秦州(治今甘肃天水)知州、邠州(治陕西彬县)知州、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知府、秦州知州、侍卫步军马军副都指挥使、房州观察使、奉宁军承宣使等职务。

勤王东京

公元1125年(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2月,金军分两路大举攻宋,东路直取东京,西路兵指太原。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初,金国由完颜宗望(斡离不)率领的东路军渡过了黄河,长驱直入,进逼北宋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朝廷一面起用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一面急令种师道率领西军东下勤王,身为西军大将种师中也奉诏率领秦凤兵随从哥哥入援东京。

西军由姚平仲(姚古之子)率领步骑七千轻装先行。种师中和熙河经略使姚古率领大军随后跟进。种师中、姚古的大部队还没有到东京,金兵就因为宋朝勤王军越来越多而撤走了。金兵退走以后,种师中就率领二万宋军驻守在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东)一带。

救援太原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二月,金军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粘罕)率军围攻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属河北)三镇,北宋朝廷任命姚古为河北制置使,种师中为河北制置副使,命姚古率军去救援太原,种师中率军去救援中山、河间。

种师中率兵渡过黄河之后,发现完颜宗翰(粘罕)只留下副将围困太原,他自己则率兵南下,已经抵达泽州(今山西晋城)了,种师中马上上奏朝廷,建议出其不意,自邢(今河北邢台)、相(今河南安阳)出上党(今山西长治),从侧后袭击完颜宗翰(粘罕),但北宋朝廷认为他的建议不能取得成功而没有答应。等完颜宗望(斡离不)率军率师北还之后,种师中被迫撤军。

完颜宗翰(粘罕)扫平了太原外围州县,以偏师先后夺取文水、西都谷、祁县、太谷、盂县,并击败了救援太原的宋军地方部队樊夔、施诜、高丰部。又用“锁城法”构筑重重工事将太原团团包围,断绝了城内外的联系。宋军姚古所部虽然收复了隆德、威胜,却没有达到解太原之围的目的。

为国捐躯

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五月,北宋朝廷再次组织军队救援太原,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种师中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军(今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今山西寿阳)、榆次(今山西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的部队都没有跟上来,失去策应的种师中为了避免孤军深入,就率部屯驻在真定(今河北真定)。

而此时金军统帅完颜宗翰(粘罕)正在云中(今山西大同市)避暑,他让士卒就近放牧。宋朝的谍报人员发现了这一情况,误以为完颜宗翰(粘罕)准备撤军,马上止报了朝廷,枢密院知事许翰误听谍报而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种师中接到命令之后,十分伤心,他说:“畏敌逗留不进是军中大罪,我自小从军,征战多年,到老了还要担这个罪名吗?”于是种师中留下辎重粮草,连赏犒之物都没带,就带领部队轻装出发。同时种师中写信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

不久,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今山西寿阳东南),大军挺进十里许,部将黄友发现地形不利,立即将情况报告种师中,要求火速移军,但种师中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继续前行的宋军遭到金兵主力的袭击,种师中率领宋军拼命死战,取得了五战三胜的战果,苦苦前行,到了榆次,离太原只有百里的距离了,然而,惧敌怯战的姚古部将焦安节慌报军情,奏称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已经赶到,致使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部会师。

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今山西寿阳西南)时,士兵已经饥饿难忍,疲惫不堪了,金兵探知种师中军中情况之后,再次发动猛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再也顶不住了,右军、前军先后溃散,种师中率中军死战不退,从卯时战到巳时,宋军将士用神臂弓击退了金兵,但因为犒赏之物没有带来,没办法为士兵发赏赍,拼死死战的士兵没有拿到赏赍十分气愤,不愿意再作战,四散逃去,种师中率领身边剩下的一百余将士继续拼命死战,最终种师中身中四处重伤,饮恨疆场。

种师中是宋军名将,他战败身亡之后,宋军各部的士气受到很大影响。种师中为国捐躯后,大臣刘韐上言朝廷,请加优赠,朝廷下诏赠少师,谥曰庄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将领张所简介:曾因言忤逆时任宰相的黄潜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所(?-1127年) 宋朝大臣,抗金名将,山东青州(治今山东益都)人。宋徽宗朝进士,累官监察

  • 夏侯霸会投靠蜀国的真相是什么?他的家人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霸,沛国谯,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利用曹爽与皇帝曹芳出城祭拜高平陵之际,发动“高平陵政变”,身为大将军的曹爽居然走了一步错棋,放弃抵抗,投降司马懿,结果,被满门抄斩,诛灭三族。司马懿不仅杀了曹爽,还大肆杀

  • 北宋名将李继勋简介:“义社十兄弟”之一,以质朴耿直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继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继勋(916年—977年),大名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 为什么说郭圣通注定得不到刘秀的爱?她被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郭圣通,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东汉王朝的第一位皇后及废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郭圣通,真定藁城人,古郭国的后裔,中山郡名门望族,郭圣通的母族是真定王室,她的母亲是真定恭王刘普之女,人称郭主。如此尊贵的身家背景,郭圣通的母亲却好礼节俭,有母仪之风,

  • 北宋将领高怀德简介: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怀德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怀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

  • 汉文帝在面对年老色衰的窦漪房时 汉文帝为何没有废掉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汉文帝和窦漪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文帝刘恒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何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汉朝初期王室中奇女子颇多,吕雉野心勃勃权倾中外;戚夫人恃宠而骄最终沦为“人豕”结局惨淡;馆陶大长公主率先开启公主豢养男宠之风;陈阿娇武帝正妻,金屋藏娇的“女主角”;卫

  • 北宋初年将领王彦超简介:以右金吾卫上将军、太子太师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彦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彦超(914年—986年),字德升。大名临清(今河北临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将领。王彦

  • 北宋将领种世衡简介:曾被总领西北军务的范仲淹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种世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种世衡(985年―1045年),字仲平,京兆府人,祖籍山西,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将领、种家军开

  • 汉文帝出身低又没有奢望皇位 汉文帝最后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汉文帝皇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原本是当不上皇帝的,最后汉文帝是怎么坐上那个位置的?汉文帝是汉朝的第三位皇帝,其出身可以说相当低下。其母薄姬不过只是魏王豹的小妾,后来被刘邦纳为妾室。在母系方面,由于薄姬淡泊寡欲,父亲刘邦的心思又全在太子刘盈与赵

  • 历史上包拯是什么形象?关于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包拯的一生之中,他为人们做出了不少的好事,惩治了很多的贪官,这样一个刚正不阿,坦坦荡荡的清官,自然是有资格为后世所传颂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却没有几个好朋友,这是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