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鸿章曾斥日本:地小人寡无法和清朝相抗衡?

李鸿章曾斥日本:地小人寡无法和清朝相抗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64 更新时间:2024/1/6 9:15:28

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历代琉球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琉球王国的官、外交条约、正史等,都是用汉文写的。连它的国都首里城的宫殿,都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面向西方,充分表示其归慕中国之意。

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中央政府迅速接过萨摩藩当年三千人掠夺琉球的行为。但是,由于当时力量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得不顾忌琉球的宗主国——中国。日本这时打的主意是攻台夺地,如果拿不下来,至少让国际社会认可琉球是日本的藩属。

在进攻台湾前,日本策划了一系列外交阴谋。首先,暗中将琉球国改为日本的藩属,切断与中国的关系;其次承认“琉美条约”,争取美国承认琉球是日本领土。最后为了探实中国对琉球和台湾的底线,柳原前光以琉球事件为由,拜会总理衙门的大臣,得到昶熙杀人者为“外化之民”一说。日本人如获至宝,认为“外化之民”就是不归中国管辖的外民。日本可以代琉球向台湾讨回公道。

鸿章看出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知道日本人这是在为攻打台湾寻找理由。但是,他认为,日本目前的实力还不够,不会立即采取行动。李鸿章哪里知道,日本早就做好边谈边打的准备,暗中兴“不义之师”想夺取台湾。

李鸿章的外交还有一个特点,强调一个“理”字。“理在我,我不怕。”李鸿章认为台湾人杀琉球人是“其曲在我”,虽然他已经做好了兵力部署,但是他希望列强出来调停。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列强因为“同病相怜”,开始是同情日本人的。加上一般西人还糊涂地认为琉球归日本人管辖。因此开始的调停并不顺利。另外,以前一直避谈的一个原因是琉球王急来乱投药,他竟然去找了日本人。《纽约时报》1872年10月24日有篇来自于旧金山的消息说“琉球王派遣使者前往江户,试图在报复措施上求取援助”。

日本等了多时的机会到了。1874年5月7日,日本乃在“清国无法处理此等情事”的幌子下,派三千六百人在陆军中将西乡从道指挥下在台湾琅乔登陆,杀台湾三十多人。这才震醒了李鸿章。朝廷于1874年5月14日派沈葆桢前去台湾。后又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李鸿章在台湾布置了一万兵力,甚至将淮系提督唐定奎部铭军枪队6500人由轮船分批航海赴台,“稍壮声援”。清兵奉李鸿章的命令按兵不动,给日本以威慑。

日本人登陆台湾后,不熟悉地形,又水土不服,还经常受到高山族人的袭击,伤亡病死者三分之一。这样,日本重新回到谈判桌上了,7月中旬派柳原前光与李鸿章会谈。李鸿章指斥日本“大丈夫做事,总应光明正大。虽兵行诡道,而两国用兵,题目总要先说明白,所谓师直为壮也”,“中国十八省人多,拼命打起来,你日本地小人寡,吃得住否?”。他还担心日语翻译郑永宁“传话不清”,特地取案上纸笔大书曰:“此事如春秋所谓侵之袭之者是也,非和好换约之国所应为,及早挽回,尚可全交。”

出乎意料的是,日本的出兵却引起英、美为首的列强干涉。因为他们担心中日之战将影响他们的资本输出和经济活动。他们指责这是违反国际公法的行为,并说这次出兵将不会被国际社会承认。这时美国驻日公使一职已改由约翰·宾翰担任,他对日本的行为改采强硬姿态,并追随英国的做法,禁止任美国人和美籍船参与此项出兵计划。

在英、美等国压力下,在中国万人大军的严阵以待下,日本没敢轻举妄动。中日之间也没有直接发生冲突。最后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斡旋下,1874年10月31日中日双方签订《北京条约》,内容如下:一、日本国此举为保民之义举,中国不得认为有错;二、所有遇害难民的家属,中国必须给予抚恤银两,日本在台建筑及所修道路,中国愿留自用;三、两国永为罢论此事,中国当设法管束台湾生番,以保难民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越南河内博物馆撞脸中国馆 设计师称河内设计早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近日,已建成5年的越南河内博物馆因缺乏展品导致观众稀少而引起当地媒体关注。与此同时,河内博物馆外形酷似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也再度成为当地舆论的话题。对此,越南建筑专家称,这两个建筑外形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应该是巧合而已,不存在模仿的情况。越南建筑师黄道敬也称,河内博物馆设计方案要比中国馆确定的早。从时间

  • 震惊: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民族败类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石敬瑭,对北方的契丹称儿皇帝。完全没有人格,令人做呕!石敬瑭自少为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赏识,为其亲兵将领,被招为女婿。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兵变,石敬瑭力劝李嗣源回兵入汴,转攻洛阳。嗣源即位后,石敬瑭历任保义,宣武,河东诸镇节度使。934年,闵帝李从厚徙石敬瑭为成德节度使。闵帝讨伐潞

  • 清朝同治皇帝:与八大胡同关系最不一般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同治帝是谁生的,同治皇帝前面是哪一位皇帝,同治是清朝第几个皇帝

    那个时候很多大臣,包括一些太监都不是玩意儿,同治还是一个小孩子,他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金钱啊、权力啊,就用美女去引诱他,经常带他到蔡家胡同的妓院。人们都知道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很年轻就死了,但是很多人又说不清楚是怎么死的。听我爷爷说,同治皇帝死的时候也就十九岁。那个时候很多大臣,包括一些太监都不

  • 揭秘:亚历山大大帝是死于疟疾还是死于暗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开创的亚历山大帝国地跨东南欧、西亚、北非、中亚、南亚,鼎盛时期国土面积达到5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020万人。然而,这位年轻的帝王却在33岁生日到来前突然连续高烧死了。根据巴比伦的记录,亚历山大大帝死于公元前323年6月10日晚至6月11日晚,地点为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皇宫。马其顿

  • 1942年日军血洗惠州:城内空旷之地皆成杀人场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1942年2月3日,5日晨,惠州第三次陷于日军之手。 正是这次中国军民的抗击,日军侵占惠州城后疯狂报复,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连续3天血洗惠州城。1942年日军连续3天血洗惠州 城内空旷之地皆成杀人场所前些天,有网友在西子湖畔论坛发出重建沙下惨案纪念碑的倡议,引起众人共鸣。1938年10月

  • 汉初功臣樊哙:粗中有细竟留下了不少名言佳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的开国功臣樊哙是一位职业屠狗之辈,冲锋陷阵如同砍瓜切菜,与《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和《水浒传》里的李逵类似,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糙哥粗人的形象。其实,许多史上的粗人都有细密之思,也颇多妙语佳句流传于后世。当年,刘邦在鸿门宴上感到事情不妙之后,就借机溜了出来,项羽就派都尉陈平来叫刘邦马上回去继续赴宴。刘

  • 揭秘:谁是汉初勇猛战将且居功首位名垂后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周勃(?—前169年),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汉高祖封为绛侯。周勃的祖先原为卷县(今河南原阳西南)人,后迁到沛县。周勃少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用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萧。后来成为了一名能拉强弓的勇士。周勃与刘邦共同起事打天下。当初刘邦在沛县起事时,周勃就

  • 名将也难当:西汉名将樊哙骁勇善战为何险遭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樊哙(kuài)(前242—前189年),吕后妹夫,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名垂千古、能征惯战、智勇双全、武功盖世、骁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樊哙出身寒微早年跟随刘邦

  • 名将薛仁贵一生中唯一一场大败仗:全军覆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薛仁贵是唐朝初年的一员名将,李世民在辽东之战结束后,曾当面称赞他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薛仁贵也用行动证明了他的勇悍,北征西突厥、三箭定天山、东征高句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但即使是这样的名将也曾有过失利,而且是全军覆没的大惨败。唐高宗在位

  • 薛仁贵的儿子是谁?薛仁贵之子薛讷西征大破吐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文学作品《薛丁山征西》讲述的是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与其妻樊梨花征讨西凉的故事,小说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却没有薛丁山这个人。常言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中的人物也有原型,历史中的“薛丁山”同样作战勇敢,曾率军西征,为他的父亲出了一口恶气。史书记载薛仁贵一共有五子,分别为薛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