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姜维是如何丢掉汉中的?为何守不住?

三国时期姜维是如何丢掉汉中的?为何守不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599 更新时间:2024/1/18 18:06:49

三国最不安分的地方一是荆州;二是汉中;三是合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击败曹操,夺取汉中之地后,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在刘备回到成都之际,自然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

在此基础上,魏延也成为蜀汉第一任汉中都督。自公元219年开始,到公元234年,也即魏延被马岱斩杀截至,魏延镇守汉中有15年左右。不过,在魏延之后,蜀汉大将军姜维改变汉中的防守策略,导致汉中在魏灭蜀之战中被曹魏攻破。那么,问题来了,魏延可以守住汉中15年,为何到了姜维手里,就把汉中丢了呢?

首先,汉中之所以在姜维手上丢掉,直接原因就是姜维改变了汉中的防守策略。在蜀汉历史上,共有四任汉中都督,分别是魏延、吴懿王平、胡济。其中,就胡济来说,是蜀汉最后一任汉中都督。不过,因为姜维是当时的蜀汉大将军,从而有权对汉中地区的防守策略进行调整。公元258年(景耀元年),蜀汉大将军姜维提出新的汉中防御策略。

在魏延、吴懿、王平镇守汉中之地时,采用的是在各围戍内留重兵抵抗、御敌汉中之外的做法,但是,姜维的策略是,设想放敌军入阳平关,汉军退守汉、乐二城,重兵把守重要关口,并分出兵力来进攻敌军的薄弱环节,以拉长敌人补给线并疲惫敌军,逼敌撤退。等到对方撤退的时候,在全面出击,以全歼来犯之敌。

因为是蜀汉大将军姜维的命令,于是,汉中都督胡济与监军王含、护军蒋斌加入到姜维汉中诸围的部属,分驻于汉寿、乐城与汉城。等到公元263年,司马昭魏灭蜀之战时,曹魏大军顺利突破了蜀汉在汉中之地的防守,进而攻入到蜀汉腹地。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姜维对于汉中防御策略的调整,无疑是汉中失守的直接原因。

进一步来说,在笔者看来,虽然姜维的防御策略有合理之处,也即是故意放敌人进入到汉中之地,以此围歼敌人。但是,如果敌人的实力太过强大,这一策略无疑就失效了。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实力是远远弱于曹魏的。比如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曹魏出动了10多万大军,还拥有钟会邓艾等强将。

至于蜀汉,整体兵力只有10万人,因此,在汉中之地,蜀汉最多只有几万人。所以,蜀汉几万人想要围歼10多万曹魏大军,显然是痴人梦话了。基于此,如果姜维采用魏延等人的防御策略,也即在各围戍内留重兵抵抗、御敌汉中之外,或许还拥有延迟、堵截曹魏大军的机会。基于此,在防御蜀汉上,魏延等人因为策略合理,充分利用了汉中之地的地形优势,得以长期镇守汉中。

但是,到了姜维手中,不切实际地改变汉中之地的防御策略,也即放弃自己的长处,放大自己的弱点,无疑是自讨苦吃。另一方面,姜维之所以丢掉汉中之地,也不能完全怪他和胡济。在蜀汉末期,蜀汉因为困于益州这一州之地,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可谓越来越大了。

最后,基于此,在魏灭蜀之战中,即便不改变汉中地区的防御策略,姜维也很难抵挡曹魏的10多万精兵强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魏延镇守汉中之地时,曹魏和蜀汉都是刚刚建立,二者的实力差距虽然存在,却没有三国后期那么大。更为关键的是,在魏延镇守汉中之地时,还获得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帮助。

也即自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这无疑是以攻代守,替魏延分担了防御汉中之地的压力,也即此时的曹魏需要应对诸葛亮的进攻,自然无法集中兵力来进攻魏延了。在此期间,虽然曹真曾率领大军进攻蜀汉,不过,因为天气的原因,加上诸葛亮也亲自坐镇汉中的,曹真的进攻只能无疾而终。综上,在三国时期,魏延可以守住汉中15年,但是,到了蜀汉末期,姜维却无法长期守住汉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蜀汉将领夏侯霸有几个儿子?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霸,字仲权,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魏名将夏侯渊有八个儿子,早年家乡大灾,没有什么吃的,生活非常困难,夏侯渊因为要养活已故兄弟的女儿,他最小的儿子饿死了。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在曹魏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驻军在陇西。嘉平元年(24

  • 多尔衮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 多尔衮为什么只有一个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多尔衮的孩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身体不差,为何一生却只有1个女儿?相信很多人对清代历史的知道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些清宫影视作品,而提到多尔衮,就算对清代历史再不熟悉的人也听过这个名字。现代人对多尔衮的形象表述常常和孝庄皇后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俩的关系非同寻常

  • 孝庄和多尔衮那么多年 两人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多尔衮和孝庄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孝庄太后跟多尔衮那么多年,两人为什么没有生下孩子?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帮助孝庄孤儿寡母取得政权,顺利击败了觊觎皇权的豪格亲王。介于这一功劳,多尔衮亦顺理成章地成为地位仅次于皇帝的摄政王。当时的孝庄与多尔衮,一个是“三

  • 古代妃子如果不想殉葬,会怎么办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妃子如果不想殉葬,会怎么办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的古代,由于技术和思想都没有十分发达,而主要掌控人们思想的,都是皇帝以及他们的手下。就连那时候的一些文学家,想要向皇帝表达一些在今天看来十分先进的思想,大多数都得经历重重困难,而且要是惹了皇上不高兴,还有可能会有性命

  • 三国时期诸葛诞反叛司马师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诞,字公休,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三国时期,诸葛氏中有三兄弟被史家称为“龙虎狗”。《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其中

  • 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后妃,她经历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路惠男,宋文帝刘义隆的妃嫔,孝武帝刘骏的生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路惠男生于丹阳建康,少女时以美色选入后宫,生刘骏以后被封为淑媛。后来年纪渐长而失宠,便请求前往其子的藩国。等到刘骏即位时,便尊母亲路淑媛为皇太后,尊号崇宪。人物生平尊为太后路惠男,丹阳建康人

  • 杨贵妃死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棺材里边为什么会空空如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杨贵妃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玉环去世后,棺材中为何空空如也?考古发掘出的实物,确实是最可信的资料,但是东西是不会说话的,所以只能由考古学家依靠发掘出的古物进行推断。既然是推断那么就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也就是说完全靠猜想。文献资料其实更容易造假,

  • 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后来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后来是什么结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都知道明宣宗朱瞻基就两个儿子,而且两个儿子都当过皇帝,这在明朝历史上相当特殊。朱瞻基登基前,没有人为他生下儿子,只有嫡妻胡善祥(时为皇太孙妃)生了两个女儿,孙氏(时为皇太孙嫔)为她生了一个女儿。直到宣德二年,已是贵妃的孙

  • 袁齐妫:宋文帝刘义隆皇后,她为何怨恨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袁齐妫,即文元皇后,左光禄大夫袁湛的庶女,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第二任皇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袁齐妫出身陈郡袁氏,初为宜都王妃,后立为皇后,生太子刘劭和东阳公主刘英娥,元嘉十七年(440年9月8日)薨逝,谥号元,故称文元皇后。人物生平立为

  • 朱见深的亲妈在历史上有多恶毒?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朱见深的亲妈在历史上有多恶毒?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天顺八年正月十六日,明朝唯一两次登基的皇帝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两个月后,明朝再一次出现两宫皇太后并尊的画面。上一次是朱祁钰登基后,同时尊嫡母孙氏和生母吴氏为皇太后。而这一次,是朱见深登基,同时尊嫡母钱氏与生母周氏为皇太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