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去世后,继位的为何是顺治而不是长子豪格?

皇太极去世后,继位的为何是顺治而不是长子豪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23 更新时间:2023/12/24 4:31:21

福临,清朝第三位皇帝,六岁登基,年号顺治。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自此之后,皇太极率领八旗士兵,不断攻打明朝,从而扩大了后金(清朝)的势力。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天下的夙愿。在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年仅6岁的顺治皇帝继位,并在不久之后入主中原。值得注意的是,在皇太极去世时,长子豪格已经34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而6岁的福临,无疑是少不更事了。那么,问题来了,皇太极去世后,长子豪格已34岁,为何结果是6岁的顺治登基称帝呢?

首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即清朝之外的朝代,比如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等,大部分朝代在皇位继承上,都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也即继承皇位的皇子,不仅有嫡庶之分,也有长幼之别。进一步来说,如果皇子年幼即位的话,往往会导致大权旁落的情况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几位皇帝,即位时都非常年幼,这也是引起汉末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在很多人看来,皇太极去世时,34岁的长子豪格,无疑要比6岁的福临,更加适合继承清朝皇帝的位置。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6岁的福临继位,成为顺治皇帝。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清朝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根本不遵循嫡长子的惯例。

比如在清朝的10多位皇帝中,实际上只有同治皇帝是凭借着嫡长子身份继位的,至于其他皇帝,基本上不是因为嫡长子身份来登基称帝的,比如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最著名的清朝皇帝,都不是嫡长子。当然,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意味着长子豪格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只是嫡长子的身份,不能成为加分项而已。另一方面,长子豪格之所以在和福临的竞争中出局,和多尔衮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清史稿》、《清太宗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崇德八年(明=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崩逝于盛京后宫,生前未立下遗旨,所以众宗室旗主都想要争夺皇位。对于后金和清朝初期来说,实际上不仅皇帝拥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对于先帝的兄弟、侄子,也可以争夺皇位。

比如努尔哈赤去世时,也没有指定谁来继位。对此,代善与其子岳托及萨哈廉,拥皇太极继位,成为皇太极能够继位的重要原因。基于此,不管是长子豪格,还是幼子福临,只要拥有足够的支持力量,都可以争夺清朝皇帝的位置。不过,一开始和长子豪格争夺皇位的,实际上不是6岁的福临,而是皇太极的兄弟多尔衮。在皇太极去世时,两黄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继位,其中,长子豪格成为他们的心目人选。除了两黄旗之外,正蓝旗中,也有人支持长子豪格继位。不过,对于多尔衮来说,也有不少人支持。就多尔衮来说,身后两白旗和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则是坚强的后盾,而且,正红旗、正蓝旗和正黄旗中也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

最后,在皇太极去世后,长子豪格和多尔衮之间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双方实力相差不大,在清朝八旗中各有自己的心腹力量。对此,最好的结果,无疑是长子豪格和多尔衮各退一步,达成利益上的妥协,因为一旦清朝长期内耗下去,很可能会错过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的良好机会。在双方相持不下的背景下,一个关键人物站了出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让同样是皇子但却不是豪格的福临继承大统。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拥有较高的地位和威望。所以,他的这一方案,获得了长子豪哥和多尔衮的认可,毕竟一直争下去,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了。最终,6岁的福临登基称帝,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对此,你怎么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劭弑父称帝,王鹦鹉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联合始兴王刘濬发动宫廷政变,闯宫弑父,自立为帝。留守仅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被亲弟弟所杀,抛尸江中,只得了个遗臭万年的“元凶”之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小小侍女的推波助澜,她就是王鹦鹉。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公主侍女,聪明伶俐

  • 魏灭蜀之战时,诸葛瞻与邓艾死磕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景耀六年(263年),当魏国邓艾军偷渡阴平小路,拿下江由,逼近成都的时候,后主刘禅慌了手脚,急忙派卫将军诸葛瞻率军抵挡。这是蜀汉大后方最后一支抵抗队伍,因为,前

  • 司马懿怎样篡权的?潜伏50年证明自己是个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三国时期辅佐曹魏四代君主的重臣,早年被曹操视为不安于人臣的隐患,晚年又被曹叡临终托孤,委以重任。他用五十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忠臣,最后却重演了曹家篡汉的一幕。曹芳时代,司马懿在和曹魏宗室曹爽的明争暗斗中,演绎了老子所谓“居善地,心善渊,动善时”,表面的浮华最终抵不过司马懿的轻轻一击。人常说

  • 后燕皇帝慕容垂:一生断送了三个帝国的悲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论性格复杂,后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垂无疑是其中之一。作为惯战疆场的猛将,他的两次叛离,无一不对当时的中原格局造成了巨大影响:第一次叛离前燕,让前燕与前秦势均力敌的对峙,变成了秦强燕弱的一边倒;第二次叛离前秦,让苻坚如断一臂,也让前秦迅速走向土崩瓦解的败境。第二次,实现了大燕复兴后的慕容垂,北伐拓跋魏,最

  • 梁帝原型:《琅琊榜》背后的真实历史之梁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电视剧《琅琊榜》的故事发生在南梁大通年间,剧中南梁皇帝被称为“梁帝”(并没有介绍说有具体名字),因为猜忌,以致赤焰血案的发生。这一点猜忌心,梁帝倒是和历史上的梁武帝颇为相似,毕竟这是皇帝的通病。除此之外,梁帝和历史上的南梁皇帝梁武帝,据猜测,应该很难再找到相似之处了。那么,真正的梁武帝到底是何许人也

  • ​历史上的奇葩皇帝名字:皇帝为方便经常造字取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经常遇到老师的点名,那大概是学校让莘莘学子最无奈、无解的招术,但老师们其实也不算好过,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的名字,他们的父母在取名的时候不知道翻烂了多少字典,完整的念一遍下来简直就是在实习语文,卡壳是常事——但他们还没遇到更狠的,如果你能翻阅一遍史上皇帝的名字,应该就会感慨,中国的方块

  • 东吴五君是哪几位: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五君是哪几位?东吴五君,指三国时期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大臣:诸葛瑾、顾邵、步骘、严畯、张承。 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器重,当时人也对他们评价颇高。顾邵简介顾邵字孝则,丞相顾雍之子,三国时吴国官员。其人博览群书,受到远近的称赞。娶孙策之女为妻。年二十七就担任豫章太守。在任五年,善于知人,有政绩。

  • 揭秘:史上亲手斩杀倭寇最多的英雄竟然在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这事得慢慢从明朝嘉靖年间说起。朱厚熜执政的嘉靖年间,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战争极多。南方的倭寇,外加北方的鞑靼部落,每年轮流侵扰,史称“南倭北虏”之患。论及影响,北方的鞑靼侵扰,打得明王朝头疼,每年都是几万人肆虐,边关败绩连连,军民死伤惨重。而东南的倭寇劫掠,却更让明王朝心疼:明王朝的财政税收,绝大多数

  • 唐顺之: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武双全抗倭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嘉靖年间,危害东南沿海一带各大城市的倭寇,并非是三五成群的贼寇,而是拥有兵力相当于现代军队三五个师团的武装力量,因此攻城略地,苏州、松江、宁波、台州均曾遭其蹂躏。倭寇因为知道明朝军队无力与之抗衡,五六年以来他们可以任意在东南沿海各大城市抢掠,因此干脆在上海附近的崇明建下了大本营做根据地。兵部郎中

  • 魏国的十虎上将:三国时期魏国的十虎上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No.1悍将无敌-- 夏侯惇[字 元让] 《三国志 夏侯惇传》中记载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