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少帝赵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宋少帝赵昺:南宋末代皇帝,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44 更新时间:2023/12/18 16:47:34

赵昺,即宋少帝,宋度宗赵禥第三子,宋恭帝赵㬎、宋端宗赵昰之弟,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宋朝末代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赵昺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母亲是俞修容,景炎三年在碙州即皇帝位,改年号为祥兴。祥兴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南宋与元朝在崖山展开决战(史称“崖山海战”),宋朝战败,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国祚320年的宋朝至此灭亡。

人物生平

赵昺,男,汉族,南宋末代皇帝,史称宋末帝、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或祥兴帝。景炎三年(1278年)至祥兴二年(1279年)在位,在位313天,卒年8岁。

赵昺曾先后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临安危急时,他在母亲杨淑妃的带领下,暗暗出城,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于景炎三年(1278年)4月病死,赵昺被陆秀夫、张世杰于同月冈州(今广东湛江硇洲岛)拥立为帝,5月,改年号为“祥兴”,6月,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与此同时,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

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使元军的火攻归于失败。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宋兵饥渴交加,处境日益困难。张弘范派人劝降,被张世杰拒绝。

祥兴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忽听得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此乐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从中午到傍晚,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停止了抵抗,其他战船也降下旗帜,知道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准备突围。

帝昺这时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帝昺,陆秀夫一是因为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二是因为担心帝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坚决拒绝。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换上朝服回到大船礼拜帝昺,哭着说:“陛下,国事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祐皇帝(恭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帝昺则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七岁的帝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

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此时,飓风再来,部下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俯视着在风浪中飘摇的宋军残船,拒绝暂避。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又说道:“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说完堕身入海,为国为民族尽忠殉国。 南宋宣告灭亡。

轶事典故

崖山传说

1278年6月7日,张世杰、陆秀夫等一班文武官员率十数万军队和千余船舰,簇拥着七岁的南宋皇帝赵昺和杨太后,浩浩荡荡,从硇洲迁帝驾前往新会崖山,至23日才到达新会崖门。传说6月23日这天,宋帝赵昺正在前往崖山的路上,突然乌云骤起,天降暴雨,所有人的衣服都被大雨淋湿了,帝昺的龙袍也淋湿了。南宋君臣到达崖山才雨过天晴,宫女连忙把赵昺脱下的湿龙袍拿到行宫外面的山桔树上晾晒。不久,龙袍晒干了,宫女收袍时却不见了绣在龙袍上的金龙。宫女慌忙抱着没有龙的龙袍回宫向杨太后禀告。杨太后闻知此事, 悲伤地说:“这是不祥之兆啊!”群臣无不惊异,急令宫女快去寻找金龙的去向。宫女找到晒龙袍的山桔树,拨开树枝,只见每条树干上都缠着一条金龙。宫女又惊又喜,伸手就想把金龙捉回来。谁知手刚触到金龙,金龙立即变成山桔树的花纹,每一条龙都是这样。宫女没办法,只好又回宫禀告杨太后。杨太后低头哭泣,说:“金龙要留在崖山了。你就让它留下吧。”

从此,崖山一带的山桔树,每条树干上都凸显着酷似蟠龙缠绕树干的花纹,有龙头、龙须、龙爪和龙尾。这就是新会崖山的特产——蟠龙山桔。

崖山的蟠龙山桔生长成千姿百态,当地人常常挑选有特色的山桔树砍下,剥去树皮,晒干,制成具有天然特色的蟠龙烟斗、蟠龙拐杖等精致的物品。

义鸟殉葬

宋帝昺在崖山时,养有一只白鹇鸟。这只鸟聪明过人,还会说话,一看见帝昺就跳起来,尖声叫道:“吾皇万岁!吾皇万岁!”十分可爱。宋帝昺毕竟是七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它,亲自喂养在行宫中。不久,宋元海战打起来了,南宋小朝廷搬到一艘巨舰上。帝昺也把白鹇带到帝舰。白鹇来到帝舰,寝食不安,两眼盈泪,见到赵昺也不叫“吾皇万岁”了,只是望着他流眼泪。赵昺看见心爱的白鹇流眼泪,很是凄凉。

一天深夜,白鹇突然开声叫道:“奇石千秋!奇石千秋!”声音低沉悲凉。帝昺惊异,心中暗想:哪里的“奇石千秋”?没去理它。可每天夜里,到这个时候白鹇就叫两声“奇石千秋”。白鹇的异常表现,令南宋群臣预感到前途不妙。

宋元两军激战了22天,宋军被元军前后夹攻,被元军断绝了上岸采柴草和汲淡水的路线,终于兵败如山倒。丞相陆秀夫被迫背负幼帝,走到那块当作缆趸的大石(崖门奇石)上投海殉国。这时白鹇在笼中悲鸣奋跃不止,把鸟笼撞得左右摇晃。白鹇终于摇脱笼钩,与笼一起坠入海中。白鹇为帝赴海殉葬,后人称它为“义鸟”,并在慈元庙左侧建一座白鹇冢以作纪念。清代会城举人萧燧作有白鹇诗赞曰:君子为猿鹤,小人为沙虫。年年精卫志,填海泛西风。

崖门失玺

宋元大海战,宋军战败。丞相陆秀夫担心皇帝被俘受辱,背起幼帝赵昺,带着传国玉玺,走到奇石上,纵身一跳,葬身崖海之中。宋朝玉玺从此沉落崖门海底。但遇上刮风下雨,玉玺又会偶然露出海面。

明代大儒陈白沙深感传国玉玺永沉崖海之悲哀,想用自已的爱国之心感动南海龙王,便天天到崖门海边拜祭,祈求龙王献出玉玺,归还朝廷。他每次拜祭都读一篇很长很长的祭文,读到自己泪流满面。不久,南海龙王真的被感动了,便派一员虾将向陈白沙献玉玺。

这天,陈白沙又来拜祭龙王。他刚读完祭文,突然前面水中浮出一只很大的大龙虾,两只大钳捧着一颗光芒四射的玉玺直送到陈白沙面前。陈白沙慌忙跪下迎接。龙虾看见陈白沙向它下跪,吓得“咚”一声跳回海中,把玉玺还给龙王,说:“禀龙王,大儒陈白沙向我下跪,小的怎能承受如此大礼?我不敢献玉玺了。”龙王听罢,喝道:“蠢货!气死我也!陈白沙跪的是玉玺,哪里是跪你这只大头虾?”龙王气罢沉思道:“这些虾兵蟹将又蠢又笨,只可供人送酒,不能办事,这玉玺还是由我亲自送去吧。”

再说陈白沙日思夜想的玉玺得而复失,悔恨交加,唯有继续去祈求龙王。这天他又来到海边拜祭龙王。龙王待陈白沙读完祭文后,浮出水面,双手把玉玺送到陈白沙面前。这回陈白沙汲取了教训,不下跪了,伸手就要取玉玺。龙王见陈白沙如此无礼,不禁龙颜大怒,气得“扑通”一声跳回大海,把玉玺放回龙宫的宝箱里。从此以后,这传国玉玺就永沉海底了。

崖门奇石

崖山祠西北约3公里,原本有数块巨石聚在一起,屹立于崖门内水中,最高一块巨石突出海面二三丈,称为“奇石”。相传宋军抗元时,曾用此石为缆趸,结大船千余艘,作“一”字阵碇海中。后宋军兵败,宋丞相陆秀夫背少帝投海殉国于奇石下。

据传,南宋灭亡后,张弘范磨崖大书“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于奇石上。明代广东提学赵瑶,观奇石刻字怒不可遏,作诗曰: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明成化22年(1486年),御史徐瑁对奇石上十二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而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死者十数万,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因争辩不下,终未刻成。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一个“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此传不实,白沙先生知张弘范虽属汉人,但从未作宋将)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秋,新会县人委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终于把这饶有纪念意义的碑石树起。

群鸟护帝

赵昺投海殉国后,其遗骸却浮出海面。有群鸟伏在尸身上,遮住少帝遗骸,随海水漂流,一直漂到赤湾(今深圳蛇口)。赤湾海边有间天后庙,一天庙主往海边巡视,忽见海面有一具浮尸,上有群鸟遮盖保护。庙主认为此浮尸定是异人的遗骸,便设法将它拖上岸来。浮尸上岸,群鸟飞去,露出一具童尸,身上穿着黄袍,面色红润如生人。庙主知道这是少帝赵昺的遗骸。就在这时,海边天后庙里的一根栋梁突然塌下。庙主与乡绅父老认为此栋梁是天后娘娘送给少帝做棺材用的木料,便用它做成棺材,礼葬少帝于天后庙西边的小南山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鄂邑公主对刘弗陵有抚养之恩 刘弗陵最后为何不救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弗陵和姐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弗陵是姐姐带大的,为何他即位后,却任由霍光逼死姐姐汉武帝在确立刘弗陵为继承人后,由于刘弗陵当时才8岁,汉武帝害怕将来他的生母钩弋夫人外戚干政,便处死了钩弋夫人。可刘弗陵还小,还需要人照顾怎么办呢?于是,刘弗陵就被交

  • 刘弗陵前面还有五个哥哥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他作为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弗陵和汉武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为何最后会选择他当接班人?汉武帝刘彻文韬武略,治国有方,他的一生创下了无数的辉煌和传奇。惋惜刘彻的子嗣却比较稀薄,百年之后从他的儿孙里竟然再挑不出来一个完美的继承人。要了解我国自古以来选择皇室继承人

  • 历史上魏延是怎么死的 魏延真的是被冤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魏延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是什么样的?魏延是被诸葛亮冤死的吗?要说起《三国演义》里面的魏延,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脑后有反骨,今后必反”的叛徒。不错,在演义当中,魏延确实被刻画成了叛徒的形象。就在魏延投靠刘备的时候,就被诸葛

  • 刘邦的心腹重臣陈平,他子孙后代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心腹重臣陈平,他子孙后代过得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作为汉朝开国皇帝,手下有无数文臣武将,但最终能帮他成就大事的有三个人,也就是萧何、张良、韩信,他们被誉为"汉初三杰",这三人中张良谋略最厉害,其实除了张良之外,刘邦还有另一个谋士,即陈平,之所以陈平名气没张良啊,是

  • 袁绍鼎盛时期兵强马壮的 袁绍最后是怎么输给曹操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袁绍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绍当初也是北方的霸主,袁绍为何最终输给了曹操袁绍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在曹操崛起前,袁绍一直是北方的霸主。鼎盛时期的袁绍坐拥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地,拥兵数十万,手下人才济济,是北方乃至中国最具实力的诸侯。不过,袁绍虽然

  • 历史上不被认可的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不被认可的四位皇帝,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古代,每一个人对于皇位都是十分向往的,因为皇帝的权力很大,掌握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所以为了争夺皇位,古代发生了很多血腥的故事,还有一些有着血亲的人相互算计,最终反目成仇。但是并不是每个登上皇位的人都能让天下人信服,比如一

  •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真被“剥皮实草”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真被“剥皮实草”了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蓝玉被“剥皮实草”的说法乃是无稽之谈。“剥皮实草”之说,最初见于明初叶子奇所著《草木子》,其后各野史相继沿袭。该书说,朱元璋治贪手段残忍粗暴,官员贪污数额只要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就处以死刑,并枭首示众,且剥下他的皮,皮里

  • 官渡之战许攸不叛变的话 曹操最后还能不能打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官渡之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如果没有许攸来降,曹操必败无疑。曹操和袁绍军队目前处于僵持状态,而曹军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许攸的叛变虽然不是袁绍失败的根本原因,却是袁绍失败的直接诱因。公元200年8月,袁绍军主

  • 历史上宋仁宗统治时期的下的宋朝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祯,即宋仁宗,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国家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局面。而在过去的日子里,古人用自己的人生创造出了不少的故事,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比较印象深刻的时期

  • 吕布如果单挑关羽的话 最后吕布能杀了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吕布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和吕布都是三国一流猛将,如果他们单挑,吕布打得过关羽吗在东汉末年三国动荡时期,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相应的战争也频繁发生。在这样的动荡时期,自然也造就了很多流芳千古的猛将。这些名将在战场上都有杰出的成就。对于三国著名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