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赶出文庙?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赶出文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5 更新时间:2024/2/5 19:55:11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孟子赶出文庙?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372年,距离朱元璋做皇帝已经过去5个年头。

有一天,为了恶补科学文化知识,朱元璋拿来一本《孟子》,在灯下细细品读。

然而,一直对于学习如饥似渴的他,却对这本书大发雷霆:“若此老(孟子)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

究竟孟子说了什么话,竟然让朱元璋对他动了杀心?

原来,是《孟子》中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经典名言,触动了朱元璋脆弱的神经。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话是孟子思想的最大闪光点之一,也就是所谓的民本思想。

不过,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孟子未免太不把君王当回事了。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如此荒谬之言,哪里像臣子说的话。”

于是,他当即命令将孟子的牌位驱逐出文庙殿外,永久取消他的配享文庙,与孔子一起享受瓜果梨桃等祭品的资格,并且还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御林军)射之。”

当时,有一个名叫钱唐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非要“逆风而上”,找到朱元璋为孟子鸣不平,他竟然还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

朱元璋在奉天殿见到了钱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只见钱唐坦着胸,殿外竟然还有一口他事先准备好的棺材,以彰显他必死的决心。

于是,朱元璋也不客气,让卫士接连用弓箭射击钱唐。钱唐身中数箭,但仍然挣扎着向皇帝身边爬去。面对此情此景,原本就已经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朱元璋也终于屈服了,下令马上为钱唐救治,并于后来恢复了孟子的配享。

然而,朱元璋与孟子的账还没算完,《孟子》这本书后来惨遭腰斩,原本让朱元璋感到刺眼的85条内容被悉数删除,而且永远不能作为科举考试命题的来源。在剩下的《孟子节文》中,不光“民贵君轻”等相关内容被悉数拿下,就连孟子批评商纣王的内容,也因“敏感”而被删节。

其实,这并非朱元璋第一次与儒家发生冲突。早在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他派大将徐达攻克山东,在占领曲阜后,他诏令孔子第55代孙、时任元朝国子监祭酒的孙克坚来南京朝见,就已经拔了一场冷战。

由于此时山东以北尚在元朝皇帝统治之下,明朝尚未继承大统,从法理上讲,朱元璋是朝廷叛贼。于是,左右为难的孙克坚就派了自己的儿子孔希学替自己去南京见朱元璋。

可谁知,此举却惹来了朱元璋的雷霆之怒。他认为,贵为“衍圣公”的孔克坚,是看不起他这个流民出身的草根皇帝的。于是,朱元璋用威胁的口吻下了这个一封圣旨:

“吾虽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

意思是说,我虽然是平民百姓出身,但是古代由草根而成帝王者,汉高祖便是。如果你是用装病来怠慢我,那走着瞧!

孙克坚接到这份“死亡威胁”,顿感惶恐不安,马上日夜兼程,来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到孔克坚如此识时务,这才转怒为喜,诏令孔家“衍圣公袭封及授曲阜知县”,还赐给土地60万亩。

但是,朱元璋与孔家的恩怨,还没算完。洪武二年,朱元璋再次找孔家的麻烦,不过这回轮到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公元1369年,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二年,他下诏说:“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也就是说,祭孔大典的实施范围,仅限于曲阜一县即可,不必传至其他地区。

这道诏令的结果是——“朝野大哗”。朱皇帝上任后的第二年,就技惊四座,惹得满朝文臣老大不高兴。

而最突出的代表,还是那个钱唐,他说:“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报本之礼不可废。”

而朱元璋也觉得这样实在过意不去,于是便勉强压下了怒火,但是他在几年以后,还是把火发泄到了孟子的头上。

朱元璋为何要和孔子、孟子过不去呢?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宣扬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下,理应是一派君臣相和的和谐场面。

然而事实是,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但不觉得自己是君王们的工具,反而觉得自己是整个国家的主人,甚至为自己该坚持的“真理”而至死方休。

更令人诧异的是,为了所谓的“真理”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乃至同族的生命者,大有人在。

明初的方孝孺,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不仅为了自己坚持的“真理”,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敢于舍弃自己同族亲友800余口的性命。

于是可想而知,朱元璋不再满足于做一个人世间的皇帝,他想当一个超越儒家的“教主”,而他对臣民思想的钳制,也开始变得无孔不入。

朱皇帝的发号施令,不仅限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也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文教、习俗等各个领域。

即便是统治中国上千年的儒家思想,一旦不顺朱皇帝的意思,也应该被禁止和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元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揭秘其与司马良娣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汉元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揭秘其与司马良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元帝刘奭(shi)有着一个很爱他的老爸。刘病已命途多舛,几经生死,他不想儿子跟自己一样受那么多苦,再加上刘奭是他和最爱的女人的孩子,所以他给着刘奭绝对的自由、爱与关怀。因为刘奭被爱过,所以刘奭也懂得怎么去爱一个

  • 三国时期诸葛亮与魏延分别是什么爵位?孰高孰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对于功臣的封爵制度仍然沿用汉朝制度,也即采用二爵制,也就是只有王爵、侯爵两级。同时,因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非刘氏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规定,所以,不是皇帝宗室的功臣,几乎

  • 此人打死都不愿意当皇帝,被大臣强行推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此人打死都不愿意当皇帝,被大臣强行推上皇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帝可以说是在很多人眼里非常幸福的一个职业了,因为天下都是自己的,想干嘛干嘛,要什么有什么,曾经一部电视剧《朱元璋》里,朱元璋小的时候,就特别的想当皇帝,因为他没饭吃,所以在他的印象里,皇帝的生活就是“左边是大饼,

  • 李成梁生前能保边境几十年安稳 死后明朝边境为何出现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成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成梁保证明代边境几十年的安稳,为什么他死后边境就乱了?与戚继光齐名的明代有名的大将军李成梁,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万历年间,南戚北李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李成梁终其一生保护辽东地区二十多年平安、繁荣,虽然晚年重新上任后,有些不足之处

  • 钩弋夫人最后被汉武帝赐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曾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君王,这些君王当中,有些白手起家,有些是继承了祖上衣钵,有些靠不正常手段,有些则临危受命,无论这些君王是以何种方式继承皇位的,可当他们坐在龙椅上时,都有着相同的顾虑

  • 崇祯皇帝是如何对待辽东问题的?与明朝灭亡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年号“崇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朝代的更替,才有了亡国之君的悲惨,比如崇祯皇帝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当李自成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并且成功

  • 刘建专为淫虐 禽兽不如 最终是怎样的凄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第一位“和亲乌孙”、牵制匈奴的大汉公主叫刘细君。这个姑娘的出身的确是太硬了。她的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的亲兄弟——刘非;父亲刘建,官拜“江都王”。细论起来,刘建是汉武帝的亲侄子。可惜,刘细君为大汉朝廷,忍辱负重,远嫁匈奴,她的父亲却是个彻头彻尾的花花公子和“衣冠禽兽

  • 解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后芈月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后,也就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宣太后芈(读作“米”)八子,这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人,一个在著名史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中均留有不小篇幅的女人,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一个事迹颇有传奇和复杂色彩的女人,她是“战国时期的武则天”。 小妾所生 宣太后芈月,也叫芈八

  • 解密:刘备大舅子麋芳叛蜀降吴背后的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麋芳,字子方,东海朐县人。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大舅子。父祖辈都经商,奴仆、宾客多达万人,钱财产业有一亿钱那么多。他和兄长麋竺都擅长射箭和骑马。徐州牧陶谦死后,兄弟俩就追随刘备。吕布偷袭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刘备就驻扎在广陵海西。麋芳的妹妹被刘备纳为夫人。他们就拿二千名奴仆、宾客和大量金银货币来资助刘

  • 解密:曹操也曾三请诸葛亮为何最后功败垂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网络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说诸葛亮兄弟诸葛诞,见曹操十分爱贤求才,便也去投靠;曹操和他交谈后觉得他才华出众,十分喜欢,便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每次布阵行兵总要问问他的见解.诸葛诞见曹操如此重感情,讲义气,便向曹操推荐了诸葛亮.他形容诸葛亮十分厉害:自己的本事和他比,还不及九牛身上的一根毛.于是乎,惊讶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