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常胜将军打败赵子龙更是诸葛亮最器重的接班人

常胜将军打败赵子龙更是诸葛亮最器重的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90 更新时间:2024/1/21 13:40:25

看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五丈原病危时,将自己的生平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姜维,诸葛亮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一个降将姜维,而且连“连弩”之法图本都悉数传给了姜维。除了自己的儿子,诸葛亮帐下将军有忠有勇无数,唯独传给姜维,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信任和厚爱。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那么器重姜维呢?姜维又何德何能能继承诸葛亮的衣钵?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姜维的性格好 符合诸葛亮的性格

姜维为人好学、忠孝双全、侠肝义胆,智勇双全、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性格又和诸葛一样谨慎,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用兵很谨慎,历史上也评价他“诸葛一生唯谨慎”,所谓人以群分,姜维符合诸葛亮的性格,而且个人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是个传统的儒生,儒家最重忠孝、仁义、礼智信,而这些姜维都具备,而且姜维又是诸葛亮自己亲自收服的,姜维是十分的敬重诸葛亮。所以这么一个勤奋、忠孝、老实听话、又本分的员工,哪个老板会不喜欢。

二、姜维德才兼备 智勇双全 值得托付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文武双全,智勇多谋。在《三国演义》中姜维的第一次华丽亮相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想取天水时,话说诸葛亮想取天水,派赵子龙为先锋,赵按诸葛亮的计策行事,不料在攻城过程中,所用之计被守城将领识破。

赵子龙被敌将围困,差一点战死疆场,突围回营的赵子龙一边向诸葛亮汇报打败仗的经过,一边还夸奖对方将领的枪法烂熟,武艺高强。诸葛亮想能识破他计策的人,又能受到赵子龙夸奖的敌将不多。确实,诸葛亮在一生用兵中,除了司马懿跟他是老对手,能与之抗衡外,还真的没有几人能与他见高低的,而后诸葛亮后得知敌将为年轻后起之秀,名叫姜维,便有了收降他的意思。于是他挂帅亲征,一开始就被姜维的军队追的屁股尿流,从这我们可见姜维的才智和谋略。诸葛亮还夸他:“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诸葛亮收服姜维)

而且当时的蜀国有智慧的将领较少,魏延虽为大将但是其兵法造诣不深,且人品不是很好,同时由于存在反骨说,所以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杨仪虽然兵法造诣很深,但是其武功较差。而姜维这么一个有智慧、善用兵、人品好、武功又高强的年轻后辈自然是深得诸葛亮器重的。

三、姜维熟悉魏蜀战争环境 对北伐有利

北伐是诸葛亮余生的宏愿,诸葛亮也深知北伐不易,恰好姜维在被诸葛亮收服之前又一直在魏蜀边境担任军事将领,熟悉战争的环境,又熟悉“西方风俗”,这对诸葛亮的北伐是十分有利的。诸葛亮需要这么一个人才帮助自己。

四、英雄相惜 姜维与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有共同点

(一)姜维在在用兵上与诸葛亮有很多共同点,我们来看看姜维的用兵特点:

1、超高的机动能力,应变能力强,善于出其不意这也是诸葛亮用兵的特点;

2、注意团结内外力量,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也是诸葛亮一路辅佐刘备一直在使用的战术;

3、和诸葛亮一样非常重视精练部队的训练和培养;

4、善于制造假象,调动敌人,这更像诸葛亮用兵的特点了;

5、军备思想超前,军工装备的使用水平高,诸葛亮正是军工专家,蜀汉的军工装备也一直是最先进的;

(二)诸葛亮与姜维的军事策略是一致的

他们都是把争夺雍凉为根本,再夺天下。如同秦王扫六合一样。姜维的北伐方针是“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诸葛亮三伐夺武都、阴平就已经保留了对雍凉的攻击点。诸葛亮的遗志是“克服中原,还于旧都”。而恢复汉室这也是姜维奋斗终身的理想。

所以说英雄惜英雄,诸葛亮在余生之年能遇见这么一个能和自己军事思想同步,又能文能武,才智过人的后辈,北伐的余愿可谓是后继有人,当然值得器重。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任了诸葛亮的岗位。姜维也完全继承并发挥了诸葛亮军事战略,伺图中原,恢复汉室。

姜维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倾自己之所学和才干,竭诚为后主刘禅服务,完成诸葛亮未了的心愿。才有了后来的姜邓斗智、偷渡阴平等一系列的故事。

虽然蜀汉被灭,姜维也被魏兵所杀,但他和诸葛亮都为了蜀国鞠躬精粹,死后而已,值得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的权术傲视群雄 是三国最后的赢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以退为进的政治谋略 以退为进是一种高超的人生智慧,佛家有一首叫《插秧偈》的歌:“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勇往直前容易,退一步却很难,但是诚如佛家所言,如果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那世界并不圆满,因为它只有前面的一半,而没有后面的一半。在三国群雄中,有一个人

  • 揭秘:大清第一帝努尔哈赤坎的一生坎坷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出生于公元1559年,活到68岁,高寿啊。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真部落长大父亲有地位,但也是个穷人从小丧母,继母对其非打即骂,12岁便外出干活养家采木耳、弄蘑菇、挖人参、砍个木头,就干这些...小小年纪就混社会了尝尽人情冷暖啊,努尔哈赤女真语的意思是:野猪皮(啥?)道理其实跟汉族起名差不多,以前

  • 惊!雍正让官员回家反省3年 归其原因只因一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就经常出去躲清静,深入民间,微服私访,一来了解一下普通子民的生活,二来结交天下豪侠、智者,以备不时之需。比如,野史中记载的那个助他登上大位的邬先生,就是这样获得的。雍正尤其喜欢游江南,因为那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而且也容易遇上智谋之士。

  • 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齐名曾勇敢单挑少林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起明朝抗倭名将,众所周知有戚继光,但有一人和戚继光齐名,在抗倭方面的功劳也不少,而且他本人也是传奇人物。 这个人就是俞大猷。俞大猷和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他手下的“俞家军”也是一支劲旅,曾经吓退过敌人,可见有多厉害。俞大猷的个人成就也很高,他写过很多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气势豪迈,颇有苏辛之风。俞

  •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为学之道 :为学和生活分不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从前学者,常会发生一种错误,以为做学问就是隔绝尘世,关起门来读书。因此书本之外无学问,书本之外无世界。前辈先生往往读书数十年,而不解世事者,甚或出大门而不知东南西北者,都还是书斋里的本色。就是宋人在那里喊“学者学为人也”的口号,似乎是与世间相接近了,但是他们日日在那里寻孔颜乐处,仍旧未免语句上的

  • 三国最睿智的女性辛宪英:曾准确预测司马代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三国时期杰出的女性,一般都会想到诸葛亮夫人黄月英,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曹操的夫人卞氏。其实,还有一位女性,她的一生几乎与三国相始终,从东汉末年活到三国统一前夕,而且一直处于政治的漩涡中心,也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和预见能力,只是在民间的名气远不如前面几位而已。她就是魏国的辛宪英。辛宪英出生于公元191

  • 谁让让明朝富有?却惨遭举家获罪的残酷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碗绿豆汤,预埋了张居正身死家灭的悲惨命运 要评选明朝三百年里,最为霸气嚣张的内阁首辅,当仁不让的,正是大名鼎鼎的万历首辅张居正。1,大明霸道首辅 这位大佬的千云豪气,仅看名号就知道:首席活太师。“太师”这个过往只追认过世官员的荣誉称号,他还没退休就照单全收。全称是“正一品太师兼太傅,中极殿大学士。

  • 哪个皇帝最胆小?因宫殿失火而被惊吓而死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没有消防队,所以古代火灾经常发生,尤其是宫廷火灾现象屡有发生,可谓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在中国历史这条5000多年奔流不止的长河中,据记载宫殿火灾就有一二百余起,伤亡现象也是层见叠出,其间就有一位大人物居然因宫殿失火而被惊吓而死,这位大人物绝非一般的主儿,他就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第二任君主钱

  • 谁是第一个称帝的女人 她为何最后受裸刑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裸刑的女人是毛皇后,是前秦皇帝苻登的妻子,出身将门,美貌出众、善于骑射,被俘后惨遭裸刑而死。 第二个遭到裸刑的女人,是陈硕贞(陈硕真)。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不错的明君了,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唐。但他死后没多久,就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个起义者就是陈硕贞。陈

  • 解密:富甲天下的胡雪岩为何会饥寒交迫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商人,无论多么长袖善舞,家产过亿,在专制皇权面前,只不过是一片浮云,远如明初的沈万三家族,虽然富可敌国,但却因朱元璋对其财富的猜忌,落得家破人亡。近则是我如今要讲的晚清胡雪岩了。胡雪岩,由于台湾的高阳先生写的同名小说在1990年代畅销大陆,引起无数大陆商人对胡雪岩的成功顶礼膜拜,那套小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