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北齐太祖高欢为什么对官员贪污不闻不问

揭秘:北齐太祖高欢为什么对官员贪污不闻不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06 更新时间:2024/1/16 11:55:36

公元534年,北魏王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从北方草原上崛起的军阀高欢自任东魏丞相,成为这个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而东魏孝静帝只是个摆设、傀儡。当初跟随高欢打天下的司马子如等一班功臣,他们身居高位,为高欢所信任。据《北齐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司马自如)》:

“天平初,(司马自如)除左仆射,与侍中高岳、侍中孙腾、右仆射高隆之等共知朝政,甚见信重。”

就是说,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司马子如任宰相,与高岳、孙腾、高隆之等人共同执掌朝政,为高欢所信任。

这些人以司马子如为代表,自认为有大功与高欢,在东魏京师邺城横行不法,胡作非为。举一个例子:这些勋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好饮,一次,几个人在一起饮酒,一时兴起,竟将高欢相府主簿孙搴喝死了。《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孙搴)》:

“司马子如与高季式召孙搴饮酒,酒甚而卒,时年五十二。高祖亲临之,子如叩头请罪。”

就是说,一次,司马子如与大将军高季式召相府主簿孙搴喝酒,一时兴起,喝得太多,孙搴竟酒醉而死,时年五十二岁。高欢亲临祭奠,司马子如叩头请罪。

一次,东魏行台郎中杜弼发现文武百官中的许多人在位时都贪污公家的财产,就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丞相高欢,提议高欢肃贪,严惩这些人。但是,高欢的一番话却大出杜弼意料。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弼以文武在位,罕有廉洁,言之于高祖(高欢)。高祖曰:‘弼来,我语尔。天下浊乱,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作法网,不相饶借,恐怕督将尽投黑獭,士子悉奔萧衍,则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

就是说,一次,这位叫杜弼的官员对高欢说,我们东魏的这些文武官员几乎没有不不贪污的,这些人应该好好管一管。高欢说,你看呵,这种事也不是在今天形成的,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眼下我们的都督、将军们的家属大多数在西魏的关西地区,西魏的宇文黑獭经常对他们进行招抚和引诱,这些将领、都督以后是离开还是留在这里都还确定不了;江东地区还有那个老头萧衍(梁武帝),他专门倡导推行儒家礼乐教化,以致使得中原地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向往江东之情,认为那里才是中华正统所在。假如我操之过急地整顿法制,不能采取宽容态度的话,那么这些都督、将军们都得归附宇文黑獭,那些士大夫们全去投靠萧衍,人材都走了,还怎么能成为一个国家?你暂且等待一段时间,我不会忘掉你的提议的。

我们看到,高欢不是不知道这些人的贪污不法,只是一方面这种贪污之风,积弊已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另一方面,高欢的事业又处在草创的初期,人心未定,如果操之过急,能人都弄跑了,国家就没人做事了。所以,高欢对度杜弼说现在还不是整顿贪污的时候,让他等一等。

司马子如与高岳、孙腾、高隆之,号称“四贵”,在当时在东魏邺城,这些人贪污受贿,横行不法。其中孙腾是众功臣当中危害最大者。据《北齐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孙腾)》:

“在邺,(孙腾)与高岳、高隆之、司马子如号为四贵,非法专恣,腾为甚焉。高祖(高欢)屡加遣让,终不悛(quan)改,朝野深非笑之。”

就是说,在邺城,孙腾与高岳、高隆之、司马子如号称“四贵”,这几个人横行非法,孙腾为最。高欢屡次谴责、劝诫,终不能改,深受朝野内外的嘲笑和非议。

“四贵”之一的司马子如性格豪爽,但不能平心处物,不仅特别任性,而且尤好聚敛。据《北齐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司马自如)》:

“子如性既豪爽,兼恃旧恩,簿领之务,与夺任情,公然受纳,无所顾惮。”又“素无鲠正,不能平心处物”。

就是说,司马子如性格豪爽,自恃有旧恩于高欢,为官特别任性,公然纳贿,没有顾及。又,司马子如这个人一向没有原则,无鲠正之品,不能公正待人待物。

其实勋贵孙腾的贪污非法比司马子如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人可谓大小通吃,为官专事纳贿,不拿钱不办事。更有甚者,参加公家宴饮,将案上的银制餐具偷拿回家。一个高官,竟然干出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让人难以理解。据《北齐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孙腾)》:

“腾依附高祖(高欢),契阔艰危,勤力恭谨,深见信待。及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遂志气骄盈,与夺由己,求纳财贿,不知纪极,生官死赠,非货不行,肴藏银器,盗为家物,轻狎小人,专为聚敛。”

就是说,孙腾依附高欢,共同经历创业的艰难困苦,恭谨勤勉,深受信任。后高欢将孙腾安置在东魏任要职,依为心腹,寄以厚望,孙腾志气骄盈,所有事情都有自己定夺,纳贿索贿,贪得无厌,凡官员升迁、人死受赠,不行贿就办不成。不仅如此,还偷拿公家的银器,据为己有,又结交一班小人,专门聚敛财货。

“四贵”之一的清河王高岳是高欢的从父弟,此人仗军功,又是高欢的亲属,生活奢靡,奢华无度。据《北齐书卷十三 列传第五(清河王岳)》:

“岳自讨寒山、长社及出随、陆,并有功绩,威名弥重。而性华侈,尤悦色酒,歌姬舞女,陈鼎击钟,诸王皆不及也。”

就是说,高岳自从跟随高欢打了几个胜仗,功劳卓著,威名大振。高岳性奢华,尤其喜欢酒色,家里歌姬舞女众多,常常在家里列鼎击钟,歌舞宴饮,其他诸王都比不上他。

这些功臣,肆意任性,不守法度,比如司徒孙腾。据《北齐书卷十八 列传第十(孙腾)》:

“(孙腾)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疑其为人婢贱。及为司徒,奴婢诉良者,不研虚实,率皆免之,愿免千人,冀得其女。”

就是说,当初,北方战乱,孙腾有一个女儿失散,孙腾富贵后多方寻找未果,怀疑自己这个女儿已经为人贱婢。等到孙腾任司徒,只要有奴婢申诉,孙腾不问虚实真假,都予以赦免其奴婢身份,愿意赦免千人,希望其中有自己的女儿。

这纯粹是滥权。后来高欢知道后大怒,免其司徒,但又很快恢复其职务。

自上次杜弼提出肃贪不久,东魏出兵与西魏作战,杜弼借此机会再次提出要清除这些掠夺百姓的“内贼”,以壮行色。然而高欢的举动和一番话又一次让杜弼大出意外。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及将有沙苑之役,弼又请先除内贼,却讨外寇。高祖问内贼是谁,弼曰:‘诸勋贵掠夺万民者皆是。’高祖不答,因令军人皆张弓挟失,举刀按矟以夹道,使弼冒其间,曰:‘必无伤也。’弼战栗汗流。高祖然后喻之曰:‘箭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矟虽按,不刺。尔犹顿丧魂胆。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就是说,一次高欢将要出兵抵抗西魏宇文泰,杜弼又请求先清除内贼。高欢问他谁是内贼,杜弼回答说:“就是那些掠夺老百姓的功勋权贵们。”高欢听了没有吭声,转身吩咐士兵们拉开弓,搭上箭,举起刀,握住矛,排成面对面的两行,叫杜弼从他们中间通过,杜弼吓得浑身发抖,冷汗直流。高欢缓缓的对他说:“箭虽然安在弓上但还没有发射,刀虽然举起但还没有攻击,矛虽然握在手里但还没有刺出,你就已经吓得失魂落魄,胆战心惊了。而那些立下战功的人每战身处刀箭丛中,百死一生,即使他们中间有的人确实贪婪卑鄙,但是他们的作用很大,怎么可以象要求普通人那样要求他们呢?”

高欢说得很客观,这些个靠军功起家的新兴的贵族,“取功名、求富贵”本来就是他们出生入死的动力和目的。

杜弼到底是一介书生。不具有高欢那样的胸怀和眼光、谋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杜弼。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小字辅国。......祖彦衡,淮南太守。父慈度,繁畤令。”

就是说,杜弼,中山曲阳人。杜弼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魏做官,职位不高。

杜弼家贫好学,是个少年天才。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弼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讲授之际,师每奇之。”

就是说,杜弼自幼聪明,灵敏,家贫,没有书,十二岁那年,寄宿在郡办的学堂学习,课业间,杜弼讲授经典,深通其理,每次老师都非常惊奇。

杜弼学问大,尤好名理玄学,即使在行军打仗途中,也随身携带有关书籍。手不释卷,而且年龄越大,越有兴趣。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弼性好名理,探味玄宗,自在军旅,带经从役。”又,“(杜弼)耽好玄理,老而愈笃。”

就是说,杜弼喜好名理之学,探讨玩味其中的妙理,即使在行军打仗途时,也随身携带有关书籍。杜弼沉迷玄学,年龄越大越专心。

东魏孝静帝武定年间,孝静帝曾组织一次法会,邀请当时名僧讲经,杜弼等大臣陪皇帝参加。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武定)六年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阳殿讲说佛理,弼与吏部尚书杨愔、中书令邢劭,秘书监魏收(《魏书》的作者)等并侍法宴。敕弼升狮子座,当众敷演。昭玄都僧达及僧道顺并缁林之英,问难锋至,往复数十番,莫有能屈。帝曰:‘此贤若生孔门,则何如也?’

就是说,东魏孝静帝武定六年的一天,孝静帝召集当时的名僧在显阳殿讲说佛法,杜弼与几位大臣陪皇帝参加。孝静帝命杜弼升法座,当众讲解玄理。当时在座的僧达和僧道顺都是佛门精英,向杜弼提出问题,机锋问难,往来数十次,无法难倒杜弼。孝静帝感叹说:这个杜弼如果生于孔子门下,该是何等样的人物?

杜弼先是在北魏为官,后投奔高欢,被委以重任。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高欢)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就是说,高欢让杜弼掌管机密要事,非常信任他。有时,高欢部下不满,恼怒训斥,又一时来不及措辞,便直接将白纸交杜弼,由他当即替自己随机措辞,宣读处分。

杜弼是很有才,也很忠诚,他极力建议高欢肃贪,固然没有错,然而高欢毕竟是老江湖,比他想的远的多。所以,高欢的一番表演、一席话,搞得杜弼先是吓得要命,然后是顿开茅塞,脑洞大开,佩服的五体投地。据《北齐书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六(杜弼)》:

“弼于是大恐,因顿颡谢曰:‘愚痴无智,不识至理,今蒙开晓,始见圣达之心。’”

就是说,杜弼看到刀阵箭林,大为惊恐,以额触地说:我愚痴,没有智慧,不能认识其中深刻的道理,今天承蒙开示,才明白大王的圣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官二代陆游的最早的官场体验:十几岁监督御膳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所有人都知道,陆游是南宋的大诗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陆游还是个官二代。陆游的爸爸名叫陆宰,是个高级干部,北宋末年在咱们河南当过转运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陆游的爷爷也是个高级干部,他名叫陆佃,宋徽宗在位时,他是礼部侍郎,相当于文化部副部长。陆游的姥爷姓唐,名叫唐介,是宋仁宗的高级顾问,还是包公的好

  • 明朝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以粗茶淡饭招待上司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到海瑞,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古怪的模范官僚”,这话粗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细细琢磨,并不尽然。何谓“古怪”?这里面有一个视角问题,有一个立场问题。他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锋芒毕露,在吏治败坏、贪赃枉法盛行的官场,显得特立独行,在那些贪官、庸官眼里,如芒刺在背,格格不入,委

  • 盘点历史上的四大奸臣才子:和珅竟掌握四种文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才华横溢的一代名臣和传奇英雄,但也不乏才气逼人的著名奸臣。翻开尘封的历史资料筛选一下,不难看到,这历史上著名奸臣阵容中有四大极品奸臣。他们是北宋的蔡京、南宋的秦桧、明代的严嵩和清朝的和珅。那么,他们是怎样具备久负盛名的才子和遭人唾骂的奸臣反差如此之大的双重人格的呢?一、蔡京:书

  • 李峤是什么人?《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是在何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这些文化宝藏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比如李峤的《长宁公主东庄侍宴》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全诗都在溜须拍马,就像是记流水账般的作品。《长宁公主东庄侍宴》李峤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

  • 历史上刘邦是如何分封功臣的?韩信与张良如何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国号汉,暂都洛阳,三个月后定都长安。在击败项羽,建立西汉后,刘邦表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

  • 历史上陆抗与羊祜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何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羊祜是谁,羊祜陆抗被称为什么,陆抗刘备皇甫嵩

    羊陆之交指的是伸出两个阵营的交情。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西晋将领羊祜和孙吴将领陆抗,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陆抗是东吴名将陆逊的儿子,陆逊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与周瑜齐名,而陆抗作为陆逊的儿子,一点也没有给其父丢脸,他和其父陆逊一样,成为当世名将,父子一同进入武庙六十四名将之列

  • 谢苏芳与李凤娘的婆媳大战,最后胜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谢苏芳,宋孝宗赵昚的皇后,宋光宗时尊为皇太后,宋宁宗时尊为太皇太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来电视剧中,皇后,皇太后的形象都是一些恶婆婆的形象,但历史上,有一位皇太后,被儿媳妇出言不逊,却不可奈何,她就是谢苏芳。谢苏芳,浙江绍兴人,出生于镇江市丹阳。她曾是宋

  • 萧燕燕的一生与武则天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何她没有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萧绰,小字燕燕,辽朝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杨家将》中,萧太后被塑造成阴谋狠毒的“母夜叉”型像,而她的原型就是萧燕燕。不同于《杨家将》中的太后型像,真实历史上的萧燕燕,是一个美女政治家、军事家

  • 为什么说李夫人是聪明的?她为何至死都不愿见刘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夫人,汉武帝刘彻的宠妃,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一首婉转的佳人曲,让一介平民李氏成功引起武帝刘彻的注意,在哥哥李延年与平阳公主的再三推

  • 大小周后都是李煜的皇后,为何大周后不肯原谅小周后?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封建社会,两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并不罕见,但俩姐妹都当上皇后的,就寥寥无几了。有一对美貌的姐妹花,她们同侍一夫不说,而且都当了国后(类似皇后),史称大小周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她们嫁的人是谁呢?是南后主李煜。这个李煜,你听着可能陌生,这很正常,因为他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