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渊为什么会立李世民为太子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李渊为什么会立李世民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94 更新时间:2024/2/5 3:50:5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李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所谓时势造英雄,李世民敢搞玄武门之变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可以说他是有充分准备的,其背后是有相当一批唐朝开国元勋们的支持。光他秦王府手下就名将如云,可以说实力摆在那里。

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李世民来说那时候已经不是他敢不敢的问题,是形式已经到了必须要先发制人,否则被射死的就不是太子李建成,而是他李世民了。

理由一

分析李世民为什么敢这样做,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下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发生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北宫门——玄武门附近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发起者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

这场政变用现在的话讲是内讧,它的起因是跟李渊有关。早在唐朝创建过程中,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们都参与了,也都在不同程度立下汗马功劳。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也是起到最大作用的是次子秦王李世民。

在统一唐朝的六次重大战役中,李世民指挥了其中的四次。但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对过立李世民还是李建成摇摆不定,他曾经对李世民许诺过,但后来又改立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自知战功与威信远皆不及李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被逼到无路可走,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政治斗争的残酷就是你死我活,在功臣集团的拥戴支持下,李世民下定决心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之所以敢这样做,有一个先天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上面说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这个紧要关头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那退出历史舞台的就是李世民。

理由二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李世民在做出决定前一定是经过系列周密部署的。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实力不容小觑。

在此之前,李世民因军功被李渊封大司徒、尚书令、中书令,后来更是创造了一个天策上将职位给他,这已经是封到不能再再封的地位。

李世民当时是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的第三号人物。但是李世民长期从军打仗,在军队中不仅威望甚高而且关系根深蒂固,掌握实权。

以李建成为首太子党在实力方面明显不如李世民的秦王党。

史料记载,李世民在发动政变前,曾经连续招房玄龄、长孙无忌、雍州治中高士廉、车骑将军侯君集、灵州大都督李靖、行军总管李稽等问计。

由此可见,李世民不是打无准备之战。以上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为秦王李世民献计献策,周密策划。

并且太子东宫的王晊早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他把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偷偷告诉李世民。更重要的是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名为太子亲信,实际上却从武德二年起就随李世民出征,武德七年的时候奉李世民的命令进入长安,领军玄武门,并收买禁军,因此宫中卫队早已经秦王李世民的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一说为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此时的李建成和李元吉毫不知情---等待他们的是灭亡。

正是因为有前期精心准备,加上强大的实力,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很多人支持所以李世民敢于亮剑在先。

理由三

秦王李世民先下手发动政变造成既定事实,射死太子李建成和李云吉,太子党一派树倒猴孙,皇宫被李世民牢牢控制住,里里外外都是李世民的人,局势都在秦王党掌握中。

当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矛,径直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

李渊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

此时的唐高祖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事实已经发生,李渊面对这样一个局势也无可奈何,这就是题目所说的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因为整个形式发展太快,根本没有给李渊反应机会,太子已经被射死,局势被李世民所控制。李渊再不顺水推舟安抚李世民一帮人会让事态变得更严重。

所以李渊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问题总结。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是几个因素促成的,首先李世民在前期是被太子党苦苦相逼,他不动手太子党照样会动手,就看鹿死谁手了,必须先下手为强。

其次一点是前期经过周密部署,负责皇宫内宫门安全的人都是李世民安排的人,到政变后更是控制整个皇宫内外。局势全部在李世民掌握中。

另外,李世民得到了唐初功臣集团的大力支持,这些人遍布唐朝的中央各部门以及地方,数量不小,都手握实权,他们大多数是李世民的人,如果李世民输了,他们的权利和性命难保。力挺李世民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也正是有着这些人的力挺李世民才敢发动玄武门之变,而且是靠他们去逼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

拿现代话讲,李世民取得广大群众支持,有着广泛民意基础这就是他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最为重要的筹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闵王在位期间有何政绩?他的结局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闵王,齐闵王被谁杀的,公孙固与齐闵王

    齐闵王在位期间有何政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为了挽回此前在桂陵之战中损失掉的声望,悍然对违抗魏国命令的韩国发动了进攻,韩昭侯指挥韩军抵抗,但仍旧节节败退,而后,韩昭侯遣使向齐威王求援,齐魏两国间的霸权之战——马陵之战拉开序幕。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利用了庞涓

  • 曹丕和曹睿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难不成曹操家族有遗传疾病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丕和曹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活了六十六岁,曹丕活了四十岁,而曹睿则只活了三十六岁,相对曹操来说,他们的寿命确实有些短,但是这个和家族病没有什么关系。曹操因头风而死,有些人认为是脑袋里面长了肿瘤或者高血压导致,其实不是,应该是神经性的疼痛。这是因为曹操长

  • 王翦伐楚不断索要封赏,秦始皇是什么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是别人说:“我忠心耿耿。”你就会信任他。也不是说你与别人相处十几年,别人就会无保留地信任你。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疑心,在君臣这种关系上更是放大了。君臣之间,既少有从小到大的交情,又没有血缘上的纽带。一个国君虽然会把政

  • 她出身贵族却沦为奴婢,最后成了执掌朝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灰姑娘”的传奇事情,原本出身低微的女子,后来却一步登天,母仪天下。在南北朝时期,北方政权中就出现了这么一位“灰姑娘”,她出身贵族,却因父亲被杀,而沦为宫中奴婢,不过她之后成为皇后,还成为皇太后、太皇太后,执掌朝政达14年的时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

  • 曹丕和汉献帝从小开始接受磨难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和曹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丕十岁那年,随父从军,然恰逢张绣反叛,围攻曹营,夜黑风高里四处起火,军中大乱,曹操自顾不暇,长子曹昂战死,剩下小子曹丕,单人独骑从乱军中逃出。果真是老子英雄儿子好汉,自小可看出,此子非同一般!中平六年,少帝刘辩遭董卓废黜,弟

  • 《赘婿》中方天雷的历史原型方腊,他为什么要发动起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方腊,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近日一部名为《赘婿》的影视剧热播,剧中出现了一个叫做方天雷的人物。熟悉《赘婿》原著小说的朋友应该知道,作品中架空的武朝,实际上类似于真实历史中的北宋末期。而被编剧魔改出来的这个方天雷起义,在原著中也有提到,其历史原型就是北

  • 三国时期其他武将投降都没事 于禁投降为什么会遭到鄙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于禁投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诸侯割据、征伐不断,在天下纷争之际,也是名将辈出的年代。诸侯林立,这些名将择主而事,而有的主公却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争斗中失败,幸存的名将识时务者为俊杰,投降换主人的事也时有发生。比如张辽、张颌、

  • 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重耳,究竟是怎样重返祖国成为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晋文公重耳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诸国中能力最强的五位国君的称呼,但是对于这五个人,不同史书,却是不同的人但其中有两个人,基本得到了全票认可,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便是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36年,是他当上君主的那一年,这一年,他已经62岁了颠沛流离的一

  • 荀彧作为汉朝的忠臣 荀彧为什么不去投奔匡扶汉室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荀彧和刘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荀彧是汉朝的忠臣,当时汉朝统治风雨飘摇,急需一个能臣结束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曹操的所作所为证明他是一个能臣,而且是为匡扶汉室努力,所以荀彧选择帮助曹操兴义兵,匡扶汉室。董卓专权的时候,曹操在朝里担任骁骑校尉,司徒王允宴

  • 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诸葛亮的这种安排是对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南下,准备讨伐荆州,由于刘备不愿意接受刘表赠与的荆州,而蔡瑁与张允等人则趁着刘表病逝的这段时间里扶持了刘表的次子刘琮上位,就此荆州就落入了蔡瑁与张允等人的手中,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