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的溃败原因与下落分析:李自成下落之谜!

李自成的溃败原因与下落分析:李自成下落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75 更新时间:2024/2/7 0:19:14

吴三桂投降清朝后,放清军进入了山海关,多尔衮顺治帝的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拨给他一万精兵,让他充当急先锋,去追击李自成,在知道自己的家人惨死在李自成手下时,吴三桂怒火中烧,在受命后星夜兼程,势要取得李自成的项上人头。

拿下北京的李自成已经没有了闯王的豪情,他的军队也完全丧失了锐气,只知道烧杀抢掠,奸淫作恶,而李自成则忙着称帝,他匆忙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礼,烧了紫禁城,杀了吴三桂一家三十多口。面对吴三桂强烈攻势,李自成从北京到西安一路撤退,为了稳定局面,安抚人心,在退兵途中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希望能打好政权基础,卷土重来,但是此时的大顺政权早已不得人心,李自成的这些举动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网络配图

不久,大清的军队终于打进了北京城,多尔衮终于实现了努尔哈赤以来大清多年的梦想,欣喜若狂的多尔衮急切地进入武英殿,临朝视事。与李自成不同,多尔衮明白“得天下易,治天下难”的道理,他首先为崇祯举行了重大丧礼,一次来迎合前明官员和百姓的心情,也表示了大清王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接下来又张贴告示,宣布对前明官员概不问责,只要投降大清,就可官复原职,甚至加官进爵。对于百姓,则要求八旗官兵严肃军纪,不能骚扰。更为可贵的是,多尔衮还颁发诏令暂时停止了汉人要剃发留辫的要求,以避免引起官民的反抗。这些措施极大的赢得了民心,为清朝统治奠定了基础。

随后吴三桂带领的清军尾随李自成一路南下,很快就控制了山西、河南的大部分地区。过了一年后,镇守关中的门户潼关的大顺将领马世耀竟然不战而降,被多尔衮下令杀掉了。李自成得知这个噩耗,心中慌张,战意全无,在这个危急存亡的关头,李自成下令全军收拾金银细软,撤离西安,甚至想再烧掉城池,幸亏他的部将田见秀阳奉阴违,西安的百姓才逃过这次劫难。

此时的大顺政权摇摇欲坠,人心涣散,李自成退出西安后,一路向南,经陕南进入湖北,战略性错误使他再次陷入了被动,重新成为明清两方共同的敌人。当他在湖北盘桓时,清军已经尾随而至,李自成不得不落荒而逃,最终,在江西九江附近,清军包围了李自成的主力部队,经过一场惨烈的打斗,大顺军几乎全军覆灭,刘宗敏宋献策等许多重要将领或战死或被俘,李自成仅率领一万余人西撤到湖北南部山区继续战斗。

网络配图

后来,李自成率军到达九宫山一代,此后便失去了踪迹。数万大顺军也像蒸发了一样,一下子找不到了,关于李自成的结局,后人提出了许多看法:

1、自缢。据说李自成由于屡战屡败,最终又被武装的乡民包围,于是选择自缢身亡。这一说法是清军负责追击李自成的的统帅英亲王阿济格给清廷的报告,这个报告的争议也很大,。由于阿济格并非李自成死亡的亲眼目睹者,又是在官方奏报中提及此事,可信度未必很高。

2、战死。根据当地地方志和族谱的记载,确实有当地居民斩杀流寇的记录,例如,《通山县志》记载:“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程式宗谱》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但是这些也不能作为李自成死亡的证据。

3、误杀。根据清人笔记记载,李自成是在拜谒九宫山上的元帝庙时,被当地乡民误以为是土匪流寇,从背后袭击而死的。这一说法太过传奇了,也不太可信。

网络配图

由于没有办法“死要见尸,活要见人”,李自成的生死便成了一桩千古疑案。

但是,李自成能从一介布衣,成为指挥数万兵马,纵横天下,还能进京称帝的人物,已经足够被称为英雄豪杰。无论对于明与清,他都是一个可怕的对手,李自成死了,刚刚入主北京的清王朝去除了一个心腹大患,接下来,就是要考虑怎么才能避免下一个“李自成”不再出现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孙权与勾践的小同大异:都曾用美人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中,孙权和勾践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的英雄豪杰。正式因为曾经忍辱负重,孙权勾践都能知人善任,他们都曾有杀害功臣之举,而且在战略上两位都使用过“美人计”等相似之处。那么,孙权与勾践两位豪杰究竟谁用的“美人计”更强呢?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

  • 嘉庆为何大丧之日杀和珅?震撼朝野杀一儆百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选择大丧之日诛杀?嘉庆在大丧期间诛杀和珅,并非仓促决定,而是等待了三年的“韬晦”。正如嘉庆所言:“和珅罪之大者,盖由事权过重”。和珅长期专擅,“弄权舞弊,僭妄多端”,嘉庆早在皇子时代便耳闻目睹。当时和珅出入宫时,伺高宗(即乾隆)喜怒,所言必听,虽诸皇子亦惮畏之。“内外官员畏其声势,不敢违拗。”三

  • 朱元璋下葬前后发生的神秘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朱允炆在朱元璋一闭眼就想着立马即位的事情,为了不让朱棣诸王回京(南京)坏了自己的皇帝大梦,把朱元璋从速埋了,并给各王发遗诏,不得回京奔丧。那么朱玩璋到底是哪天下葬的,下葬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一说

  • 揭秘:哪位大臣将武则天送上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病危,鉴于太子李显充东宫才三年,处理国事经验不足,高宗遗诏命自己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为顾命大臣,“于东宫平章事”,以辅佐太子登基,并在遗诏中留了“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话,即特别授权武则天以太后身份兼决大事。但并不是全权委托武则天临朝管理国事,

  • 汉景帝一夜风流:竟换来汉朝二百年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有名的朝代,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帝国,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好吧,上面都是教科书上经常出现的话,没什么新意,不过为了交代下时代背景,我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上面那段文字再打

  • 秦国第一名将为什么不是白起王翦而是司马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他是秦国的三大干将之一。司马错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他是个被历史掩盖的人物,他与张仪、白起共处于一个时代,对于一个看重纵横的时代来说,他是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白起号称“人屠”

  • 北宋宰相赵普之“滑头”:讨好皇帝违太后遗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初期的宰相中,赵普(922年~992年)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除了和开国皇帝赵匡胤关系特铁外,还和赵氏皇族的其他成员打得火热,尤其深得赵氏兄弟的老娘昭宪太后的青睐。皇室的核心机密,别人掺和不得,赵普则是例外。网络配图宋太祖黄袍加身的第二年,昭宪太后身染重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将太祖和皇家的心腹赵普召

  • 历史上隆科多举报大清国舅佟国维只是一场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佟国维和康熙的关系就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也就是说,佟国维是大清的国舅。但实际上,他们的关系还远不止这样简单。佟国维的姐姐孝康章皇后是康熙皇帝的父亲顺治皇帝的皇后,而孝康章皇后也是康熙皇帝生母。这就已经确定了他们舅、甥的关系。后来,佟国维的女儿也嫁给了康熙,也就是说,康熙娶了自己的表妹。而且,佟国维的

  • 刘备曾有机会一统三国:但因两字失去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从刘璋那抢过益州后,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特别是在汉中击溃曹军后,刘备势力更进入了史上最巅峰时刻。而在关羽北伐时,刘备有了唯一的统一三国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往下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击败曹军占据汉中的刘备在成都自立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

  • 揭秘武则天当上皇帝的决定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1 家庭武则天的父亲武士从一个小商人起家,到后来机缘巧合遇到了李渊。在一个重视姓氏品阶,荒唐贵族的时期,要从小门第壮大,一颗野心是避免不了的。也是为此以后武则天有了进阶的机会。再说说武则天的两任丈夫。网络配图唐太宗时期的武才人并不得宠。做了整整十二年的才人没有晋级体现的很明显。也许从训马事件中,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