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宣宗李忱做了什么贡献,能被司马光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做了什么贡献,能被司马光称为“小太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69 更新时间:2024/1/16 15:04:08

明清两朝帝王往往祭祀前代贡献突出的皇帝。对于唐朝皇帝而言,明朝皇帝祭祀李渊、李世民、唐宪宗李纯和唐宣宗李忱。而清朝皇帝祭祀李渊、李世民和唐宣宗李忱。

在明清两朝共同祭祀的唐朝皇帝中,除了历史知名度很高的开国皇帝李渊和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后世评价极高的“天可汗”李世民,唐宣宗李忱无疑是一位值得历史爱好者关注的帝王。

除了享受明清两朝皇帝祭祀数百年这个“超规格”待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对唐宣宗高度评价“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李忱到底做了哪些贡献,以至于和李渊、李世民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还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为“小太宗”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在政治上,唐宣宗李忱巩固皇权,压制宦官。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宦官专政是中晚唐政治的“恶性肿瘤”,唐宪宗和唐敬宗两位帝王就是被宦官杀害的。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间,欲从宦官仇士良手里夺回大权。公元835年,27岁的李昂默许大臣发动诛杀宦官的甘露之变。最终,李昂被仇士良软禁,甘露事变以皇帝的失败而告终。

甘露之变后,宦官势力嚣张到极致。李昂感叹自己被仇士良彻底架空,“不如汉献帝”。李昂驾崩后,仇士良拥戴李昂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登基。李炎是中晚唐少有的,能压制宦官的帝王。在李炎和李德裕的共同努力下,朝廷大权收归皇帝和宰相手中,仇士良被赶出皇宫。中晚唐尾大不掉的宦官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唐武宗驾崩后,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登基。由于唐武宗在位时期压制宦官取得明显成效,虽然宦官还能拥立皇帝登基,但在唐武宗到唐宣宗两朝,宦官再也不能像唐文宗时期那样对皇帝趾高气昂了。登基后的唐宣宗还学习其侄子唐武宗,采取种种措施限制宦官权力,巩固皇权。

唐宣宗是如何限制宦官呢?宦官马元贽为拥戴唐宣宗登基立了大功,唐宣宗表面上奖赏马元贽,给马元贽赏赐了犀带。宰相马植和马元贽关系不错,马元贽把犀带赠给了马植。有一次上朝,唐宣宗看到了马植身上带着他送给马元贽的犀带,唐宣宗唯恐宰相和宦官交往威胁皇权,就严厉询问马植犀带是怎么来的。马植只好说出实情,唐宣宗下诏把马植贬官。这样一来,唐宣宗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大臣和宦官之间交往过甚,对皇权构成威胁。

除了巩固皇权,压制宦官,李忱还在吏治方面有所作为。

李忱整顿吏治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限制高级官员的人数。

鉴于前朝高级官员数量太多的弊端,李忱对高官人数予以严格限制。

如何界定唐朝的高官?唐高宗时期,朝廷对官员品级和衣服颜色予以严格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衣服,四品官员穿深红色衣服,五品官员穿浅红色衣服,六品官员穿深绿色衣服,七品官员穿浅绿色衣服,八品官员穿绿色衣服,九品官员穿青色衣服。身穿紫色、深红色和浅红色衣服的官员就是唐朝的高官。

李忱采用限制赏赐紫、红两种颜色衣服的办法,对高官人数予以了严格限制。李忱时期规定:官员没有政绩就不能授予紫色、红色的衣服,不能成为五品以上的高官。李忱用这种举措告诫官员,在其位就得谋其政,政绩突出,皇帝自然会赏赐有功之臣。

其次严格考察地方官吏。

李忱知道,地方官吏和老百姓走得最近,地方官吏好坏关乎大唐的民心向背。为了加强考核,李忱规定:所有备选的地方官员到任前必须接受皇帝的亲自询问考核,通过考核,皇帝就能了解其施政纲领是否有悖于国家法律和朝廷政策。对于不合格的备选地方官,皇帝不允许其到地方任职。有了皇帝的亲自把关,朝廷就能选择更多的优秀地方官到地方造福于民。

为了掌握地方官的执政动态,李忱还让韦澳将各个地区风土人情和民生利弊编了一本书,名叫《处分语》。有了《处分语》这本书,李忱身在皇宫,就能了解地方官员执政的好坏。即便地方官员向李忱撒谎,看了《处分语》的李忱也不会相信地方官员的谎言。

李忱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地方的执政能力。限制高官人数和严格地方官吏考察等办法是李忱造就“大中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忱执法很严格,《资治通鉴》记载,有个乐工叫罗程,经常给李忱演奏音乐,其才华颇受李忱重视。有一次,罗程因杀人罪被关进监狱,其他乐工给李忱求情,希望李忱能放过罗程。李忱说“你们可惜其才艺,而朕要在乎国家的法律。”随下诏将罗程判处死刑。

第二,从善如流。这是李忱最像李世民的地方,也是李忱造就“大中之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皇帝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其言行关乎社稷兴衰。一个皇帝能允许大臣提意见监督自己,并虚心听取大臣意见而改正自己不对的地方,这个皇帝就离开创盛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唐太宗李世民从善如流,允许大臣讲真话,开创了震古烁今的贞观之治。唐宣宗李忱也是如此。

李忱允许官员在国家大事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管是谏官提意见,还是门下省驳回皇帝不合理的圣旨,李忱都会顺从。对于大臣在奏章上写的建议,李忱也认真阅读。而且,为了体现自己从善如流的态度,李忱重用魏征的后裔魏谟。魏谟给李忱提意见,甚至提出很尖锐的意见,李忱都会虚心听取。李忱常常说“魏谟有他祖先魏征的影子,朕很重用他。”

正因为李忱愿意听取魏谟等大臣提出的意见,做到君臣互信同心,唐朝能在李忱治理下出现中兴曙光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在武功和对外关系上,李忱可圈可点。

公元847年五月,张仲武率领唐军打败北狄,取得了继唐武宗打败回鹘汗国后,晚唐对外战争的又一次胜利。公元848年,张议潮发动起义,推翻吐蕃统治。经过数年激战,河西地区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手里。公元859年十一月,李忱下诏,封张议潮为节度使,统治河西十一州。这是晚唐军事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一页。

除了收复河西,打败北狄。李忱时期的唐军还打败了安南的挑衅,安抚党项民众,巩固祖国西北边陲的安定。

在对外关系上,李忱积极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重现“盛唐外交”。公元848年,日本国王子入长安朝贡送礼,李忱向日本国还礼。公元853年,日本僧人圆珍入唐求法。公元856年,安西回纥可汗派人入朝上贡。公元858年,李忱册封渤海国王。

当然,如果没有李忱时期唐军对外战争的胜利,李忱在位期间的唐朝外交或许是另一番光景。

通过以上的成就,我们就能看出,唐宣宗李忱的内外成就在中晚唐皇帝中是相当出色的。由于李忱从善如流,其被称为“小太宗”无可厚非。正因为李忱出色的执政能力,他和唐高祖、唐太宗一起,被明清帝王祭祀数百年。在中晚唐各种矛盾日益增加的前提下,李忱能取得“大中之治”的成就,足以见得李忱的执政能力是不可低估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李忱执政也有他的弊端。由于李忱是唐宪宗的十三子,以皇太叔的身份登基称帝。李忱登基后就对自己侄子,唐武宗李炎重用的能臣李德裕不太信任,将李德裕驱逐出朝堂。李忱废除李炎的灭佛之策,客观上增加了国家经济的负担。如果李忱能继续重用李德裕,沿用李炎时期的灭佛之策,大中之治或许就好上加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祁钰获得普遍拥戴,怎么还被轻易夺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钰本来是被大家拥戴起来的皇帝,而且对保卫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还做了长达8年的皇帝。古代的君王,寿命普遍都不长。能够当8年皇帝,其实已经相当长了。一般情况下,当这么长时间的皇帝,皇位是相当稳固的。可是,朱祁钰的皇位,却轻易就被人家给夺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

  • 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时,为何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成吉思汗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成吉思汗西征时,花剌子模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可如此一个庞然大物,为何短短几年时间就被成吉思汗攻下,而蒙古骑兵却很少遭到抵抗呢?当然,很少遭到抵抗,并不说明没有遭到抵抗,在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攻打很多城池的时候,

  • 盘点西晋开国五大功臣,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之后灭亡东吴,从此华夏大地进入了短暂的大一统时期。西晋虽说存在时间短,但这其中却诞生了不少的名臣名将,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了西晋五大开国功臣,也是最受司马炎信任的五个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

  • 后将军是什么官职?曹魏的六位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曹魏有六位“后将军”:除了曹洪,另外五位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后将军,古代官职,始于战国时期。对于左将军来说,地位仅次于上卿,职务上包含了护卫京师,驻守边境等范围。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制,后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也

  • 刘英媚:皇帝的亲姑姑,因长相貌美被强纳进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现在看来很多荒唐的事情发生,就比如说最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玉环与李隆基之间的故事,他们两个之前是公公与儿媳之间的关系,但是李隆基是皇帝,这些都不是问题,所以最后杨玉环成了杨贵妃,非常的受李隆基的宠爱。还有更荒唐的是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的公主与自己的兄长两人勾搭在了一起,为了能够不丢人所以就将

  • 五虎将的谥号分别是什么?可以看出刘禅并非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五虎将的谥号分别是什么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他继承了刘备的皇位,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他在位的几十年中,蜀汉没有突出政绩,小说更是把刘禅形容成一位昏君,于是就有很多人质疑刘禅的智商。现在人们拿俗语“付不起的阿斗”来形容

  • 曹操当初兵败宛城的时候 郭嘉为什么不去救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郭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的军事能力是三国时期所有君主当中最强的,甚至要比很多一流武将要强,而且政治上也很有造诣,几乎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因为诡诈多变,作战时总能以弱胜强,从一个小小的陈留郡起家,击败一个又一个诸侯后成为天下最强霸主。而曹操的军事生涯里

  • 一生未尝败绩的吴起,没能入选战国四大名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起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战国时期,战火连绵不绝二百余年,在这期间名将辈出,后世的人挑选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只挑出来了四个人,争议必然是很大的。打个比方,廉颇是否能与王翦、白起、李牧并列,一直都是惹人争议的话题。而战国时期不亚于这四人

  • 邓艾为何能能迅速歼灭诸葛瞻?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邓艾能迅速歼灭诸葛瞻靠的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伐蜀,当时汉中的最高指挥官姜维因为避祸而身居沓中,给了司马昭可乘之机,为此,他让邓艾与诸葛绪前后拦住姜维的去路,同时让钟会兵分三路进攻汉中。虽然姜维设计巧妙地摆脱了诸葛绪,从包围圈中

  • 沈简王朱模是什么人?本应该出现在沈阳的他为何会去潞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沈简王朱模。朱模,生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8月2日,太祖第二十一子。他的生母在《明太祖实录》和《明史》中均未提及,查其出土的圹志可知为赵氏,反过来也说明朱模的生母在后宫之中位份不高,身份比较低微。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12岁的朱模被封为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