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寇准直言不讳刚正不阿 寇准最后为什么会客死他乡

寇准直言不讳刚正不阿 寇准最后为什么会客死他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74 更新时间:2023/12/8 22:52:4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寇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寇准是北宋时期赫赫有名的贤相,他19岁参加科举,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最开始任地方知县,30岁升同知院事(二品),最后官拜宰相,寇准为官期间升迁速度惊人,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却很坎坷,历经三起三落,61岁被流放偏远的雷州,62岁客死他乡。最惨的是,寇准去世后,由于朝廷给的银子太少,只能将他安葬在洛阳,十年后才迁回故乡。

(一)寇准出身官宦世家,性格耿直

寇准是今天陕西渭南人士(古下邽),其祖上是名门望族,他的先祖苏岔生在西周时期担任司寇一职,后来因屡立大功,朝廷将官职赐给他做姓氏。寇准的父亲寇湘也很厉害,在后晋统治时期高中进士甲科,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状元。

寇准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但是性格耿直、脾气暴躁、原则性强。寇准19岁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可谓是才华横溢。宋太宗选进士都要亲自面试,古代称之为“殿试”,有人就给寇准出主意,皇帝都喜欢经验丰富的长者为官,太年轻的多半不录用,最好不要实报年龄。寇准听后却说:“我还没有入朝为官,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寇准如实上报自己的年纪,宋太宗觉得他很诚实,让他做巴东县县令(正七品),因业绩不错,先后升任盐铁判官(从六品)、枢密直学士(正三品)等。

(二)寇准对宋太宗直言不讳,宋太宗离不开寇准

宋太宗一生效仿唐太宗,以唐太宗李世民为偶像,大家知道唐太宗以善于纳谏闻名于世。公元989年,寇准向宋太宗大胆进谏,宋太宗不喜欢听,转身就要离开,寇准立刻上前拽住宋太宗的衣服让他不要走,听他把话说完。事后宋太宗大喜,赞赏寇准的直言敢谏,并说:“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魏征一样。”表面上看是宋太宗夸奖寇准,其实言外之意是他把自己比作一代圣君唐太宗。

公元990年,王淮和祖吉俩人都犯贪污罪,王淮情节很严重,贪污多达千万,而祖吉受贿并不严重,因王淮的哥哥王沔是参知政事的缘故,他被撤职后不久又官复原职,而祖吉被判死刑。

寇准知道后大怒,为祖吉感到不公平,第二年,发生自然灾害,宋太宗召集群臣商议如何应对,寇准却说:“发生灾害是因朝廷赏罚不公导致的”,宋太宗听后很气愤,转身就走,这是寇准第二次把太宗气跑。

事后宋太宗召寇准询问具体情况,寇准把祖吉和王淮贿赂案从头到尾如实向太宗说明,太宗听后心里乐开了花,越发的器重寇准,并升他为枢密副使,后来改任同知院事(正二品),从此寇准成为参预军国大事的成员。

有一次寇准外出游玩,突然从路边杀出一人追着他的马车大喊万岁,这件事被寇准的死对头张逊知道了,他向宋太宗打小报告,并添油加醋的诬陷寇准。宋太宗一怒之下把寇准赶到青州做知府。寇准走后,宋太宗很想念他,第二年就把寇准召回京城,授参知政事(正二品)。

(三)寇准得罪奸臣王钦若,二次被贬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其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真宗即位后,大辽多次南下攻打北宋,宋廷几乎都是花钱买和平。公元1004年,辽军又挥师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来到澶州城下,直接威胁到都城开封,朝廷上下一片恐慌。

在关键时刻王钦若向宋真宗提议迁都,寇准坚决反对,他说:“提出迁都的人可以处死,将士们的家人都在开封,如果皇上迁都,他们牵挂着家人,不愿跟你走,如果皇上御驾亲征反而可以提高将士们的士气。”这样一来寇准便得罪了王钦若。

宋真宗无奈之下答应御驾亲征,在去往澶州的途中多次打退堂鼓,却遭到寇准的反对,真宗来到澶渊之后,怎么也不肯走了,是寇准硬把他拉到前线,果然不出寇准所料,真宗皇帝一出现在前线,将士们高呼万岁,认为皇帝与他们同甘共苦,士气瞬间变得高涨。

后来真宗把前线任务交给寇准处理,自己躲在城内怎么也不肯露面。结果双方一交战,宋军把辽军的元帅射死,两军在澶渊对峙很长时间,真宗无心抗战,提出议和,辽军要求宋廷归还“关南之地”,真宗不同意,双方后来谈谈打打,最终达成协议。

随后,真宗派曹利用去跟辽军谈判赔款事宜,曹利用问真宗准备给多少钱,真宗说:“实在没办法,一百万两银子也可以”。曹利用一出门被寇准拦住,问他皇上准备赔款多少,寇准知道赔款后,对曹利用说只给辽军30万两,如果谈不成,你的脑袋不保。结果曹利用谈判成功,辽军接受30万赔款,与宋廷签订“澶渊之盟”。

宋真宗回到开封以后,王钦若开始计划扳倒寇准,他向真宗皇帝进谗言:“陛下真的认为寇准有功吗?在《春秋》中把城下之盟当作是一种耻辱,而“澶渊之盟”就是城下之盟,而且现在文武百官都认为寇准临危不惧,而陛下一无是处。”

真宗听后开始对寇准失去信任,后来王钦若多次向真宗皇帝进寇准的谗言,公元1006年寇准被贬到陕州去做知州。

(四)得罪丁谓

丁谓和王钦若都是阿谀奉承之人,不惜一切代价讨真宗皇帝的欢心,甚至大搞迷信活动。真宗晚年越来越糊涂,对丁谓和王钦若几乎言听计从。公元1019年丁谓以参知政事的名义邀请寇准回到朝廷担任宰相,丁谓自己想做宰相,奈何资历不够,尤其是在声望方面,所以他邀请寇准回朝无非是想拉拢寇准来壮大自己的势力,利用寇准的威望来为自己的权势服务。

其实丁谓的小算盘明眼人看的很清楚,寇准的学生就识破了丁谓的阴谋,力劝寇准不要进京,但是寇准不采纳,执意入京。

寇准入京后,丁谓开始拉拢寇准,欲与他结为同党,一次酒宴上,丁谓屈尊降贵给寇准擦胡须上的羹汤,寇准却当众人的面训斥丁谓有失大臣之体,丁谓大怒,发誓要报复寇准。

(五)与刘皇后结仇,三次被贬

宋真宗晚年身体不太好,朝中大事由刘皇后处理,刘皇后几乎对丁谓言听计从,这引起寇准的不满,他和王旦等人联名上奏,请求真宗让太子监国,并建议由刚正不阿之臣来辅佐太子,真宗批准大臣们的上奏。

刘皇后的娘家人触犯宋代律法,本来真宗皇帝已经下令赦免,寇准不乐意了,他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依法处置刘皇后的娘家人,这样便得罪了刘皇后。

不久寇准奏请太子监国一事,被刘皇后知道了,刘皇后本来就对寇准不满,加上奏请太子监国一事,彻底激怒了刘皇后,刘皇后先下手为强,将寇准贬为太子太傅,丁谓趁机与曹利用联手诬陷寇准谋反,寇准被赶出开封。

(六)三起三落后,寇准客死他乡

《宋史.寇准传》记载,寇准被贬时,真宗皇帝因卧床不起,并不知情,他问身边的人寇准去哪儿了,左右侍从没人敢直言相告。寇准离开开封那天,大臣们因畏惧丁谓,都不敢去送行。丁谓升任宰相以后,对寇准展开疯狂的报复,将寇准一贬再贬。

公元1022年,含冤负屈的寇准被贬到了偏远的雷州,寇准来到雷州以后,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当地的老百姓早就听闻寇准为人正直,都仰慕他,大家都主动帮他盖房安家。

寇准流放雷州一年后,抑郁成疾,最终一病不起,公元1023年,寇准病逝,享年62岁,一代名相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让人惋惜。

寇准去世以后,他的灵柩并没有及时回到自己的故乡,因为朝廷拨的钱有限,在返乡途中用完了,只能暂时寄埋在洛阳。十年后宋仁宗为寇准平反昭雪,将寇准的灵柩迁回老家。寇准一生耿直,他最后也为他的耿直付出了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关羽“月下斩貂蝉”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貂蝉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图片,关羽荣耀典藏,关羽个人介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斩貂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天香美誉数貂婵,闭月佳人貌若仙。千古凤仪成绝剧,连环妙计巧周旋。”在《三国演义》当中,若说这美丽的女子,那么便不得不提一提貂蝉。貂蝉在历史上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衍生于作品《三国演义》,但是后世却一直记得她的名字。在《三国演义

  • 张仪和商鞅都是秦国的功臣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仪为什么离开秦国,张仪和商鞅谁在前,秦朝功臣排行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商鞅和张仪,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其发展进程可谓波澜壮阔。当然,它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秦王君主和大臣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和艰辛。在历任秦国宰相中,有两个从魏国来的大臣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们就是商鞅和张仪。商鞅变法,在短短数

  • 三国最奇葩父子:父亲是忠臣,儿子帮权臣篡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奇葩父子表演模仿,父子间的有趣的对话,声临其境搞笑父子

    之前介绍过蜀汉的蜀汉的黄权、黄崇父子。黄权跟随刘备东征,失败后被迫降魏,刘备却没有惩罚其家属,依然给予优待。蜀汉灭亡前夕,黄权的儿子黄崇跟随诸葛瞻战死于绵竹,堪称壮烈。三国时期,还有一对奇怪的父子,父亲是曹魏忠臣,儿子却杀死皇帝,帮助司马家篡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

  • 帮助丈夫稳固天下,扶持儿子登基的吕雉,为何死后会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吕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刘邦的皇后吕雉在历史上的评价比较极端,《汉书》中认为:“高帝与吕后共定天下。”但是在另外一些史学家眼中,吕雉却是一个祸乱朝政的皇后,她这一生经历了无数曲折波澜,功过是非还是只有留给后人评说。吕雉从年少时起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

  • 窦漪房早期为何会被被赐往代国?最终成为皇太后,权倾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美人心计去代国,窦漪房的儿子叫什么,窦漪房进代国是第几集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窦漪房。她历经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四代,从一个普通农家女,到入宫为婢,再到母仪天下,最后权倾朝野,一生充满传奇!出身普通,幼时父亲早亡人的命运实在是妙不可言,窦漪房本是苦于生计的普通农家女,却在机缘巧合之下获得入宫的机会。她出身平民,父亲曾经历秦朝末年动乱,汉

  • 黄忠在汉中之战时为何不活捉夏侯渊,而是要杀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忠斩夏侯渊是真实的吗,黄忠真的杀了夏侯渊吗,历史上夏侯渊是被黄忠杀的吗

    汉中之战,黄忠为何一定要斩杀而非活捉夏侯渊?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经历了汉中之战前期的失利后,他接受了法正的建议,直接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并在定军山扎营。当时曹军将领夏侯渊得知此事后,当即率领大军来争夺定军山。在一个夜晚,刘备派出军队火烧夏侯渊的营鹿角,夏

  •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最后却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七国之乱简介,汉武大帝周亚夫,周亚夫后人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刘启遭遇了一场皇位危机,他的堂伯父吴王刘濞联合六个刘姓诸侯王,发起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就在这紧急关头,西汉涌现出了一位名将,他就是周亚夫,此人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打败了吴楚的几十万叛军,保住了汉景帝的皇位。可是谁能想到,十一年后周亚夫居然会被汉景帝害死!感兴

  • 辽简王朱植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辽简王朱植是什么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在明军的刀锋威胁之下,率领宗室宫眷逃离大都(今北京),宣告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就此结束。当时盘踞在辽东一带的是太尉纳哈出,但洪武四年辽阳行省平章刘益率部投降,明军挺进

  • 刘琦临终不把六万大军赠给刘备的顾虑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向朝廷上表,保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他的名义夺取了荆南四郡(武陵、长沙、零陵和桂阳郡)。同年,刘琦因病逝世。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三国时期最不幸的人应当便是荆州牧刘表的长子刘琦了吧,当初

  • 尉迟敬德是如何从降将变成心腹的?有什么资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尉迟敬德是如何从降将变成心腹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名将云集,谁才是头号心腹?按照《西游记》、《隋唐演义》的说法,当然是尉迟敬德、秦叔宝;毕竟涉及到保护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那必须得挑武力、忠诚最过硬的选手;正史中,我们可以参照凌烟阁功臣录的排名。在入选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