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为什么对福康安那么好 传闻中的私生子是不是真的

乾隆为什么对福康安那么好 传闻中的私生子是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4/1/17 16:38:21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私生子,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等武侠小说里,都提到了福康安这个角色,将他说成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在2018年热播的古装电视剧《延禧攻略》里,也曾经通过宫女尔晴之口,暗示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书剑恩仇录》

我们知道,文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延禧攻略》关于“福康安是乾隆皇帝私生子”的设定,来自于民间传说。当然,这种设定并不符合史实。福康安是清朝中期名臣傅恒的第三子,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我们所要了解的是,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对福康安那么好,将他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

乾隆皇帝到底对福康安有多好呢?

一、乾隆皇帝在福康安很小的时候,就将他带入宫中抚养。

乾隆皇帝

福康安生于1754年,他父亲是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一等忠勇公傅恒。傅恒是清朝中期崛起的一员猛将,在平定大小金川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当福康安出生时,正逢准噶尔发生叛乱,乾隆皇帝派兵征伐,傅恒作为领班军机大臣,日夜值守于军机处,帮助乾隆皇帝制定战略战术、调兵拨饷。

乾隆皇帝知道福康安要处理军国大事,非常繁忙,便将幼年的福康安带进宫中,在上书房里与诸多皇子一起读书。乾隆皇帝亲自抚养、教育福康安,视如己出。

对此,《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乾隆皇帝)多年训诲,至于成人。”多年以后,福康安成为朝廷的顶梁柱后,也在1794年的一份谢恩奏折里不无感激地提到:“窃奴才幼叨豢养,长沐生成,四十年来,备蒙劬育隆恩,实难殚述。”

福康安

清朝时期,只有皇子才能在宫中生活,就连皇孙都不可以。福康安享受的这份待遇,实在不下于皇子。

二、福康安长大后,飞黄腾达晋升神速。

福康安出身名门望族,不需要走科举考试那道独木桥。1767年,福康安才13岁,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还是一名未成年人,就承袭了云骑尉的爵位,授三等侍卫,在乾清门行走。三等侍卫是正五品。许多当兵的,一辈子都有可能混不上正五品,福康安13岁就达到了台面的巅峰。

更夸张的还在后面。

1771年,福康安17岁,被提升为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户部右侍郎为正二品文官。晚清名臣曾国藩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升迁速度已经够快了,当上礼部右侍郎时也已经38岁了。

1777年,福康安23岁,被授任吉林将军。吉林将军为从一品。

福康安

1780年,福康安26岁,获授云贵总督一职。云贵总督是全国八大总督之一,为从一品,是掌握云南、贵州两省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曾国藩49岁当两江总督,左宗棠51岁当闽浙总督,李鸿章45岁当湖广总督。他们的经历与福康安比起来,要被秒成渣。

1791年,福康安37岁,被提升为武英殿大学士,后又授为领侍卫内大臣。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被视为宰辅之臣。至此,福康安达到了位极人臣的地步。同时,福康安加封忠锐嘉勇公。清朝自平定“三藩之乱”后,不再给异姓功臣授予王爵。公爵是一个异姓功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爵位。福康安如此年轻就达到了巅峰状态。

1796年,福康安42岁,被乾隆皇帝授为贝子爵位。在清朝,贝子一类的爵位,向来只授予宗室子弟。福康安是第一个活着就被授予贝子爵位的异姓功臣。

实事求是地说,福康安南征北战,为清朝立下了许多功劳。但是,如果仅以功劳而论的话,福康安也不可能会有如此快的升迁速度,一定有其他原因。

乾隆皇帝自己道出了原因。

有一年,乾隆皇帝在回答为什么要不断给傅恒的兄长傅谦加官进爵的问题时说:“朕之加恩傅谦兄弟者,乃因皇后加恩,并不因其为大学士公傅恒之兄弟也。即大学士公傅恒之加恩,亦由于皇后,而况其兄弟乎。朕为天下主,何事非秉至公,何事能逃明鉴。”这是说,不管是傅恒,还是傅谦,都是沾了皇后的光。乾隆皇帝所说的皇后,自然是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

富察皇后于1748年英年早逝,让乾隆皇帝肝肠寸断。乾隆皇帝将对富察皇后的思念,加恩在她的家族里。傅恒、傅谦是富察皇后的兄长,福康安是她的侄子,都是因为她的关系而平步青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是正是恶,是否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为什么教科书说秦始皇是暴君,秦始皇到底是好是坏,秦始皇做的坏事

    秦始皇是正是恶,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说到秦始皇,许多人首先会想到他令人唏嘘又惊叹的一生中流传最久远、最突出的两个历史事件:一统六国和焚书坑儒。一统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首次大一统,中华民族也由此真正开始一步步地崛起;焚书坑儒却又使大批儒士的惨遭杀害,许多珍贵的书籍名作就此消失

  •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为何对叔叔装疯卖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存勖三支箭,李存勖宠信伶人,李存勖雍陵

    大家好,说起李存勖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李存勖(xu)出身于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为沙陀酋长,后因祖父兵变有功,被唐朝皇帝赐为李姓,编入宗室谱籍。到了父亲这里,更是家族显赫,先任河东节度使,后封为晋王,驻节太原,建立河东割据势力(晋国),与梁王朱温一直对峙争霸。李存勖年少有为,幼时便能与朱

  • 陶谦为何会将徐州让给刘备?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的徐州怎么丢的,陶谦什么时候给刘备徐州,是谁三让徐州给刘备的

    每当一提起陶谦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194年,曹操以为父亲报仇为由,再一次出兵攻打徐州。由于徐州牧陶谦的军事能力远逊于曹操,因此他没办法抵挡住曹操的进攻,为了不让徐州百姓再遭战火荼毒,陶谦连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得知消息后,当即与暂居青州的刘备一同前往徐

  • 和珅被赐死的时候拿出保命诏书 乾隆会在上面写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的保命诏书是真的吗,嘉庆为什么不留着和珅,嘉庆对纪晓岚怎么样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的保命诏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的背景其实就是当时乾隆在临死前是交代嘉庆,死后要拿下和珅,而那个时候嘉庆刚上台的时候是国库空虚,而把和珅抄家了以后,国库瞬间就变得充盈起来。其实嘉庆要感谢和珅的,因为没有和珅

  • 宁化府老陈醋的传说,与宁化王朱济焕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宁化府老陈醋曝光,宁化府老陈醋,宁化府几年陈醋比较好

    说到宁化王朱济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朱济焕,生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6月14日,生母为晋王侧室樊氏,其父朱棡乃马皇后所生嫡子。晋王朱棡死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享年41岁,赐谥曰恭。这位晋恭王如果能多活两年,是不是还会有靖难战争,恐怕就要打个问号。晋王府雄踞山西二十多年,国富兵

  • 乾隆与和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真的是男男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王朝里面的和珅,乾隆对和珅有感情吗,和珅与乾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与和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看过纪晓岚电视剧的朋友们都了解乾隆,纪晓岚还有和珅的完整的关系链,细节回想起来还是那么值得真心回味。乾隆是在历史上的一位算是比较成功的好皇帝,他的给历史增添了一个辉煌的印记,给历史增添了一笔彩色。和珅是个有才的人,虽说最后有这不好的结果

  • 曹参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众人为何都推荐他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下属能力太强,朱灵为什么被夺兵权,西汉曹参后人有些谁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参当宰相,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邦去世前,吕后到刘邦的病床前问刘邦,萧何去世后,应该选谁当宰相(指右丞相)?刘邦说曹参。吕后又问曹参去世后呢?刘邦说王凌。(吕后剧照)萧何去世的时候,刘盈问他,该选谁来接替他当宰相呢?萧何也只是推荐了曹参一人。其实,说起来,陈

  • 曹相国曹参 历史上最轻松的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丞相,曹魏的谋主,曹魏四大辅臣

    曹参,字敬伯,别名曹敬伯或者曹相国,出生时间不祥,泗水郡沛县人,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主要成就西汉开国功臣,攻下2国和122个县;担任丞相而休息无为,恢复经济。太史公司马迁说曹参的功绩“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汉惠帝时期,萧何年事已高,再加上身患重病,眼看就要驾鹤西去,而

  • 刘秀麾下将领那么多 谁是最厉害的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麾下名将,刘秀手下第一猛将,刘秀的力士将军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秀和将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刘秀能够在乱世中,建立大一统的东汉帝国,原因之一在于刘秀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刘秀麾下的将帅,更是这支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那么,东汉时期刘秀麾下的武将,谁是最厉害的?图片:刘秀与麾下的武将

  • 中国古代皇帝那么多 刘秀为什么会被称为位面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光武帝刘秀位面之子,为什么刘秀是位面之子,刘秀是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吗

    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刘秀位面之子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位面”在科幻包括玄幻小说中,指的通常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或者维度”,而所谓的“位面之子”,自然就是受尽整个宇宙和维度宠爱的极度幸运的人了。而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总共出现了400多个帝王,其中的成功者也不在少数,譬如刘邦、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