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二帝对清官的不同态度 养廉埋下渐衰隐患

康熙二帝对清官的不同态度 养廉埋下渐衰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07 更新时间:2023/12/24 3:52:35

《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有清一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

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朝的痼疾

网络配图

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是最高统治者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千方百计地加以防范,但结果却是防不胜防。如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甚至屡兴大狱,采取剥皮实草的酷烈手段,亦未能根治腐败。到清代,精于治道的康熙政尚宽仁,采取了颇为不同的做法。他认为加强纠察、惩处贪官只是消极的防堵措施,而明智的做法是培养清官。在康熙的取士标准里,“节操清廉,最为紧要”,若“廉耻之道已亏,岂能修举职业、克副任使”?他重视对臣下道德品行的考察,平时注意通过秘折等渠道了解各级官员的名声好坏,还利用出巡等机会倾听民间舆论。他第六次南巡时,一路访察清官,并下令各地督抚举荐清廉。当江宁按察使张伯行随督抚大员入见时,康熙即兴说:“到江南,即知尔为清官,今朕自保之,他日居官好,天下以朕为明主,否则笑朕不知人。”(《清圣祖实录》卷220)这场景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其选求清官的诚意。

康熙深知清官刚正不阿,易为奸佞残害,因而常加意保护,甚至加以特殊眷顾。如“治行为畿辅第一”的彭鹏因事多次受到革职处分,但康熙都改为降级留用,直到被降了十二级,仍奉旨留任原官。康熙曾说:“清官不累民,……朕不为保全,则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者,亦何所恃以自安乎?”康熙还特意大张旗鼓地宣传清官的事迹,意在让天下官员仿效。如于成龙病逝时,康熙因他“清操始终一辙,非寻常廉吏可比,破格优恤,以为廉吏劝”,加赐太子太保,谥清端,降旨地方修建祠堂,并御书“高行清粹”四字和楹联赐其后人。当时有官员上奏禁止百姓为清官树立德政碑,康熙不以为然。他说:“凡地方大小官吏,若居官果优,纵欲禁止百姓立碑亦不能止,如劣迹昭著,虽强令立碑,后必毁坏。”

网络配图

他认为百姓的感恩戴德是对清官的鼓舞和回报,“尔等做官以清廉为第一。做清官甚乐,不但一时百姓感仰,即离任之后,百姓追思建祠尸祝,岂非盛事?”(《康熙御制文集》3集卷6、卷3)康熙尚德、兴廉的吏治思想和实践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清官成为其治国的一面旗帜,其时有卓异操守品望者不少:张伯行任官“誓不取民一钱”,并严禁属员馈送;名臣于成龙长年舍不得吃肉,只吃青菜,故得了一个绰号“于青菜”;陈瑸官至巡抚,平时却不舍得吃肉,“其清苦为人情所万不能堪”,康熙当着众大臣称他为“苦行老僧”;当时以清廉著称的还有张鹏翮、施世纶、蔡世远、陈鹏年、郭琇、彭鹏等。当然,康熙朝清官众多,而贪赃枉法的官员也时有出现,尤其是后期,对于各级官吏疏于察考,惩贪不力,官场风气颇为后人诟病。

雍正即位之后,一改乃父宽仁作风,以“严明”察吏,推行刚猛政治。他大力整顿吏治,清查钱粮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又改兴廉为养廉,实行“耗羡归公”,官员按级别从中提取“养廉银”,给予官员合理的酬劳,使贪污行为失去借口。雍正的高明在于不仅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而且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诉诸制度保证,对整肃吏治颇为有效。不过,雍正也犯了一个错误。在对待清官问题上,他处处与乃父背道而驰。在他看来,“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八册)。康熙希望通过扶植、保护、褒扬清官而倡导一种廉正的官场风气,注重通过舆论来鉴别官员的操守政绩。雍正则认为,“此等清官,无所取于民而善良者感之,不能禁民之为非而豪强者颂之,故百姓之贤不肖者皆称之……及至事务废弛,朝廷访闻,加以谴责罢斥,而地方官民人等群然叹息,以为去一清廉上司,为之称屈”(《清世宗实录》卷46),而像李卫等能吏敢于触犯各级人等的利益,结果“或谤其苛刻,或议其偏执,或讥其骄傲,故意吹索”,为舆论所不容。因此,雍正提出“舆论全不可信”,甚至舆论皆称好者,想必是沽名邀誉、欺世奸诈者流;为众人所攻讦而孤立无援者,则应备加呵护。

网络配图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他一上台就晓谕地方:“嗣后如仍造生祠书院,或经告发,或被纠参,即将本官及为首之人严加议处。”(《雍正起居注》元年九月)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此后乾隆大大强化了雍正重能轻贤、重才轻守的倾向。他不仅贱视清官,而且对一切有沽名钓誉之嫌的官员深恶痛绝,绝不能容忍臣子以气节操守获取清名。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日益松弛,清官不称于世,而墨吏出于能员者不乏其人。后来养廉制度虽一直沿用,但各级官员不再以清廉品节相尚,虽一时畏于严法不敢出格,但忽略人品的砥砺与惩劝,已经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

论者多以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的生平经历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威廉二世,威廉·卡伦·布莱恩特,查尔斯威廉

    记载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经历故事的书籍中,都提及到了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的生平。通过了解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的生平经历得知,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是英国人,他生于1708年,卒于1778年,享年70岁。威廉·皮特在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出生,父亲名叫罗伯特·皮特。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威廉·皮特的祖父拥有一个鸽

  • 历史揭秘:周瑜被“气死”的幕后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瑜被孙权害死,为什么说周瑜是被小乔,关羽失荆州真实历史

    导读:影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是一个嫉妒心极强,机关算尽,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人物。然而,许多史料表明,周瑜其实是一个气度很大的人。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三气周瑜”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周瑜被诸葛亮气死事件背后另有隐情。《隆中对》是了解诸葛亮和一部《三国演义》的核心关键,这个大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跨有荆、

  • 荷兰女王威廉明娜为什么要庇护威廉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荷兰发行过哪些威廉明娜纸钞,荷兰威廉明娜女王银币,威廉明娜和威廉二世

    通过威廉二世的生平经历可知,威廉二世一心想要振兴德国。1918年,德国面临四面楚歌的危机,此时德国统治者威廉二世的权力已经被架空。从另一方面来说,德意志帝国即将覆灭,同时也意味着威廉二世即将走下政治舞台。图片来源于网络德意志帝国之所以会向协约国军队投降,其中需要追究威廉二世的责任。但是,威廉明娜为何

  • 第二代墨尔本子爵和威廉·兰姆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查尔斯王子和威廉,布里斯班对墨尔本城,法国子爵

    第二代墨尔本子爵是威廉·兰姆,他的父亲也就是第一代墨尔本子爵,佩尼斯顿·兰姆,出生于一个非常显赫富有的辉格党家庭,拥有世袭爵位。第二代墨尔本子爵叫做威廉·兰姆,但通常都称呼他为墨尔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墨尔本出生于1779年,出生于一个辉格党家庭,他也是一个注定要进入政界的人,父亲对他期待有加。他曾经在

  • 揭秘:项羽在兵败后为什么要在乌江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如果项羽不自刎乌江,项羽乌江自刎视频,项羽乌江自刎处

    项羽最终没有选择过江而拔剑自刎而死,那么项羽为什么自杀,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性格悲剧。骄傲、唯我独尊、专断、意志力不够坚定,也是导致他最终走上灭亡道路的主要原因。他的死虽然在后人来讲慷慨激昂,且被李清照等人广为吟诵,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人生却也让人不免喟叹。项羽被打败后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

  • 揭秘三国孙权为什么不肯重用凤雏庞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演义庞统为什么换人,孙权为什么不用庞统,赵云保护阿斗

    深通帝王之术的孙权,何以竞对“才高一时,名动四方”的凤雏庞统不加重用呢?一、江东集团人才济济,文筹武略,是孙权不重视庞统的资本略观江东的人才市场,就知道庞统置身其中,根本毫不显眼。“东吴四英将”海内驰名,是当时少有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固不必说。张昭、张紘、顾雍、虞翻仕宦年深,功勋卓著,更为世家大族

  • 晋废帝司马奕:一位被阳痿了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高指鹿为马被胡亥杀了小说,司马奕,司马丕和司马奕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句蜚声中国历史的“名言”出自东晋权臣桓温之口。其实,大权在握的桓温说这话的时候,代晋自立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他原本计划通过太和三年(368年)的第三次北伐,建立“不朽”军功,得胜归朝时顺理成章地夺取司马氏的皇位。但人算不如天算,结果落了个枋头之败,灰头土脸而归

  • 这个皇帝曾经很荒淫 为何后来四十年不碰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上只爱一个女人的皇帝,历史上终身未娶的皇帝,中国古代只娶了一个女人的皇帝

    中国的皇帝都好色,这是事实,但也有一位皇帝以高寿和不近女色闻名,他就是梁武帝萧衍。《梁史》记载,萧衍“五十外便断房室”,天监十二年(513年),萧衍始“不与女人同屋”。如果以他86岁去世来算,近40年没有碰过女人。梁武帝真的是四十年不近女色?你相信吗?如果是,他“禁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网络配图萧衍

  • 揭秘传说中的刘备:一个地摊少年的成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的传说,刘备创业多少年,刘备是一代枭雄吗

    刘备同学虽然年纪小——这个时候大约是十来岁,但摆地摊这份工作有多么艰难多少辛酸,他是能体会出来的。摆地摊这个职业源远流长,可以说是商业的最基本形态,到今天至少有几千年历史了。几千年以来,摆地摊都有几个显著的职业特点:付出多——辛辛苦苦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甚至还要与城管队员玩躲猫猫捉迷藏之类的游

  • 休妻成瘾?揭秘缘何清官海瑞连休五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玉成离婚了吗,海瑞有几个妻妾,娱乐圈的老夫少妻

    海瑞是明代上最有名的忠贞廉洁的儒臣,他为了维持大明的江山,为了复兴祖制成宪,不仅敢提着脑袋犯颜直谏,更敢直接奚落批评圣上。被后人赞美作“海青天”,公正廉明直追包青天。网络配图嘉靖皇帝深居后宫,不理朝政,绝对是个超级“宅男”,政务废弛,甚至有很多官员的空缺也无法任命填补。大臣们惶恐不可终日。海瑞一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