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多疑症:利用文字狱杀死六位奇才

曹操多疑症:利用文字狱杀死六位奇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7 更新时间:2024/2/21 15:37:02

导读:曹操生性多疑,曾有句遗臭万年的格言: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不让别人负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除去,但是做为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当然不能没理由的乱杀人,于是便有了曹操用文字狱杀人的事件。

据《曹瞒传》,曹操杀人之前,常常还会演出一幕"流涕行诛"的小活剧,待戮之士倘以为曹操这把眼泪乃反悔之兆,事到临头只会更加泄气。

网络配图

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因为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漩涡中。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笨伯。他的聪明,不过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罢了。

杨修听到曹操发布的行军口令“鸡肋”,便回营房打背包,同僚问其缘故,他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这种轻薄行为,落在了刚吃了败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当然是找死了!最后,就被曹操借口这次泄露军事机密,杀了。

我们当然可以假设,若曹操没有改变早先对曹植的偏爱,决意立曹植为太子,遭殃的恐怕就是曹丕的智囊团了。为儿子的利益杀人,曹操也不是第一回了,其实有个叫周不疑的孩子,他的死比杨修更值得同情,也更能说明曹操无可救药的猜忌。那孩子太聪明了,也许只有曹操早夭的神童儿子曹冲(字仓舒)可以和他匹敌(按:"曹冲称象"故事,大似有佛门智,故陈寅恪先生断定属陈寿附会佛典)。在曹冲还活着时,曹操对周不疑大有好感,一度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遭到周不疑婉拒。曹冲既夭,曹操担心曹丕等人没能力控勒周不疑,遂果断派出刺客,将年仅17岁的周不疑杀死在某个谁也不知道的荒伧所在。

网络配图

崔琰,一位非常值得爱戴的名士,事实上也曾得到曹操的敬重。当年曹操初得冀州,将崔琰救出袁绍大牢时,曹操兴致勃勃地对崔琰说:"昨天我查阅了一下户籍,发现贵州竟有三十万百姓可供补充兵员,实在是一个大州呀!"崔琰勃然变色:"鄙州饱受战争创伤,生灵涂炭,你不想着安抚百姓,却先计点甲兵,这难道竟是鄙州人寄望于你的事情吗?"在座的全都吓出一声冷汗,好个曹操,不仅全无怒意,反而堆下笑脸,当面向崔琰赔礼道歉。出于对崔琰道德力量的敬仰,曹操甚至将太子曹丕的教育之职也托付给他。

崔琰不辱使命,把个曹丕调教得唯唯诺诺。崔琰有两个理由使曹操提高警惕:曹操曾因衣着花哨而"赐死"曹植的妻子,而这位薄命女正是崔琰的亲侄女;曹操决定立曹丕为太子时,知道崔琰平素更喜欢曹植,他担心崔琰从中起不良作用,尽管崔琰的表现无可挑剔,他当时就明确表示:自己坚决站在曹丕一边,并认为只有立曹丕为太子,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崔琰的死,缘于一封信,缘于曹操本人对文字狱的兴趣。崔琰信中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之句,生性猜忌的曹操立刻将此理解成变天的征兆,把崔琰投入死牢。

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许攸的来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他告诉曹操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使曹操得以率兵烧尽乌巢之粮,一举左右了战局。许攸本就是一个贪脏枉法的小人,他离开袁绍的原因,亦在荀文若的算度之中,属"家人犯法"。许攸自到曹营,手足更加轻狂,对曹操全无敬意,乃至在宴会上大呼小叫:"阿瞒,若不是我,你根本得不到冀州。"曹操无奈之下只得嘿嘿干笑,"那是那是。"也许曹操能够容忍许攸当着自己面无礼,却不能容忍他当着别人面张狂。许攸步出原属袁绍治下的邺城东门时,对随从人员咋呼道:"这户人家(指曹操)若没有我的帮助,根本别想从这道门里进出。"话音落后三小时,许攸即被收入大牢处死。

还有一人名叫娄圭,字子伯。他和崔琰一样,其实是死于一种比"文字狱"更可怕的"腹诽心谤",这也是曹操猜忌心重使然。这位娄圭当年帮助曹操击败马超时,颇立功勋,他提议的抟沙为城法(利用奇寒的西北风,使掺水的沙子一夜间成为坚不可摧的防护墙)曾使曹操感叹:"子伯之计,我不及也。"有一天,娄圭与友人习授同坐一辆马车,正碰上曹氏父子外出,习授感叹道:"为人父子而有如此排场,那才叫痛快。"娄圭脱口应道:"人生在世,不能像看客那样光瞧着别人痛快,得自己痛快才是。"阴险的习授当晚就把娄圭的私房秘语密告曹操。不消说,娄圭人头立刻落地。

网络配图

还有毛玠,这位当年曾向曹操建议屯田的大功臣,感于崔琰无端被诛,唏嘘不已,牢骚满腹。一次在路上见到黥面囚犯,为一时义愤所激,吐出这样一句咒语:"路有黥面者,正是亢旱三年的征兆。"曹操同样没有犹疑,他手下"首席大法官"钟繇迅速行动,将这位大功臣收入了死牢。区别仅是:后因有人出面求情,也许还想到了毛玠当年的好处,曹操特别允许毛玠死在家里,并负责提供上好棺木,确保毛玠家人不受任何株连……

所以,当董承等人与献帝合谋欲掀倒曹操时,后来伏皇后与父亲伏完暗中的联络"露泄"时,曹操都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前者如借粮官之头安抚兵士,后者如为防备刺客而在梦中斩杀近侍。"丞相非在梦中,倒是阁下死在梦中啊!"杨修后来在该近侍入敛仪式上的这声嘀咕,确实会让曹操毛骨悚然。

由此可见,当感觉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或哪怕仅仅只是一丝意念,曹操杀人总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追寻历史真相:秦始皇为何要修筑长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要修长城,秦始皇为何修建长城,秦始皇修长城用了多少年

    导读: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无人不感叹它的浩大与伟岸,但是你否是直到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真实原因?如果说秦始皇修筑长城只因一句荒唐谎言,你信吗?作者张永廷和张馨文在《秦始皇为何要修万里长城》一文里,告诉我们这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是真实的,皆因一句“

  • 历史揭秘:拿破仑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拿破仑说的一句话,拿破仑有说过中国是沉睡的狮子,拿破仑共几世

    导读:拿破仑的“睡狮论”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可是,在西方许多学者曾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在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网络配图“睡狮论”来龙去脉“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

  • 揭:诸葛亮不愿称帝背后的六大顾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北伐成功篡位,诸葛瑾为何不帮诸葛亮,诸葛亮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导读:诸葛亮不愿称帝的真相一直都是我们探索的谜题。当今网络上很多人拍砖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实上他最终的却并未称帝来争辩,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诸葛亮不称帝的真相吧……网络配图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造反的很少,

  • 揭秘:崇祯皇帝丢了江山竟是因为要面子?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你丢了我的江山,丢了我的江山那又何妨,赔了江山又何妨

    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网络配图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

  • 惊!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1.6亿人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太平天国死了多少人,太平天国人口减少,太平天国差点灭了清朝

    导读:一百多年以来,洪秀全在中国始终如神话一般,直到2000年6月,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出版之后这个神话才开始破灭。我们来看下,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导致清朝1 6亿人口灭亡?太平军掀起的狂飙席卷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狂飙过去许多年后,依然是满目疮痍,残破萧条,一片凄凉。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 揭秘:元朝历代皇帝为何都没有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帝陵怎么一个都没发现,为什么元朝皇帝的墓没有,元朝陵墓为啥没有被挖掘出来

    导读:元朝历代皇帝为何都没有陵墓?每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死后都有陵墓,唯独元朝皇帝没有留下一座陵墓,这是一个千古历史之谜,一起来看看具体介绍吧。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山崩,“用啰木两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箍两头、中间)”。然后,掘

  • 创世界纪录:中国史上最霸气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可爱公主头像,世界上最美的六位公主,世界上最强大的女皇

    导读:在古代,生于帝王之家,贵为金枝玉叶,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来的福祉,可以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同时也要付出很多。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中国史上最有特色的九位公主都有哪些?网络配图1.“最杰出的公主”文成公主唐太宗派出宗女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下嫁赞普松赞干布,这是每一个接受过小学历史教育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史

  • 揭秘雍正逼迫康熙生前写遗诏 靠此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康熙遗诏真实性,雍正王朝改遗诏,雍正遗诏

    “康乾盛世”不仅指的是康熙和乾隆,中间还有一位皇帝,就是雍正。他在位期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满意现状,一直也是美名远扬。雍正自从自己亲政之后,一直兢兢业业为广大苍生付出所有的心血,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生性多疑,任何一个人,他都不是完全相信。网络配图雍正一直有一个被人诟病的事情,就是亲手杀死自己的孩

  • 太监也封王:中国史上三位称王的宦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太监排行,历史上有多少太监,中国太监第一人

    导读:宦官,作为宫腐之族,身体上的欠缺使得灵魂遭到扭曲,人生的快乐之事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风唤雨。因此,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宦官对权势都有着强烈的追逐心。在中国历史上,宦官掌权的情况并不少见,尤以秦、东汉、唐及明四个朝代宦官专权最盛,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单超、唐衡、管霸、苏康、曹节、曹腾(曹

  • 史上千古迷雾:五位帝王为何神秘失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千古之谜,世界神秘事件未解之谜,神秘中国的千古之谜

    导读: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中国古代近有上千的帝王,然而在众多帝王中,其中有五位帝王竟神秘失踪,他们究竟去了哪里?1、刘贺:当了27天皇帝,因荒淫无度被赶下台。公元前74年,22岁的汉王朝第六任帝王昭帝刘弗陵,因死时没有儿子,他的侄子昌邑王刘贺幸运地被权倾朝野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