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卫受到雍正重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李卫受到雍正重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4/1/8 3:01:30

雍正有三大宠臣,他们分别是李卫、隆科多和年羹。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隆科多出身高贵,是一等公佟国维之子,康熙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不过最终雍正以隆科多结党营私、私藏玉牒为由,将其幽禁至死。

年羹尧虽然没有那么显赫的家族背景,但他自身军功显赫,这成为他日后逐渐膨胀的资本。也正因他自恃功高,开始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最终被雍正削官夺爵,赐其狱中自裁。

比起这二人来说,李卫就算是雍正三大宠臣之中,结局最好的一位了。他在乾隆三年病逝,乾隆还下令以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

很多人对于李卫的印象,都是来自电视剧,觉得他就是个“目不识丁的混混”,只不过有些机智和歪才,有幸得到雍正的赏识,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那么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据说李卫出生之前,他母亲梦见一神僧相赠宝剑,后来孩子出生,父亲就用魏晋名士卫玠的名字,给儿子取名李卫,字又玠。李卫家境殷实,其祖上曾跟随沐英征战,在明朝得到世袭锦衣卫的赏赐。后来改朝换代,李家没了爵位,但凭借祖先留下来的家底,在当地也算是大族。也正因如此,李卫才得以在康熙五十六年,花钱买了个员外郎的官职。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李卫为什么不考科举,而要买官?第二、为什么买的是员外郎,而不是其他官职?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李卫虽然出身富裕家庭,但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所以他深知自己走不了科举这条路。不过当时朝廷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被称之为“捐官”,又称“捐纳”。李卫家中不缺钱,自然可以通过这种更简单的方式,实现他走上仕途的心愿。

至于第二个问题,由于康熙时期,朝廷多次向外用兵,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填补国库,朝廷就专门为那些文化不高的有钱人,设置了“员外郎”一职。这一职位有名无权,既满足有钱人想当官的心思,又为朝廷解决了财政难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并没有实权。因此我们常常能在电视剧中,见到一个有钱的富豪被人称为“员外”,就是这样来的。

就这样,李卫便通过捐官,获得了员外郎一职。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别人捐官之后,或许无所事事,但李卫竟然敢弹劾亲王。经调查后,证明李卫弹劾属实,于是在康熙五十八年,他被升为户部郎中。

李卫在户部郎中一职上,待到了雍正即位,这时他遇到人生中的大贵人,怡亲王允祥。雍正一上台,就开始整顿国家财政,所以让最信任的弟弟允祥掌管户部,因此李卫就成了允祥的下属。

允祥在查看户部官员资料的时候,看到李卫曾因弹劾亲王升了职,对他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很是欣赏,觉得可以重用,便推荐给雍正。雍正即位之初,本来就承受很大压力,他急需组建一支忠心为自己效力的班底。加上李卫又是允祥推荐的,他便更加深信不疑,于是随即给了李卫一个肥差,监管云南盐驿道。

食盐是个暴利行业,无数官员在这条链上剥削,导致出现严重的贪腐现象。雍正给了李卫如此重要的差事,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在考验他的能力。没想到李卫上任后政绩显著,很快就查清了亏空,被升为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但仍然兼管盐务的职务。

当时由于清朝体制的问题,导致百姓被迫只能买高价盐,于是贩卖私盐盛行。为了打击盐枭,李卫将矛头直接对准大盐枭沈氏,最终将其擒拿。除了缉查私盐厉害之外,李卫还擅长弹压地方,这正是雍正需要的得力助手。

雍正三年,李卫便升任为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使。雍正五年,李卫再次升为浙江总督。短短几年时间,李卫就从一个买来的员外郎闲职,成为朝廷一品要员,这种经历不说的话,还以为发生在小说里。

雍正七年,李卫被升为兵部尚书,后加太子少傅。雍正十年,李卫又被任命为署理刑部尚书,不久出任直隶总督。乾隆即位后,他仍然深受重用。直到乾隆三年,李卫病逝,享年51岁。

雍正对于李卫的评价是:

“嘉许之怀,笔莫能罄。……非深悉朕衷,毫不瞻顾,安肯毅然直陈。”

李卫去世之后,乾隆又这样评价道: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李卫的一生,但大家仍不免好奇,花钱买官的李卫,为何会受到雍正重用,以及百姓爱戴呢?

关于李卫深受雍正重用,其实部分原因前面已经说了,李卫在工作方面的确很有能力,雍正急需培养自己人,李卫能干又忠心,自然得到重用。还有一方面,就是不管雍正给李卫多大实权,李卫从来不贪不腐,即使是在盐政相关的肥差上。

还有深受百姓爱戴这方面,其实也很好理解。李卫虽然自己不爱读书,无法通过科举入仕,只能花钱买官。但他一直都很尊重读书人,因此文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加上李卫多年帮助雍正整治贪腐,百姓自然对他交口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和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却有一人敢和他正面对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他却敢与和珅正面对抗,还不怕被报复,这个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清朝陕西第一位状元此人名叫王杰,他自幼丧父,虽然家境贫寒却刻苦好学。长大后,王杰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陈宏谋很是欣赏他,即使转任也要带上他。后来,两江总督尹继善听

  • 咸丰临死前任命顾命八大臣 他们为什么斗不过慈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顾命八大臣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咸丰临死前留下顾命八大臣,这八个男人为什么斗不过慈禧一个女人?他们是怎么输的?咸丰驾崩前夕,留了两道圣旨。一是任命唯一活着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是任命顾命八大臣,辅佐幼帝。载淳即位后,生母升为慈禧太后,皇后钮祜禄氏升为

  • 为隋朝立下赫赫战功的史万岁,为何被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是隋朝名将,最后却被冤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史万岁是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

  • 伊莎贝拉一世如何夺位的?伊莎贝拉一世的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伊莎贝拉一世的简介主要阐述了伊莎贝拉一世辉煌灿烂的一生,她是一个非常有能力有手腕的君主,在她在位期间,她做了很多对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决定,其作用甚至对现在西班牙还有着间接的影响。伊莎贝拉一世的简介中提道:西班牙当时的领土分为四个小国,而伊莎贝拉一世就出生在这四个小国中领土最多的卡斯提

  • 胡善祥是哪位皇帝的皇后?胡善祥为何被废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三妻四妾,妻为大妾居下。虽然有严格的嫡庶之分,但是很多时候,因为男人的个人喜好,妻妾之间的差距好似又并没有那么大。特别是古代皇室,虽然说是最强大规矩的地方,但往往也是最不重视规矩的地方。就好比清朝要求满汉不通婚,但实际上后宫的汉家女子也并不少。皇后是一国国母,这个位置不仅关乎后宫的平稳,一定程

  • 凯勒曼出生在什么时期?凯勒曼的身份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凯勒曼出生于法国改朝换代的当口,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相碰撞的阶段。因为他成长在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所以在凯勒曼简介里,他有多重身份,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凯勒曼是法国著名的军事指挥官,陆军上将,同时还是第一代瓦勒米公爵,在拿破仑时期,他还是著名的法国元帅。说到凯勒曼简介,就不得不提及他的成长环境。凯

  • 南宋大臣陆秀夫的祠堂在哪 后世如何纪念陆秀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后世如何纪念陆秀夫公坊祠堂明代,盐城西大街曾建“陆忠烈公坊”,儒学街立有“宋丞相

  • 南宋大臣陆秀夫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陆秀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历史如何评价陆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沈静,不苟求人知。蒋一葵:当时有

  • 康熙为何封孝懿仁皇后?孝仁懿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为清圣祖皇帝康熙的第三位皇后,姓佟佳氏,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孝懿仁皇后的父亲,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佟国维,是康熙帝生母的亲兄弟。此家族原为佟姓,隶属汗旗中的镶蓝旗,后被康熙抬进满洲镶黄旗,为佟佳氏。佟佳氏的出生年月不详,名字不详,就连她何时进宫的都没有清楚的记载。观看如今史书,能知道的只是,她在公

  • 揭秘:为什么说孝圣宪皇后是清朝最有福气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有那么多皇后、皇太后,甚至有许多在后世留下了极其显赫的名声。比如清初那位皇太极后妃,顺治帝亲母,康熙帝祖母,被称为科尔沁草原最耀眼明珠的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又比如清末那位将清朝紧握在手中,掌控整个清王朝几十年之久,连皇帝任命都由她一人说了算的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这其中当然还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