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蔡襄的生平如何?蔡襄的《茶录》讲的是什么

蔡襄的生平如何?蔡襄的《茶录》讲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4/1/8 6:42:07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有着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美誉,同时他还是一名政治家和茶学家,那么蔡襄生平是怎么样的呢?蔡襄出生于1012年的3月7日,是兴化军仙游县人。蔡襄的外祖父,是当时的名士,因此从小便对蔡襄十分严格。在蔡襄十八岁的时候,他参独自游京师,并进入了国子监。在这一年,蔡襄参加了开封的乡试,并考取了第一名。一年之后,蔡襄登进士,又一年,蔡襄奉命担任漳州的军事判官。

1043年,蔡襄21岁,开始主持谏院衙署。蔡襄做事认真,从来不回避问题,向皇帝递呈的奏章言辞恳切,几乎都是关乎天下利弊的内容。在他看来,作为君主,需要有知人善用、辨别邪正的能力。正是因为蔡襄正直严谨的作风,让那些心怀不轨的权贵对蔡襄心生畏惧,不敢有所动作。之后,蔡襄被调任到福州,在职期间,蔡襄撰文劝诫福州百姓要患病就医而不是向巫觋求拜,并倡导在福州大义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种上樟树。1048年,蔡襄的父亲去世,蔡襄离职。三年之后回朝参加政事。之后,当蔡襄再次到福州担任知州一职,并两次在泉州担任知州。在泉州的期间,蔡襄修建了沿海州县的城池,以加强军事防备在泉州发生旱灾的时候,蔡襄调动民力,加强水源的管理,并为制止用水纠纷而特地制定了《龟湖塘规》。1061年开始,蔡襄开始主管朝廷的财政。当时的朝廷已经入不敷出,但是在蔡襄卓越的理财能力之下,朝廷恢复了经济。之后,英宗继位,念及蔡襄的理财能力,而让其继续掌管朝廷财政。但是当蔡襄向英宗主张改革而被英宗否决,还被撤职的时候,蔡襄选择了外任。于是蔡襄便在杭州担任知州。公元1066年,蔡襄因母亲去世而护丧南归,一年之后,蔡襄在家中去世,被朝廷追赠为吏部侍郎。

蔡襄除了是北宋著名的官员之外,他更出名的身份其实是书法家,蔡襄其实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可见蔡襄的书法还是值得一提的。蔡襄的传世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在农业科学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蔡襄撰写过《荔枝谱》和《茶录》两本著作。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荔枝种植的一本书籍。这本书应该就是蔡襄在福建任职的时候所写的。《荔枝谱》中记载了福建荔枝盛产情况和销售的情况,荔枝的用途、栽培办法、贮藏加工的办法等,还记载了三十二中荔枝的种类及其产地。

《茶录》是古代关于饮茶文化的的一本著作,是著名的茶学专著。蔡京因有感于陆羽的《茶经》中的“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作此书来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茶录也是《茶经》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蔡襄的《茶录》对福建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是因为蔡襄的推动福建的众多好茶才能被广大的老百姓们所熟知。蔡襄还有一本《蔡襄忠惠集》,里面收录了包括蔡襄的传世的刻碑《万安桥记》,还有书迹《书谢赐卿御书诗》和一些书札诗稿等。蔡襄有名的一些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收录在了这里。另外蔡襄还有《龙寿丹记》、《茶果》、《荔枝故事》、《墨谱》、《讲〈春秋〉〈左传〉疏》等一些作品流传后世。蔡襄最为著名的便是他的书法成就,但是蔡襄的一生还创作了很多的诗词。但是在诗词方面,蔡襄似乎并不是很出名。那么蔡襄诗词有哪些呢?现在流传下来的蔡襄诗词共有419首,可见蔡襄的文学造诣之深。蔡襄诗词有《上元应制》、《梦游洛中十首》、《春日》、《和黄介夫忆竹》、《梦中作》、《秋思》等等。

蔡襄的诗名远扬,发生在1036年。当时范仲淹因与身为宰相的吕夷简发生了争执而被贬到了饶州。对于范仲淹被贬一事,朝中大多上书请求皇帝修改诏命,要不就是请求与范仲淹一同被贬,但是当时身为谏官的高若讷却对此事一言不发,于是,蔡襄就作了一首名为《四贤一不肖》的诗来攻击高若讷。蔡襄的这首诗在东京广为流传,有售卖此诗的,有在墙上书写此诗的,就连来访的辽朝使者都偷偷地将这首《四贤一不肖》买了带回辽朝,从此,蔡襄的诗名远扬。在蔡襄诗词中,有一首创作于1047年的七言诗句《梦中作》:“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前两句描绘的是空中的景象,先是写乌云含雨,后写红日映山,这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正呼应了题目《梦中作》,因为是梦中所作,所以一切看似不合常理的景象便成了正常的表现。后两句讲述了蔡襄对嵩山隐士的怀念,来表明现在淡泊名利之人的缺失,以及自己渴望隐居的思想。

蔡襄是北宋年间非常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还是一个茶学家。蔡襄在政治上有不少的建树,他在担任泉州知府时建造了泉州洛阳桥,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蔡襄在茶学上也是有很高的造诣,他所著的《茶学》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蔡襄的《荔枝谱》被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瞻基是怎样的皇帝?“蟋蟀天子”说的是朱瞻基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朱瞻基的皇后是谁,朱瞻基死因,朱瞻基胡善祥

    说到蟋蟀天子,第一映像应该是一个爱玩无才的废材皇帝。实际上,这位“蟋蟀皇帝”朱瞻基是一个开创了“仁宣之治”的贤德皇帝。虽然他喜好斗蟋蟀,但实际上明朝许多帝王都爱好斗蟋蟀,不能凭此就否定朱瞻基的政治才能。毕竟一个开创了可以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比的盛世局面的人,绝对差不到哪儿去。朱瞻基幼时极

  • 北宋蔡襄是以何著名的?蔡襄是如何步入官场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魏征是不是宰相,北魏地方官学主要有,蔡京蔡襄是什么关系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十八岁的时候游学京师,之后又进入国子监学习,在公元1030年的时候在开封府参加乡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之后蔡襄就进士及第,之后就步入了官场。公元1403年,蔡襄主持建院衙署,蔡襄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轻重缓急都能够很好的取舍,而且敢于直

  • 李宪为什么甘愿让出皇位呢?他其实是个十分聪明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的封建帝制历史长达两千多年,其中有一位独一无二的“让皇帝”,他就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同父异母的长兄——李宪。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宪本来是皇太子,但却主动让出储君之位,甘愿做弟弟的臣子,这一让,让出一个开元盛世来。李宪让太子位于弟弟李隆基,不仅一

  • 杨贵妃为什么要认安禄山当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安禄山立过很多边功,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青睐与宠信,玄宗令杨氏姊妹和安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胖大汉安禄山为干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身躯肥大的安禄山为人狡黠,很会来事,他以入宫谒见干娘的名义来到长安,见到以丰腴富态著称的大唐第一美人杨贵妃后,安禄山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来。史载,

  • 陈宫作为一个厉害的谋士 陈宫为什么不去追随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陈宫和吕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布和刘备相比,刘备明明比吕布还要强,陈宫为什么会投靠吕布这种反复无常之辈?三国演义大家都读过,在其中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名将,那么不了解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陈宫的智谋是非常厉害的,还曾经救过曹操的性命,如此说来

  • 陈宫已经背叛曹操了 陈宫死后曹操为什么还放过他的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和陈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陈宫被杀之后,曹操为什么还放过他的家人?曹操就不怕他们日后复仇吗?说到三国时代,曹操可谓是不得不提的一位枭雄人物,在曹操早期的时候,曾有一位骁勇善战的谋士,他就是陈宫。可是,为什么到后面陈宫背叛了曹操,曹操杀了他却放过了他的家人

  • 曹操当初并不想要杀陈宫 陈宫为什么还要决然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陈宫和吕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吕布兵败之后,陈宫为什么会一心求死?陈宫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在《三国演义》中,陈宫也是个足智多谋之士。辅佐吕布时,就贡献了很多不错的计策。如当曹军来围下邳时,陈宫就曾提议吕布带部分兵马到城外驻扎,陈官自己则留守下邳城,

  • 都伐楚,李信失败王翦却成功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西周灭亡后,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五百四十九年,在秦王嬴政的带领下,采取“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秦国仅凭十年时间,就

  • 汉献帝如果杀掉这两人的话 历史会有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献帝刘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汉献帝就一直是傀儡吗?如果汉献帝狠心的话?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魏蜀吴经过连年征战杀伐,斗智斗勇,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每当谈起三国,人们总会沉迷于各种脍炙人口的三国故

  • 朱棣微服私访,为何下令杀此人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微服私访,为何下令杀此人全家?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野史中记载着一件故事,朱棣被一个女流氓(民间靠欺诈、哄骗得到钱财的女无赖)玩弄,差点儿着了她的道。相传朱棣靖难刚刚得了天下,不过毕竟不正,为了得到天下民心,朱棣非常努力地治理天下。几年下来,大明王朝确实显露出一派繁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