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申时行:大明状元首辅,活到八十岁寿终正寝

申时行:大明状元首辅,活到八十岁寿终正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3 更新时间:2024/1/20 3:19:00

明朝从嘉靖朝开始的历任首辅,夏言、严嵩高拱张居正,都没有好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但是,有一个是例外,那就是申时行,他在八年首辅生涯后辞官归乡,度过了二十三年安逸时光,到八十岁寿终正寝,诏赠太师衔,谥文定。

申时行退隐苏州后的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明代许多官员退隐后都会买田置产,有些人就仗势强取豪夺,比如徐阶,当年智除严嵩多受人褒奖,回松江华亭后却晚节不保,强取豪夺大量田产,子弟、家奴为非作歹,惹起民怨沸腾,最终两个儿子被海瑞判了流放。

申时行回到苏州后,也想置点产。申家邻居是个木匠,开店卖自家做的梳子。申时行先跟木匠商量想买他的房子,木匠坚决不肯。

有朋友说这还不容易吗?跟知府大人打个招呼,派衙役去强买下来就行了。但申时行不同意。

他的办法,是让管家去木匠家店里买回了很多梳子,家里有客人来时就送梳子,并告诉亲朋好友这梳子如何如何好。

渐渐的,木匠家的梳子生意越来越好,有很多人从远处赶来买梳子。生意好了,木匠就嫌原来的地方太小了,需要另外找一个地方扩大生产和经营场地。

这次是木匠主动来找申时行,恳求他买下他的房子,于是皆大欢喜。

这就是申时行习惯的处事方式,用和风细雨的方法达到双赢的目的。

申时行在内阁首辅任上,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一团乱麻似的朝政的。

申时行是嘉靖四十一年(1572年)的状元,当时的主考官就是张居正,他们是师生关系。

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并丁忧,申时行被张居正推荐入阁,排名第五。万历十一年四月论资排辈升到首辅。

申时行的八年首辅生涯,就是和事佬,他一直在努力缓和几十年来,君主和文臣之间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

申时行刚当首辅时,正是君臣对张居正进行大清算时,申时行是张居正提携起来的,很多人的矛头指向了申时行。

事申时行也不辩解,在万历十五年的官员考核中,申时行高抬贵手,网开一面,大小官员都得以各安其位,被罢免或降职的,只有三十三个人。

之前张居正对官员的考核是很严厉的,某地税收没收齐的话,现任和前任官员都要追责。

申时行的大放水,结果是上上下下好评如潮。

其实这也不算和稀泥,这是申时行的执政理念。国家的治理目标原本不用太高,只要百姓不饥不寒,官员不吵不闹,就是太平。

作为张居正的学生,申时行自然对张居正死后,朝廷对张家后人的清算非常揪心,但他清楚地知道不能做螳臂挡车般无谓的牺牲,便一直忍住。

直到抄家清算一段时间后,有人进一步提出要将张居正开棺戮尸时,他才出言劝阻万历皇帝。还好皇帝听了他的,一切到此为止,保住了张居正最后的尊严。

申时行一边安抚好文官集团,一边还要安抚好万历皇帝。

万历年轻时其实也是想要有作为的,其中一件有作为的事,就是去训练新军。

他还把皇宫里的几千个太监召集起来练兵,整个皇城都是兵戈森森的样子。

万历的练兵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反对,文官集团是有私心的,他们怕武官地位提高后,挤压他们的权力。

文官们便开始冒死劝谏,申时行劝阻了他们。

申时行的办法,就是去找宦官谈,因为京城的军队是归宦官管的。

申时行对宦官首领张金说: “皇上经常跟着你们去操练,我感觉很危险啊!你们几千人,难保没有坏人混进来。皇帝要是有个意外怎么办?那你们不是要被满门抄斩吗?”

宦官们觉得有道理啊,于是就去劝皇上,说我们还是不要去操练了,太累了!

这件事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完全不用文官们拋头颅洒热血受廷杖。

这时中蒙边境起了冲突,大明一个副总兵李连芳被蒙古人伏击杀死了。

消息传来,朝野震动,文武百官纷纷要求与蒙古人开战,蒙古那边也是严阵以待,战争一触即发。

申时行审时度势,认为这就是一个突发事件,没有必要引发大规模战争。于是他就派人去跟蒙古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蒙古王表示,永久跟大明和好。并且中蒙双方还开通了互市,就是开发边境贸易。

这个事情又和平解决了。

申时行还用了潘季驯治理黄河,卓有成效。在申时行任内,黄河没有泛滥过,百姓安居乐业。

申时行一直在皇帝和朝臣之间,走钢丝似的充当着和事佬,夹缝中求生存。

没想到最后一次,终于搞砸了。

万历宠爱郑贵妃,想立郑贵妃生的三儿子为太子,但是文官集团是最计较礼仪的,坚决要求立皇长子为太子,君臣斗争了一年又一年,还是拖着。

申时行照例做和事佬,在皇帝面前附和皇帝说你的想法有道理,在百官面前又说这个事不急,大家不要逼皇上,皇上会按礼制做的。

内阁联名写了一个谏书,请皇上马上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时申时行不在场,大家把他名字也写了上去。

申时行知道后吓坏了,连忙写个条子密奏皇帝,解释说那个联名诏书我没参加,他们擅自写上了我的名字,我是不赞成他们这么做的。

皇上很高兴,在密奏上批了几个字。

结果这个秘密条子被内阁次辅许国公开出去了,申时行便被百官骂得狗血喷头,说他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

申时行无奈只好辞职,这是万历十九年(1591年),申时行57岁。

大明走到这一步,不管是象张居正这样雷厉风行,不怕得罪人、大搞改革,还是象申时行一样,和稀泥,做老好人,都不能得到好结果。

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说,申时行有阳刚有阴柔,他必须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矛盾。

还有人说,大明因为有了申时行的这八年和解时光,才稍微回到正常点的模样。

而申时行自己终于得以善终,子孙辈也福泽绵延,实在也是好人有好报的结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娶了他两个女儿,郭子兴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倩儿的结局是什么,朱元璋娶了谁,朱元璋的皇后的儿女

    朱元璋,凭借着一个破碗,后来叮叮当当一路敲到皇帝的位置。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环顾中国历史,能够像朱元璋这样白手起家的人非常罕见,即使刘邦也不如他。所以朱元璋的人生非常精彩,他的皇帝之路比任何人都难。不过当我们回头看朱元璋的历史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在朱元璋的人生路上,曾经有过很多

  • 历史上张辽和关羽都这很多相似之处 张辽能不能与关羽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和张辽哪个更厉害,历史上关羽与张辽关系好吗,张辽跟关羽关系好吗

    对张辽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张辽能用八百人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张辽能和关羽相提并论吗?在正史上的2人,其实有很多相似点。例如:1、祖籍都在山西。2、都有勇有谋、一战而冠绝当世。3、都喜欢身陷敌阵,直取对方中枢。4、人际关系都有缺陷。(张辽与李典不睦,关

  • 历史上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与王安石变法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苏轼与王安石变法,苏轼的被贬到过哪些地方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利、用人不当等原

  • 关羽和张辽的关系那么大 两人为什么会各为其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徐晃和关羽什么关系,关羽是什么样的人,张辽为什么和关羽关系好

    还不了解:张辽和刘备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辽和关羽的关系那么好,张辽为什么不选择刘备?张辽心里是怎么想的?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最受欢迎的当属关羽了,关羽在民间已经成为“忠义”的代名词。有关关羽的事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过五关斩六将”和“刮骨疗毒”,前者

  • 同样是以降将身份投靠曹魏的 张颌和张辽结果差异为何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郃和张辽是什么关系,颜良和张辽哪个厉害,张良为什么投靠刘邦

    对张颌和张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和张颌都投降过曹操,两人的结果为什么完全不同?两人的差异为什么那么大?汉末三国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乱世,乱世之下出英雄,英雄都欲择明主。因此三国时期的降将是非常多的,这些降将中有些是主君战败,被俘虏后投向新主,这种类型的代表

  • 小说张飞和正史张飞相比 两者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正统三国张飞怎么样,正史张飞是什么样的人,正史三国张飞

    还不了解:历史张飞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张飞到底是什么样的?正史和小说的张飞差距有多大?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可怜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可奈何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是三国

  • 张飞和关羽相比 张飞为什么敢多次挑衅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张飞战吕布谁赢了,关羽大战吕布,关羽打得过吕布吗

    对张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飞为什么敢多次挑衅吕布,张飞到底有什么倚仗?关羽作为张飞的兄弟,关羽为什么不敢找吕布单挑?三国这个大IP,因为里面拥有众多的名士、名将而被大家熟知,所以张飞和吕布这两个人,显然大家也是不会陌生的。在三国电视剧中,张飞曾三番五次的侮辱

  • 卫瓘能除掉掌兵20万的钟会邓艾,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卫瓘为什么杀邓艾,章北海为什么要射杀他们,率土之滨钟会行兵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国灭亡之后,钟会邓艾出现异动,其中钟会密谋造反,割据蜀国故地为王,但这两人掌兵20余万,而卫瓘仅有一千兵马,双方兵力严重不对称,为何最终卫瓘却一举除掉他们两人?263年9月,魏

  • 康熙帝曾六次南下祭拜朱元璋,是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帮朱元璋葬父母的人叫什么,康熙拜访朱元璋陵墓,朱元璋死后葬于何处

    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其在位期间大清帝国几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南京明孝陵,游人会发现朱元璋墓前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有四个大字:“治隆唐宋!”这块碑可不是朱元璋的后人所立,也不是我们现代人所立,而是取代明朝的清朝皇

  • 崔浩:号称南北朝第一谋士,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五代十国名将谋士,五代十国一流谋士,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十大谋士

    南北朝时期著名谋士是谁?第一谋士乃是北魏崔浩。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崔浩(公元381年-公元450年),字伯猿,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历任著作郎、博士祭酒、太常卿、司徒等职。出身高门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父亲为北魏司空崔宏,母亲为后赵文学家卢谌的孙女,与范阳卢氏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