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是受何人伏击而死

三国孙坚是怎么死的?孙坚是受何人伏击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73 更新时间:2024/2/17 18:42:05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191年,享年37岁。孙坚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孙坚为东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儿子孙权建立孙吴政权后,追封孙坚为武烈皇帝。孙坚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有资料记载说,在孙坚出生前时,孙坚家在城东的祖坟。常常出现五色云气,让当地人很是惊异。当地的乡亲们都说,这是孙家强盛的吉兆。孙坚出生后,样貌不凡,深受父母的喜爱。孙坚十七岁的时候,和父亲去钱塘,行船至途中时,碰到了海盗。这些海盗十分猖狂,大肆的抢夺船上的物质,很多船只都不敢前行。孙坚告诉父亲说,自己可以捉住这些海盗。孙坚的父亲自然是不肯相信,年少的孙坚能平定海盗之乱。只见孙坚拿着大刀,走向了岸边,边走边指挥行船夫们如何包围海盗。海盗们以为官吏来抓捕他们了,急忙丢下抢夺的货物,乘船而逃。孙坚见此情况,急忙上前追击海盗。孙坚的父亲惊叹孙坚的军事才能,孙坚也因为这一仗打响了自己的名声,成为了郡里的代理校尉。

当时,许昌在句章自封阳明皇帝,和儿子许韶组织上万的乡民作乱。孙坚得知后,立马建立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前去帮助郡县作战,齐心协力地消灭了许昌的作乱。公元172年,朝廷得知孙坚的功劳后,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随后,孙坚为讨伐董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孙坚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将领,他为三国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孙坚用猛果敢,骁勇善战,吕布曾败于孙坚之手。纵观孙坚的征讨生涯,他讨伐董卓,斩杀了华雄,打败了吕布,立下了很多战功。董卓对孙坚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孙坚在带兵作战方面十分有天赋,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但是,孙坚在三十七岁的时候被乱箭射死,结束了自己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公元191年,袁术让孙坚率兵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得知后,派遣了军中的黄祖在樊城和邓县之间与孙坚展开战争。孙坚所向披靡,黄祖很快地就被孙坚击败,孙坚见黄祖率兵逃亡,孙坚立马率兵追击。孙坚率军渡过了汉水,得以包围了襄阳。刘表下令将士紧锁城门,不与孙坚对战,到了夜间时,刘表让黄祖悄悄地募集士兵,准备与孙坚展开第二次大战。黄祖带兵回来后,两军交战,黄祖依然不敌孙坚,率兵逃到了岘山之中。孙坚也跟追击黄祖到了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只带了大约三十来名士兵,刘表手下另一员大将吕公早已在草丛中埋伏等待孙坚的来临。由于孙坚的马迅猛敏捷,孙坚只身一人进入了密林中。孙坚看到了吕公,俩人交战了数十回合。只要两匹战马一贴近,吕公便驾马逃到山路中去。孙坚对吕公穷追不舍。孙坚打算驾马朝山上走时,突然听到一声敲锣的声音。山上的石头不断向孙坚飞来,树林中有刘表的队伍朝孙坚发射箭,孙坚身体中了很多箭,人和马当场死亡。

孙坚,三国英雄,年少立功多次,可以说是勇猛无敌。连董卓都惧怕,董卓评价孙坚“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可见,江东之虎名不虚传,这样的人物在乱世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大有作为,不料董卓既死于无名小卒之手。料上对孙坚的死记述的比较详细。《三国演义》中,孙坚和刘表有间隙,吕公为刘表的部下,刘表出计,让吕公在孙坚帐外,引起孙坚的注意。孙坚听见动静,带领三十骑兵追赶吕公,孙坚速度过快,独自一人来到山间,见吕公,两人奋战一回合,吕公便跑到山间的小路上。孙坚紧跟其后,来到山上却不见吕公的身影,忽然听见一声啰声,山间石头落下,乱箭齐发,孙坚连人带马被箭射中,年仅37岁的孙坚就这样死去。

三国志中的孙坚也是被刘表所杀。初平两年,袁术让孙坚和刘表作战,攻打荆州。刘表让黄祖出战,孙坚勇猛无敌,黄祖怎会是孙坚的对手,没有多久,孙坚就打败黄祖,孙坚一鼓作气,想追上杀死黄祖。一直追过汉水,至襄阳。刘表让黄祖连夜出去调集军队,黄祖领兵回来后,又和孙坚大战数日,黄祖又败,仓皇逃进岘山。孙坚对黄祖还是穷追不舍,黄祖设计埋伏孙坚,让众将躲在树林之中,等孙坚到来时,万箭齐发,孙坚在乱箭中不幸而亡。一代将星就这样被一个不出名的小卒杀害,孙坚死的太突然,也太不值,我们不禁对孙坚的死表示惋惜。

公元191年,孙坚在讨伐刘表之时,刘表派遣大将黄祖和孙坚开战。黄祖不敌孙坚,屡次战败。孙坚在追击黄祖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士兵乱箭射死,孙坚享年三十七岁。孙坚死后,儿子孙策和孙权等埋葬了孙坚,公元192年,在丹阳县西处修建了孙坚墓。孙坚墓又名高陵和大坟,坐落在一片宽敞的田间。清代光绪年间,有人编修了《丹阳县志》。其中,就有关于对孙坚墓的记载。孙坚墓底面直径大约为30米,封土高为15米,基本保存无损。除此之外,在孙坚墓东面有一条名为五龙河的溪流。有人不禁发问,为何把孙坚墓称为大坟?

这一说法就要追溯到《吴志》和《建康实录》一书,里面有记载说:“土人自今称为孙坟,以其最大异于他坟,故又呼为大坟。”后人便将孙坚墓称为了大坟。据说,宋代年间有人曾对孙坚墓进行了开盗。如今的孙坚墓极富有现代化特色,经过后世不断地整修,孙坚墓呈现出长方形,表面都有灰色的石头建成。在孙坚墓碑文的两侧,各有一只大石狮子。孙坚墓置身在一片开阔的田野之中,到了万物生长的季节,孙坚墓四周都会被绿色植被包围,显得格外幽静雅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侬智高是哪个名族的?侬智高起义具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汤武的意思,侬智高壮族,鲁智深法名的含义

    侬智高是北宋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他是起义的发起者。他在一个叫傥犹州的地方建立大历国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时,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个职位,可以震慑和联合各个部落,用来组织反抗交趾的掠夺。但是遭到宋朝的拒绝,于是就在他自己的家乡安德洲建立了南天国,称自己为仁惠皇帝。他曾多次打退交趾的

  • 南宋大臣史浩的生平简介 史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四名臣,南宋大臣,南宋殉国大臣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

  • 梁武帝萧衍真的不近女色吗?萧衍为何不近女色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玉玺换来萧美娘,梁武帝,萧衍与萧鸾什么关系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 建立者。众所周知,萧衍是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 和帝“禅位”于萧衍,南

  • 梁武帝萧衍是怎么死的?萧衍是被活活饿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衍下一位皇帝,萧纲的儿子,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 建立者。众所周知,萧衍是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 和帝”禅位“于萧衍,南

  • 南宋开国皇帝赵构是怎么死的?赵构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构下一位皇帝是谁,南宋赵构墓在哪里,南宋赵构墓

    宋高宗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总共在位三十余年,于五十四岁时让位于宋孝宗赵昚,那么最后宋高宗是怎么死的呢?又是什么时候死的?是被害死的还是因病去世的?宋高宗赵构在淳熙十四年的十月份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为圣神武文宪孝皇帝,高宗是他的庙号。根据历史记载,宋高宗赵构在死后,他的棺木并没有立马下葬,而是

  • 宋孝宗名相陈俊卿的子孙 陈俊卿的子孙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俊卿的父亲,宋孝宗后面是谁,子孙满堂相

    陈俊卿(1113年—1186年8月8日),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宋孝宗时期名相、诗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俊卿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官殿中侍御史、权兵部侍郎。宋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1163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

  • 石勒是怎样从奴隶到皇帝的?与刘渊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渊和刘邦什么关系,石勒出生地,匈奴人刘渊

    刘渊,匈奴汉国建立者,标志着五胡乱华时代的开启,他是匈奴贵族出生,爷爷、爸爸,都是匈奴首领,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渊才开始拥有这种领导才能。而石勒的人生轨迹,则要丰富、曲折的多,他本是野蛮血性的匈奴人,但却沦落为奴隶,在流离的日子里遇到了汲桑,才使得他的命运有了一丝好转的迹象,由于学识、性格、机遇等

  • 揭秘:后赵建立者石勒是怎样从奴隶到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勒怎么读,石勒郭敬,后赵明帝石勒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龙,初名石勹背,小字匐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部落小帅石周曷朱之子,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亲周曷朱。石勒的爷爷叫石耶,父亲石周曷朱,都是部落首领

  • 晋元帝司马睿是怎样的皇帝?司马睿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司马睿和司马炎的关系,明朝解缙生平简介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司马睿,公元276年(咸宁二年)生于洛阳,祖父琅琊王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魏帝曹芳正始年间,始受封为南安亭侯。司马睿在公元318年建立的东

  • 司马睿晚年生活有多不堪?司马睿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怎样过好晚年生活,司马睿和司马衷的关系,司马睿定都哪里

    只不过,司马睿做得最聪明也最愚蠢的一件事情是任用了王导。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