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宦官刘瑾是好人还是坏人?朱厚照为何问罪刘瑾

宦官刘瑾是好人还是坏人?朱厚照为何问罪刘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72 更新时间:2024/1/19 1:05:22

刘瑾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这么一个命题的提出,也许会惹来许多人的嘲笑,毕竟刘瑾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贪官,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他专权擅政,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使得朝政混乱,百姓痛苦不堪。如果这样一个人,还不能称之为坏人的话,那么如今贪污受贿的官员,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慈善家了。

正是这样一个已经拍案定板的事情,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刘瑾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坏,他之所以留下那么恶劣的名声,很有可能是因为依附于他的阉党众人所为,让后因为刘瑾是他们的头头,最后所有的罪责都归咎于其身。

历史上真正的刘瑾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让这个判定一边倒,但至少就目前史料而言,刘瑾的确并不仅仅是一个鱼肉百姓的大贪官。在刘瑾当政期间,他针对时弊,提出了许多改革,这些改革涉及到人事、民事、军事等诸多方面,称之为“刘瑾变法”。

《明史》:“给事中屈铨、祭酒云凤请编瑾行事,著为律令。”《明通鉴武宗》:“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诏‘下廷臣议行。”《明史列传192》:“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

刘瑾不仅仅是制定法制,在执法方面刘瑾也颇为严格,隐隐有朱元璋之风。刘瑾当时大力打击官员受贿贪污之风,独创“罚米例”,对违法之人进行惩罚。《明通鉴武宗》:“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

另外刘瑾还降低赋税,严查赋税中的偷漏税行为,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充盈国库。《明通鉴武宗》:“辛丑,给事中白思诚、御史储珊等,复参辽东仓库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前后各任椰移亏折之数,遂及都御史王宗彝及郎中、给事中、御史等凡数十人。除病故者勿追,余俱各罚米输边,自一千石以下有差,其中所罚有至再至三者。”

从这些方面来看,刘瑾的确具有一定的执政才能。正是因为有其变法的存在,所以后世才有人提出刘瑾也许是受其依附者所害。不过对于这个观点,小编并不认同。虽然刘瑾也许并没有自己犯下鱼肉百姓之事,但是其贪污受贿之事是的的确确的,这件事从他查抄出来的银钱就可以看出。

他纳贿的官员钱财从哪里来,想来他既然能登上高位,不可能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这样一个生物生存的规律也适应于受贿事件。所以刘瑾不可能是无辜的,他绝对知道依附他的官员所犯下的事情。而他既然心安理得的收了这些钱财,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奸宦“的名字已经坐定。

刘瑾之所以能上位,那是因为有明武宗照拂。刘瑾在明武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一直在武宗身边伺候,并且刘瑾很会做事,深受武宗宠信。对于刘瑾所做之事,武宗不止一次从大臣那儿听见,但是他都选择了坐视不理。

甚至后来因为天象有变,诸大臣联合上奏,才正视刘瑾此事。可是后来刘瑾连同其他七虎一起向武宗哭诉求情,武宗就这样草草赦免了他。明武宗信任刘瑾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最后又是为什么会问罪刘瑾,并判处其极刑呢?

其实这个问很好答,武宗虽然信赖刘瑾,但是并不意味着武宗就是一个傻子。后来参奏刘瑾,并且在抄家时搜出伪玺、玉带等违禁物,摆明了刘瑾将自己看作是皇帝。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了,明武宗若还置之不理,那就是傻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样的人?姚广孝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姚广孝此人在民间并不出名,说起姚广孝此名,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就是这样一个不显山不露水,在后世名声不显的人,却一手策划了明初一个重大事件,那就是”靖难之役“。众所周知,”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反叛其侄子建文帝,而发动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之后,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称帝,年号永乐。当初建文帝削藩政策下达之

  • 姚广孝是怎样的人?姚广孝与刘伯温关系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姚广孝,生于公元1335年,去世于公元1418年,小的时候交姚天僖,出家为僧之后,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暗,号独庵老人、逃虚子,后来因为帮助朱棣谋得江山,因而被赐予广孝之名。姚广孝是历史上著名的僧人、诗人、谋士、政治家、佛学家,精通佛、道、儒、兵诸家之学。四十多岁的时候,被朱元璋宣宗,随侍燕王朱棣

  • 姚广孝是“黑衣宰相”吗?姚广孝究竟为何要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姚广孝是明朝著名的僧人、诗人、谋士、政治家,曾经辅佐朱元璋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登上皇位。一位出家的僧侣,涉及到政治之中,足可以说明他是个有抱负有野心之人。那么这样一个不像僧人,更像是文人的人,为什么会去出家为僧呢?要寻找这个答案,首先要看姚广孝生活的背景。姚广孝出生于公元1335年,公元134

  • 胡大海是朱元璋喜欢的武将?胡大海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见过朱元璋,朱元璋任命胡大海为先锋,跟随朱元璋渡江去攻击元军。在战争中

  • 福王朱常洵是怎么死的?朱常洵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明神宗宠妃郑贵妃,明光宗朱常洛是其异母兄长。明光宗朱常洛的母亲王恭妃原本是一个宫女,一次意外与明神宗结合,并且有了明光宗。但是当时明神宗根本不想承认有这么一回事,后来在太后的逼迫下,才不得不封王氏为妃,这也使得明神宗此后对王氏极为厌恶。万历十四年,朱常洵出生

  • 朱常洵被人吃掉了吗?崇祯帝为何不处置朱常洵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宠妃贵妃郑氏,因为郑氏的原因,朱常洵受到明神宗朱翊钧的万千宠爱,在当时几近夺取长子朱常洛的太子之位。要不是当时的大臣们坚决反对,冒死以谏,很可能后来就没有明光宗朱常洛什么事儿了。大臣们的拼命死谏,终于让坚持了十多年的明神宗意识到,想要立朱常洵已经是不可能的

  • 夏元吉一生有何成就?夏元吉又有何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夏元吉,明初重臣,生于公元1367年,去世于公元1430年,祖籍德兴,后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遂夏家在湖南湘阴定居。夏元吉的父亲死的早,全家就他一个男儿,所以夏元吉早早的就懂事,担起家庭担子,奉养母亲。他致力于学问,后来因为乡荐而进入太学读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后来夏元吉因为诚笃而执行力强被朱

  • 布衣尚书夏元吉是怎样的人?夏元吉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布衣尚书夏元吉,是明朝初年重臣,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五朝帝王,是一位报效国家的睿智臣子。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太祖时期开始受到重视,建文帝时期任户部右侍郎,后朱棣继位,没有介意他曾经效忠建文帝,仍然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夏元吉后来又辅佐仁宗宣宗两位帝王,成就了仁宣之治,政

  • 东汉谋士田丰的智谋水平是何水平?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四世三公的袁绍作为三国前期势力最强大的诸侯,称雄北方,一时风头无二。一度是诸侯当中综合实力最为强劲的一位。在东汉末年那个时代,袁绍的出身远超常人,这给他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除此之外他手下一帮子谋臣、武将,其军政团队也不可小觑,而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要给大家介绍便是他麾下的一大谋士田丰

  • 为什么说李清照是个奇女子?她敢爱敢恨,心中有家也有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后世对于李清照的赞誉数不胜数,例如“千古第一才女”、“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才盖塞北”等等,她除了有才,也是一位奇女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可盐可甜,李清照可以很可爱很甜,也可以很霸气。1北宋元丰七年二月初五,也就是公元1084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