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其实顾命八大臣为何会斗不过慈禧?真相是什么

清朝其实顾命八大臣为何会斗不过慈禧?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3/12/9 10:24:22

咸丰帝临终之前特意指定了八位深受其信任的朝廷重臣辅佐载淳,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皇权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家天下”,咸丰皇帝去世时,由于新君年幼,咸丰帝对身后事进行了缜密安排,但这种安排却充分体现出了“家天下”的特点,顾命八大臣实际上是受到两宫太后制约的。再加上八大臣的优柔寡断,使得慈禧成功利用时间差,一举将其摧毁。

咸丰十年(1860年),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咸丰帝急忙带着皇后和懿贵妃,以及部分亲信大臣逃至热河。次年8月22日,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咸丰帝因病在热河行宫去世,而在弥留之际,他曾对身后事进行了缜密安排。

在咸丰帝的遗命中,皇长子载淳被立为皇太子,由于载淳年仅六岁,于是又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以及原来五个军机大臣的其中四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辅政大臣,“赞襄一切政务”,这便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同时又授予皇后钮钴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皇帝生母懿贵妃掌管),且明确规定,顾命八大臣拟定的圣旨必须加盖“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后才能生效。

从咸丰帝的遗命不难看出,“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的权力几乎完全凌驾于顾命大臣之上,尤其是在皇位尚未顺利移交,新朝格局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这两枚印章的威力可想而知。只要两宫太后愿意,那么顾命大臣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

其实,咸丰帝的这项遗命完全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顾命八大臣虽然受命辅政,是朝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但皇后和懿贵妃掌握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却完全对他们形成了制约。咸丰帝这么做无可否非,这种制约关系可以确保少年天子皇位的稳固,但这种制约关系却为顾命八大臣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后宫与外廷矛盾爆发,双方迅速撕破脸皮

咸丰帝的遗命,导致两宫太后与外廷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尤其是慈禧本就拥有较强的权力欲,导致这种矛盾基本不可调和。而事实上,就在咸丰帝去世后不久,这种矛盾便迅速爆发了。

咸丰帝去世还不到十天,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訢便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奕訢此来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另一方面则是为自己谋取出路。奕訢虽是秦王,但却长期受到咸丰帝的猜忌,更是备受肃顺等人排挤,与自己交好的军机大臣文祥没能入选顾命大臣(五位军机大臣四人入选),这不得不令奕訢担心自己的未来。

恭亲王奕訢在行宫与两宫太后密议多日后,率先返回京城,开始秘密谋划。奕訢离开之后,于是董元醇上书,以皇帝年幼无法亲政为由,请求太后权理朝政,另选亲王一、二人辅政。如果没有辅政大臣,在皇帝年幼的情况下,太后权理朝政乃是常理,可咸丰帝早已留下了八位辅政大臣,如今想要太后垂帘听政,辅政大臣自然无法接受。

两宫太后先是针对这封奏章召见八大臣,试探八大臣关于此事的态度,却没想到遭到八大臣的强烈抵触。在肃顺等人看来,皇帝既然已经任命我们为辅政大臣,且给了你们限制外廷的印章,那么朝政就应该由我们来负责,我们有事前去奏请就完了,你们站到台前,岂不是想要架空我们?而两宫太后的态度也很明确,想将我们限制在后宫?门都没有。

于是,两宫太后与八大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而在《越缦堂国事日记》中则有“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的记载,连小皇帝当时都被吓尿了,足见这次交锋之激烈。

双方的激烈争辩最终无疾而终、不欢而散,但双方却都不死心。不过,顾命八大臣想的是先回到北京,凭借手中的遗诏先行掌握朝政,等待朝局稳定之后再从长计议。而两宫太后却明白,根本不能让八大臣顺利返京,否则一旦任由他们掌握朝政,那么就很难再翻身了,因而决定在返京之前便将八大臣除掉。

两宫太后虽然留在热河行宫,但与他们密议数日的恭亲王奕訢却早已经在京城行动了起来,他先是笼络了掌握京津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以及握有直鲁重兵的僧格林沁。与此同时,两宫太后以职权过多为由,意图夺其兵权,而端华为了自己八人的安全,便表示自己只做行宫的步军统领,两宫太后逐趁机将京城步军统领的职位给了奕譞,进一步将京师兵权握在了手中。

在全面掌握了京师的兵权之后,两宫太后逐将政变地点选在了京师。在皇帝梓宫从行宫起驾之后,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灵驾一天,便以皇帝幼小、自己又是年轻妇人为借口,带着载垣、端华等七大臣从小道赶往

到达北京之后,慈禧立即召见了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在详细了解京中形势之后,逐心中大定。次日一早,奕訢手捧盖有玉玺和“御赏”、“同道堂”印章的圣旨,宣布解除肃顺等人职务,并当场逮捕了载垣和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则被撤职查办,醇郡王奕譞则前往京郊密云逮捕了跟随梓宫回京的肃顺,八大臣至此被全面摧毁。

综上所述,肃顺等人的败北,一方面源于内廷掌握的“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对外廷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源于肃顺等人对形势的估计不足和优柔寡断,不仅被两宫太后顺利掌握了兵权,而且被对方打了一个时间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迎回汉献帝的真相是什么 曹操真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挟天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当初为什么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两人到底谁要挟谁?天下皆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几乎无人说天子挟曹操以令诸侯,这一猜想看似荒唐,却也不无根据,因为曹操面对的这位皇帝刘协,他并不是一个政治小白,也不是一个昏庸之人,

  • 陈叔宝登基后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有多窝囊可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陈叔宝,字元秀,是陈朝的末代君王,也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和历史上的末代君主一样,在位期间,大兴土木,荒淫好色,游宴无度,宠幸奸佞,终致亡国。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叫《台城曲》,讲的是南朝陈后主的故事:整整复斜斜,随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

  • 嘉靖帝最信任的大将,仇鸾死后他的家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帝最信任的将领,为何将他开棺戮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嘉靖帝最信任的大将军仇鸾病死,终年四十七岁,可是嘉靖帝并没给仇鸾任何恩典,反而将他开棺戮尸,然后枭首“传示于九边”。与此同时,仇鸾的妻子、儿子被处死,“妾、女、孙发功臣家为奴,财产没入官”。仇鸾生前曾是嘉靖帝最信任的将

  • 邓方是什么人?三国时期他对蜀汉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三国之一。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今,提到蜀汉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五虎上将。五虎上将,出自于《三国演义》,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陈寿

  • 战场上的范仲淹是怎样的?他的军事才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范仲淹,字希文,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曾在宋夏战争爆发后,前往前线镇守边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原本向宋朝称臣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国家,号大夏,并且在边境调集了十万军队。承平日久的大宋一片慌乱。朝中大臣有的主张主

  • 所谓虎父无犬子,张良的儿子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世人皆知张良是谋臣,其实他的儿子也很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吕后专权时,别看张良的这个儿子年仅十五岁,但他却看透了吕后的心思,第一时间向丞相陈平献策,这才保住西汉众多开国功臣们的性命!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史书中记载了张良的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张不疑,次子名叫张辟强。这个

  • 刘强:东汉第一任皇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立长子刘强为皇太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强做了十七年的皇太子,期间并无任何过失。按理说,光武帝刘秀驾崩后,皇位肯定就是刘强的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刘强却主动放弃了储君之位!翻开中国古代历史,多少人为了皇位而疯狂,父子、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可是刘强为何放弃

  • 郭子仪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这是为何?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安禄山、史思明掀起搅动天下的叛乱后,看似繁荣的大唐王朝仿佛一下子跌入谷底。当华服被揭开,大唐剩下的只有垂暮之年的虚弱,随之而来的则是无休止的叛乱,甚至都城长安也一度沦陷。在众叛亲离、人心惶惶之

  • 解密:大将李祎和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祎简介记载他是唐朝皇室成员,也是一位名将,但是作为历史人物却鲜有人知。李祎简介指出他是神武军的创始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的儿子。李祎少年立有志向,曾经担任过诸州刺史,治理的很好;后来被授予帅印,立下过赫赫战功。729年(开元十七年),李祎在石堡城一战中打败吐蕃,这一战使

  • 羊献容是谁?羊献容经历的“五废六立”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羊献容(?——322年),泰山南城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侍中羊玄之之女,晋惠帝司马衷第二任皇后,也是前赵末帝刘曜的皇后。西晋时,名门望族掌握着政治、经济大权。羊献容就出身在“泰山羊氏”这一名门。羊氏自从汉代开始连续九世任两千石的高官。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娶的就是羊氏的羊徽瑜(后追封为景献皇后)。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