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李秀成是什么人?太平天国提前终结与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的李秀成是什么人?太平天国提前终结与他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36 更新时间:2024/2/5 3:18:15

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上,关于李秀成这个人的历史研究就一直备受人争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历史学家们的眼里,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是一个“军神”。这可能要归结于他的“忠”和“义”。

1864年,天京城被攻破,太平天国至此陨落。忠王李秀成在送小天王出京时,一不小心坠马负伤,被清兵抓捕。事已至此,李秀成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李秀成,一个至死奋斗的人,一个宁死不屈的人,最终败了,他考虑的是将士们的生死,而对于自己的生命,淡然面对。这也许就是一个“军神”的正解。

对于太平天国的忠心,忠王李秀成别无二心,可以说毫无质疑。1856年,一破江北大营,1858年,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1860年二破江南大营等等,李秀成的历史功绩俯拾皆是。

天京陷入危机之时,李秀成具有先见之明,提出了“让城别走”的军事战略,虽然天王洪秀全最终没有采纳这一方案,但在当时,不失为逃避清军清剿的上上之策。

但也正是因为李秀成的“忠”,才让太平天国的命运提前终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原名李以文,汉族,出生于广西藤县大黎里新旺村,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并且抗击英法侵略者,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万古忠义”。

1864年6月,湘军攻陷天京,李秀成被俘后在狱中写下数万字的自述,追述自己的经历和太平天国的历史。8月7日被曾国藩杀害,年仅42岁。

李秀成终其一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之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那就是:“中流砥柱”。可恰恰由于他的“愚忠”,才让太平天国宿命提前终结。但如果李秀成泉下有知,他肯定会说:这个锅,我不背。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李秀成的“愚忠”,让太平天国命运多舛

翻阅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壬戍十二年(1862年)五月初八日,李秀成奉命从松江撤退。十一日,在苏州召集部下大将召开军事会议。

李秀成与诸将详细研究当前形势,分析研判出2点重要军事战略预判:

其一:湘军从上而下,有水师的便利,以逸待劳,不可与争锋;

其二:应将苏省米粮军火等物资多多运回天京,作长期守御的准备,假以时日,等敌人久顿坚城而无斗志时再与之决战。

可是当李秀成的把这个重要策略上奏天王后,却遭到洪秀全的严斥:“三诏追救京城,何不队发行?尔意欲何为?尔身受重任,而知朕法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

军令如山,李秀成自古就是忠义之臣,当他接到这个严诏,不得不放弃会议的主张。殊不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然而李秀成的“绝对服从”,与一次绝佳战机失之交臂。

这件事可以看作是李秀成的第一次“愚忠”:正所谓三个诸葛亮,顶个诸葛亮。明明是和诸将领经过缜密分析而研究形成的战略预判,在当时的情况下,具有十足的正确性,是最符合当时形势的一种战略选择,照此策略,太平天国运动至少可以大大延后灭亡时间,但是当李秀成禀告洪秀全后,被洪秀全一顿训斥就轻易地放弃了其主张,这难道不是错误吗?李秀成被其“愚忠”所累,而不能“只问真理,不问六亲”。

李秀成的第二次愚忠:1862年6月25日,在天王洪秀全的再三催促下,李秀成决定回救天京。但若贸然行事,必将陷入清军圈套,怎么办?

李秀成随即在苏州召集军事会议,商讨良策。当时天王的主要思想是采取强本弱枝政策,把陈玉成、李秀成等部下大将都封了王,以分他们的权力,但李秀成的指挥却发生困难。为强调团结一致,李秀成亲自为《会议辑略》作序,“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他又为了要消除天王对他的猜疑,就把苏、浙两省政权全部交给各将,连母亲和家眷也从苏州送回天京,交给天王为信,表示他的“愚忠”。

回京前,李秀成为稳定苏福省后方,也作了必要的安排。早在太平军克复苏州以前,苏、松、嘉、湖广大太湖地区,就有一种恶霸、流氓组织的枪船,千百成群,四乡开设赌场,在湖上抢劫,为非作恶,为害百姓。太平军进军这个地区时,有一部分枪船就帮助清朝统治者抗拒太平军。

李秀成审时度势,定下欲擒故纵的策略,用官爵广封枪船头目,笼络着他们,使这些匪帮陷入圈套。李秀成要回救天京,为解除后方的隐患,五月二十八日,他一声号令,苏、松、嘉、湖各地军队同时行动,太湖枪船一时绝迹。李秀成生平对待敌人,往往采取这类外柔内刚的手段。

而在此之前,李秀成曾经在溧阳和李世贤碰过头。当时李世贤就劝李秀成不要回天京,带着部队和自己一起去江西发展。认为天京险要尽失,粮道已断。去天京也只能白白送死,李秀成恪于君臣大义没有听从好友规劝,坚持回天京。也许他心里早有准备,置之死地而后生,他必须与太平天国共存亡。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李秀成的忠心耿耿确实不容置疑,但正是在那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才让这位只忠于汉人,不忠满清的将领走上了不归路。

“忠王”的历史局限性

李秀成的优点可圈可点,但他的缺点同样“突出”,试举两例:

第一:享乐主义滋生

太平天国自建都以后,保障上游的安全一直是既定方针,安庆和安徽的得失一直是太平天国的重中之重,这一点李秀成是深深知道的。但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李秀成表现的就不是那么上心了,还没怎么开打,就挥师南下了,在他认为,领地和分封的观念才是他最需要的。

而且史料有记载:“除了天王府,最华丽的就是忠王府了。”很明显,这就是典型的享乐主义在作祟。

第二:目光短浅,只顾眼前

细数古代422位帝王,哪个手下不是文臣武将云集。但太平天国起家依靠的却是宗教的力量,没有优质的参谋团队,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所以天王洪秀全一帮农民起义军领袖,很难走得长久,包括忠王李秀成。

例如,陈玉成在安庆血战时候,忠王李秀成却以远水解不了近渴,拒绝救援,而历史上只要是偏安江左的政权,都是抱着“守江必守淮”的方针,后来的洪仁也表示:“忠王既抚有苏杭两省,以为高枕无忧,不以北岸及京都为忧。”

第三:成也忠王,败也忠王

仁义忠心也有错吗?忠心无二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李秀成只对天王洪秀全私人效“忠”。这话怎么说呢?

倘若李秀成格局更高一些,若上升到对太平天国的“忠”的角度,从对万千太平天国将士和百姓的角度去“忠”于芸芸众生的话,就应该可以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那就是不去救援天京,不去救援已经腐朽的“天王”,而应时不我与,独当一面,或独自经营江苏,或和李世贤一道赴江西,以寻求太平天国的“第二春”,这才是李秀成的正确选择。

回头来看,当初李世贤当时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聪明如李秀成若能从整个大局着想,自然也同意李世贤的分析,所谓“天京险要尽失,粮道已断,去天京也只能白白送死”,但他还是因为所谓“愚忠”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后面的结局我们都是知道的,那就是太平天国覆灭。

李秀成被俘后,以每天7000字的速度撰写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以及太平天国的兴亡得失。甲子十四年(1864年)8月7日,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时年42岁。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下10句绝命诗,“叙其尽忠之意”。

倘若李秀成当初改变了策略,倘若他听从了好友的规劝,历史将会改写也不无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周亚夫为什么会冤死狱中?他的罪名有多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周亚夫,西汉时期名将,他是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仅用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这样一位名将,最后的结局却很悲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年,周亚夫曾担任过河内郡守,当地有个老婆婆叫许负,善于相面,名声很大。有一次,周亚夫闲来无事,就把她请来,

  • 康熙出身最高的皇后:孝昭仁皇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一生册立过三位皇后,她们分别为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与孝懿仁皇后,这三位皇后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勋贵旧族出身,那么,这其中出身最高的究竟是哪一位呢?当属孝昭仁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孝诚仁皇后的祖父索尼虽是康熙初年朝中首辅,但他的家族早期并不显赫,只是从事文书工作,后来才在疆

  • 历史上真实的华妃是谁?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甄嬛传》中三大主角,皇后、华妃、甄嬛,里面华妃虽然嚣张跋扈却颇受喜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华妃对雍正用情极深,可以什么都不为只为了他一人,可是圣上对她却是表面宠爱实则避讳,不仅仅杀了他们的子嗣,还赐了欢宜香防止华妃有了子嗣被年家所用。对于圣上来说她不只是一个妃嫔,也是年家的人

  • 李煜为什么会导致国破家亡、身死他乡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末代君主,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李煜是个失败的皇帝,是个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他精通诗书音画,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继承了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对后世词坛影响很深。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煜的故事吧。8月15日是李煜的生日,他被幽囚于汴京已经将近三年。曾经花

  • 雍正最疼爱的女儿:和硕和惠公主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一共有四个女儿,最后只有第二女和硕怀恪公主活到了成年,但也只是活了23岁,在雍正继位前就已经去世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雍正继位后,身边已经没有了女儿,为此便将三个兄弟的女儿收作养女,她们分别是废太子胤礽第六女和硕淑慎公主、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与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

  • 明朝猛将常遇春为什么40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功劳和故事来讲,常遇春要比徐达丰富的多。就连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说张无忌给常遇春治病,由于医术不精给治坏了,最后活不过40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近20年的征战中,常遇春多次负伤,车马劳顿,居无定所,食无定时,积劳成疾,一直处于亚健康。大军北征从5月出发,到7月班师,

  • 历史上乾隆是怎么对待他的那些叔伯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晚年,有九位皇子参与了继承人的争夺,史称“九子夺嫡”,四阿哥胤禛最后取得了胜利,继位为雍正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雍正帝争夺储位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支持他的,即十三阿哥胤祥,所以雍正继位后对胤祥也十分优待,而对其他的几位兄弟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一、大阿哥胤褆。大阿哥是庶出,本

  • 慈禧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有没有依据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慈禧太后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清史稿》这样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壬申,太后命授醇亲王载沣摄政王。癸酉,上崩于瀛台。太后定策立宣统皇帝,即日尊为太皇太皇。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东普陀峪,曰定东陵。”从《清史稿》中,

  • 光绪死后慈禧也跟着走了 这一切都是巧合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禧和光绪,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慈禧之死,仅仅发生在光绪死后的22个小时,加上二人生前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让人不得不发出一声灵魂的拷问:“光绪和慈禧的前后脚去世,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一场阴谋?慈禧为什么会突然去世?”。关于光绪的死因,从他去世那天开始,就有各种小道消息

  • 刘备就没有嫡长子吗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刘禅作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刘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禅继位本来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刘禅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乃是妾氏,所以刘禅是庶子。那刘备有没有嫡子呢?有的!虽然正房糜夫人死得早,孙尚香也跑了,可架不住刘备能娶啊。到了蜀中之后,刘备娶了蜀汉的名将吴壹的妹妹吴氏,并且立为皇后。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