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到底为的是什么?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到底为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4/2/2 6:20:13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蜀汉丞相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明知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为何还要五次北伐中原呢?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却要和占据天下大部分州郡的曹魏死磕。所以,支持诸葛亮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一、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

首先,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癸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在曹丕看来,自己的皇帝之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的,也即曹魏对于东汉的取代,是名正言顺的。

不过,对于这一情况,刘备自然是不认可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虽然我们后来经常称之为蜀汉,但是,蜀汉的国号,只有“汉”,没有“蜀”。在刘备看来,自己是汉室后裔,所建立的王朝,自然也是继承西汉、东汉的正统。而就曹丕来说,自然是刘备心目中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在刘备去世后,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必须扛起匡扶汉室的大旗,还要和篡夺汉室的曹魏相抗衡。换而言之,如果蜀汉放弃北伐,甚至和曹魏谈和的话,那么,这无疑是违背蜀汉的创立宗旨,让蜀汉内部从此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通过不断讨伐曹魏,也有助于增强蜀汉内部的凝聚力,将蜀汉内部的各个势力团结在一起,从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意图阻挠北伐的李严,尽管是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却依然遭到了诸葛亮等人的弹劾,从而被废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

二、诸葛亮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

东汉末年,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对于刘备来说,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坚持不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拥有匡扶汉室的目标。正是这一目标,让刘备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没有自暴自弃。

在这一过程中,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虽然拥有一定的名气,却一直没能获得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而就刘备来说,对于诸葛亮充分信任,无疑给了诸葛亮施展才华的基础。特别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更是心甘情愿地将蜀汉交托给诸葛亮,授予他取而代之的权力。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这让诸葛亮愿意以卵击石,以此尽最大努力完成刘备的遗愿。

三、如果诸葛亮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的实力后。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汉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对于蜀汉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当然,这具有相对性,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如果长期留在益州这一州的地盘上,蜀汉不仅会面临资源增长陷入瓶颈的问题,也会出现人才凋零的困境。所以,诸葛亮必须要招惹强大的曹魏,只有占据曹魏的疆域,获取对方的人口和人才,蜀汉才能走向强大,从而缩小自己和曹魏之间的差距,进而增加匡扶汉室的概率。

四、北伐中原,也是在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

最后,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势力。在蜀汉内部,除了荆州一派,还存在益州本土派、东州派等势力。由于蜀汉初期,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益州本地士族,所以必须联合李严所在的东州派。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任命了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托孤大臣,而将益州本地士族排除在外。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自公元228年开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益州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并且,这也可以使蜀汉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面对整体实力数倍于蜀汉的曹魏,诸葛亮依然选择和曹魏死磕。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岱:50岁开始领兵打仗,91岁成大司马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公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在汉末三国时期,因为频繁的战争,促

  • 三国的一对奇葩叔侄,一个想兴复汉室,另一个匡扶曹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王允是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的大臣。初平三年(192年),董卓部下李傕、郭汜、樊稠等攻破长安。王允兵败,被处死,时年五十六岁。在王允被杀后,他的长子侍中王盖、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余人都被杀害,只有他的侄子王晨、王

  • 曹髦以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昙花一现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也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亦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于公元254-260年在位。图片来源于网络曹髦在继承皇位前是高贵乡公,后来在司马师废除了齐王曹芳后,身为宗室的曹髦就被立为了新国君,在位后。他对司马氏兄弟的专横跋扈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于是与他身边的几位大臣商议后,对他

  • 曹操风流成性 却用一生也征服不了这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网络配图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提起曹丞相,读过三国的人应该都不陌生,他作为东汉的权臣,此生的梦想就是征服天下,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枭雄人物。熟悉他的也应该都知道,

  • 三国著名文学家陈琳在瘟疫中死去真是天妒英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以一篇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也就是后来俗称的讨贼檄文而名垂千古,因为据说这篇把曹操祖上大骂一通的文章竟然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后来还得到曹操的重用而流传至今。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众所周知,曹操疑心很重,曾经将同为建安七子的孔融等人杀死,而何琳曾经骂过曹操

  • 史书记载纪大学士纪晓岚也是一代风流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让我们认识了一个能言善辩、机智果敢的纪大烟袋,在电视里他是一个光棍,但是在现实中却并非如此,自古文人多风流,纪晓岚也不另外。网络配图历史上的纪晓岚作为大学士,也是妻妾成群的一位风流人物,根据考古发现,纪晓岚有一妻七妾,纪晓岚的妻子并不姓杜,而是姓马,所以杜小月只是纪晓岚的一个小

  • 三国中谁最奸诈?这些人丝毫不输给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说曹操是奸雄,但是要比奸诈这些人丝毫不输给曹操。他们是谁呢?司马懿又上榜了,我们真的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真的是《三国》中最牛逼的人物,“忍者之王”、“表演大师”都是他的名号,他的“奸”更是无坚不摧,出神入化,司马懿屡遭孔明戏弄,为了蒙蔽对方,凭着一张老脸都能安之若素,看到诸葛亮送他的巾帼妇人之衣,

  • 重口味君王齐桓公:乳猪吃腻了想吃婴儿解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近年来我们总是听到一些“感人的故事”,譬如,有的人自己的孩子不养,去养别人的孩子;自己的父母还住着出租屋,却捐了很多款去做慈善……听上去,故事都很感人。为什么感人?因为这样的事情是常人做不出来的。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事情是常人做不出来的?因为这些是违背常理的。在这里,我们来看看春秋时期管仲

  • 合肥宰相李鸿章:用其一生尽忠于后的大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晚清的官都是不称职的因为他们那时候唯一的目的就是疯狂的敛财,没有一个是真正关心民众的,包括人民中口碑一直较好李鸿章也成了贪官。说到李鸿章作者真要跟你们介绍一下。网络配图李鸿章,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某方面而

  • 揭秘大明开国猛将徐达的戎马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1332—1385),字天德,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县)人,与朱元璋同乡。农民家庭出身,家境贫寒,小时候常和朱元璋汤和等一起替地主放牛,他们是一伙自小在苦水咔泡大的好朋友。徐达虽然比朱元璋小四岁,但他生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且“少有大志”,因而与朱元璋很合得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