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百兵之贼的称号是怎么来的?武悼天王冉闵是如何使用它的

百兵之贼的称号是怎么来的?武悼天王冉闵是如何使用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510 更新时间:2024/1/18 19:19:33

百兵之贼的称号是怎么来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而且还是科学家、军事家,同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武器发明家——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墨子把自己发明的守城器械(攻城时也能用)都传授给了弟子禽滑(读作骨)厘,在《墨子·六十三章·备蛾傅》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武器,这其中包括尖头长达一尺五寸的锥子、柄长六尺的斧子,还有最早的装甲运兵车或者叫移动堡垒——“悬滑车”:长五尺宽三尺高五尺,由两寸厚木板制成,用辘轳牵引,在城墙上下迅速移动,专门攻击以云梯蚁附攻城的敌人。

墨子不但发明了移动堡垒,他还给堡垒中的敢死队员专门发明了一种兵器,这种兵器刁钻古怪,所以后来被称为“百兵之贼”。

“百兵之贼”威力巨大,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一直都有名将在用,比如后汉白马将军公孙瓒、十六国时期的武悼天王冉闵都曾拿着它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至于公孙瓒和冉闵拿着这种兵器做的是什么事情,读者诸君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公孙瓒用它横扫鲜卑乌桓,武悼天王冉闵用它干啥了,这个还真要谨慎一点说。

一、百兵之贼称号的由来

十八般兵器前四位是刀枪剑戟:剑为百兵之君,刀为百兵之胆,戟为百兵之霸。这里的兵不是士兵而是兵器,另外一种说法是棍剑为百兵之皇,刀为百兵之帅,戟为百兵之魁。

刀剑戟各有称号,只有枪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称号,有人说它是百兵之祖,也有人说它是百兵之王。枪之所以难以加尊号,就是因为它的形制五花八门,甚至名字也是一变再变:矛、槊、矟、枪,都是一类武器,我们只能称之为枪族。

咱们今天要说的枪族的另一个称号,就是百兵之贼,自从墨子发明之后,其形制就一直没变过:“二丈四尺,刃其两端。”

这种兵器也可以叫双尖枪、两头槊,比较正式的名字,是“两刃矛”。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士兵站在五尺大木箱子里,通过孔洞向外攻击,最佳的武器就是弓箭与长矛,但是单尖长矛顾左顾不了右,如果两头都有枪头,那就方便多了——刺出去杀一个,收回来又把后面的杀了,一杆长矛顶两杆用,而且绝不做无用功。

前面咱们说过,墨子发明的武器,攻城守城都能用,而这种百兵之贼两刃矛(下文就不用加引号了),同样适用于车战和马战。

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古代战争以车兵为主力,汉朝开始出现马战,当时的战争都是双方排好阵型对冲,每冲突一次叫做一合,如果双方排开的都是一字长蛇阵,那么对冲穿过敌阵后调转头来重整阵型再冲,这叫一回,一冲一转,就叫一回合。

古代战争的兵器都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基本都是密集队形的将士抱着长兵器闷着头往前冲,捅到谁就算谁倒霉,没捅到,掉过头来再捅。而墨子发明的两刃矛,一下没捅到,还可以顺势抽回,杀一个回马枪——阵型密集,想把长兵器抡圆了进行第二次攻击,打伤的会是身边的战友。

因为墨子发明的守城两刃矛能够在一个回合之内进行两次攻击,所以在车战马战中也得到了应用,于是正史中就出现了许多善用两刃矛的古代名将。这些名将使出“回马枪”令人防不胜防,于是枪族中多了一个不大好听的称号:百兵之贼!

二、公孙瓒用两刃矛杀出白马将军威名

提起善用两刃矛的古代名将,首先我们要说一说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传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公孙瓒在演义小说里在数回合之内被吕布击败,如果要是从正史角度来看,吕布可能会在一个回合之内被公孙瓒捅穿后背——公孙瓒用的就是能在一个回合之内两次出手的两刃矛。

《后汉书·卷七十三》和《三国志·卷八》均有公孙瓒用两刃矛杀出白马将军威名的记载,为了便于阅读,咱们被这两本史书的记载综合一下:“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自持两刃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公孙瓒时为辽东属国长史,后升任奋武将军,乃称白马将军)。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本来公孙瓒手持两刃矛,带着白马义从所向披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仁兄忽然厌倦了跨马冲杀,却喜欢上了盖高楼。

公孙瓒盖了一群高楼,矮的五六丈,高的有十丈,在里面存了三百万斛粮食。公孙瓒本想吃着这些粮食坐观群雄逐鹿,却没想到袁绍挖地道进去放火,让公孙瓒的两刃矛和白马义从无用武之地,这位靠两刃矛成名的后汉名将,就在火光中谢幕了。

三、武悼天王冉闵用的也是两刃矛

冉闵的个人资料不可以多介绍,因为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冉闵绝对是一个中原人,而且其先祖也是汉朝将军,他们一家数代都精通骑射,很多人都担任过赵云一样的职务:“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冉闵十二岁就表现出了超人的战斗力(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长大后更是雄壮无比:“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冉闵的兵器,就是百兵之贼两刃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中找到记载,宋元交替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进行了解释。

冉闵在晋后乱世以一道斩胡令著称:“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冉闵当时有点滥杀无辜了,其斩胡过程有点像袁绍诛宦官:“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高鼻多须滥死者半。”

冉闵诛胡,用的就是两刃矛:“操两刃矛,驰骑击之,所向摧陷。”

胡三省注解说:“两刃矛者,铗之两旁皆利其刃。”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有些困惑了:“长铗不是长剑吗?咱们学过冯谖客孟尝君的时候弹铗而歌,不就是弹着长剑发牢骚吗?”

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了:长铗确实是长剑的代名词,但是铗字的意思却是柄(通夹,就是两片金木或兽角夹住剑叶以便手持),长铗就是长柄剑。铗也可以理解为矛杆,比如左思在《吴都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以齿角为矛铗……刀身剑锋,有长铗短铗。”

四、两刃矛很好使也很不好使

两刃矛威力巨大,是很好使,这个好使指的是杀伤力巨大,一杆长矛能顶两杆用,说它不好使,是因为使用这家伙实在是太难了,这一点我们从羊侃试用两刃矛的过程中可见一斑。

据《南史·列传第五十三》记载,当年南梁打造了一批两刃槊(两刃矛的另一种叫法),但是很少有人会使,于是高昌县侯、太子左卫率、侍中羊侃(跟陈庆之是战友)挺身而出:“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之所以没人敢尝试用这种百兵之贼两刃槊,是因为这家伙实在是太大了:“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

两刃矛(槊)长二丈四尺,这个长度从墨子发明之后就没变过,但是槊杆周长一尺三寸,还是有点太粗了:当时一尺大约二十三厘米,一尺三寸大约是三十厘米,除以三点一四,槊杆直径将近十厘米,比一斤装的酒瓶子还粗一点。

一般人根本的手根本就攥不住槊杆,也幸亏羊侃个子比较高(七尺八寸),再加上梁武帝钦赐的宝马(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这才能把两刃槊耍得虎虎生风,以至于大家爬到树上围观,最后把树都压折了。

现在读者诸君应该明白公孙瓒和冉闵用两刃矛做的是什么事情了吧?他们是在用这种杀伤力极大的百兵之贼诛胡——这倒也没有违背墨子发明两刃矛的初衷。

两刃矛刁钻古怪令人防不胜防,所以一直到明朝还有人在用,那时候两刃矛(槊)则被称为“两刃枪”:“披三重甲,持二丈枪,两头着刃……”

笔者没见过两刃枪(矛、槊)实物,但是遥想白马将军公孙瓒和武悼天王冉闵,手持两头尖刃的二丈四尺矛槊,冲入北方部族骑兵阵中,前面戳穿一个,拉回来又把身后另一人刺落马下,不能不让人感叹:墨子讲究兼爱非攻,他发明的武器,咋就这么厉害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章帝刘炟的章德窦皇后,她为什么能与皇帝合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年少有“奇”名,有些事只能是命中注定。汉章帝刘炟的皇后窦氏,后来一般称窦皇后。说起窦皇后我们一般很容易想起《美人心计》里林心如饰演的窦漪房,但是窦漪房是西汉时期的第四位皇后哦这里的窦皇后和窦漪房的关系并不大。窦氏的父亲

  • 刘备继任荆州牧后,孙权却说荆州是东吴的,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琦死后刘备继任荆州牧,为何孙权却说荆州是东吴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知名的事件。作为一个历史故事,还演变成一句知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众所周知。又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的荆州全是刘备投机

  • 汉和帝刘肇的阴皇后,她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和帝皇后阴氏,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自幼聪慧喜书法,入宫恩宠自繁华。也许有不少人听过阴丽华的名字,历史上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的皇后,还流传下了“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爱情佳话(之前有写过阴丽华哦,想了解这段故事的可以往前翻一下)。但是作为阴丽华哥哥的

  • 司马衷继位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丑陋面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中国古代让人“瞠目结舌”的神逻辑,怎么少得了那句“何不食肉糜?”但笔者今天并不是要嘲笑说出这句话的司马衷。作为西晋的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位17年,当了17年傀儡;他被老婆控制、被兄弟叔伯们要挟,八王之乱如火如荼上演时,他就

  • 汉和帝刘肇皇后邓绥,她为什么能临朝执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汉和帝刘肇皇后邓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邓家有女初长成,少有美名,容颜倾城。汉和帝刘肇有两位皇后,一个是十二岁入宫,二十二岁去世的阴皇后,第二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邓皇后。邓绥从小就有很好的名声,长得可爱就不说了,还聪明伶俐,大方懂事。据说她五岁的时候,太傅

  • 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她的野心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安帝的皇后阎氏,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一)才貌双绝选入掖庭,人心终究不如皮相美。汉安帝的皇后阎氏,后人大多不称呼她为“阎皇后”,而称“阎姬”,这是为何?阎姬少女时期就是出了名的才貌双绝,史学家对她的评价就是“有才色”,因此初入宫廷就得到了皇帝深深的喜爱,一年

  • 古代都是帝后同葬,慈禧为何要单独建造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讲究帝后同葬,为什么慈禧要单独建造陵墓呢?这源于康熙皇帝,当时他在安葬自己祖母孝庄太后的时候,曾经流传了一句话叫"卑不动尊",意思就是身份尊贵的人如果先死了,那么身份次等的人在去世之后是不能挪动身份尊贵的人的陵墓的,孝庄,孝惠,孝圣,孝和,去世都晚于夫君,都单独建了陵寝。慈禧和慈安当时只是咸丰皇

  • 汉桓帝的皇后邓猛女,她的出身是怎样的?到底有多受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汉桓帝的皇后邓猛女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改姓三次,无一是自己所愿。汉桓帝一生有三位皇后,第一个是当时强势的外戚梁家硬塞给他的梁女莹梁皇后,就算不喜欢,桓帝也不得不让她当着皇后,梁家倒台的时候梁女莹已经去世,但桓帝为发泄对梁家的怨气,还将死去的梁皇后取消了

  • 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为什么没有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齐王曹芳继位,司马懿和曹爽等人接受遗诏来辅佐曹芳。但是,曹爽为了专权,便向曹芳进言,改录尚书事为太傅,处处对司马懿进行排挤。在公元249年,趁着曹爽和曹芳去洛阳祭拜魏明帝之际,司马懿率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先后用计逼死了司空王凌,楚王曹彪等,逐渐架

  • 窦妙并不受宠,为什么能成为汉桓帝刘志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汉桓帝刘志的第三位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莫名其妙做了皇后汉桓帝,一生碌碌无为荒淫好色,先后立了三位皇后,今天要说的这位窦妙就是那第三个。窦妙能成为汉桓帝的“最后一个”皇后,可并不是说她多受宠爱,让皇帝把一门心思全放在她身上了,只是她当皇后的期间桓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