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飞之死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如果低调点会是什么下场?

岳飞之死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如果低调点会是什么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4:39

还不知道岳飞之死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岳飞之死,源于他与统治阶级的利益背道而驰。

政治智慧、明哲保身、中庸之道,这些字眼在我们的文化中,貌似是聪明、机智的代名词;反之,那些无视潜规则,曾经、或者尝试违背大多数人意愿的人,即使历史证明了他的正确性,但在当时,他往往会被视为特立独行的另类,甚至被冠以“缺乏政治智慧”之类的帽子,饱受打击、拆台乃至人道毁灭。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嘲笑他政治水平低下、只知做事却不识大体,风波亭之死是他咎由自取。

对于生成这种逻辑的氛围,柏杨先生曾给出过一个辛辣的描绘:酱缸文化。在他看来,任何文化都像一条大河,一旦时间过久,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后,那些负面阴暗的东西就开始沉淀在河底,久而久之,“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

身处在这样一个大酱缸中,人们会丧失了分辨是非的能力,缺乏道德的勇气,没有是非曲直,没有对错黑白,万事只看是否对自己有利,逐渐变得自私、猜忌,互相倾轧、绝不合作。

这些观点也许有些偏激,但用来形容岳飞的境遇最合适不过。岳飞之所以被杀,是这种酱缸文化的生动体现。有点观点认为,是他“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雄心壮志,无视现成的皇帝宋高宗,才招来了杀身之祸。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岳飞违背的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意愿,而是当时统治阶层整体诉求的压力。

宋朝与之前的大一统王朝有个最明显的区别:

秦汉、隋唐建立后,被君臣们视为当务之急的,无一例外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打压外敌,被中原王朝视作巩固统治统治的基本前提。西汉立国之初虽力量有限,但仍在忍辱负重数十年后奋起反击,通过上百年的鏖战彻底击溃了敌人。因此,匈奴、突厥虽一度空前强大,但“不幸”面临了秦汉、隋唐,最终灰溜溜的败下阵来,一部分融入中原、一部分被迫迁徙。

宋朝建立之初,也曾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但在受挫后不得不通过澶渊之盟达成了暂时的和平。这与西汉初年的白登之围、唐朝初期的便桥之盟颇有几分相似。

但相似的开头,不代表相同的结局。

汉唐的委曲求全,是为了积攒力量,将来百倍奉还给敌人;其后汉唐君臣励精图治,文治武功齐头并进,在强盛的国力、军力的支持下,汉朝让匈奴人哀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唐朝一战灭敌国,曾经不可一世的东突厥颉利可汗被活捉带到长安、数年后郁郁而终。

当然,战争不是目的,而是拓宽政权生存空间、维护中原文明体系、明确藩属地位的必要手段。

而宋朝则走向了另一条路。在以缴纳岁币、结为兄弟之国为代价换来和平后,宋朝统治者为了避免重蹈前代军阀割据的覆辙,推行了重文轻武、重内轻外的基本国策,“与士大夫共天下”,中原的经济和秩序确实是逐渐恢复了,但尚武的精神、强大的军力也随之被弃。

不过因此就说宋朝皇帝没有进取心,那是不公平的。宋神宗在位时,曾经立志振兴中原,收付燕云十六州失地,一洗祖宗的前耻,因此他不惜力排众议,用了王安石推行一揽子强国强军变法。

但改革就意味着利益重新分配,强军就会带来权力分给军人,结果就是唱反调的比办事的多,改革变成了四不像。永乐之役,20多万宋军灰飞烟灭,宋神宗临朝痛哭,几乎等同宣告了变法的失败。几年后,宋神宗和王安石相继去世,北宋的命运几乎被注定。

而到了岳飞的时代,南宋君臣在金军铁骑的驱赶下,惶惶不可终日般逃到江南;而在敌人的咄咄进逼之下,宋军几乎连续失败了十余年,偏安一隅看起来都似乎成了奢望。直至在一众武将以及军民的拼死抵抗下,陆续取得了刘錡顺昌大捷、牛皋京西之胜、岳飞郾城大捷等一些列难得的胜利后,金军遭受重大挫折,占据中原的信心一度被动摇,“虏人经此大败,方有怯中国之意”。

用我们如今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来看,若当时南宋上下一心,趁着金军立足未稳、统治未定,围绕着收复中原的目标而努力,岳飞的豪言并非触不可及。

但是,打仗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花钱,掌握着经济命脉的地主阶级们自然不愿意割自己的肉;朝廷围绕着战争运转,意味着军人们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会空前提高,改变以往文官们在朝廷呼风唤雨的格局;如果收复了中原,重建工作又将需要一大批真金白银的花费,这笔钱谁出?

与其压上老本,冒着权利被分割的风险,不如维持现状,保证现有的利益。掌握着南宋话语权的文官们,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默契的支持宋高宗偏安一隅。而岳飞等人的胜利,则成了用来谈判的砝码。

因此,岳飞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他没有政治智慧,关键在于他的民族心、爱国心,在致力于维持现状、保证利益的士大夫阶层看来,是破坏和谐局面的害群之马。因此,联手做掉他就成了最佳的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褚蒜子是如何成为皇后的?她当了几年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褚蒜子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历史上皇帝大多不得长命,东晋尤其。在战火纷飞的动乱时刻,皇帝的接连去世,让这个朝代更加不堪一击。帝王更迭,也意味着年轻的子孙登基后没有执政能力,这时便有大臣出面垄断朝政,独当一面。和这些朝臣一样可又权势的还有太后。今天咱要说的这位褚太后,便

  • 焚书坑儒时,秦始皇坑杀的到底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焚书坑儒”可以说是秦始皇被称为“暴君”的重要罪行之一,一直以来关于“坑儒”中的儒生,到底是指儒士,还是术士,目前仍有争论,更为要命的是,《史记》关于此段的记载,并未准确指出坑杀目标。因此,要搞清秦始皇坑杀的到底是什么人,我们目前只能

  • 宋神宗变法目的是为了振兴国家 最后为什么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神宗和北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每一任皇帝都能够希望创造一定的丰功伟绩,都能够在自己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国家富强民,人民幸福。每个皇帝都希望励精图治,都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理之下,把国家昌盛起来,宋朝其实有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宋神宗。宋朝是我国唯一一

  • 扶苏即位之后,秦朝的结局会有所改变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扶苏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历二世而亡,很多人都把这个锅甩到了胡亥身上,甚至会猜想,如果是长子扶苏继位,那么秦朝的历史会被改变吗?其实虽然胡亥是秦国灭亡的导火索,但却不是根本原因,即使扶苏继位也不能力挽狂澜,顶多是延缓大秦灭亡的进程。历史上曾有一个活生生的

  • 项羽当初为什么要杀楚怀王 项羽杀了义帝得到了什么好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羽杀楚怀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项羽分封的时候,尊留在后方彭城的楚怀王孙心为义帝,但是义帝并无多少权力,项羽对他不满也很不尊敬。一、项羽为什么对义帝不满呢?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借整顿军队的名义,把项羽的兵权收回来了,项羽对此当然很不满意。但项羽当

  • 王安石提出辞职的时候 宋神宗为什么会冷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谁反对,王安石被贬到过哪些地方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安石辞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神宗熙宁八年,曾被贬黜以至众叛亲离的王安石又被起用为宰相,排斥他诬陷他的奸相吕惠卿被贬谪。于是,那些阿谀奉承为进身之阶的小人又纷纷向王安石献媚求宠。王安石是个力主变法改革的人,本来一心要振兴国家,推行新政,但见朝廷上党争激烈,

  • 身份低下面貌不佳的李陵容,为什么能成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陵容为什么变坏,如果安陵容没有背叛甄嬛,冯太后为什么要杀容止

    你知道李陵容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儿子穆帝去世后,褚太后立了夫君兄弟的儿子司马丕为帝,可惜没过几年,哀帝就因迷恋丹药而去世了,他的皇后王穆之在兴宁二年(364)病逝了。他的胞弟司马奕即位,可没过多久,权臣桓温就废掉了司马奕,另立一直从穆帝一朝就开始辅佐的会稽王司马昱为帝,

  • 王法慧为什么能成为司马曜的皇后?她的真实性格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曜,王者荣耀墨子为什么没人玩,晋孝武帝司马曜

    你知道王法慧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简文帝司马昱年过三十还不得子,他发现了后宫中的昆仑奴李陵容,将她作为“生育工具”,并生下了两子一女,后来陵容的长子司马曜即位,是为简文帝。那咱今天要说的这位,便是李陵容的媳妇、司马曜的皇后王法慧。王法慧,太原晋阳人。父亲王蕴豁达大度,但嗜酒

  • 襄樊之战关羽战死,真的是刘备借刀杀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夷陵之战是为了关羽报仇吗,关羽打下襄阳了吗,襄樊之战刘备在做什么

    襄樊之战关羽战死,真的是刘备借刀杀人吗?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因没有得到有力支援,被曹操和孙权前后夹击,败走麦城,随后被擒杀。有人说,这是刘备和诸葛亮借曹操、孙权之刀,除掉尾大不掉的关羽。真相是这样的吗?个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分析如

  • 揭秘:历史上的楚怀王真的昏庸不堪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楚怀王三次被骗,楚怀王被骗去秦国,汉武帝后期有多昏庸

    一说起楚怀王熊槐,给人们的印象那真个是昏庸无能,不仅被张仪欺骗,还轻率赴约被秦国给囚禁了起来,最后是客死他乡。可以说,楚怀王就是昏君的代名词。问题来了,楚怀王真的有那么不堪吗?他又为何会成为司马迁笔下一无是处的昏君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印象中的楚怀王是那样的昏庸在《史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