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南风独揽大权后,残害了多少人?她的结局是什么?

贾南风独揽大权后,残害了多少人?她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31 更新时间:2024/1/5 6:03:08

你知道贾南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贾南风作恶多端,杀皇嗣,除异己,害廉臣。也凭借狠心毒辣,凌驾于权力之上。但她却一直有一个遗憾,没有生一个孩子来做要挟朝廷的筹码。

惠帝即位多年,只有即位前和谢玖所生的一子司马遹。永康元年,惠帝即位,他封司马遹为太子,谢玖为夫人。

贾南风痛恨司马遹母子,怕她们日后抢夺了自己的权力,就伺机想除掉她们。遹自幼聪慧,明白嫡母容不下自己,便想给人留下不问政事的样子,整日寻欢作乐,来迷惑贾南风。但老道的贾南风早就看透的太子的小心思。她却任由太子胡作非为,暗中搜集太子奢靡浪费的证据,为自己废太子打下基础。

贾后的侄子贾谧,和遹结怨多时,他在姑姑面前陷害太子,说太子聚敛钱财,准备对付贾家。而且太子年纪越大,越不好掌控,更应该提前选更年幼温顺的孩子。这话正贾南风下怀,她开始宣扬遹的缺点,人尽皆知。又佯装自己已经怀孕,暗中把妹妹贾午的婴儿韩慰祖抱进宫来,准备接替太子。

此时,咱前文说道同样作恶多端的贾母郭槐知道女儿不满太子,但她病重时,太子亲自照料,郭槐深受感动。她劝贾后善待太子。尽管母亲心狠,但她还残存良知。但贾南风对母亲的话充耳不闻,反而加快了陷害太子的脚步。

偏是不巧,很快,贾南风就有了陷害遹的机会。元康元年(299),司马遹的长子司马虨患病,遹希望父亲能给长孙一个王爵,来保佑他平安度过灾病。惠帝不准,遹便为儿子求巫祈神。贾氏趁机到遹处探视,并说皇帝召见司马遹。

等司马遹一到皇宫,司马衷又让他去见皇后。他到了贾南风的住处,却不见她人,反而让他饮三升酒,吃枣。并趁机将他灌得晕乎乎的,抄写了贾氏早就准备好的草稿,而草稿上居然鞋着的是,司马遹和母亲谢玖合谋,要除掉惠帝夫妻。贾南风好一个恶人先告状,又想以诬告的方式害掉谢玖母子。

次日,在贾南风的指使下,惠帝拿着司马遹誊抄的草稿,居然说出了:“司马遹应该杀死”这种话。大臣们皆目瞪口呆,但看到草稿后又都不得不承认是太子笔迹。一时间“证据确凿”,太子和太子妃及三个幼子,被囚禁于金墉城。很快,贾南风杀掉了多年的记恨,太子生母谢玖,以及太子宠妾、司马虨生母蒋俊。太子妃王惠风因父亲王衍即使宣布与遹离婚,保留了一条性命。

然而贾南风不做不休,她不肯给太子留条活路。在太子被押到许昌囚禁后,她命自己的情夫、太医令程据调配毒药,以皇帝名义,交给黄门孙虑,让他伺机下毒。司马遹小心提防孙虑,以至于孙虑不能在饭菜里做手脚,他索性用药杵活活将司马遹砸死,此时的司马遹年仅23岁。

贾南风害了如此多人的性命,非但不悔改,反而心情大好,踌躇满志。此时自己已经掌控实权,俨然女皇。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她虽不能向皇帝那样三宫六院,但却也渴盼和年轻美貌的男子欢愉。宫里除了宫女就是太监,剩下的也就是那几个太子中如程据的还能看看,但绝对满足不了贪婪的贾南风。

于是,贾后派心腹奴婢出宫去,在洛阳城内寻找美男子带回来供她玩乐。她又怕宫廷丑闻传播出去,索性在玩腻了之后,将他们杀死。

就在贾氏醉心于权势和欲望中时,一场血光之灾却离她越来越近。造化弄人,她杀生太多,也轮到了自己乐极生悲的状况。

原来,贾氏飞扬跋扈,权力膨胀,让见利忘义的司马伦十分不满,加上想为太子报仇的东宫旧将的鼓动,他从投靠贾氏,很快变成了讨伐贾氏的先锋。

公元300年四月二日,赵王司马伦和孙休策划,同样是伪造皇帝诏书,声称皇后和贾谧谋害太子,应当废黜并灭贾家三族。大家早就看不惯贾南风跋扈,纷纷响应。司马伦就打开宫门,令司马冏冲进后宫。贾氏见到齐王司马冏十分诧异,司马冏没有给贾后反应的时间,便逮捕了她。随后,惠帝在司马伦授意下,贬贾南风为平民。

永康元年(300),司马伦矫诏,用金屑酒将43岁的贾南风毒死了。

纵观贾南风一生,这个矮小丑陋又狠心的女人,偏偏生在了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里,她注定不会成为英雄,但她为了不被残杀就疯狂地杀戮无辜。我们能够说她狠心,说她毒辣,但我们也应该能理解她的做法“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当然她也不够狠,让司马伦钻了空子。有人说她是“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我是不同意的,“八王之乱”的肇乱者应为司马伦,贾后贪,他比贾后更甚。而他的所作所为,大概是发生在贾氏已经死去的那个四月……

日后的西晋更加衰败,以至于“八王之乱”,宫廷政变,匈奴乘虚而入,最终江山易主。这时候,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念及贾南风当政时对元康年间政局稳定所做的种种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庞涓杀孙膑为什么会放过商鞅 庞涓真的是良心发现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庞涓和孙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悉战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庞涓和孙膑本来是一对师兄弟,然而庞涓为了权力却选择陷害孙膑,差点让孙膑惨死!同样的大才,为何庞涓宁可杀孙膑,却唯独放过了商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庞涓和孙膑都是著名贤人鬼谷子的徒弟,由于庞涓是

  • 贾南风是如何除掉政治路上的阻碍的?她为何能独揽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贾南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心狠手辣的贾南风成了太子妃,排除异己,残害皇嗣,令武帝大怒。但眼看自己的白痴儿子年近而立却依旧膝下无子,自己的帝业如何延续下去呢!他十分着急,便把自己曾临幸过的宫女谢玖送进了太子宫去。可能上天也是看到了司马炎老来盼孙的急切,很快,谢玖竟然有

  • 贾南风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她成为太子妃后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贾南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贾南风,小名峕,平阳郡襄陵县(今山西襄汾县)人。太平元年(256),贾氏出生在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西南)的世家大族。父亲贾充,杀死魏帝曹髦,为司马炎篡夺帝位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受到宠幸,权势很大。贾充本就阴险狡诈,有了武帝的宠赖后更加为非作

  • 刘邦早年的时候一事无成 吕公为什么还把女儿嫁给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娶吕雉,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邦早年基本上属于一事无成的人,为什么富翁吕公会把女儿吕雉嫁给他呢?吕公究竟是看中刘邦身上的哪点呢?事情的缘由:刘邦在吕公的宴会上捣乱吕公是沛县县令的好友,当时举家迁到沛县,在家中设宴,招待各方人士。依当地习俗,赴宴时少不了要带上见面礼,负

  •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里 宋仁宗都做出了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仁宗成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据说宋仁宗去世的时候,除了朝廷官员之外,就连不少的老百姓跟乞丐都当街痛哭,甚至是敌国皇帝都为他建衣冠冢。“仁”这个庙号是就是对他的一种极高评价,《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宋仁宗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个儿子

  • 能派去镇守荆州的真的只有关羽吗?刘备是什么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能派去镇守荆州的真的只有关羽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但是刘备应当十分清楚,即使关羽比诸葛亮还谨慎,荆州也还是要丢。所以刘备才把主力干将全部调到西川,准备跟先祖刘邦一样,以成都为大本营,向汉中发展,等待时机问鼎中原。熟读三国正史的人都知道,“隆中对”就是一

  • 羊献容最开始被四废四立,当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羊献容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永康元年(300),坏事做尽的皇后贾南风被毒死,后位悬空。羊家着急地送了一个少女入宫,来乞求家族地位的稳固。这个少女,就是羊献容。羊献容,泰山南城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侍中羊玄之之女,父亲羊玄之做过尚书郎,羊家可谓是西晋名门望族,羊氏也是

  • 同样都是被敌国俘虏的皇帝 明英宗和宋徽宗父子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英宗和宋徽宗父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英宗被优待?宋钦宗和宋徽宗这爷俩被折磨?嗯!说真格的就这三位爷,虽然搁了好多年,都是自己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都不带停歇的那种,可结果却不一样。明英宗好吃好喝搁那放着,瓦剌看他的眼神就跟那看瘟神差不多,一脑门的疙瘩愁眉

  • 虞孟母与司马睿的感情如何?司马睿有多喜欢她?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虞孟母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今天我们从八王之乱说起,此时的西晋王朝政治一片混乱,社会经济形势严峻,政治势力极大削弱,这也引起了匈奴、羯等外族入侵,北方也因此长期陷入分裂和割据中,皇族纷纷难逃。琅琊王司马睿受东海王司马越委托,以安东将军都督的身份进驻建康(今南京)。也是

  • 北魏灵太后胡氏是什么出身?为权杀子的她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北魏灵太后胡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权之下无亲情”、“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两句话用来形容皇家成员的内部关系再合适不过。在皇家权力争夺战之中,父子成仇、兄弟反目、母子失和的现象屡见不鲜;但虎毒不食子,母亲为了权力害死儿子的现象却是少见。虽说少见但并非没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