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密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被乱箭杀死?

李密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被乱箭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1/20 3:47:59

说到李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武德元年(619年)腊月三十,是该年最后一天,过了此日,便是来年。长安城百官放假,沐浴更衣,喜迎元日。位于河南府洛阳城西南一百三十里的陆浑县邢公岘(读如显,小而高的山岭)上,寒风刺骨,乱雪纷飞,数十名身穿铠甲的行人急匆匆走在山间羊肠小道上。如果把羊肠小道比作一条长蛇,这帮行人恰好走在长蛇七寸上。抬眼望去,高耸入云的山峰间隙中露出阴暗的一片天。

忽然之间,山头鼓噪声大作,涌出无数士兵,个个张弓搭箭,对准道上之人。领头的将军大声喊道,叛臣李密,你已经被包围了,赶紧放下武器束手就擒,送你回长安,从宽发落。道上行人止住脚步,领头者正是大唐邢国公李密。李密一看走投无路,仰天长啸,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跟身边随从说,唐公之志在我,与诸君无涉。你们割下我的头颅献上,将功赎罪,免得跟我白白丢了性命。众人垂泣相拥,说道,臣等愿随魏公于地下。

言毕,李密亲随王伯当弯弓搭箭,向上射去,大喊,盛彦师,我先要你狗命。山头喊话的将军名叫盛彦师,时为大唐右翊卫将军史万宝副将。盛彦师举起盾牌挡住来箭,大喊一声,放箭。只见如雨乱箭向山间泼来,瞬间李密和王伯当被射成了刺猬。盛彦师再喊一声,杀。众人一起冲下了山,如虎入羊群,砍瓜切菜,没用多少功夫,将数十人屠戮殆尽。盛彦师割下李密和王伯当二人头颅,用木盒封了,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时人都将李密比作秦末与汉王刘邦争天下失败于乌江自刎的霸王项羽

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李密出身于声望盖天的关陇勋贵世家,曾祖为北魏司徒李弼,祖父为北周太保李曜,父亲为大隋上柱国李宽。李宽为大隋名将,骁勇善战,干略过人,李密自小耳濡目染,熟知兵书战略。及长,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兼济天下为己任。李宽死后,李密承袭了父亲蒲山公的爵位,当然也承袭了父亲留下的财产。但他“不为外物所累”,明白人一旦有了钱便会失去上进心,成为只会玩鹰走狗的不良青年,虚度此生。“乃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李密散尽家财,赢得了名声和人望,为他日后统领群雄聚集了良好的人脉。

李密第一份工作是太子杨广的带刀侍卫,时年李密二十岁。有一天杨广回府,恰好李密值班,李密额锐角方,瞳子黑白明澈,杨广见了,就问随从宇文述,这个黑色小儿是谁?宇文述说,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杨广说,这个孩子顾盼无常,一看就不老实,以后不要让他入宫侍卫了。宇文述说,遵命。

宇文述找了个机会跟李密说,李兄世代显贵,应该以才学显明当世,出人头地,怎么能靠给人当保安蹉跎岁月呢。干保安吃的可是青春饭,等你老了咋整啊。李密一听大喜,我早特么不想干了。于是以身体有病为由辞了职,闭门在家,潜心读书,人们好几个月见不到他一面。都说人穷就要多读书,人丑就要多读书,像李密这种响当当的高帅富都能潜下心来闭门读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给自己找借口不读书呢。

但是刚闭门死读书不行,还得经名师。读书千卷,不如名师一言。当时有个大儒名叫包恺,在缑山隐居授徒,李密闻名前往。他骑着一头大黄牛,牛角上挂着一个包袱,包袱中装着《汉书》,且行且读。半道遇见了越国公杨素,杨素看这个孩子不寻常,骑马跟在后面走了好长一段路,李密读书正酣,没发现后面有人。杨素看看差不多了,拦住问,你是谁家孩子,读书这么勤奋。

杨素权倾朝野,李密当然认识,赶紧下拜。杨素问,看啥书呢。李密说,《项羽传》。杨素跟李密唠了一会儿,李密谈吐不凡,见识卓越,杨素颇为感慨。二人分别后,李密入缑山,拜入包恺门下,学习《史记》和《汉书》,励精忘倦,很快成为同学中的翘楚,“交友必一时之俊,谈论必霸王之略”,不扯那家长里短的油腻闲话。

杨素回家跟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和才学远在你等之上,你该好好把握此人。杨玄感遂倾心结纳李密,二人结为刎颈之交。

此时的杨玄感已经有了不臣之意,私下跟李密说,皇上猜忌刻深,大隋朝眼看快要完蛋了。如果有一天群雄逐鹿中原,咱俩谁第一个扯起反隋义旗。李密说,决胜两阵之间,咋咋呼呼,吓得敌人闻风丧胆,我不如你。但要说招揽天下英雄为我所用,你不如我。

李密意思,杨玄感就如项羽,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但是不会驾驭群雄,所以韩信彭越陈平英布都跑到刘邦阵营去了。自己就像刘邦,擅长用人,不逞匹夫之勇,要当万人敌。

大业九年(613年),李密31岁,刚过而立之年。杨玄感趁着杨广东征高句丽,遂于黎阳造反,派贴身家僮把李密从洛阳招来,共商大计。李密说,我有三计,你看着用。上计就是带人长驱直入,在幽州截断杨广后路,不过半个月,杨广军粮必尽,其众自降,不战而擒。中计就是带领精锐轻骑,出其不意,直取长安,等隋炀帝回来,你据守函谷关,他也拿你没办法。下计便是就近攻占洛阳,只是洛阳易守难攻,时间一长,等到隋炀帝回来,你就完蛋了。

杨玄感说,你说的下计,恰恰是我的上计。文武百官都在洛阳,我打下洛阳,天下震动,望风披靡,必传檄而定,杨广即使回来,能奈我何。李密见杨玄感不听自己的,也没办法,跟亲信说,楚公“好反而不图胜”,造反就像玩票,一点不专业,咱们这帮人离死不远了。

又有人劝杨玄感称帝,杨玄感问李密,李密说,秦末陈胜想称楚王,张耳劝他低调点,陈胜就把他打发走了。汉末曹操想称魏王,荀彧劝他低调点,曹操就送个空饭盒逼他自杀了。现在我要是劝你低调点,我的下场恐怕就跟张耳荀彧一样了。

但是咱俩结拜一场,我也并非阿谀奉承之徒,还是有话要说。杨广正在回来的路上,四方勤王军队很快集结到位,洛阳久攻不下,你不赶紧身先士卒带人打下长安,还想着皇帝这种虚名,有啥用啊。

这次杨玄感听了,笑着说,还是咱们兄弟不见外,有话能直说。二人带领精锐赶紧往长安跑,后边宇文述和来护儿紧追不舍,至阌乡(函谷关下),追兵遂及,杨玄感战死,传授东都,李密亡命天涯。

李密一开始躲在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杨玄感一个亲戚家,不想被该亲戚邻居告发,被官府抓获。当时隋炀帝在高阳县(今河北保定),于是李密一行被押往高阳。李密在半道跟同伙说,吾等之命,同于朝露,若至高阳,必为俎醢。我们得赶紧想办法跑路,不能坐以待毙。众人说,谁特么不想跑啊,问题是怎么跑。

李密让其中一个同伙拿出老多钱,跟押送他们的使者说,我们快要死了,要钱也没用了,就留给诸位吧。只是临死前想吃一顿饱饭,剩下的全给你们。使者见钱眼开,同意了。路上双方逐渐熟悉,管理也就没那么严了。走到邯郸,半夜睡在村子里,李密等人被关押在一个农舍中。一伙人趁着看守不注意,偷偷把后墙挖开,跑掉了。

李密先往东跑了500里,投奔了山东平原县的义军头领郝孝德。但是郝孝德没看出他是个人才,对他待理不理,李密只好又向东跑了300里,投奔了在长白山(今会仙山)最早扯起义旗的王薄。王薄虽然能写出《无向辽东浪死歌》这样的杰作,可是打仗不是内行,被隋将张须陀揍得团团转。他也没把李密当回事,在山东待不下去,便往南跑到了江苏盱眙。李密觉得王薄不是成大事的料,没有跟着一起逃,而是一个人往南逃到了周口淮阳。这次出逃让李密尝遍人间疾苦,备遭饥馑,到了“削树皮而食”的地步。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沉痛领悟。李密万卷书也读了,无数人也阅了,也沉痛领悟了,明白潜龙勿用的道理,于是躲在淮阳一个小山村,化名刘智远,聚徒教授,当起了私塾先生。

教了几个月书,有一天大雨倾盆,李密给孩子们放了学,独自踱步到附近一家小酒馆,喝了二两空肚酒,就如浔阳楼题反诗的宋江一样,在酒馆墙上挥挥洒洒写下一首霸气十足的五言诗: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诗成,李密悲痛难抑,泣不成声。

就这几句诗,哪怕是个文盲听了,也能知道不是啥好话。于是好事者报告了淮阳郡太守赵佗,赵佗派县令捉拿,李密赶紧撒丫子往北又跑了200里,去雍丘(今杞县)投奔了当县令的妹夫丘君明。丘君明把他秘密安排到一个乡村里,没想到丘君明的堂侄丘怀义大义灭亲,直接跑到江都报告了杨广。杨广急忙下令梁郡通守杨汪(杨玉环高祖父)逮捕李密,李密命大福大,再次躲过一劫,可惜妹夫一家子被满门抄斩了。

李密又向北跑了300里,进入东郡(今滑县),结识了王伯当。王伯当是当地豪族,家大业大,觉得李密是关陇勋贵后裔,有志气有抱负,而且屡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遂倾尽家财奉李密为主。在王伯当辅佐下,李密上了瓦岗山。

当时的瓦岗寨跟王伦时期的梁山泊一样,就靠打家劫舍过日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论身穿衣服论称分金银,没有逐鹿天下的雄心。虽有徐世勣和单雄信两员猛将,却被张须陀打的团团转。本来小打小闹混口饭,没想到李密入伙,相当于劫了生辰纲的晁盖七人入伙梁山泊,必然会招来朝廷大规模征剿。毕竟李密是上了隋炀帝黑名单的要犯。翟让为了不惹火烧身,便把李密抓了起来,想把他交给张须陀。危急时刻,王伯当找到徐世勣,徐世勣劝说翟让,翟让方才收留了李密。

翟让跟李密说,想入伙可以,纳投名状啊。李密遂遣王伯当把附近的小股义军全部收服,并且将张须陀斩杀于阵。翟让一看,牛逼啊,果然名不虚传,方才重用李密。李密跟翟让说,大隋朝快完了,隋炀帝跑到江都去了,中原必然成为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咱们应该赶紧打下洛阳,再攻长安,廓清天下,“岂可求食草间,常为小盗而已”?翟让说,我就是个农民,没这么大志向(仆起陇亩之间,望不至此)。要不你在前面拼命,我在后面摘桃子。

李密说,没问题。

李密很快攻下兴洛仓,开仓放粮,远近豪杰纷纷来投,人数达到几十万,一时风头无两,成为当时势力最大的一支起义军。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35岁的李密被众人推为魏公,于巩县(距离洛阳80公里)设坛即位。李密登坛讲话,大风起于西北,多次差点把他吹倒。即位之后,有狐狸在附近向天嚎叫,李密听了,非常不痛快。

其实魏公跟魏王或者魏帝没啥区别,就是叫法不同而已。后来窦建德称夏王,王世充称郑帝,李渊称唐帝,薛举称秦帝,都一样。李密拜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其余封拜各有差。就是说,以前翟让是大哥,现在变成小弟了。

此时李密手下有三股势力。一是翟让的瓦岗寨旧部,徐世勣和单雄信统领。一是各路入伙的起义军,就是评书中说的“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各有统属,比如程咬金就是其中一支。一是杨隋投诚的官员,比如裴行俨(就是评书中的裴元庆)和秦琼以及罗士信(就是评书中的罗成)。就如宋江的梁山泊也是由这三股势力组成一样。

这么多五湖四海各怀心思的人聚在一起,李密就必须给瓦岗寨找一条出路,用以凝聚人心,否则便是乌合之众,走不了多远,就如宋江必须给梁山泊找一条出路一样。宋江的出路是招安,李密的出路是造反。他围了洛阳,写了《讨杨广檄》,历数杨广十大罪状,其中一句流传千古: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但是批判的武器毕竟不如武器的批判。牛逼吹的山响,打不过人家,屁事不抵。此时李密面临着跟当初杨玄感一样的选择。当初杨玄感黎阳起兵,围了洛阳,他劝杨玄感直取长安,杨玄感不听,身死名灭,他还怪杨玄感不听他的。现在他处在杨玄感的位置,也有人劝他,别在洛阳磨蹭了,赶紧去长安吧。打下长安,守住函谷关,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机不可失啊。洛阳是那么好打的?当年杨玄感已经给你试过了,行不通。

我们常说,“殷鉴不远”,就是说,别人的错误,我们不要犯。可是人生啊,真的很无奈。有时候明知道这是错误,你不犯也不行,因为没有其他路可走。李密跟进谏者说,我何尝想不到这一层,当年我就是这么劝杨玄感的,我亲眼看见杨玄感覆亡,有切身之痛,所以这事我比谁都清楚。

但是杨广在江都还有十万关陇骁果,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我手下这帮人,都是山东豪杰,他们的目标不是长安,而是洛阳。如果我不打粮草丰盈的洛阳,而跟他们说,弟兄们,咱们去长安吧,长安饭都吃不饱,西北风管够,谁跟我走啊。"诸将出于群盗,留之各竞雄雌,走则作鸟兽散",我也没办法啊。

我懂得世间所有道理,就是不能照着这些道理过一生。

很快李密打下黎阳,四方豪杰蜂拥而至,其中就有灭了他妹夫全家的淮阳太守赵佗。此时李密犯下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便是火并翟让。

翟让见自己曾经的小弟搞大了,也没啥,反正每天有肉吃有酒喝,没钱就跟李密要,活的逍遥自在,可是他的手下不干啊,这帮人老觉得李密的魏王是翟让让出来的,这个魏王理应翟让来当,李密就该打一辈子工,于是没事干就找李密麻烦。

有一次,翟让叫李密的元帅府记室刑义期赌博,刑义期有事去晚了一会,翟让大怒,咋地,看不起我,让人把刑义期拉下去打了个半死。还有一次,翟让跟李密的左长史房彦藻说:“你攻破汝南得到了不少金银珠宝,怎么只献给魏公,没献给我?要知道魏公还是我拥立的。”

这种小事一件两件,谁都能忍,毕竟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为了这点小事伤了兄弟和气。一旦多了,就如蚁穴溃堤,李密的随从跟他说,翟让很快就要对你下手,“毒蛇螫手,壮士断腕“,你不搞他,他就要搞你啊。李密最终下了决心,请翟让吃饭,席间将翟让杀死,徐世勣也差点被杀,幸亏被王伯当救了,单雄信跪地求饶。翟让死后,李密让王伯当、徐世勣、单雄信三人瓜分了翟让的势力。

火并翟让这事表面上看来并不大,但是影响很大。因为李密还没有完全组建起纯属于自己的嫡系力量,他还需要仰仗于徐世勣和单雄信这些翟让旧部给他撑场子。现在他把翟让火并了,却没有跟翟让旧部建立起更加亲密信任的合作关系,这为他日后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此时李渊也在太原招兵买马,蠢蠢欲动,准备攻取长安。李密和李渊在长安时也是老相识,互闻其名,就给李渊写信,李兄你也来洛阳吧,咱俩合伙把杨隋灭了,就如当年刘项合伙灭了暴秦一样。李渊也是老江湖,一看这信,差点笑死,还想忽悠我,没门。就跟李密说,李兄你放心打洛阳吧,打下洛阳,大隋天下就是你的。我老了,没那么大雄心壮志。我就想在太原养老,等你当了皇帝,封我个唐公就行。

于是李密专心死磕王世充,再无西进之意。死磕王世充同时,他还跟弑杀隋炀帝北上的宇文化及干了一仗,宇文化及带领的便是当时天下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关陇骁果。最终二人两败俱伤,宇文化及被窦建德灭了,李密跟王世充决战,关键时刻单雄信临阵倒戈,李密一败涂地。

李密当时手下还有两万人,就想着去黎阳投奔徐世勣,准备东山再起。但是随从说,当年火并翟让,徐世勣差点被杀,现在咱们困穷去投,这不是自寻死路么。单雄信和徐世勣翟让是铁杆兄弟,单雄信投奔了王世充,徐世勣还可靠吗?

李密于是带着残部投奔李渊,李渊跟他兄弟相称,封他为邢国公,还把表妹独孤氏嫁给了他。独孤氏是李渊母亲独孤氏的弟弟独孤陀的女儿。李密一开始很高兴,但是很快就不高兴了。因为他的旧部纷纷被李渊重用,比如魏征,马上投靠新朝,毛遂自荐,跑到黎阳,劝徐世勣投诚李唐,立了大功。自己越来越没人理,心里很不平衡。

恰在此时,有消息说,好多被迫投降王世充的瓦岗旧部比如秦琼程咬金罗士信等人不想跟着王世充干,想投奔李唐。李密于是跟李渊说,我去招降他们,李渊同意了,李密走到半道,李渊又反悔了,让李密赶紧回长安,李密不想回去,遂反,便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当如雨乱箭落到身上,李密想起了尚未出嫁的小女儿。李密有两个孩子,长子在自己追随杨玄感叛乱时被杀,唯有小女幸存,一直被人暗中抚养在长安城。自己入长安后,方才与小女相认,没过半年,李密再出长安,小女牵着他的手问道,阿爷,你何时归来?李密摸着小女的头说,孩子乖,不要担心,我去去就回。没想到自此一别,便是永诀。他最后想,我的女儿会嫁给什么人呢?

李密死后,徐世勣和魏征将其风光大葬,备君臣之礼,三军皆缟素,葬于黎阳山南五里,坟高七仞。魏征亲自写了慷慨激昂的《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中有“始先鸣于大树,终垂翅于群孽”,“怀渔阳之愤愤,耻从吴耿后列;同淮阴之怏怏,羞与绦灌为伍”,“阴陵失道,讵展拔山之力;骓马不逝,徒切虞兮之歌”等句,堪称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能力如何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一直打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刘备为什么不杀诸葛亮,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谁

    你真的了解诸葛亮打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很多人通过小说或电视剧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他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当初他在军事这方面的才能,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会否定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当初刘备会三次来访诚心邀请他出山。的确,自从刘备用诚心打动了他之后,诸葛亮就已经下定决心,之

  •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 刘备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郭嘉和诸葛亮谁才是高,刘备得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没有得天下,刘备卧龙凤雏都得为什么没统一

    对蜀汉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在那汉末,一代隐士有着"水镜先生"美称的司马徽先生就曾对先主玄德如此这般道:"卧龙凤雏都乃难得的大才,二人若能得其一者,便可安定天下!",从此“卧龙凤雏”之名千古家喻户晓,刘备尽将二才招到蜀汉的麾下。他能就此“安天下”么?让我

  • 上官婉儿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她为什么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官婉儿为何被杀,上官婉儿的感情经历,上官婉儿最后报仇了吗

    说到上官婉儿,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中宗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傍晚,华灯初上,暮色苍茫,临淄王李隆基一身便服,在道士冯处澄掩护下,来到长安城北西内苑总监廨舍中,静待时机。黄昏,黑压压一片明甲执戟的禁军聚集在玄武门外,肃然而立。午夜,长安城上空忽

  • 王世充生平最大的败仗是什么?他还经历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英雄王成没有牺牲,历史上有王世充这个人吗,美国最大的败仗

    说到王世充,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十五,这天是道教中元节,地官清虚大帝生日。每年是日,大帝都要巡游人间,找到罪大恶极之人,教诲他们改过自新,因此也叫赦罪日。这天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相传佛陀有个徒弟目连僧,其母不信佛,还谤佛,死

  • 王勃的一生经历过哪些事?最后竟然不慎失足落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勃的千古名句,王勃最后一篇文章,王勃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说到王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六月仲夏,淫雨霏霏,连日不绝。从交趾回广州的窄小渡船在汹涌的浪涛中宛若一片秋风中飘零的落叶,随浪起伏。一个神情忧郁的年轻人站在船头,面色苍白如雪。他的名字叫作王勃,刚去探望担任交趾县令的父亲,正在

  • 诸葛亮临死前计策到底有多厉害 千年以来至今无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晚年屡战屡败,诸葛亮的三个计策,诸葛亮留下的13个预言是真的吗

    对诸葛亮计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历史,诸葛亮是蜀汉的一代贤相,更是刘备托孤的老臣,刘禅依赖的柱石。关于他的传闻,只能用智慧超群来形容,自从追随刘备之后,可以说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六出祁山,也是为了匡扶汉室的忠心,无奈诸葛亮最终还是逃不过宿命,病

  • 春秋时代最强军神:被诸葛亮奉为偶像的军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之前的军师是谁,我心目中的偶像诸葛亮500,军师联盟有诸葛亮吗

    先轸他的一生纵横战场未尝败仗,在三场大战城濮之战、崤之战和箕之战中均是大胜,但是最后因为过于自责而卸掉头盔铠甲,单人匹马杀入狄人的阵中战死。兵法祖师网络配图先轸,今山西人,春秋时期晋国名将、中国兵法的祖师爷,著有《孙轸》五篇(已失传),正是他,奠定晋国之两百年春秋霸业。《史记》中并没有为他列传,《左

  • 雍正帝如何批示下属:朕之亲切宝贝尔等好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给怡亲王的朱批,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什么意思,阅示和批示

    核心提示:而当喀尔喀副将军策旺扎布等人上奏问候皇帝平安,却得到雍正帝的亲切关怀:“尔等如此使朕畅快,何疾不治,何病不除?朕躬甚安,已痊愈。朕之亲切宝贝尔等俱好么?”近年来,随着清代宫廷戏和“清穿”网络小说、电视剧的盛行,让一向神秘莫测的清朝皇帝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清世宗雍正帝更是时下各种题材的

  • 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真的是被太宗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宋仁宗和八王赵德芳关系,赵匡胤为什么不传位给赵德芳

    赵德芳(公元959年-公元981年),北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也是如今各种影视剧中八贤王一角的原型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976年,这一年赵德芳18岁。论制需出阁受封,也就是要开始受职办事了。当时,赵匡胤授他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等职。没多久,宋军又扩展了疆土,皇帝大喜,又封给自己众儿子一些领地,赵德

  • 儒雅正气的八贤王赵德芳的金锏是谁赐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赵光义封赵德芳为八贤王,八贤王赵德芳有几个儿子

    在关于杨家将、包拯等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八贤王赵德芳这么一个人物。他风趣幽默,儒雅正气。经常在忠烈之士收奸臣排挤陷害时,挺身相救。让人们十分喜爱这个人物角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除了影视剧作品,八贤王的角色,也出现在一些古典名著之上。其中描写的最为生动的,以《三侠五义》为最。在其中将八贤王手持金锏,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