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乾隆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的用意

揭秘:乾隆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的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65 更新时间:2023/12/13 19:55:44

导读:在颐和园中,湖光山色、亭台楼阁美不胜收。而坐落在万寿山西麓岸边、昆明湖西北部水中的石舫更是格外引人瞩目。据悉,此石舫乃是乾隆皇帝所建。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建造一个石船呢?他这样做又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呢?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漪园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着名的“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也将清漪园付之一炬。佛香阁、排云殿等建筑均遭到严重破坏,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石舫舱楼也被全部焚毁。

网络配图

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独特的一种水上建筑,它的建筑外形和内部结构都与舟船极为相似,故称之为“舫”。这种舫式建筑不仅可以丰富园林中的景致,还可以供人们在舫内游玩宴饮,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舫的下部船体通常以石头筑砌,上部船体为木制结构,整座舫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歇山顶,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中舱内往往有一堂隔,以分作内外两舱。尾舱两层,登楼可极目远眺;船头一侧通常置石条仿跳板,以供人们借此从池岸登船。颐和园“石舫”堪称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镌刻有砖雕装饰,整座石舫既精巧华丽,又不失典雅恢宏的气势。

不过,乾隆皇帝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并不单单是因为对“舫”情有独钟,而是还别有一番用意,这在他的《御制石舫记》中即可以看出:“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为建石舫,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

“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

载舟昔喻存深慎,盘石因思奠永安。”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建“舫”之初衷,其实是想借用古训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来告诫后人“水不能覆”,并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训典出《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

网络配图

鲁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在《荀子·王制篇》中也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颠覆于水中。唐代政治家魏徵在贞观初年,曾多次劝唐太宗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并引《荀子》语,谓君似舟民似水。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网络配图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更进一步强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乾隆皇帝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可谓寓意之深。

遗憾的是,这艘大“石船”建成不到百年,就被千里迢迢乘着坚船带着利炮而来的英法侵略者所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石舫重建时,按慈禧意图,原为古建筑形式的舫上舱楼改建成了西式舱楼,取名清晏舫,取海清河晏、江山太平之意,石舫成了慈禧太后赏览风景和饮宴的地方。

然而,祈望清王朝如磐石永安之梦终究被历史的滚滚车轮碾碎了,颐和园这艘大石船不仅见证了清王朝的覆灭和历史的沧桑巨变,更证明了只有政治清明、吏治廉洁、百姓拥护才是国家百世不移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兴旺的不朽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枭雄曹操一生的女儿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董卓的女儿,刘备女儿,曹丕有几位夫人

    根据相关史书和资料记载,曹操一生共有7位女儿,分别是曹宪、曹节、曹华、安阳公主、金乡公主、清河长公主等等。图片来源于网络曹宪长得漂亮,后来和曹节、曹华一同进宫服侍汉献帝刘协。曹宪被封为贵人,曹节被封为皇后,曹华被汉献帝封为贵人。后来,曹宪去世后,追封曹宪为汉献帝皇帝,并且将曹宪和汉献帝刘协葬在一起。

  • 三国本领高强的常山赵子龙有没有打过败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常胜将军赵子龙,五虎上将常山赵子龙还有什么,形容本领十分高强

    赵云又名赵子龙,东汉末年时期三国的一个重要将领。赵云是一个英俊潇洒,本领高强的将领。赵云在接到诸葛亮的指令后,同邓芝一同配合诸葛亮来进行围攻曹操的阵营帮助诸葛亮来占领祁连山。图片来源于网络然而起初派给赵云的物力人力资源就很少,又遭到了曹操阵营的攻击,自然围困曹军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了,所幸赵云十分机智,

  • 战功累累的东汉贾复开创中国最早的指腹为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豪门第一婚宠,指腹为婚的军婚,张中丞传后叙守一城是哪个城

    东汉贾复,别名贾君文,字君文,出生于公元9年,他是南阳冠军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邓县西北人。贾复是东汉时期的一名开国将领,在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三位。图片来源于网络贾复出身文人,在新朝末年时加入绿林军队,做了刘秀的部下,后跟随刘秀出战攻邯鄣、破邺城、召陵、新息等地,一生战功显赫。建武三年,也就是27年

  • 汉光武帝刘秀用了什么方法使岑彭归顺于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刘秀如何对待功臣,光武帝刘秀是谁的儿子

    岑彭马武都是东汉时期的军事家,且都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人物。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岑彭早年是在自己的家乡新野的棘阳当县长的,后来朝廷动荡,政权发生改变,岑彭被任命为归德侯,在刘縯手下做事,逐渐被升为大司马、都尉、太守。图片来源于网络建武元年即公元25年的时候,岑彭又归到刘秀帐下做事,被任命为刺奸大将

  • 三国最忠肝义胆之人 比关羽还让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忠义的句子,关羽最怕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诗

    到三国最忠肝义胆之人,相信大家都会和小编一样,想到的是关于 ,关羽是出了名的义薄云天,肝胆相照,不过要说谁是三国小说里第一义士,恐怕关羽还真不能拔得头筹,但是,这里要说的是,三国最忠肝义胆之人非关羽!那么比关羽还让人佩服的人到底谁呢?他又何以让关羽甘拜下风?网络配图在三国小说里比关羽还忠肝义胆之人,

  • 太平天国灭亡 洪秀全儿子的供词让世人瞠目结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义和团和太平天国,太平天国13王的下场,洪秀全挫骨扬灰

    1862年5月底,曾国藩挥军进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几十万人互相厮杀,激战两年,于1864年7月19日,湘军一鼓作气,用炸药炸裂了天京城墙,汹涌而入。洪秀全已死,十六岁的洪秀全儿子幼天王几经逃窜后最终落入清军手里,还妄想着可以“坦白从宽”,先后写了八份乞命求饶的亲笔供词。这些供词述说了太平天国南京生

  • 清朝大贪官和珅:史上有钱的官究竟有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2014和2015这两年我国查出来不少贪官,这些人都是拿国家的钱为自己办事,丝毫不为人民群众着想,这些人都是民族的罪人。这些人有一个非常的有名的前辈,谁啊?“王刚老师?不对,那是和珅,王刚是演和珅的。”对,就是和珅。和珅可是历史上有名的贪官。他,据说他所贪污的财产折合人民币有2750亿元。你想想在那

  • 揭秘康熙为什么让这个功臣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挖过慈禧墓的人到最后怎么了,清朝24功臣图,慈禧墓开棺栩栩如生真的吗

    这名汉宦名叫周昌,字培公。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被炒得火热。事实上,周培公并没有那么热,而是很冷。网络配图周培公是荆门人,其父母死于明末李自成军攻荆门。清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举进士,入翰林院授庶吉士。康熙十四年(1675)七月入兵部,次年随振武将军吴丹入潼关,因献计有功,以七品官录用,遂为图

  • 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对历史作出杰出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朱瞻基之后的皇帝,朱瞻基与孙皇后的爱情,明宣宗朱瞻基的孙皇后

    明宣宗朱瞻基是汉朝的第五个皇帝,他的皇位之路非常顺利,因为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受祖父朱棣和父亲明仁宗的喜欢,朱棣还在世的时候就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图片来源于网络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的重视,

  • 刘备是怎样得到民众的支持的?他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之所以成功原因,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刘备原来是干什么的

    刘备感动的人实在太多了,刘备为救陶谦的徐州,问公孙瓒借赵云,事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为别”,此时的赵云,得不到公孙瓒的重用,只是一岌岌无名的部将;而刘备,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已闻达于诸侯。这一“执手挥泪”,赵云从此死心塌地,致死方休。网络配图隆中请诸葛出山,诸葛三分天下大计一出,刘备知道终于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