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戊戌变法疑云:光绪支持变法只是为自己的皇权?

戊戌变法疑云:光绪支持变法只是为自己的皇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74 更新时间:2024/1/14 19:04:25

在甲午战后,国家面临危机之秋,光绪皇帝的思想受到刺激,逐渐在封建主义思想营垒中发生了摇动,对他们统治人民的“祖宗之法”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也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了。他力图探索新的统治妙方——学习外国,“发愤为雄”,对他们统治下的中国进行一些改革以求振作,逐步成了他思想中的一个新趋向。光绪在清廷统治集团内部,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变法维新。

在推行变法新政期间,光绪依据康、梁等改良派人士的意见和要求,通过发布上谕的方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这对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意义。

网络配图

这是一般来说,人们对于光绪皇帝的评价,认为光绪皇帝是清后期难得的改良人物,大家甚至惋惜光绪的早死还有囚禁,对于戊戌变法仅维持103天感到惋惜,我们抛开戊戌变法先不说,但是我们这里要问一下,光绪真的是要支持戊戌变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吗?

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们要从戊戌变法的内容经过说起。

首先来看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内容比较多,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多个方面,我们这里只看政治,因为其他的方面对于皇权的影响不大。

(1)开放言路。光绪皇帝下诏,允许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可以上书,通过本衙门的“堂官”(首长)代传。普通百姓可以到都察院呈递;

(2)精减机构。撤销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内外章奏)等六个衙门,各省也要做相应精减;

(3)任用新人。维新派杨锐、刘光第、谭嗣同都被光绪任命为“军机衙门章京上行走”(秘书),参与新政。

(4)仿效康熙乾隆时的旧制,在紫禁城内开“懋勤殿”,使之实际上成为皇帝与维新派讨论制度改革的机构(未能实行)。

这是戊戌变法政治方面的四条主要内容,我们在这里看到,根本没有涉及到对于皇权的限制,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由于慈禧守旧派的阻止,但是限制皇权与大臣们关系不大,甚至与慈禧的关系也不大,因为限制的是皇帝的权力,而且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对于变法不支持,多一条少一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说明,光绪皇帝从心底里是不愿意的,那么其他的比如开放言路、任用新人,这些可都是在培养自己的班底,开放言路,那么所有人都可以上书,就不用经过朝堂了,慈溪垂帘听政或者说训政也就无从谈起,任用新人就是为了用听自己话的人与不听自己话的大臣们对抗。

网络配图

我们在来看看当时的背景,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光绪皇帝始亲政。这与其说是光绪帝亲政的开始,倒不如说是慈禧太后通过训政的方式为其日后归政于光绪帝而铺平了一条能够长期对皇帝加以控制的通道。为了归政后更有效地控制载湉,慈禧太后把自己的内侄女都统桂祥女叶赫那拉氏给载湉做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后。

也就是说,光绪皇帝在1887年虽然开始亲政,但是大权依然把握在慈禧手里,光绪依然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在光绪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光绪要夺回权力的念头也正就逐渐萌芽并快速生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也就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时候,光绪已经亲政了11年了,这11年只是做了傀儡皇帝,但是光绪却没有任何夺回权力的机会。

但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给了光绪机会,那就是他们极力要求变法,这让光绪皇帝认为这是夺取权力的唯二机会,为什么说唯二呢?因为还有就是等慈禧太后死,或者老死或者杀死,反正其他机会基本上胜算不大。

网络配图

在变法过程中,光绪皇帝以阻止变法等理由,1898年9月4日,光绪下令将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礼部六堂官革职。这些人要么是慈禧的人要么是守旧派,诸如种种还有很多,其实光绪皇帝是在夺回自己的皇权。还有在变法过程中,曾跟维新派商量要软禁慈禧太后,但是由于没有军事力量,最后失败,这也说明了其实,光绪皇帝也是想借戊戌变法来夺回权力,如果戊戌变法成功,慈禧被软禁,光绪皇帝会不会实行君主立宪呢?这可就很难说了,刚刚尝到权力的滋味,就要限制,小编认为不大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代名相李斯为何要伪造遗诏,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斯为何焚书坑儒,雍正篡改遗诏,李斯为秦相翻译

    作为辅佐秦始皇开辟千古第一功业的一代明相,在临危受命时却改了始皇帝的遗诏,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私欲太重。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斯秉承了是法家治国,这与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治国方略不谋而合,所以其能在大秦一统天下时一展所学,终成就位极人臣的功业。但始皇帝指定的

  • 刘聪的皇后靳月华,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启有几个儿女,刘启是窦太后亲生的吗,皇帝刘聪大约三十多岁继位

    你知道靳月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嘉平四年(314),那个秋高气爽的晚上,和姐姐靳月光一起被召进宫的,还有妹妹靳月华。靳月华姐妹,都是护国军靳准的女儿,据史载:姐妹俩“皆国色也。”妹妹月华略微年幼,也生得更加娇嫩可爱。建元元年(315)三月,刘聪封靳月光为上皇后,月华为右皇

  • 夷陵之战时刘备有多少人马?真的是70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70万大军是真的吗,刘备夷陵之战有70万吗,三国夷陵之战刘备死了多少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夷陵之战时刘备有多少人马,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三大战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夷陵之战作为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大战,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关于刘备出征军队的数目一直都是一个谜团,在三国志中虽然有记载,但也没有明确到具体数字,所以后世人们众说纷纭,都说不准当时在夷陵大战时

  • 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就轻易被崇祯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朝太监,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了,崇祯如果不杀魏忠贤

    崇祯的招数很简单,就是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通过麻痹魏忠贤,逐渐更换宫中侍从和禁卫军,耐心等待时机,以阉党内讧为突破口,一举拿下魏忠贤。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与其对食的客氏人称“老祖太太千岁”。魏忠贤的生祠遍布天下,佞臣们对着他的塑像顶礼膜拜,熹宗下令不要称呼魏忠贤名字。只以“厂臣”呼之,甚至在诏书

  • 刘聪自创了怎样的后宫政策?他是如此设立那么多的皇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式家长天赋继承规则,立子杀母是谁提出的,自创

    你知道刘聪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故事还是要从汉国建立说起,刘渊建立汉国后,不久去世,传位刘和。刘渊去世,刘聪长兄太子刘和即位。刘和是个多疑且软弱无能之人,本就忌惮刘聪的势力,再加上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的挑唆,于是想要消除诸位王爷的势力。但天不如人算,刘聪知道自己兄长的习惯,

  • 三国历史上,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如果蜀国不失荆州会怎样,历史上的蜀国公,历史上有蜀国吗

    首先我认为关羽并不是传统上人们认为的大意失荆州,赤壁之战后,荆襄九郡是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的,刘备夺取西川时因庞统中箭而死,只得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带领大队人马入川作战,只留下关羽镇守占据的荆州五郡(南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其中南郡是刘备向东吴借的。刘备得到西川后,将长沙、桂阳两郡还

  • 乾隆的情感生活是怎样的?他的三位皇后分别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香妃和乾隆的爱情,乾隆情史,乾隆和他的后妃们

    你知道乾隆的三位皇后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乾隆作为清朝最后一位具有杰出贡献的皇帝。其整顿内政、四拜祖陵、六下江南又兴修水利,开矿补耕,多措并举。多次平定叛乱,整顿吏治。在政治方面颇有建树,同时其本人又博学多才,又积极推进编著书籍,其对于中华文化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封建

  • 揭秘:三国历史上的田丰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田丰简介,三国李丰结局,田丰袁绍

    袁绍要是肯听谋士田丰的话,就算不能击败曹操,也能守住河北之地。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袁绍手底下的军师谋士挺多,但真正能用的大概只有三个人,田丰、沮授、荀谌。这三个人相当于曹操手下的郭嘉、荀攸、荀彧。田丰在袁绍阵营中的水平,大致相当于是曹操阵营里的“鬼才”郭嘉。不

  • 康熙继位后,他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乾隆雍正顺治是什么关系,雍正是如何对待几个兄弟的,康熙的兄弟最后的结果

    康熙与他的儿子雍正通过“九子夺嫡”争权继位不同,他是在太皇太后孝庄的扶持下平稳继位,不涉及兄弟争权,而且康熙继位后一直树立以宽厚仁君的形象,因此他不可能像儿子雍正那样残酷打压兄弟们。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是历史上对待兄弟比较好的皇帝之一康熙的老爹顺治虽然24

  • 乾隆帝共有几位皇贵妃?她们分别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乾隆一生有多少个妃子,纯悫皇贵妃,乾隆的五位皇贵妃分别是谁

    你知道乾隆的皇贵妃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乾隆皇帝的五位皇贵妃呢,两位是生前就有封号。三位是死后追封。慧贤皇贵妃高氏(?——1745)大学士高斌之女,原为包衣,后入满洲镶黄旗。雍正年间选为四阿哥弘历使女;1734年,雍正帝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宝亲王侧福晋。1735年封贵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