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见深的生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她为何会招人嫌弃

朱见深的生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她为何会招人嫌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1/29 3:49:20

还不了解:朱见深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宪宗朱见深的生母为何招人嫌,她究竟做了哪些恶毒的事情?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明代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生母为周氏。为什么周氏会被后人评价为“恶毒”呢?一起来看看。

后宫领军人物,钱皇后和周氏

据《明书》记载,英宗朱祁镇的后宫除了皇后钱氏、贵妃周氏外,还有其他十九个妃子,钱皇后一生无子,周氏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下皇长子朱见深。所以,在宫里,地位、身份贵重的也就钱皇后和周氏。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也先俘获,孙太后下诏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改年号为景泰。周氏一跃成为太子生母。

当时明代还有殉葬制度,皇帝驾崩后,除中宫皇后和太子生母外,所有妃嫔无论生育与否,都要殉葬,只有皇帝或太后特旨赦免的个别妃嫔,才能免死。如仁宗朱高炽的郭贵妃,出身名门,育有三个亲王儿子,仁宗驾崩后,还是被迫殉葬。

周氏在没有了殉葬的担忧后,开了作妖的人生,特别是在英宗二度登基及英宗驾崩后,一再破坏破坏礼法与英宗的遗愿、排挤并欲取代钱皇后的嫡后地位。

撬钱皇后墙角的周氏

正统七年(1442年)春,十六岁的钱氏被张太皇太后选中。钱氏的册后仪式,是明王朝有史以来皇帝的第一次初婚仪式,极为隆重。虽然两人的缔结是奉太皇太后之命,但这对少年夫妻感情深厚。英宗多次想给钱氏家族爵位,均被钱皇后拒绝,她不愿自己的家族无功受禄而损害丈夫的“英主”声誉。钱皇后此举深得英宗的敬重和宠爱。

钱皇后大婚后一直未能孕育儿女,但英宗一直耐心地等待钱皇后怀胎的消息,因为他害怕如果传位给庶子,会导致钱皇后最终走向胡废后(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因无子被废)的结局。然而中宫的喜讯还未等到,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钱皇后立马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底交给朝廷去赎人,还日夜跪在佛像前祈求上天的眷顾,她的一条腿因此冻残,还哭瞎了一只眼睛。

一年后,英宗终于回来了,但被代宗软禁于南宫。软禁期间,缺衣少食,钱皇后一边百般宽慰迁就丈夫英宗,一边拖着病体带领南宫中的嫔妃宫女赶制绣品,以此换些食用。在相依为命彼此慰藉中,度过了漫长的七年岁月。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南宫复辟成功,英宗重登大宝,当然也就要再次册立皇后。此时的周氏出来作妖了,她想效仿婆婆孙太后母凭子贵正位中宫的做法,授意太监蒋冕向孙太后进言:“钱皇后既无子又残废,不合适当皇后,应该让周皇贵妃升为皇后,才不失大明王朝的面子。”孙太后听了也觉得有道理。

英宗听说后大怒,将蒋冕贬斥,钱皇后仍然位列中宫。周氏的第一次作妖以失败告终。在丈夫的庇护下,钱皇后重新开始了她与世无争的皇后生涯。于是,周氏对钱皇后怀恨在心。

儿子登基后大肆作妖的周氏

英宗朱祁镇驾崩前,特别面嘱朱见深,“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尽管这样叮嘱了,但英宗仍不放心,担心儿子会屈服于周氏的意志而不孝钱皇后。于是他又紧拉着大学士、顾命大臣李贤的手,反复叮咛:“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并令李贤将这句话添在遗诏上。

朱见深即位后,要尊嫡母钱皇后和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当时一个名叫夏时的太监为讨好周氏,传谕独尊周氏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两位太后并尊,并给钱皇后格外加上尊称以便区分。于是,钱皇后被尊为“慈懿太后”,周氏被尊为“皇太后”。周氏对此也只能干生闷气。

此外,周氏还大肆封赏自己母家,追封父亲周能为宁国公,封自己的兄弟周寿、周彧分别为庆云侯、长宁伯。

周氏做的最令人不齿的事情是不让帝后合葬。钱太后去世后,按照英宗的遗嘱,她应该是唯一一个能够与英宗合葬的女人。然而钱太后刚死,周氏就坚决反对合葬之说,遭群臣反对后,最后双方妥协,两宫太后一并合葬。

于是,周氏就在墓穴上动歪脑筋。由于当初为英宗建陵时没有预留皇后合葬的位置,因此在新建墓穴时,周氏暗中授意经办此事的太监,将钱太后墓穴的那条隧道故意挖错,不但与英宗墓室方向错开足足数丈之远,而且在中途就把隧道堵住。而留给周氏的石穴则刚好相反,有一道宽敞且直通英宗墓室的隧道。周氏此举不但违背了英宗的遗愿,还让一对生前恩爱的夫妻死不能同穴。除此之外,在供奉历代帝后神位的奉先殿内,周氏也不允许摆放钱太后的牌位画像。

周氏为取代钱太后在英宗身边的地位而出尽损招,最终也只留下这么一个恶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康: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三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康,东汉宗室,东汉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所生第三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受封为王建武十五年(40年)封为济南公,建武十七年(42年)进爵为王,建武二十八年(53年)到封地就国。建武三十年(55年),朝廷将平原郡的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

  • 刘辅:汉光武帝刘秀的次子,郭后被废后改封为中山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辅,东汉宗室,东汉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所生次子,建武十五年封右翊公。十七年,郭后被废为中山太后,因此改封刘辅为中山王,同时享有常山郡。二十年,又改封为沛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建武十五年(公元40年),刘辅受封右翊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

  • 刘疆带来了哪些影响?史籍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海恭王刘彊(“彊”同“强”,25年—58年),东汉开国太子,光武帝刘秀长子,母为废后郭圣通。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二年(26年)册立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生母被废,他审时度势,于两年后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封为东海王。永平元年(公元58年),去世,

  • 孙权对陆逊为什么那么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对陆逊为什么那么残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陆逊也能称之为是东吴时期的一大人才。在最初之时,孙权十分的信任陆逊,不仅给了他极高的权力,还让他辅导了皇子们。甚至孙权还将自己的印信都放到了陆逊的府中,这第一是信任陆逊,第二则是让他方便行使权力。但两者这么好的关系,却随着孙权的

  • 刘疆: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子, 生母被废后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秀为什么传位给刘庄,光武帝刘秀哪个儿子继位,郭圣通跟刘秀有感情吗

    东海恭王刘彊(“彊”同“强”,25年—58年),东汉开国太子,光武帝刘秀长子,母为废后郭圣通。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武二年(26年)册立为皇太子。建武十七年(41年)生母被废,他审时度势,于两年后主动辞让太子之位,封为东海王。永平元年(公元58年),去世,

  • 朱佑樘作为明朝不可多得的贤君 朱佑樘为何会宠幸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孝宗朱佑樘是明代少有的贤君之一,他为什么也会宠信宦官李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孝宗朱佑樘,明代的第九个皇帝,十七岁即位后,他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努力扭转了父亲宪宗朝时期遗留下来的腐败状况,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开创了明代中期的“弘

  • 北朝皇帝要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北朝皇帝要灭佛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西晋天亡后,一向被视为代表中原文化正统的晋朝上层贵族大批南渡,在江东建立了东晋政权;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这些国家的君主多崇信佛教,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大多在文化上相对落后,自身并没有深厚的传统与强大的信仰;另一方面

  • 宋朝为什么会出那么多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为什么会出那么多奸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好人坏人的分别。同理,只要有朝堂,就会出奸臣和忠臣。我们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里,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可以,总会能在那帮如过江之鲫的官员们找出奸臣来,而且这帮人的数量还不算少。在每一个封建王朝的几百年寿命里面,总有那

  • 司马懿以一人之力熬死曹家三代人 司马懿造反的心是怎么出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懿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他的反叛之心,是从何时开始的?司马懿这个人,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西晋王朝的奠基者”。这句话,点评的相当到位。什么叫“奠基者”,就是大楼还没盖,领导先过来撂一锹土,证明这个大楼,是在领导的亲自带领下完成的

  • 朱元璋为什么立庶出的朱允炆为太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为什么立庶出的朱允炆为太子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和清朝对继承人母族势力看法理解截然不同,明朝自从朱允炆开始之后的皇后基本没有过强的娘家势力。也就是说明朝皇后除了太祖和成祖外基本出身都不高,外戚干政的事情基本没有发生。清朝却正好相反,清朝最看重继承人的娘家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