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墓之谜:揭秘武则天无字碑无字原因(图)

武则天墓之谜:揭秘武则天无字碑无字原因(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2/3 23:43:35

导读武则天无字碑为什么无字呢?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民间也有很多关于无字碑无字的说法,其实武则天无字碑上是准备刻上字的,字格都已经打好,只是后来斗转星移,恩怨是非。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民间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字所能表达。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皇后开始,到公元705年被迫退位,前后参与和掌握最高权力达五十年之久。如果从唐高宗死时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在政治上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一,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第二,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第三,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第四,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处于最低处。第五,在其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职是之由,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武则天有可以肯定的地方,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武则天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在处理唐高宗去世前后的复杂局面中,她表现了不平凡的个人才干;就“纳谏”和“用人”这两点,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士,为之赞叹不已。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也曾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被迫交出权力,还政于唐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还有几种说法认为:

一是,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对武则天无法称谓,是称武则天为先帝呢?还是称其为太后?

二是,唐中宗虽然是武则天的儿子,却曾被废而复立,因而心怀嫉妒,在李唐朝中插进一个21年的“武周”更是奇耻大辱,为了雪恨,故意立碑,让她难堪、出丑。

三是,如何撰写碑文,评价武则天,一直争论不休,由于没完没了,那碑就始终空着。

这三种说法可信之处在于,帝王一般不会死前下诏对如何撰写碑文评论自己发表意见的。

还有一说,武则天离世后,政局动荡,无人过多关注,待人们重新关注,他的那段历史早已众说纷纭,真假难辨。

前段时间,陕西文物研究所在一次考查时,无意间发现在无字碑的阳面,从上到下刻满了方格子,经考证,这些并不是后人刻上去的。这些方格子每个长4厘米,宽5厘米,排列整齐。只有一种可能,它们就是当初准备在石碑上刻字用的,而且已经准备好了碑文。根据留在碑面上的格子计算,碑文大约有3300多字。那么,为什么已经准备好的碑文没有刻在石碑上呢?

历史学家做出了这样的推测:武则天生前已经撰写好了碑文,并交给了李显,武则天叱咤风云几十年,但“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让位给李显,将国号“周”恢复为“唐”,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却长期在惶恐中度日,重登皇位后虽然不能发泄憎恨,但也讲不出对母亲歌功颂德的好话,只好不说不刻,为武则天留下了一块无字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武大郎怎么死的:被潘金莲毒死还是西门庆踢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武大郎心窝中了西门庆一腿后可能发生脾包膜下破裂,随后潘金莲灌他喝砒霜时骑在他身上,挣扎之间导致包膜破裂大出血,武大郎迅速死于失血性休克。原题:《武大郎被砒霜毒死?或因中西门庆一脚脾破裂死亡》 武大郎心窝中了西门庆一腿后可能发生脾包膜下破裂,随后潘金莲灌他喝砒霜时骑在他身上,挣扎之间导致包膜破裂

  • 朱元璋结发妻子马皇后简介 明朝后宫第一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马皇后,名秀英(1327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她,是仁慈、善良、俭朴、爱民的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她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马秀英——马皇后。马秀英原名并不是她的本姓,

  • 孝庄文皇后简介 孝庄皇后为何嫁给姑父皇太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孝庄文皇后,博尔特吉尔特氏,孝端皇后的侄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后。她尽心尽力的辅佐了三代帝王,也是历史上少见的。关于孝庄的点点滴滴、是是非非又岂是世人可以轻易道尽的,不管怎样孝庄对清朝的贡献是不可否定的。孝庄文皇后自幼清新脱俗,才貌出众,沉着而果断,可以堪称为女子中的典范。1625年,年仅1

  • 孝端文皇后简介 皇太极的皇后哲哲为何没徽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博尔济吉特氏姑侄三人共侍一夫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传奇,而孝端文皇后作为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她的地位是不可挑战的。孝端文皇后对清朝的贡献不及孝庄文皇后,皇太极对她的宠爱也不及海兰珠,她的名声似乎远远小于孝庄文皇后和海兰珠,但她的温柔

  • 三国文昭皇后甄宓简介 甄氏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相传曹植写的《洛神赋》是写给甄氏的爱情篇章,但是其中的各种原委不是一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那么,甄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文昭皇后,姓甄,是魏文帝曹丕的正妻,魏明帝曹睿的生母。但是甄宓在身前并没有享受到皇后的荣誉,直到公元226年,魏文帝死,曹睿登基才为他的生母甄氏平反,追谥“文昭皇后”。

  • 文德郭皇后简介 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一位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文德郭皇后,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一位皇后,字女王,郭永的女儿,29岁时才嫁给曹丕,公元222年成为曹魏的皇后,12年后逝世,与魏文帝合葬,谥号“德皇后”。文德郭皇后比曹丕年长3岁,早年时失去双亲,兄弟也皆丧,于是孤身流离于乱世。郭皇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有智谋,擅长舞蹈。自幼就聪明绝顶,且出生时有异

  • 敦肃皇贵妃年氏简介:雍正帝年妃有几个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敦肃皇贵妃年氏,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的女儿,年羹尧的妹妹妹。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生有三个儿子一女儿。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于康熙五十年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雍正元年被封为贵妃。年龄最小

  • 孝烈武皇后简介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孝烈武皇后,大妃,乌喇那拉·阿巴亥(1590年-1626年),海西女真乌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里的乌拉街满族乡)贝勒满泰之女。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亲自护送下到赫图阿拉,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两年之后被册为大福晋。万历三十四年(1605)

  • 汉昭帝孝昭皇后简介 刘弗陵的孝昭皇后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汉昭帝刘弗陵的孝昭皇后本名史书没有记载,上官皇后在乌龙闯情关中的名字是上官凤儿,在小说云中歌中叫上官小妹,这都不过是后人杜撰而已。孝昭皇后6岁当上皇后,8岁时父系被母系诛杀,15岁就做了寡妇,24岁时母系被诛杀,52岁归天,不过她也算是享尽荣华富贵,寿终正寝了。上官凤儿(公元前89年-公元前3

  • 秦琼简介 一代战神秦琼历史上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唐初战神秦琼,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秦琼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秦琼(595~638),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秦琼的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三代均系魏、齐两朝文职官吏。秦琼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