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重根是谁? 韩国欲在中国建安重根纪念碑

安重根是谁? 韩国欲在中国建安重根纪念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4/2/18 10:55:21

导读:据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围绕暗杀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驻韩统监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日韩不同见解当天演变为论战。

针对韩国计划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火车站建立安重根纪念碑,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19日上午的记者会上称“至今一直向韩国政府重申‘安重根是罪犯’,此类(促进立碑的)行动不利于日韩关系”,对于立碑表示不快。然而,韩国外交部发言人下午反驳称,“安重根义士是为我国的独立和东洋的和平献出生命的。如果日本反思当时对周边国家做了什么,就知道官房长官的发言是无稽之谈”。菅义伟在傍晚的记者会上又称,韩方“反应过度,我只是不带感情色彩地表达了我国的一贯立场而已”。双方互不相让。在19日的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安重根是历史上著名的抗日义士,在中国也受到尊敬。中方将根据设立涉外纪念设施相关规定研究推进有关工作。”日媒认为,这显示出支持韩国的态度。在中国社交网站上,不少网友指出,日本批评韩国打算为安重根立碑和为政治人物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辩护,显然是双重标准。

安重根简介

安重根(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击毙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执行。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

2013年6月29日,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中国时提及安重根,称赞他是韩中两国人民共同敬仰的历史人物,希望中方能在哈尔滨市竖立安重根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表示会指示有关部门进行合作。2013年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表示:“安重根是历史上著名的抗日义士,在中国也受到尊敬。中方将根据设立涉外纪念设施相关规定研究推进有关工作。”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的义举,不但震惊了远东,也震惊了世界。当天这条简短的电报“伊藤博文今日在哈尔滨被一韩国人弹毙,刺客已被获”一发出,全球报刊争相报道这一特大新闻。

日本报刊、韩国亲日报刊和一些西方报刊骂安重根是暴徒、无知之辈;以法国为代表的另一些西方报刊和韩国的多数报刊,是以客观的态度中性地报道了事件;而中国和俄国的韩文报刊则称赞安重根是爱国志士、和平代表者。当时上海的《民吁日报》、《上海时报》、《申报》,天津的《大公报》,香港的《华文日报》等许多中国报纸都对安重根义举做了大量报道。《民吁日报》在一篇社论中评论道:“今日韩人飞此一弹……抵万人之哭诉,千篇之谏书”,“10年前,日本巧取豪夺,破我陆师,歼我海军……如今日本之视我已如俎上之肉,不快其口服不能自止。”

大部分韩国人对安重根义举表示非常赞赏和兴奋,由于此时的韩国国内已被日本控制,所以“人不敢颂言称快,而万肩齐耸,各自沥酒奥室,以相庆贺”。而海外的韩国人则大举庆贺,比如当时旅居中国的韩国文学家金泽荣就写过一首诗,对安重根义举称赞道:“平安壮士双目张,快杀邦仇似杀羊。未死得闻消息好,狂歌乱舞菊花旁”“海参崴上鹘摩空,哈尔滨头霹火红。多少六洲豪健士,一时匙落著秋风”。而且安重根的行为还感召了更多的韩国人为独立自由而刺杀日本侵略者。在安重根义举之前,就已经有田明云、张仁焕追到美国旧金山,杀死了在《乙巳条约》缔结时为虎作伥的前韩国外部顾问、美国人斯蒂芬孙,安重根义举之后,这种暗杀行为更多了,伊藤被刺两个月后,韩国头号卖国贼李完用在汉城被李在明刺成重伤;安明根(安重根从弟)后来企图刺杀日本总督寺内正毅未遂;1919年,年过花甲的姜宇奎向日本总督斋藤实丢炸弹,1926年,宋学先在昌德宫门外刺杀日本人,1932年,李奉昌在东京樱田门行刺日本天皇裕仁未遂,同年4月更是在中国上海发生了尹奉吉向日寇扔手榴弹的事件,成为继安重根事件以后最轰动的韩国人暗杀日本人的事件。但是,当时的韩国的亲日傀儡政府却称安重根为“凶徒”,并且应日本要求,不仅在国内为伊藤博文大张旗鼓地举行追悼会,还派人前往日本参加伊藤的国葬,韩国皇帝还赐给伊藤博文“文忠”的谥号。

安重根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孙中山的题词是:“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弱国罪人强国相,纵然易地伊藤侯。”章太炎称安重根为“亚洲第一义侠”,还有蔡元培等二十多位名人题了词。身在日本的梁启超作了一首《秋风断藤曲》,其赞颂部分为:“黄沙卷地风怒号,黑龙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毕,狂笑一声山月高。”

“五四”前后,中国各地纷纷演出反映安重根义举的戏剧。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便参加了《安重根》(又名《亡国恨》)的演出,由邓颖超扮演安重根。20世纪30年代,田汉领导的南社剧团也演出过《安重根刺伊藤》。周恩来曾说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朝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是在20世纪初,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开始的。另外,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也于1972年为韩国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题词“忠烈千秋”。

早在20世纪初,有关安重根的韩文版著述便有数种,也有德国人和俄国人写的相关书籍。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小学教科书也都有安重根事迹的课文。朝鲜在1979年为纪念安重根诞辰100周年,拍摄了故事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安重根的纪念馆、纪念碑遍及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甚至日本。在中国旅顺、哈尔滨都有不同形式的安重根纪念场所,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上演了歌剧《安重根》,还出版了几种相关著作。

当年在旅顺日俄监狱,安重根为日本人写了二百余幅题词,现已发现约六十余幅。其中一幅“为国献身军人本分”,是临刑前应看守他的日本宪兵千叶十七所题,在日本的安重根纪念碑上就刻有这首题词,也是韩国国军的座右铭之一。另外安重根引用孔子的话而写的条幅“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被收藏在韩国总统朴槿惠家中。随着时间的推进,题词还陆续有所发现,2008年在中国拍卖行亮相的一幅“临敌先进为将义务”,以55万元(人民币)成交。

评价

在当代,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对安重根高度评价,将其作为民族英雄。朝鲜称他为“爱国烈士”,韩国称他为“义士”。其中韩国不仅将他视为抗日英雄而高调纪念,更因为《东洋和平论》而将安重根推崇为是东北亚合作、共同发展的先驱者。韩国历史教科书写道:“安重根的这一行动代表性地显示出我们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立精神”。相比而言,朝鲜虽然也崇敬安重根,但相对韩国而言更注重对安重根行为的反思。朝鲜认为“安重根未能实现志愿,又没有明确的斗争方略,便选择了处死侵朝元凶的手段”。金日成回忆录中也说安重根是他的反面教材。正如朝鲜电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最后一段台词所言:“安重根有强烈的爱国心,但是他不懂得要拯救祖国,就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教育所有热爱祖国的人民,把他们团结成一个整体,给全体人民指出光复祖国的真理,引导他们走向自由独立的黎明。这个光辉的日子离我们还很遥远。”

当代日本主流认为,安重根是一个暗杀者、恐怖分子。因为伊藤博文生前曾反对过日韩合并,所以安重根的行凶加速了日本吞并韩国。所以日本虽然不再称安重根为凶徒,但仍然对他评价不高。不过也有一些日本人对安重根有肯定的评价,比如当年安重根的辩护律师水野吉太郎便认为当时的韩国相当于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盛行的日本,而安重根等人亦相当于日本当时的爱国志士,且当年伊藤博文亦曾火烧英国驻日使馆,与安重根行为相似,因此他主张安重根从轻判处,如此伊藤在天之灵也会理解并赞成的。日本的宫城县栗原市也立有安重根纪念碑。

有人认为安重根刺杀了伊藤博文使日韩合并得以实现或加速了日韩合并,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虽然伊藤博文生前的确考虑过有别于合并的其他控制韩国的手段,但在1909年他是同意了合并的。当时,190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就提出合并方针,4月10日征得伊藤博文同意,于是日本内阁在安重根义举前的1909年7月6日就通过决议,“断行”合并。因此不管安重根是否暗杀了伊藤博文,日韩合并已经是势在必行。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对日韩合并的影响就是以此为契机使日韩合并进入实质性阶段,而这个契机是已经支配韩国的日本随时都找得到的。因此,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并没有促成或决定日韩合并,最多只能说他的行动对于挽救韩国无济于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陆厥简介 南北朝时期齐文学家少傅主簿陆厥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陆厥,生于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卒于齐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二十八岁。齐武帝永明九年(491),举秀才,为王宴少傅主簿,后迁行参军。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反,其父陆闲被杀,厥下狱。后有敕,悲恸而卒。永明末年,在沈约、谢眺等人的倡导下,诗歌的“新变体”即“永明体”已接近完成

  • 元禧简介 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咸阳王元禧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元禧(?—501年)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字永寿,孝文帝之弟。任太尉,封咸阳王。孝文帝死,受遗诏辅政。为人骄奢成性,贿赂公行,以奴仆臣吏广营田产,开采盐铁,为宣武帝所恶后阴谋举兵反叛,事泄被杀。元禧所为,史称“世宗颇恶之”。元禧喜欢猜谜。《北史》上称他,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

  • 王僧儒简介 南朝梁官吏学者御史中丞王僧儒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东海人。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佣书即抄书)。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交往甚密。后出任为治书侍御史、钱塘令。梁时,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

  • 萧衍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朝高祖武皇帝萧衍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大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

  • 戴天理二女儿戴若男死了吗?戴若男和白金柜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戴若男简介:戴天理和秀儿的亲生女儿,从小被娇惯。长大后的若男被两个男人追求,难以选择,这两个男人,一个是不打不相识的马九斤,另一个是戴天理戴记粮栈的徒弟白金柜。戴若男人物介绍戴若男,从小娇生惯养的刁蛮大小姐,貌美又活泼可爱,对朋友的真诚、对爱情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抵抗,俨然是她成为乱世佳人的代表。戴若男

  • 刘邦说过对韩信有“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敢私自杀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邦夫妻和韩信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曾承诺永不治罪于韩信,为何吕雉会抗旨私自除了韩信?公元前197年,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当时的汉庭向外传递出一个绝对重磅的消息,那就是在高祖刘邦外

  • 杨坚简介 隋朝时期开国皇帝圣人可汗杨坚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坚上一任皇帝是谁,隋文帝杨坚是哪里人,圣人可汗和天可汗谁评价高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

  • 魏刀儿简介 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魏刀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魏武是谁,隋末军阀,魏武捉刀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魏刀儿(?-618)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刀”一作“刁”),615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与上谷(今河北易县,位涿州市西南)人王须拔同时起义,众至十余万,自称“历山飞”。615年(隋炀帝大业十一年)与上谷(今河北易县,位涿州市西南)人王须拔同时起义,众至十余万,自称“历山飞”。十二年遣将甄翟儿率

  • 杨广简介 隋朝时期第二任皇帝隋炀帝杨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文帝与隋炀帝简介,杨广之后的一位皇帝叫什么,隋炀帝以后是哪个皇帝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 施文庆简介  南北朝时期陈吴主书施文庆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吴大战,作家南朝陈,南朝陈方庆

    施文庆(?-589)南朝陈吴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家本吏门。初事太子陈叔宝,拔为主书。叔宝即位,迁中书舍人,与幸臣沈客卿共掌机密。隋军欲南下,四方州镇相继表闻,与客卿抑而不言。群臣共议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宜沿江布防,竟为所阻。及隋军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文武启请经略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