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姬昌简介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周文王姬昌生平

姬昌简介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周文王姬昌生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84 更新时间:2023/12/10 16:43:42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季历之子,汉族人,西周奠基者。其父季历死后,继承西伯(伯爵)之位,故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他建国于岐山之下。在位期间,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邗(今河南沁阳)、崇(今河南嵩县)等国,建都丰邑(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公元前1046年,其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时,追尊他为文王。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周文王,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本名姬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经过一番思考,周文王想利用这个刑法进一步争取民心,提高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于是,周文王来到朝歌(商朝都城),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并说明来意,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商纣王本来就听说这种刑法在商朝里人民的意见很大,又能白白得到一块土地,就同意了周文王的请求。周文王借此大肆宣传,诸侯和百姓都称赞周文王功德无量。文王虽然损失了一块土地,但是他得到广大诸侯的拥护,这将为他兴周灭商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周国当时有一块珍贵的玉版,价值连城,殷纣很想得到他。起初,纣令胶鬲来索取,文王不给。因为胶鬲是一个贤臣,常能出一些发展生产、爱护人民、训练军队的好主意,如果胶鬲得到商纣王的信任和重用,这对周国是不利的。胶鬲得不到玉版,说明他没有能力,商纣王就会轻视他、鄙弃他,胶鬲在殷王朝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后来,殷纣派费仲来取玉版,文王经过一番思考后,最后给了他。因为费仲是一个奸臣:他经常教殷纣寻欢作乐的办法,使殷纣穷奢极欲,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又经常拨弄是非,说诸侯和大臣的坏话,造成外部的孤立和内部的不和;同时还尽量搜刮诸侯和人民的财物供纣享用,造成君民之间尖锐矛盾。费仲得到玉版,殷纣会更加的信任和重用他,从而大大削弱殷王朝的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伊尹简介 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中华厨祖伊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伊尹,名伊,一说名挚,夏末商初人。一说商时有莘国(今山东曹县北)人,一说出生于莘之野(今河南省栾川县),一说出生于空桑之野(今山东省东明县),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

  • 司马错简介 秦惠王时期将领纵横家司马错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仪司马错论伐韩蜀,长平之战秦国将领,秦将司马错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

  • 赵高简介 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宦官赵高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一说赵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

  • 大禹的父亲是谁 上古人物大禹到底是谁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关于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帝辅政大臣遏必隆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遏必隆(?-1673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亦都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哈三人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惩治鳌拜,遏必隆亦被康亲王杰书以十二项罪名弹劾,遂削去其太师之职,夺世爵,下狱论死。康熙九年(1670年),康

  • 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陈廷敬以清廉

  • 施琅简介 明末清初军事家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施琅(1621-1696),字尊候,号琢公,明末清初军事家。原为郑芝龙和郑成功的部将,降清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1683年率军渡海统一台湾。由于“背郑降清”,被人们认为是汉奸。施琅,福建晋江龙湖镇衙口人

  • 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

  • 黄宗羲简介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黄宗羲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

  • 纳兰性德简介 清朝时期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31岁时因寒疾而死。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