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身为藩王为什么要造反 这事情得从朱元璋传位说起

朱棣身为藩王为什么要造反 这事情得从朱元璋传位说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0 更新时间:2023/12/25 19:25:17

朱棣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作为燕王,当初为什么要起兵造反呢?

在中国古代利用造反坐上皇帝宝座的只有一位皇帝,他就是明代时候第三位皇帝——朱棣。

朱棣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的这个皇位其实是从他的侄儿手中夺来的。在当时能够成功夺权谋朝篡位的皇帝几乎是没有,朱棣算得上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位用谋朝篡位造反夺得皇位的。

其实这个朱棣就只是个地方上的藩王,原本是最受皇宫政权打压的,能够成功登上皇位,也是经过了三年多的征战才取得的。

也许在当时朱棣造反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毕竟夺权谋朝篡位成功的几率很小,万一哪里计算的不紧密失败了可是要招来杀生之祸的。

如果用夺嫡的方式能够顺利登上皇位相比较造反,而成功机会要更加多些。比如唐代的李世民、清代的雍正,都不是以皇太子这个头衔,而是采用的夺嫡的方式登上皇位的。

那么,朱棣究竟是为了什么才走的造反这条道呢?这或许要从朱元璋传位说起,朱棣既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把皇位传给朱棣,而是传给了朱棣的侄儿朱允炆,这或许就是引起朱棣恼怒的一个源头。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朱棣的侄儿朱允炆登上皇位以后,由于惧怕叔叔手握的兵权,会影响到将后来自己皇位的稳固,所以朱允炆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对身为地方藩王的叔叔朱棣,实施了当时朱元璋曾立下的祖训,就是所有藩王可以带兵到皇城“靖难”而皇帝也可以对所有的藩王“削藩”。

其实朱元璋立下的这个祖训,实际用意是想把这些藩王做成皇城外的屏障,更好的保护当朝的皇帝,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结果才上演了“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

朱允炆对手握重兵的叔叔朱棣,也不是立斩决而是慢慢的从几个藩王开始,先废除藩王贬为庶人,然后逐渐把朱棣身边英勇善战的精兵强将悄悄调离,从而削弱朱棣身边兵力。

朱棣一开始听到那些被朱允炆削藩后贬为庶人的藩王们的哭诉,并没有觉察到侄儿朱允炆也会对他进行“削藩”。直至后来朱允炆一步步紧紧相逼,朱棣才发现他身边的老将们都被神秘调走,终于明白朱允炆要对他下手了。

碰巧的是朱棣听取了他的一个手下提得非常好的建议,这个人就是朱棣当上皇帝后大臣当中的那个黑衣宰相,名字叫姚广孝。姚广孝把朱棣当时的处境做了详细的分析,把利弊都说给朱棣听,让朱棣也用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来对应当时的朱允炆,这样才有了“靖难之役”。

说起这个“削藩”,对于皇帝来说其实有利也有弊,如果处理好了对于皇帝本身来说,在统治整个国家起到了巩固皇位的作用。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皇位难保就连皇帝自己的性命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失掉,还想统治国家更是没有机会。后来,朱棣发起战役顺利渡过沽河的时候,经过一个地理地势非常险峻的小镇———海津镇。

朱棣发现这个地势状况正巧处于南北咽喉,还是个交通要道,便想了个很霸气的名字赐给小镇——天津。这个天津的意思,是说这个渡口曾有天子皇帝经过,在李东阳著的史书《重建三官庙碑记》中也曾有记载。

在朱棣顺利登上皇位后,为了扩大当时就藩的北平的经营,下旨以南京故宫为参照,新建北平皇宫并在永乐十九年的时候迁到北平。至此,明代由南向北完成了政治及经济中心的转移。

除此外朱棣还下旨新建的那座新城叫天津,用新城来拱卫北平。现如今天津不仅成为了国际大都市,还是联系着南北纽带重要的物流枢纽,有着“河海要冲”的美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八王之乱”参与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玮(271-291年),字彦度,西晋宗室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 ,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为审美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咸宁三年(277年),初封始平王,起家屯骑校尉。太康十年(289年),册封楚王,出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晋惠帝继位,迁卫将军、

  • 常遇春简介 明朝开国名将鄂国公开平王常遇春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常遇春出身于贫苦

  • 吴三桂简介 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吴三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家,著名的汉奸,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宁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封平西王。1661年,杀南

  • 袁崇焕简介 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焕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祖籍广西梧州。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乡,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藤县(一说出生于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县北门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清(后金)名将

  • 朱常洛简介 明代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汉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

  • 杨涟简介 明代时期著名谏官副都御史杨涟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杨涟(1572年—1625年),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代著名谏官。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历官常熟知县、兵部右给事中、都给事中、副都御史。天启四年,联合上疏劾魏忠贤,被其诬陷下狱,受酷刑而死。有《杨大洪集》。杨涟是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

  • 严嵩简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朝权臣严嵩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其子严世藩代笔,严世藩极为擅长写青词),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明史》把

  • 罗贯中简介 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

  • 海瑞简介 明朝时期著名清官兵部尚书海瑞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

  • 郑和简介 明朝永乐时期内官监太监三宝郑和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