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王莽: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

真实的王莽: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民选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92 更新时间:2024/1/5 2:33:40

导读:作秀是个时髦的词儿,但作秀的行为并非现代才有。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作秀的事情屡见不鲜。其中,最强悍的作秀大师,莫过于在西汉、东汉之交,建立了所谓新朝的王莽

王莽这个人很有意思。纵观中国的开国皇帝,大多属于两种人,一是流氓,二是豪强。原因很简单,流氓无所顾忌,豪强很有势力。然而,书生当皇帝,这就比较独特了。王莽正是一个书生,他能当上皇帝,最大的能耐就是作秀。最后,他的新朝灭亡,同样也是因为作秀。

王莽的作秀本领仿佛是天生的,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因父亲去世早,他的日子过得很贫寒。可他的伯父王凤却不是一般人,是大司马大将军,权倾朝野。伯父家的孩子自然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们骄奢淫逸,完全是一副不成气的样子。王莽则不同,由于贫寒,他一边用心念书,一边守着寡居的母亲过日子,赢得了谦恭节俭的美名。当然,这倒不是因为他品行有多么高洁,而是因为穷,不得不节俭,又因地位低,不得不谦恭。作为一个小飞蝗,王莽当然想有朝一日能腾达,但腾达需要两样东西,一是本事,二是靠山,缺一不可。

看起来,王莽像是有靠山的,可这靠山很高,他得攀附上去才能靠得住。如何攀附呢?王莽遇到一个天赐良机-王凤病重。于是,王莽开始了他人生的首场个人秀。

王莽

现代作秀,有报刊电视广播网络,脏事烂事丑事坏事都可以当噱头广泛传播,一传播就有了名,乞丐可以成为名牌犀利哥,蛤蟆嘴姑娘可以成为新闻人物。那么,生于汉朝长于汉朝的王莽如何作秀呢?汉朝,素以孝治天下,孝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孝道更受重视。

王莽是个读书人,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于是,王凤病倒后,王莽便百般殷勤周到地服侍,每日端汤送药,亲尝冷热,而且一连几个月没有脱衣服睡觉,搞得自己蓬头垢面,日渐消瘦。王凤深受感动,临死前向皇帝推荐王莽。王莽因此当上了黄门郎,开始了仕途生涯。

人生首秀成功,王莽心里有底了。后来,王莽的叔父王商把自己的户邑分封给王莽。不久,王莽被授予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在皇宫内担任警卫。

有的人一得势就膨胀,高傲得不知自己姓什么,恨不得用眼神秒杀所有比他地位低的人。但王莽不是,他的官位越高,作秀的本领也越成熟,他比以前更加谦虚有礼了。他经常把自己的车马、衣服送给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朝野上下无不对他交口称赞。

又过了七八年,王莽的另一个叔父大司马王根老了,就推荐王莽接手自己大司马的位置。可是,仅过了一年,因为朝廷中的权力斗争,王莽被罢免了官职,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

事实证明,会作秀者,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尽管王莽被赶回了老家,但他一样可以秀得让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在老家时,王莽的儿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隶,王莽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大秀了一把--逼着王获自杀了。

这次作秀的代价就很高了,牺牲了自己的儿子,这可比如今一个模特儿在网上发点自己的性爱视频厉害多了,得真拿命去换。

王获自杀以后,王莽的人气又一次飙升。他在封地待了三年,朝廷官员纷纷上书要求他复出。这时恰好发生了日食,按照福瑞灾异之说,这是皇帝办错了事情的征兆,因此,王莽被招回京城。

王莽回京的时候,京城出了一件大事-汉哀帝驾崩了。

太皇太后王政君召王莽入朝,帮助董贤料理丧事。董贤是当朝的大司马,又是汉哀帝生前的男宠。他虽对哀帝忠心耿耿,但工作能力极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没本事的“菊花男”,朝野上下对他早有不满。王莽了解这一点,于是,他入朝后把丧事放在一边,先开始作秀,罢黜了董贤,逼他自杀,并将其家产估卖充公,然后才料理哀帝的丧事。

说到这里,不难看出,王莽作秀的手法有两大套路,一阳一阴,阳的是沽名钓誉,阴的是暗下毒手。这就是真实的王莽。

办完丧事,年仅9岁的汉平帝即位。小儿皇帝就是政权傀儡的代名词,太皇太后当然要临朝听政。王政君重新封王莽为大司马,朝中一切大权均由王莽把持。

王莽独掌大权以后,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就把平时得罪她的傅太后、赵皇后一概贬降,致使许多人自杀。太皇太后倒是满心欢喜,以为王莽替她出了口恶气,其实这是王莽在为自己日后进一步夺权扫清道路。

王莽既不懂征战,又不懂治国安民和收拢人心的办法,要夺取政权,只有靠作秀。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当地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即今老挝)来朝廷进贡,然后据此大做文章,说少数民族的归附,都是王莽的功劳,有王莽在,汉朝才会安定。这场秀如今看来,用的就是口碑广告法。一传十,十传百,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接下来,王莽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威望。这一次拿什么来作秀呢?王莽盯上了蝗虫。

公元2年,遭遇大蝗灾,王莽先是派官吏视察,随后减衣节食,戒除荤腥,不杀生灵,接着又出钱百万,献田30顷,以充作救灾费用。公侯们见王莽如此大方,也先后捐款捐物。过了不久,连下阴雨,蝗灾渐退,稼禾复生,大家都说王莽德感天地,王莽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

公元3年,汉平帝12岁了,王莽又抛出自己的女儿,设法让她成为皇后。当时候选的美女很多,王莽上书给太皇太后,说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不能当皇后。太皇太后当了真,就没让王莽的女儿参与选拔。

然而,私底下,王莽又指使上千人上书,要求让他的女儿当皇后。王莽自己先是假意拒绝,后来又装作不得不同意的样子,于是,王莽的女儿不经选拔就成了皇后。这场秀可称为小品秀。

女儿当上了皇后,王莽又一番折腾,让朝廷把彩礼费用增加到了一亿钱,母亲、儿子以及自己都得。

后来,平帝患病,王莽效仿周公,向上苍祈祷,要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平帝的平安,并同样把祈祷文密封起来,告诫官员不要告诉别人。这样的表演可以说是秀出了真我风采。

汉平帝死后,王莽利用相术,压制住群臣的意见,主张迎立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帝。遇到事情,他就抱着小皇帝,以周公自居。

不久,王莽又让地方官员大造声势,说发现了许多符瑞,预示着上天希望王莽做皇帝。王莽推辞了一番之后,便假惺惺地说,上天有命,自己不敢不执行,于是他改国号为“新”,改十二月朔日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就这样,一个天生的作秀大师,窃走了汉家天下。

王莽要结结实实过一把帝王瘾。可惜,作秀作习惯了的人,好比吸毒的人上了瘾,身瘾戒了,心瘾犹存。新朝一建立,王莽就开始改制。

关于王莽改制,说穿了,还是一场秀。王莽行事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处遵循古制,二是信奉符命灵异。他终究是个书生,书生自然有书生的悲哀之处,在托古改制的问题上,他确实是在拉拢人心,但也不可否认,他对古代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个念旧的主儿。

新朝建立的第二年,王莽根据古书《周礼》《乐语》上的记载,进行了种种改革。这些改革简要地说有六个方面--

其一,“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就是王田专属制,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其二,改奴婢为“私属”,不得买卖;

其三,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

其四,改革币制,但每改一次,小工商业者、农民就破一批,造成“百姓愦乱,其货不行”的后果;

其五,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官名、地名变变变,直到让人晕菜;

其六,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在改革的初期,王莽深信自己能成功,但结果是内外交困,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王莽一系列的复古作秀政策,不光欺骗世人,最后连自己也欺骗了。这便是作秀人生的巅峰境界。从古至今,无人能匹敌。

绿林赤眉起义

公元23年,天下已经乱得不可收拾,各地起义如火如荼,在当时众多的农民起义军队中,绿林、赤眉两支声势最为浩大。当年,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兵42万,号称百万,镇压起义。王邑、王寻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骄妄轻敌,最终一败涂地。在昆阳决战中,新莽政权的军队主力几乎被全部歼灭。

就在起义军进攻长安的危急时刻,王莽仍相信天命,他作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我型我秀。他率群臣至长安南郊,号哭祭天,凡哭得哀痛者都授以官职,官吏及平民因哀哭而封官的有数千人之多。

公元23年十月初一,长安城中的百姓倒戈,火烧宫殿,逼王莽出城投降。两天后,王莽从白虎门潜逃,来到人工建造的浙台。起义军攻入长安时,王莽正躲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双手抱头,面露惊骇,早没有了皇帝的威严,此刻他没有作秀,他是真的害怕了。就在这时,一个杜吴的商人闯了进来,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书生皇帝,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作秀最终让他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贻笑青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狡诈的大汗皇太极:玩弄权术吞并幼弟遗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的,初建时设四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合称八旗。其中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均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清朝旗人不全是女真人八旗制度是在

  • 苻洪简介 前秦政权奠基者惠武皇帝苻洪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苻洪原是氐族酋长,因为骁勇而多谋略而得氐人畏服,永嘉四年(310年)时曾获前赵(当时国号为“汉”)皇帝刘聪任命为平远将军,但苻洪不受,反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后因在永嘉之乱时大散钱财以向英杰之士访寻转危为安的方法,于是被宗人蒲光及蒲突推举为盟主。太兴二年(319年),前赵皇帝刘曜迁都长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汉国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后被改称为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刘聪学习汉人典籍,深受汉化。执政时期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

  • 干宝简介 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干宝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干宝(286?—336),字令升,东晋文学家、史学家。东晋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干宝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五气变化论》、《论妖怪》《论山徙》、《司徒仪》、《周官礼注》、《晋记》、《干子》、《春秋序论》、《百志诗》、《搜神记》等。干宝学识渊博,遍览群书,曾由华谭推荐任著作郎。建武元年(317年

  • 鲍敬言简介 中国两晋时期的思想家鲍敬言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两晋之际思想家。生平事迹不详,仅在葛洪(284年~364年)所著《抱朴子·诘鲍篇》中有零星资料,推知大约生活于葛洪同时或稍前。鲍敬言“好老庄之书,治剧辩之言”,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君论。在门阀势力大盛,政治黑暗的两晋之际,鲍敬言对君主政治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远古之世,人们本无尊卑,“穿井而饮,耕田而

  • 顾荣简介 西晋拥护司马氏政权的士族顾荣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雍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弱冠即仕于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先后辟为王侯僚属。惠帝征为散骑常侍,后为晋元帝司马睿安东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划,皆与荣议。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官,赠侍

  • 郭象简介 西晋时期玄学家黄门侍郎郭象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郭象,字子玄,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晋时期玄学家,官至黄门侍郎、太傅主簿。好老庄,善清谈。郭象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成变化的,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据,在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上,他调和二者,认为名教合于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也应符合名教。他以此论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认为社

  • 王弥简介 西晋时期叛民领袖大将军王弥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王弥(?-311年),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汝南太守王颀之孙。西晋叛民领袖。永兴三年(306年)参加刘伯根起义。刘伯根死后转战青徐两州,攻杀官吏,有众数万,声势浩大。永嘉二年(308年),率军进逼洛阳,为晋军所败。后归附刘渊为将,官至大将军。前赵光兴二年(311年),与刘曜、石勒攻破洛阳,在回师青州

  • 陈敏简介 北宋神宗熙宁时期太学正陈敏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生卒不详)陈敏,字伯修,号濯缨居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以王安石荐除太学正,守天台,将蔡京手下所立党人碑击碎,辞职而归。与苏轼甚厚善。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张方简介 西晋河间王司马颙派系的名将张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张方(?—306),西晋河间王司马颙派系的名将,河间人。以骁勇为河间王司马颙赏识。西晋“八王之乱”,为司马颙前锋,讨伐齐王司马冏。冏败,继受命与成都王司马颖共讨长沙王司马乂,303年,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入河南,在洛阳附近,与陆机所部共约三十万众同司马乂军展开大规模决战。克洛阳后,将司马乂烧死。荡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