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天吴简介 中国上古时期创世神之一的水神

天吴简介 中国上古时期创世神之一的水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4/1/22 22:57:23

导读:“天吴”人面虎身,《山海经》曰:天吴,八首八面,虎身,八足八尾,系青黄色,吐云雾,司水。说的就是这天吴是古代的一个水神,前面都是对他模样的一个形容,是一个怪物一样的神仙。

《海外东经》记载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大荒东经》中也有近似的记载。据书中描绘,这是一个有八个头、八只腿、八条尾巴、人的面孔、虎的身子的庞然大怪兽。

这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就是古老的原始狩猎氏族——吴人的图腾兼始祖神。“天”的意思就是“大”,“天吴”,就是伟大的吴。

形象描述

“天吴”人面虎身,这与吴人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吴人以狩猎为生,而“虎为百臂之王”,因此,吴人崇拜一种似虎的动物,这种古动物可能在先秦时变得稀少而绝迹了,吴人便是以为图腾,“天吴”的原型即是虞。在前面的吴字解字中,我们曾指出,猎人常身披虎皮作为一种狩猎时伪装和欢庆收获猎物时的摸拟动物动作的舞蹈装扮。所以,像吴常加“产”作“虞”一样,“天吴”不但形象似虎,它的名称在《南山经》和《大荒西经》中又称作“大虞”。“驺虞”的特点是跑得极快,这与“吴”字下从“矢”密切相关,也与吴人狩猎生活的善于奔跑的特点相同.但“天吴”又是人的面孔。从这里,可以看到兽与人的结合,也可以看到从人到神的转化。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天吴”也是人,而且就是吴人的祖神。

故事

既然“天吴”作为吴人的祖神图腾是原始狩猎民族崇拜虎的结果,为什么《山海经》中又说“天吴”是“水伯”——水神呢?这中间正隐藏着重大的历史变迁,就是远古吴人向东南海滨的大规模迁徙。

吴人属于炎黄族系,最初居住在今山西、陕西一带。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吴人在这一带留下了许多以“吴”或“虞”命名的地名,如吴山、虞山、虞城等。大约在炎黄之世,随着炎帝族系和黄帝部族的向东扩展,吴人也被迫大规模东迁,到舜之世,吴人已有许多支系都迁徙到东南海滨长江三角洲一带。这样,吴人告别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剑齿虎,而开始征服波涛滚滚的大海。那原来保佑子孙狩猎时多有所获的族神“天吴”,这个时候当然就又得变成保护吴人子孙在与江湖大海打交道时平安、丰收的“水泊”了。也正因为这一微妙的变化,中国文字的那些聪明透顶的创造者们,有时又将吴族的吴宇,与鱼挂起钩来。在金文里,吴国的“吴”,就可通作“”了。甚至吴字有时也写成“”,活脱脱的就像一条鱼。难怪卫聚贤先生在《吴越文化论丛》中,会误把“吴”字解释成象鱼之形,把鱼当作吴人的图腾了,实在是事出有因。

“天吴”或“天虞”就是先秦和秦汉文献中常可见到的“虞”,也叫“驺虞”。《山海经·海内北经》这样记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可见,远古的吴人,也是以崇拜一种叫“虞”或“驺虞”的动物得名。这种动物在名“虞”,被吴人尊为图腾和族神后,就成为了“天吴”——伟大神圣的吴了。

“天吴”或“天虞”就是先秦和秦汉文献中常可见到的“虞”,也叫“驺虞”。《山海经·海外东经》曾记述:天吴遥迎古怀氏为妻,生4女,皆分手足头脸。意思就是说天吴娶了一个女人为妻子,有四个女儿,平分了天吴身上的特色,这女人头颅有两幅脸孔。

《山海经·大慌东经》说天吴有一女名曰楚吴,有一段记载着:楚吴生恨火石,见之灭之。这原因却不知道,不过这镇南侯的图腾雕像里面写着镇南侯司火,所以两个是不能相见,这镇南侯和这个楚吴斗了很久,终于杀死了楚吴,葬在这个地穴里面,尸首应该是分离了,不过尸身的位置就不知道在哪里了,这埋于墓道恐怕也是取了万人践踏的意思,说明这两个神根本仇恨根深蒂固。”

《山海经·海内北经》这样记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可见,远古的吴人,也是以崇拜一种叫“虞”或“驺虞”的动物得名。这种动物在名“虞”,被吴人尊为图腾和族神后,就成为了“天吴”——伟大神圣的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上古帝王祝融简介: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火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神话人物,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祝融八姓: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

  • 吕蒙简介 将关羽干掉的江南著名谋士吕蒙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吕蒙(178-219,一说180-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

  • 李雄简介 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李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雄(274年―334年),字仲俊,李特第三子,母罗氏,十六国时期成汉开国皇帝,306年―334年在位。李特在四川起兵时,被封为前将军。303年李特丧身沙场,秦文王李流收拾残兵败将,接管其部,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李雄带兵打败晋建平太守孙阜,大获全胜,声势复振。李流病死后,将军权交给侄子李雄。

  • 石勒简介 世界历史上的唯一的奴隶皇帝石勒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后赵明帝石勒(274-333.8.17),字世龙,初名勹背,小字匐勒,部落小率石周曷朱之子,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人。后赵建立者,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石勒发轫于第一次反东海王起义时,追随牧帅汲桑投靠公师籓。石勒这个姓名是汲桑替他取的。后投靠汉赵刘渊。石勒在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为根

  • 李特简介 十六国成汉建立者李雄之父李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特,字玄休,西晋末年巴西宕渠人,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李雄之父,是成汉政权的奠基人。率领因齐万年之乱受害的流民进入巴蜀,和当地刺史赵广发生冲突,之后李特便率部攻破成都,斩杀赵广。后因中了信任刺史罗尚的诈降计而被杀。李特(?-303)字玄休,巴西宕渠(今南充市营山县)人,十六国时期成汉武帝李雄之父,性

  • 何劭简介 西晋武帝即位时期散骑常侍何劭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晋国建,为太子中庶子。及武帝即位,以劭为散骑常侍,累迁侍中尚书。惠帝初为太子太师,通省尚书事,后转特进,累迁尚书左仆射,永康初迁司徒。赵王伦篡位,以为太宰。永宁元年卒,赠司徒,谥曰康。劭博学善属文,陈说近代事,若指诸掌。骄奢简贵有父风(《世说新语》称其“食之必尽四方珍异,一

  • 马超死亡之谜:未露锋芒就英年早逝的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上将之锦马超 马超,字孟起(176~222)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族。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一。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马服君)及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征西将军马腾之子。因衣着讲究,举止非凡,故人称“锦马超”。性格豪爽,有羌人之风。却也为人高傲,有勇无谋。喜吹箫(“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用琴

  • 刘备之死:刘备多少岁死的,真的病逝于白帝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多少岁死的?刘备(公元161年7月16日—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

  • 王衍简介 西晋大臣著名的清谈家太尉王衍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王衍字夷甫,出生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从兄王戎好清谈,为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亦以谈老庄为事。他妙善玄言,又居高位,后进仿效,成为当时清谈玄学的代表人物。虽历任中领军、中书令、尚书令,位至三公,但当皇族争权、晋朝危亡时,只谋苟全自己,不为朝廷着想。王衍女为愍怀太子妃,太子为贾后所诬陷,王衍害怕,马上要求离

  • 李流简介 成汉国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李流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鸿志,叔父叫什么,魏国李悝变法

    李流(248年—303年),字玄通,西晋末年巴氐人(一说为賨人),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建立者李雄之叔父,成汉政权奠基者李特之四弟。李流祖籍为巴西郡宕渠县(今中国四川省渠县),其先祖后于曹魏时被迁至略阳(今中国甘肃省秦安县)。李特、李流及其兄弟都精于骑射,以武略闻名,乡里纷纷归附。西晋元康八年(2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