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的女儿如意郡主简介 隋炀帝杨广有几个女儿?

杨广的女儿如意郡主简介 隋炀帝杨广有几个女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648 更新时间:2024/2/21 23:12:44

导读:虽然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隋炀帝杨广的女儿究竟有多少个,不过从各处零散的史料可以得知,杨广唯一明确有封号的女儿是长女南阳公主,而在杨广被弑后跟随嫡母萧皇后去了突厥的至少有3个女儿,杨广下江都前留在长安的又有数女,其中一位因为唐太宗生育了皇子得以在史书中留下记载。

而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史书中对其的记载只有一句话:“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意记得要去册封一个留在长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杨妃的生母身份较低,且并不得宠,只是一名普通后宫。

而且根据岑仲勉先生的统计,杨广在位的14年里,累计下来在长安待的时间不足一年,绝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准备巡幸,所以想来杨公主若是受宠的话,理应同其长姐南阳公主一样,陪伴在隋炀帝身侧远离长安才是。可事实却恰恰相反,依据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应当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宫。换言之,李渊在长安甫一登基,杨公主便就此成了唐太宗后院的一员,很显然这位杨公主说起来也是隋炀帝的女儿,却根本得不到父亲的重视和宠爱,所以才会被遗忘在长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顺手接收。

更何况李渊与杨广的母亲都是独孤氏,还是亲姐妹,独孤皇后曾对李渊颇为照拂;李渊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义上是从隋恭帝手上禅让过来的,结果李渊就这样将他表弟遗忘在长安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做妾。李渊若还算看重这位与自己多少有点血缘关系的前朝公主的话,怎么说也要将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无论是嫁给皇子还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该塞给李建成,而不是塞给当时看起来与皇位无缘的李世民。毕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八年前还是储君的身份,若无意外的话,这位杨公主就是给李建成做妾,以后怎么说也能混个正二品的皇帝嫔妃当当,而给亲王做妾,日后最多也只不过是个正五品的孺人。

而且根据杨广死于义宁二年三月(618年),李恪却在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就出生了的情况来看,杨公主很明显是在守孝期间怀的孕,竟然连为亲生父亲守满27个月的孝都做不到。由此可见这位所谓的“隋炀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了,更别说还能得到怎样的礼遇了,若杨公主的身份还算尊贵,又怎会如此被人随意地打发,甚至连为父亲守个孝的机会都没有呢?

再看她在后宫中的封号。唐朝贞观年间的四夫人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的封号是非常明确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杨贵妃,贵妃的封号应该是死后追封,可见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号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贤妃升为德妃的,原因是阴德妃之子李佑谋反被诛,阴德妃也由此被降为了嫔。还有一位郑贤妃,应当是燕贤妃升为德妃后随之晋位的。所以虽然可以肯定杨妃是正一品的妃位,但由于其生卒年不详,也无从推断出这位杨妃确切的封号了。所以更有可能的是,这位杨妃早在武德末年或贞观初年便过世了,而“妃”的称号是死后追封。这样一来,杨妃的具体封号不详、墓葬不明的情况也便很好解释了。

杨妃于武德二年生吴王李恪,武德八年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间的皇子皇孙都是按例一岁时册封,而武德8年时,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8年才出生。杨妃没有女儿,因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较高的,史书或墓志铭均有记载,只有15位公主因生母出身卑微而不见载。

而杨妃两子李恪与李愔,在唐太宗14个儿子中的待遇堪称是最差的。李恪最晚贞观7年就之藩了,是唐太宗诸子中最早之藩的一位。贞观11年的时候,李恪不过是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由都督降为刺史,还被削户300(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后来李恪又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博,再次被罢官加削户300,自此一直到贞观23年共12年的时间里,李恪再也没有官复原职过。这样的待遇除了李恪,也就只有他那个被唐太宗斥为“不如禽兽铁石”的胞弟李愔同样享有了,而其他犯过远比踩庄稼更严重错误的皇子们,却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严厉的惩罚。

至于李愔,虽然贞观10年就之藩了,但是直到贞观13年,李愔才得到了亲王应有的800户食邑,比其他一同之藩的皇子整整迟了3年。又因为李愔在封地上屡屡胡作非为,唐太宗曾十分厌恶地说:“就算是禽兽,只要好好驯服还能让其听命于人;就算是铁石,只要好好炼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这样的人,连禽兽和铁石都不如!”当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食邑和蜀王府中的官员,又将他贬为虢州刺史。

所以别的皇子都是都督,唯独李恪、李愔两人是刺史;别的皇子都是实封800户,唯独李恪与李愔一个被削户300一个被削户400,可见李恪、李愔兄弟二人在唐太宗所有的儿子中待遇就是垫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光义上位连皇位都没有坐稳 赵光义为什么着急去暗杀一个乞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赵光义和乞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位都没坐稳的赵光义,为何登基后要去暗杀个乞丐?太平兴国二年正月,赵光义刚即位两个月,开封府里就发生了一件怪事。正当大街小巷一派祥和、百姓商户其乐融融的时候,集市上却发生了一起命案。有个乞丐当街被人杀死了,杀人者丢下

  • 刘备真的是汉室后裔吗 刘备统一天下又会怎么对待汉献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如果他一统了天下,会如何对待汉献帝?众所周知,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乃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很多人对这一身份表示怀疑,认为刘备是冒充汉室宗亲,其目的自然是想借助汉室宗亲的影响力创业。其实,这种认识是受《三国演义》

  • 历史上勾践是如何从吴国回到越国的?在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越王勾践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在夫椒击败之后,为避免亡国,选择了前往吴都姑苏为奴,换来了越国暂时作为强吴的附庸而残存下来。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任由吴人打骂凌辱,坚持做到了摇尾乞怜,也决不反抗,最终以

  • 在得知关羽和张飞的死讯后 刘备反应为何差别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兄弟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听到关羽和张飞去世的消息,为什么区别如此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领荆州军马北伐。利用秋天上涨的洪水淹没七支禁军,曹魏的许多势力纷纷避难。曹操吓了一跳,差点搬家。然而,在司马懿的安慰下,曹操冷静下来,采取司马懿的策略

  • 孙权之妹孙尚香嫁给刘备后的凄惨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孙夫人孙尚香,江东郡主,大哥孙策是名动一时的英雄豪杰,二哥孙权是一代霸主,天之娇女,自幼尚武,无忧无虑。孙夫人本来是应该快活的,但穿梭在三国那个权谋交错的时代,周转于野心与利益之间,被利用、被谋夺、被防备、被设计,直至投水殉情而亡。一天上午,孙尚香练剑归来,哥哥做主要把她嫁给皇帝的叔叔,一个叫刘备的

  • 杨再兴简介 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南宋抗金名将,初为流寇,后成为岳家军的骨干,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后误入小商河,战死沙场。杨再兴(1104~1140),汉族,祖籍湖南省新宁县。出生于江西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祖居相州汤阴(今属河南),南宋抗金名将,北宋名将杨业的后代。杨再兴年幼丧父,随母来

  • 刘禅简介 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刘禅(shàn),字公嗣,或字升之,小名阿斗,刘备之子。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举家迁往洛阳,被封

  • 唐高祖李渊和杨坚杨广父子两的关系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历史上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杨坚的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那么杨坚父子两个怎么跟李渊扯上关系的呢?李渊和杨坚杨广的关系是什么?独孤信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生有七个女儿,其中三个分别是北周、隋、唐的皇后。其中四女儿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

  • 三国里刘备的儿子阿斗是怎么死的 刘禅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刘备于公元223年4月病死,他于同年5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庸碌无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蒋琬、费祎之后,姜

  • 三国蜀国马谡的简介 历史上的马谡是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马谡(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官至越嶲太守。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马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