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刚刚去世 刘禅为何要连杀三位重臣

诸葛亮刚刚去世 刘禅为何要连杀三位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88 更新时间:2024/1/9 23:36:07

还不了解:诸葛亮刘禅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了3位重臣?

历史变幻莫测,史人难以揣测。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只要记载,就有迹可循。世人对刘禅的刻板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扶不起的阿斗”上,觉得刘禅软弱可欺,没有做君主的实力,偏偏要做君主的位子。但刘禅挨个杀了刘备以及诸葛亮都重视的杨仪、李邈以及刘琰,为何?

那么刘禅既然诛杀了当时的三位重臣,为什么却没有人说他昏庸呢?其实他杀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永诀后患,也都是在按照诸葛亮的布局一步一步的走。反过来想想,若刘禅真没有实力,刘备也不会立他为皇太子,诸葛亮也不会甘愿在他身边辅佐他多年。所以,刘禅,不是真的傻。

01心胸狭隘杨仪

刘禅为何会诛杀杨仪?历史中其实刘禅放过了杨仪,并未直接诛杀杨仪。比起刘禅诛杀的其他两位重臣,杨仪也算是重拿轻放,只不过杨仪自以为功高盖主,乱嚼舌根,才导致自己难逃一死的下场。

杨仪是当时的尚书令,也是诸葛亮亲自将兵权交给杨仪的。当时诸葛亮去世之后,直接将兵权交给杨仪。其实当时诸葛亮身边有两位能人,一是杨仪,二是魏延。在诸葛亮心中,其实这两位都不是最好的接任人选,只不过诸葛亮足智多谋,醉翁之意不在酒。

诸葛亮中意的人选是远在刘禅身边的蒋琬。将兵权将给杨仪只是缓兵之计。杨仪和魏延是死对头。杨仪心胸狭隘,但不会急功近利,他只会返回刘禅身边,去邀功。但是魏延不同,魏延急功近利,若兵权交给魏延,魏延还想继续打仗。所以,交给杨仪,两虎相斗,必有一死。

这一下,死的就是魏延。拿到兵权的杨仪直接杀了魏延,返回刘禅身边。自以为功高盖主的杨仪以为自己会接替诸葛亮的位置,但是回到成都后,刘禅只是任命他为中军师,没有实权的职位。转而将兵权交给了蒋琬。

杨仪不服,背后开始辱骂刘禅,工作也是极度懈怠,刘禅屡次批评,但他不知悔改。激怒了刘禅,刘禅直接流放了杨仪。若杨仪之后安分守己,也能安稳度日。但是杨仪我行我素,辱骂蒋琬,玷污刘禅。刘禅将其关进大牢,并未杀他,诸葛亮生前也交代刘禅,可留他一命。

可能是杨仪自觉地刘禅此次必会杀他,所以自己在牢狱中自杀,刘禅还未动手,就已经收到了杨仪自杀的消息。其实杨仪命不该绝,只不过在他心中已经认为自己在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丞相之位,不如撒手人寰,落得清静。

02挑拨离间李邈

比起杨仪的自杀,李邈可算是自寻死路,自作聪明。李邈也算是当时诸葛亮身边的红人,做过安汉将军,也当过丞相将军,实力不容小觑。原本安生在诸葛亮身边,升官之路指日可待,但他非要自作聪明。诸葛想要杀了冯谡,虽然诸葛亮非常的舍不得,但是他还是将冯谡斩杀。

这时候,李邈自作聪明的劝说诸葛亮不要将冯谡杀害,留他一命。但是诸葛不听,直接杀死。也因为此事,李邈开始记恨诸葛亮。觉得诸葛亮不听人劝,一意孤行。两人之间也开始有了嫌隙。李邈虽表现没有针对诸葛亮,但是内心都是不满。

所以在诸葛亮死后,李邈做了一件自掘坟墓的事情。李邈去刘禅跟前说三道四,挑拨离间。说诸葛亮玩弄皇帝,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希望刘禅不要为诸葛亮哭泣,也不要为他戴孝,说诸葛亮不值得这样做,说诸葛亮是个小人。

刘禅不傻,从刘备开始,诸葛亮就是三顾茅庐请回来的军师。刘禅怎能不了解诸葛亮的每一个计谋都在为自己谋划。怎么能容忍诸葛亮死后有人在背后搬弄是非,直接下旨赐死李邈。李邈事自寻死路,刘禅也是为了给诸葛亮正名,让人都明白,诸葛亮一世清白,全为了朝廷。

03乱嚼舌根刘琰

杨仪是自杀,李邈是搬弄是非,挑拨离间。那么刘琰这个人更是小肚鸡肠,乱嚼舌根,死得其所。皇家血脉,怎能让人怀疑,让人侮辱。也怎能容忍刘琰在背后戳皇帝的脊梁骨。此事要从刘琰的妻子胡氏说起。

胡氏是非常有魅力且漂亮的以为女子,在刘琰严重可算是掌上明珠。 当时有一规定,大臣内人必须要在过年时候去向太后请安。胡氏就进宫给太后请安,但是太后喜欢胡氏,就让胡氏陪伴自己一月有余。也是因此,刘琰就怀疑为何其他内眷请安之后就回家,但胡氏留在宫中。

刘琰怀疑是刘禅霸占了胡氏,想要胡氏留在宫中,且与刘禅发生了关系。待胡氏回到家之后,刘琰就压抑不住自己的怀疑,直接暴打胡氏,问胡氏是否和刘禅有染。打胡氏的脸,且残暴的命令五百士兵轮流殴打胡氏,最后将胡氏赶走。

胡氏忍无可忍,直接告官说刘琰辱骂朝廷,殴打自己。诸葛亮此时发现事情不对,对刘禅说,趁早杀了刘琰,否则你的清白以及皇家的清白都被刘琰给毁了。刘禅思前想后,发现诸葛亮说的在理,于是下旨杀了刘琰。杀了他的理由是因为他殴打胡氏。

咎由自取的刘琰也尝到了横尸街头的滋味。本就神志不清的刘琰,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且因为刘琰闹得此事,大臣内眷进宫拜访的制度也就取消了。害怕再生事端,虽然说清者自清,但是奈何有人非要将脏水往身上泼的时候,你躲也躲不掉。躲不掉,就直接废除。

总结:以上三个人看似都被杀的没有怨言,都有理有据,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得罪刘禅且被记恨的,要不然就是记恨诸葛亮被诛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其实他们三人都缺少了这一点。杀鸡儆猴的特点也是在刘禅诛杀了这三位重臣之后,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人的每一个死因都是在警告众人,你可以心里怨恨,但是祸从嘴出,只有烂在心里,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方可活命。也是在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告诉他们诸葛亮虽已不再,但死后中伤诸葛亮的人更是罪加一等。刘禅在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的自己尊严以及诸葛亮的面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元晔:扶风王元怡次子,个性轻躁,颇有膂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元晔(509年—532年12月26日),字华兴,小字盆子,河南洛阳人。北魏王朝第十三位皇帝(530年—531年在位),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南安惠王拓跋桢之孙、扶风王元怡次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个性轻躁,颇有膂力。起家秘书郎,迁通直散骑常侍。初封长广王,拜太原太守。

  • 元子正:武宣王元勰少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元子正(508年~528年),字休度,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孙子,彭城武宣王元勰少子,孝庄帝元子攸同母弟, 母为文穆皇后李媛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容颜俊美,个性宽和。孝明帝熙平时期,拜通直散骑侍郎、太常少卿,封霸城县公。孝庄帝即位,除侍中、司徒公

  • 纵观元韶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元韶(?~559年),字世胄,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献文帝拓跋弘曾孙,无上王元劭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勤奋好学,外表俊美。爱好儒学,礼贤下士。孝庄帝即位后,袭封彭城郡王。迎娶齐王高欢之女、孝武帝元修皇后。东魏时期,历任侍中、太尉公、录尚书事、司州牧

  • 从宋王朝开国国策:看宋太祖赵匡胤的功与过 是和非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尽沧桑,其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数十个或强盛或衰弱的王朝,以及数以百计或满腹韬略或平平庸庸甚至江山尽失的帝王。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在分裂的土地上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宋朝,以其瑰丽的文化、灿烂的艺术、繁荣的经济等方面全面超越了前三个大一统的王朝——秦帝国、汉帝国以及唐帝国。

  •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有四子:·长子滕王赵德秀;母亲:孝惠贺皇后;结局:早亡;·二子燕王赵德昭;简介:赵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次子,赵德芳兄,先后被封为魏王、武功郡王、燕王、吴王、越王。赵德昭亦是朝鲜半岛白川赵氏的始祖。母亲:孝惠贺皇后;儿子:同安僖靖王赵惟正南阳康孝王、冀王赵惟吉,其后代为宋理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将皇位不传儿子而传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继平定北汉后,御驾亲征辽国,不料大败,所以归朝后对平定北汉的功臣们均没有封赏。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入宫进谏,赵光义大发雷霆,赵德昭惶恐不已,回到王府后即自刎身亡。两年后,赵匡胤另一子赵德芳突然在睡梦中暴亡。至此,赵光义身边有可能威胁其皇位的人,就只剩下其弟赵廷

  • 宋太祖赵匡胤之死 赵匡胤神秘死亡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开国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当了17年天子,就稀里糊涂地死了。976年,他刚刚50岁。虽说,官修《宋史》对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种各样的遮掩和粉饰,但仍通过形形色色的破绽证明:赵匡胤是被亲弟弟赵光义谋杀的。宫廷疑案,玄机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后人,只能在故纸堆里摸“狐狸

  • 赵匡胤简介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属相:猪籍贯:祖籍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洛阳。陵寝:永昌陵(今河南省巩义西南堤东保)赵匡胤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

  • 唐代皇帝唐肃宗李亨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亨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武则天除外),他的母亲是元献皇后,为中国的唐朝唐玄宗的贵嫔。出身于弘农华阴。公元710年(唐朝景云元年)八月,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为良媛。当时太平公主掌权,对皇太子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使的东宫中人心惶惶。后来杨良媛怀孕,

  • 大唐皇帝李治的妃子有几个 李治的儿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中国唐朝第三任皇帝(649—683年在位),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