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魏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魏罃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4/1/16 3:17:56

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中国第一次政权统一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末期,东周王朝形将就木,战国七雄纷争,实力本为最不起眼的秦国,起用了魏国流失的人才商鞅,使国力迅速碾压其他六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然则在秦国扫平六国的过程中,也曾与六国中的劲敌进行过殊死之战,拥有武卒铁军的魏国、胡服骑射的赵国、带甲百万地方千里的楚国,这三国分别在一个阶段都曾是秦国最可怕的死敌。

特别是战国时期首先称王的魏国,是最有可能将秦国的崛起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可当时国力强大的魏国却在好大喜功的魏惠王魏罃(音同婴)各种骚操作下,直接将秦国送上了战国第一强国的王座,而魏国也因此走向了衰败。

不能说魏惠王其人毫无作为,只是历史上的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冒进分子,当他的老伙计齐威王田因齐在国际舞台上各种炫舞吸粉无数之后,老魏内心是相当地不高兴,因此而暂时撇下了西面死敌老秦,一心要在东方立威。

魏罃总想着当年寡人率十二路诸侯在逢泽之会,朝见周天子也没有今天他田因齐这么能嘚瑟,于是就决定要跟老友齐国翻脸搞摩擦,然后大打一场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个自以为是的东方第一强国老齐。可群臣大多数文官和武将都不同意与齐国动武,因为当时齐国名气非常大,又是老牌诸侯大国,跟他动手又难以找到合理的借口,恐怕在这场博弈中很难占到上风。

魏惠王却是一意孤行,对群臣说,寡人已经了解到齐国的情况,齐相邹忌只是个鬼鬼祟祟喜欢告人黑状的小人,大将田忌有勇无谋匹夫一介,能领兵打仗的只有一个孙膑,然而这个孙膑还曾经在我国受过刑罚,一个身有残疾的囚徒来指挥军队,这样的军队也能打胜仗吗?群臣被魏惠王这么一说,都不作声了,但也没有人站出来愿意领兵前往与齐一战。

魏惠王指着亲弟弟公子卬说,老弟你我一母同胞,血脉相连,你要为寡人分忧啊,不然这朝堂之上这班东西都不把咱老魏家当回事了,你要建功立业也正在此时啊!公子卬还是不敢上前去领出征帅印,直说自己不会带兵。魏惠王忍着怒气说,这样吧,我给你派一名副帅辅佐你,这人可以称得上是孙膑的克星,他的同门师弟,鬼谷子的高徒庞涓,有他在你还怕什么!

公子卬一听有庞涓相助,立马跪接帅印,准备出征。按照庞涓的计策,魏军主力前去攻打赵国邯郸,然后引诱齐军长途奔袭,前来救援,再然后围点打援彻底打败齐军。赵国邯郸被围,立马向齐国求救,田忌这个暴脾气急先锋立马就想率齐军赶往赵国。

不想军师孙膑劝说道,我们齐军多是各地各村落招募的尚武勇士(有点类似瑞士军制),都是战前临时集训一下,然后直接开赴战场,这是为了保持各派搏击高手的自身攻击水平,因此我们齐军号称天下技击第一。而魏军多数选自体能超强,身体健壮的农民,单兵搏击能力并不是很强,主要是靠厚重的铠甲装备,进行密集型冲锋陷阵。齐军为保持战斗力,就不适合远程奔袭,而魏军更容易在攻坚和对阵作战中发挥巨大的威力,所以我师弟庞涓希望我齐军远道而来,好教魏军以逸待劳,对我军聚而歼之。

田忌一听,立马又清醒了过来,赶紧问道,那赵国求救,我们不去的话,上哪找魏军决战,这不是失信于赵国吗?孙膑笑道,现在魏军倾巢出击赵国,我们去救的话,一旦全军覆灭,赵国同样也会被灭,这不正中了魏国的一石二鸟之计了。现在魏军主力在赵,那大梁正好空虚,且大梁四面皆是平坦之地,利于我们急行军,进退又得当,我们一旦进攻大梁,庞涓必然回援,我们在路上再打他一个伏击,他们必被我们所擒也。田忌大喜,连夸孙膑好计,就赶紧传令,依照此计行事。

齐军就是以此“围魏救赵”之计,将庞涓的兵马在邯郸城外苦苦等了许多天之后,又慌慌张张往回驰援,军心士气和士兵体力都已经大大折损,孙膑又教齐军埋伏在桂陵魏军必经之路,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魏军统帅公子卬和副帅庞涓双双成了齐军俘虏。

魏惠王得到战败的消息,对天哭喊道:“西面的秦国那样厉害,我都跟他们耗了那么长时间,没想到东面的齐国孙膑用兵这样诡异,前几天趁虚而入兵临我大梁,已把寡人给吓坏了,不料等我把庞涓大军召回来,竟在路上被他们狠狠地打了个伏击,还是议和吧!”接着就赶紧派人花重金把弟弟和庞涓都给赎了回来,齐威王也不愿意和魏国长期结怨,而且为了在天下诸侯面前表现得仁义大度,在收了赎金之后就把公子卬和庞涓都遣返回国。

可老魏实在不太甘心,且庞涓回来之后就对孙膑的使诈表示各种不服,只有公子卬认为自己不是带兵之才,自请低调地出任地方太守去了。这时魏惠王又想起老友韩康来,他赶忙写了封亲笔信给老韩,盛意尊奉韩康为王,这可是韩康这小子梦寐以求的,只是韩国一向弱小,不敢妄自尊大,现如今魏国需要拉拢一个强援就把王号送了过去,韩康就只好却之不恭,欣然接受,也称起王来,史称韩宣惠王。

魏惠王这时突然又得到战报,说齐军纠结宋、卫两个小诸侯兵马正在围攻魏地襄陵,不由大怒说道,田因齐这小子占了点便宜,就当我们魏国是好惹的了吗?老韩你这回得帮老哥我,一块去教训教训田因齐这老小子。韩宣惠王自然不好推辞,立马点齐兵马便和魏军一道开往襄陵,那齐国自桂陵一战,多少也是有点得意,特别是田忌就一直想着趁胜追击,扩大战果进一步夺取魏国的土地,便有了襄陵之围。

可魏军也算是知耻而后勇,加上韩军的从旁协助,齐、宋、卫联军没捞到任何好处,大败而逃。魏惠王又想着老赵家毕竟是三晋一家分出来的,打破骨头还连着筋,就寻思着派人去邯郸讲和,同时也邀赵侯称王,再次将三晋拧成一股绳,新联盟估计也就天下无敌了。

不想老赵家可没那么高的悟性,也不愿意和老魏这个惹事精搅和在一起,就没有答应称王的请求。就这样又过了两年,韩宣惠王韩康发现魏国在与他形成联防的形势当中,处处派遣重兵占据和扼守韩国的险要关隘,这就造成了韩国被魏国三面合围的局面,虽然魏韩已成联盟,但自春秋以来列国之间就没有永远的敌人,也同样没有永远的朋友,利益才是最根本的选择,连孔子都称整个东周列国时代的战争为“春秋无义战”。(除了兼并,没有正义的战争)

那一旦魏韩翻脸,韩国的境地就相当的危险了,一面要挡住秦国,另外三面都被魏国阻隔了,就算往东向燕齐等诸侯求救都来不及。于是,韩宣惠王便暗中采取了两项行动来应对不测,对外开始与齐国交涉引为外援,对内组织了一支装备极其精良的机动防御特种部队——强弩军,这也是韩国在军事方面唯一敢于睥睨天下的优势,当时就有“天下劲弩出于韩”的说法。

魏国细作早把韩国暗中备战的情况报知了魏惠王,魏惠王心想老韩和老田家这么一往来,迟早要出事,晚翻脸不如早翻脸,现在围韩之势已成,不能再等到他们做好准备再生变故了。于是,便命嫡长子太子魏申为统帅,庞涓依旧为副帅,率领魏国大军直扑韩国首都新郑。

韩国的新军刚刚成立,还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于是只能凭借坚固的城池,利用劲弩的远射优势进行顽强抵抗,魏军日日夜夜不停地攻城。这时齐国也得到了韩国求救信号,齐威王、齐将田忌想要立马派兵火速救援。

而孙膑又是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和大将军都不必着急,魏军这次是太子申统军,他们是非要灭了韩国不可的,面对灭国之战的韩国也一定会拼死抵抗,那魏韩之战一定是异常的激烈,这也正好借韩国消耗掉魏国的有生力量。并且魏韩同处河南腹地,魏国有地理上的优势,我们远程奔袭,士兵们水土不服难以骤然交战,要是庞涓再使出什么诡计,恐怕我们齐军这一去也是凶多吉少啊。”

齐威王、田忌都觉得军师说的有理,便又冷静了下来,赶忙问他孙膑计将安出,孙膑说我们再等上几日,只要韩国死死守住新郑,我就能一举将魏军尽数歼灭。于是,齐威王就将军事行动全权交由孙膑部署,在孙膑的建议下,过了许多日,等到韩使再来请援说新郑差不多要被攻破了,田忌才率齐军前往新郑。

魏军也得到了齐军到来的消息,太子申问计于庞涓,庞涓说:“新郑差不多就要城破了,现在齐军赶过来,有什么用呢,齐军向来没有专业的操练,都是各地民兵中选出所谓标兵临时集训,这些农夫山民无非是来送死的,看样子他们还是畏惧我们大魏武卒啊,所以才选在这个时候动手,估计也就想在边境做做样子,然后就像上次在襄陵那样见事不妙就跑路了。

这次确实也是我们千载难逢,一举消灭齐国大军的好时机,先放他们深入进来,我们再迎头痛击,我一定要活捉了孙膑这奸诈的龟孙儿,一雪桂陵被擒之耻!”于是,庞涓就让太子申将主力大军从新郑城下撤出,只留下少许人马在这里围住佯装继续攻城,又说道:“新郑已是囊中之物,韩军疲惫不堪,城中都是老弱,又无外援,就像快煮熟的鸭子已经飞不掉了,我们得先把齐军给打掉,回头再收拾韩国!”

接着太子申和庞涓大军向东直迎齐军,齐军得闻魏军来战,孙膑教田忌传令掉头往回走,田忌不解,但军师所言一切照办。齐军往回走了一天,晚上扎营休息,并挖灶坑做饭,魏军尚未赶到。第二天齐军拔营继续往回走,魏军赶到齐军昨晚歇息之处,庞涓往那片营地一看,数了数齐军的灶坑,没说什么,让大军继续追击,一连几天下来,庞涓发现齐军的灶坑越来越少,便下令大军加速追击,太子申不明其故。

庞涓笑道:“孙膑这竖子,简直就是无胆匪类,齐国这些农民跑了大老远水土不服,每天都有私逃而走的,这灶坑就越来越少,要是他们不赶紧逃回去,恐怕后面做饭的人都没有了!”太子申这才恍然大悟道:“看来我们得赶紧追上去,不然我们也连鱼尾巴都咬不上一口了!”

庞涓连连点头,表示就是这个道理,于是魏军狂奔了数百里,气都不喘就奔到了马陵这个地方,居然还没见到齐军的踪影,庞涓见马陵山势险要,道路狭窄,不由心中一惊,正要下令部队加强戒备,不料两侧山坡上呐喊声响,紧接着万箭齐发,如大雨瓢泼,魏军死伤惨重,这时又有人来报说路旁一棵树上刻有一行大字,庞涓正想上前一看,却被射中数箭,伤了要害,好不容易才看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八个大字,不由悲愤交加,又自知绝路难逃,乃仰天大骂了一声:“竖子孙膑!今天你可以成名了!”竟挥剑自刎而死。

马陵一战,魏军被齐军设伏全歼,副帅庞涓阵亡,太子申被擒,韩国新郑之围也解开了。齐军得胜班师,献俘礼之后,齐威王准备像上次释放公子卬一样敲一笔赎金就把魏太子申给放了,孙膑却反对说:“上次双方还可以说成是误会,这次已结成深仇大恨,魏强则齐不能存,齐盛则魏必衰败,如若放了太子申,大王难道还要等着魏国再来报复吗?现在大王只有狠下心肠,斩杀魏太子送还人头,使魏国对我齐国产生巨大的震恐,魏国就不敢再轻易来进犯我们齐国了!”齐威王听从了他的建议,不顾太子申的苦苦哀求,将其斩首示之国门,而后送往魏国大梁。

魏惠王得到大军惨败和长子死讯,直接哭晕了过去,半晌醒来才说道:“三家分晋之后,我们魏国经文侯武侯两位先君励精图治,天下诸侯没有比我们更强的,到了寡人为王,河西七百里地尽失于秦,魏之叛臣吴起又借南方强大楚国之势羞辱寡人,现如今马陵一战,我们又东败于齐,长子身死,真是痛煞寡人之心啊!我想为所有大魏殉国者复仇雪耻,可现在怎么办才好啊!”

惠王魏罃名为“消防灭火”之意,可即位这些年,却一味好大喜功,到处煽风点火,偏偏没能把一处火点着了起来,好端端强盛的魏国也由此而衰弱,到晚年哪怕他再费尽心思,大力招揽了像邹衍淳于髡、孟轲等一大批外来人才入魏,又拉着韩、赵、燕、中山四国来了个“五国相王”共抗强秦,却还是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得丢下老脸,向秦国卑躬屈膝,送以厚礼重金来换时日不多的苟延残喘,最终也没能阻挡住强秦吞并魏国蚕食天下的脚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子贡作为孔子的弟子,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纵观整个春秋战国历史当中,诸侯争霸无非是成王败寇,你死我亡,但在这样一个纷乱漫长的时代,却有一人能够名重于天下诸侯,并在列国之间玩弄权柄于股掌,只言片语便能教大国落败,小国苟存,而其自身却行走自如,潇洒无阻,最

  • 雍正登基后是如何彻查苏州织造府的亏空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苏州织造府,在雍正登基之前,一直都由与康熙帝关系亲密的曹李两家把持。雍正登基之后,下令严查亏空,时任苏州织造的是曹寅的妻兄李熙,这个人做苏州制造的时候,制造府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亏空,

  • 安禄山作为李隆基身边的红人 安禄山最后为何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代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本是唐玄宗面前大红人的安禄山为何要造反?提起“安史之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场战乱又被称为“天宝之乱”,是唐代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在背叛唐代后发动的战争,其不但是同唐代争夺统 治权的内战,更是大唐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按理说,安禄

  • 历史上的杨贵妃是怎么死的 杨贵妃是被活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杨玉环之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杨贵妃的死因是什么 杨贵妃是被活埋的吗?杨贵妃是出了名的美女,关于杨贵妃的死在历史上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人说她是被活埋的,然后被闷死了。有的人说她是上吊的。也有人认为她是被乱军杀死的,还有人认为她是吞金而死。查询历

  • 杨玉环到底有什么魅力存在 李隆基为何对杨玉环如此青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杨玉环和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玉环因什么一直得到李隆基的青睐?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被誉为中国四大美人之一。同时四女还被称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谁都爱漂亮的女人,自古以来,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是如此。没有人会拒绝漂亮的女人,也没有人会拒绝,

  • 三国时期的江东十二虎臣分别是谁?哪些人没有被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三国时期,孙权之所以能建立吴国,手下十二员大将立下了不少功劳,这十二人被陈寿盛赞为“江表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有的人从孙坚时期就开始追随征战

  • 历史上浣碧的原型是谁?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钮祜禄氏是中国清朝的满族八大姓之一,出了很多的名人。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看过《甄嬛传》的朋友都知道,浣碧是甄嬛的贴身丫鬟,也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在甄嬛被赐姓为“钮祜禄”后,浣碧在嫁给果郡王时也改名为“钮祜禄玉隐”,完美认祖归宗。在剧情中我们可以看到浣碧的出身是非常卑微的,而历史

  • 唐玄宗李隆基在赐死杨贵妃后 李隆基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赐死杨贵妃后,唐玄宗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悲凉?公元737年,李隆基见到了儿媳妇杨玉环,马上动了歪心思。可是这是儿子的女人,得有多厚的脸皮才能打她的主意?宦官高力士进言:“我有办法。”高力士讲起了武则天的故事,当年,

  • 武则天已经在感业寺出家了 李治为什么还能见到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治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能见到已经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武则天?熟悉唐代历史的朋友们都了解,女皇武则天曾经是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永徽元年(628年),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感业寺见面,出现了“武氏泣,上亦潸然”的

  •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崇祯最后还能东山再起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崇祯南迁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是否有机会东山再起?从后世史学界的角度来说,如果明代灭亡的时候,崇祯没有选择自尽,而是选择提前迁都南方的,其实是有一线生机的。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单纯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考虑的。因为从整个南明时代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