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瑜当初没有英年早逝 最后三国会是二分天下吗

周瑜当初没有英年早逝 最后三国会是二分天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47 更新时间:2024/1/13 2:40:13

对周瑜和曹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瑜如果不英年早逝,三国时期真会变成东吴与曹魏二分天下吗?

英姿勃发的周瑜曾提出过“二分天下”,一争天下的方案。惋惜,他英年早逝,没有付诸实施。这份遗憾,也引发了后人无限遐想。

仔细回顾一下周瑜的计划,我们或许会发现,周瑜对大形势的判断大体准确,但他依然低估了英雄人物,因此,即使实施,恐怕也很难达到他遇想的效果。

雄心勃勃的计划

赤壁之战后,周瑜曾经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认为,曹操新败,北方有腹心之患,暂时不会对东吴构成大的威胁。而益州刘璋暗弱,不难攻灭。现在应灭刘璋、平张鲁,联合马超;然后,他再率荆州部分大军攻取襄樊;双管齐下,与曹操争夺天下。

惋惜,就在他准备积极实施该方案时,不幸病死,计划也无疾而终。

计划对形势判断大体准确1、灭刘璋的难度并非如后人想象的那么大;

(1)、入川的大门已经打开。

镇守峡口的刘璋军守将袭肃已经前来接洽,东吴入川的大门打开了!

(2)、刘璋军战力不强。

很多朋友可能都认为刘备打刘璋打了两年多,还折了庞统,因此不好打。

果然如此吗?

从后来刘备入川的表现看。表面上刘备打了两年多(212年-214年),但事实上,很长时间内,刘备只有少量兵力,在绵竹方向进攻(因为本来是被请来打张鲁的)。

当214年,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引军入川后,溯江而上,益州迅速(214年5月)就被平定了!

(3)、益州士族正在“另寻明主”。

而与后来的刘备相似的是,益州士族原本就在“另择明主”,无论曹操、孙权、刘备,谁更能安抚、保障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更可能拥护谁(即使是演义,也没有瞎说他们选择刘备是因为刘备是皇叔)。因此,刘备获得张松法正等人的支持,周瑜同样有机会获取。要了解,正史上的周郎,其魅力可是“如引佳酿”,令人沉醉的。

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似乎可以说明周瑜当时有完善的谍报网:周瑜的这份计划是在210年提出的,当时就提到了连结马超。而马超,在211年才正式反曹!

既然连远远的西北都能保持如此默契的联系,那么周瑜在益州、汉中有“自己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周瑜的方案,绝非如并非如后人所说的,力量不足。

3、并不会造成防务空虚

积极进取,并不会造成防务空虚。

西征,是水军为辅,陆军为主。而对曹操,是水军为主,陆军为辅。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计划,即使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都只是提出西北和荆州两个进军方向,没有提到后来东吴君臣死磕的淮南方向。

这说明,经过南郡与曹仁的交手,周瑜对大军能力有了清晰地判断。

东吴的陆军,在曹操面前就是渣渣,但比只刘璋、张鲁还是优势明显的。他们与其去徐州、淮南方向消耗,何不田忌赛马,去欺负欺负刘璋?只有联合西凉铁骑,才有可能考虑在陆上挑战曹操!

因此,那些讥讽周郎“空想”,认为计划超出东吴军力极限的朋友,就不要为周郎的专业能力担心了。人家名将的名号不是花钱买来的,知己知彼的基本专业素养还是有的!

低估了曹操作为一个超级名将,周瑜对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对于他完成任务的难度,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兵力,非常清楚,这份专业能力,是人家吃饭的家伙。

可是,人,是最难料的。

与曹操、刘备、诸葛亮一样,尽管他们都高度重视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他们依然都低估了对方的能力。

首先是曹操。

在这份计划的一开头,周瑜就说出了这个计划实施的前提:曹操新败,有腹心之患,暂时不会威胁孙权。在这个前提上,周瑜才认为东吴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窗口可以发展。

可是,曹操没有留给孙权多少时间。

210年,周瑜提出计划,211年马超造反,曹操当年就大破马超,仅留下部分兵马继续打击。

这个速度,是绝对超出周瑜预料的。1年时间,东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扫平刘璋、张鲁的!

曹操在讨伐马超时,敌人越是聚集起来,他就越高兴!因为,他就是希望一战而定,耗不起时间!

这个曹操,让周瑜“失望”了。

低估了刘备尽管当时刘备仅仅占据着荆南几郡,实力薄弱,但孙权仍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尤其陆军)抗曹,因此孙权一直重视刘备的态度!

遗憾的是:他们低估了刘备,始终没有处理好这个“隐患”。

从周瑜试图用美女消磨,甚至软禁刘备,到试图直接驱使关羽张飞(还真有其事,不是演义杜撰)来看,周瑜对刘备集团的判断,存在根本上的错误,他依然只是把刘备看成“客居新野”时期的客军。

与当年的曹操一样,尽管周瑜早就说刘备“久必为患”,但依然低估了刘备集团的雄心和能力。

可是,刘备集团虽然实力弱小,但他们是一个有纲领、有战略的组织,此时的他们,不再是刘表时期那个镇守新野的“外援”了。他们急切地希望在荆州、益州获取根据地,实施自己的战略!

因此,刘备既不会被周瑜的“美人计”所软禁,关羽、张飞不会在未得刘备许可的情况下任周瑜驱使;刘备甚至不惜翻脸,强烈反对东吴进取西川!

因此,即使周瑜不死,东吴不顾反对进取西川,刘备集团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浑水摸鱼,甚至破坏东吴计划!

过人之处,就是有一些地方,你了解他厉害,却不了解他这么厉害!三位雄主都有令人惊讶过人之处,因此,谁的方略都不可能如计划成功。这,才有了三足鼎立!

周瑜的策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都是弱势一方为了追求胜利而作出的计划。弱势一方,在对手不犯大错的情况下,注定是凶多吉少的。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当然不可以这般“知天命”,当然要去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做,永远不了解可以不可以!

历史,正因这些可爱的“不认命”之人,才变得精彩纷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去世再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为什么不等李渊去世再造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王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强盛,也是文化上的多元,更主要的是唐朝与其他王朝之间有着两大独特之处:其一便是以往王朝的开拓者都是那个王朝的领军人物,受到后世的瞻仰,但是唐朝开国皇帝似乎并没有这样,反而是他

  • 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和曹植了,是重量级的人物,也是夺储的实力派代表。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古代,一般来说兄弟之情固然是非常深厚的,但这样的说法在帝王之家可是个例外,毕竟作为帝王的后裔,兄弟可是相互争夺皇位的竞争者。因此在历史上看到帝王之家的兄弟相残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本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便是关

  • 司马懿用三千死士政变成功 司马懿是怎么保证他们效忠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阴养三千死士,怎么能保证死士誓死效忠,手段确实高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的故事已经离我们非常遥远了,但现在说到那段往事,熟悉那些历史的人,心中也许都会泛起一些波澜。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所带领的魏国实力是最强大的。不过,魏国就算实力

  • 慕容廆简介 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慕容廆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东晋太兴三年(321年),受

  • 司马颖简介 西晋武帝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颖(279-306年),字章度,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第十六子,晋怀帝之兄、晋愍帝之叔父。太康十年(289)受封成都王。299年,与贾谧结怨,皇后贾南风下诏出为平北将军,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冏传檄讨逆。302年,齐王司马冏专权,河间王司马颙上表

  • 司马颙简介 晋朝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司马颙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颙(?―306年),字文载,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安平献王司马孚的孙子,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西晋宗室,“八王之乱”中的八王之一。初袭封父爵,咸宁三年(277年),改封河间王。少年时有名声,轻钱财厚待贤士。晋武帝赞叹其为藩王的表率。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响应齐王司马冏起兵,因功拜

  • 司马彪简介 晋朝皇族高阳王司马睦长子司马彪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彪(?-306)西晋史学家。字绍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晋朝皇族,高阳王司马睦长子。从小好学,然而好色薄行,不得为嗣。司马彪因此闭门读书,博览群籍。初官拜骑都尉,泰始中任秘书郎,转丞。司马彪鉴于汉氏中兴,忠臣义士昭著,而时无良史,记述繁杂,遂“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世祖,终于孝献,编年

  • 刘伯根简介 西晋末年北方流民军首领刘伯根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根(?——306)男,东莱(汉今莱州市)人,西晋末年北方农民、流民军首领。刘伯根曾任一县(今黄县西南)令,光熙元年(306)利用宗教作号召组织万余人起兵反晋,自称一公,王弥从之,被任命为长史。二人率部袭击取临淄(今淄博东北),击退了青州都督、高密王司马略前来镇压的军队。不久,起义军被青州刺史、宁

  • 慕容垂简介 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慕容垂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一字叔仁),燕文明王慕容皝第五子,兰淑仪所生,昌黎棘城鲜卑人。384年至396年在位,史称后燕成武帝。原名慕容霸,字道业,小字阿六敦;慕容儁在位时期赐名垂夬[quē],以此来奚落他“坠马折齿”糗事;后慕容垂夬跟据谶文,省“夬”[guài]改为“垂”。慕容垂是晋十六国

  • 慕容永简介 慕容部首领慕容廆之弟慕容永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永(?―394年),字叔明,鲜卑人,慕容部首领慕容廆之弟慕容运之孙(一说为其子),十六国时期西燕君主,386—394年在位。慕容永,字叔明,慕容部首领慕容廆之弟慕容运的孙子,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堂侄。太和五年(370年),前秦灭前燕,慕容永被迁徙到长安,家中贫困,夫妻俩常在市上卖靴子。太元九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