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神宗的李敬妃来历究竟有多神秘?

明神宗的李敬妃来历究竟有多神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671 更新时间:2024/1/19 12:51:09

明神宗的李敬妃,她的身上有哪些谜团?万历年间的后宫之中就发生过这样一个疑案,死者是宠爱仅次于郑贵妃的李敬妃,在史书中,有人认为她是因病去世,也有人说她是被人所害,是非纠葛不断。就在她离世近半个世纪后,她被孙儿追封为太皇太后,这或许是她万万也想不到的。

戊寅,册封端嫔周氏为端妃,李氏为敬妃。—《明神宗实录》

李敬妃的来历相当神秘,她的家世、生年等一概未知,她最早出现在史料记载之中是在万历二十二年,她在十月诞育了皇六子朱常润,十一月与端嫔一同被册封为妃。在现有史料中明确记载,周氏封妃前的地位是端嫔,而没有写李氏的任何封号,也就是说李氏是由没有任何位分的宫人直接被册封为敬妃的。根据皇长子生母王恭妃的册封情况其实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换句话说,李氏应该也是宫女出身。

虽然同是宫女封妃,但意义决然不同,王氏封妃是因为她所生之子乃是皇长子,又有慈圣皇太后的压力,万历帝不得不封她为妃,李氏则不同,此时的后宫已经有了好几位皇子,皇六子的出生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与敬妃同时册封的周端妃也能证明敬妃的殊宠,周氏当年与郑贵妃同为九嫔之一,这么多年了,即使诞育了皇五子朱常浩,朱翊钧也没有任何表示,这次与李敬妃同时册封,没准还是搭了敬妃的顺风车。

始贵妃李氏宠亚于郑氏。—万斯同《明史稿》

李敬妃的异军突起让原本一家独大的万历后宫平添了许多变数,原本静谧的咸福宫也变得喧嚣热闹起来。盛宠长达十数年的郑贵妃终于有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三年后,李敬妃再次生育,诞育了皇七子朱常瀛,接连生育二子,李敬妃的恩宠自然是不浅,眼瞧着万历帝要再次加封敬妃,恰在此时,生育仅仅十一天的李敬妃突然薨逝。

敬妃李氏薨逝,传旨封为皇贵妃,礼仪照世庙皇贵妃沈氏例行,营葬吉地礼部请遣官于天寿山悼陵左右相择。—《明神宗实录》

李敬妃的薨逝让万历帝十分悲痛,他当即传诏追封李氏为皇贵妃,一应大礼均照嘉靖帝的沈皇贵妃例行,并命礼部前往天寿山选一块风水宝地来安葬爱妃。礼部恭上李氏的谥号为恭恪惠荣和靖,其中第六字“靖”有的史书记载为“静”,很有可能是为了避讳明光宗生母王氏追封为皇后时的谥号“孝靖”,故而才改为“静”字。

一向吝啬的朱翊钧还特意褒奖了为李氏题写铭旌、圹志的辅臣,还赐下了银、钞,这对万历帝来说并不常见,可见万历帝对李敬妃的宠爱,也足见这些辅臣办事用心,让痛失爱妃的朱翊钧稍有安慰。

大学士张位、沈一贯题本:今日司礼监陈矩到阁,发下礼本,为传奉事,内议皇贵妃李氏营葬。口传圣谕:“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内阁议拟里看此。”—《万历帝起居注》

可对于万历帝来说,这一切还不够,就在万历帝下旨在天寿山为皇贵妃选吉地两天后,他突然改变心意,他想把爱妃葬入自己的皇陵地宫右室,还传旨内阁商议此事。

此事绝不简单,明朝以左为尊,左室乃是皇后千秋后所葬之地,右室应葬之人地位仅次于皇后,如果皇帝没有继后,就应该把储君生母葬入。此时的王皇后活得好好的,左室自然是她去世后应葬之处,而万历帝至今仍未建储,他心仪的储君是皇三子朱常洵,而按礼而言,应该立皇长子朱常洛,那么有资格葬在右室的应该是王恭妃,或者万历帝心中的郑贵妃,怎么就轮到李敬妃了。

其实,当初明英宗的刘敬妃去世,朱祁镇也给儿子朱见深留下遗旨,命钱皇后千秋后,与刘敬妃同葬入自己的皇陵地宫,甚至都没有想到朱见深的生母周氏,此事因不合礼制,且有周太后的阻挠并未成行。万历帝如今想办此事自然也不容易,群臣出言阻止,一说不合祖制,二说没有先例,弄得万历帝也只能在天寿山另选吉地了。

由此可见,李敬妃在这段时间是极得万历帝宠爱的,从下旨让敬妃葬入皇陵地宫的风波来看,这段时间李敬妃的恩宠甚至超过了郑贵妃,联系史料中关于李敬妃的死亡谜案,更让人觉得甚为可疑。

死因成谜,一代宠妃的身后疑云

明代官方对外只说李敬妃薨,一般来说,没有说特意说因何而薨,就是指正常死亡或病逝,以李敬妃由宫女晋封才三年推断,她年龄不会很大,至多应也不超过三十岁,这很明显不会是寿终正寝,如果她不是因为外力致死,死于产后并发症的可能是极大的。当然,这是先假设她是非外力死亡做出的推测,史书上可不这么认为。

始贵妃李氏宠亚于郑氏,郑氏因其疾,使御药房内监张明纵药阴杀之。—《明史稿后妃传》

明遗民万斯同曾参与清朝官修《明史》的修撰,编修成《明史稿》一书,最终定本的《明史》正是在此书的基础上修撰而成,《明史稿》中明确指出,李敬妃就是死于郑贵妃之手,郑贵妃利用了李敬妃的产后之疾,命人用药暗害,这很符合犯罪动机驱动犯罪的推理。

试想,李敬妃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不就是被分宠的郑贵妃吗,从李敬妃死后万历帝对她的态度来看,这个动机是成立的,而除了郑贵妃外,其实后宫之中还有一位受益者。

所生两皇子,派与中宫王老娘娘为慈母,共育咸福宫。—刘若愚《酌中志》

李敬妃之死的另一位受益者就是王皇后。众所周知,王皇后无子,只有一个女儿,故而王皇后常年受制于郑贵妃,而李敬妃一死,她的两个儿子皆归于王皇后抚养,当然,妃嫔离世,没有儿子的皇后抚养妃嫔的孩子这是很正常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皇后并非没有嫌疑。

不过,王皇后之后的种种作为似乎洗清了这一嫌疑,她处处帮扶皇长子朱常洛,并没有因为皇六子、皇七子是她的养子就为他们争储。不仅如此,从常理推断,后宫嫔妃百花争艳远胜于一枝独秀,对于位列中宫的皇后更是如此,李敬妃的崛起是王皇后乐见其成的,多少年了,终于有人能够制衡郑贵妃,王皇后即使想霸占李敬妃的孩子也不会想失去制衡郑贵妃的人,何况她是中宫皇后,如果提出想抚养李敬妃的一个孩子,万历帝应该也不会拒绝,不必用这种激烈手段,得不偿失。

那么,最大的嫌疑还是落在了郑贵妃身上。

很多人认为,万斯同其人对郑贵妃是有很大成见的,当然,这怪不得万斯同。万斯同的老师是一代名士黄宗羲,其父黄尊素乃是东林后七君子之一,东林党在万历末期和泰、天、崇三朝影响深远,而因为国本之争和明末三案,东林党对郑贵妃可以说是毫无好感,万斯同受到老师的影响,自然对她有很深的成见,故而他虽然言之凿凿,但并不能轻易认为就是郑贵妃害死了李敬妃。清朝官修《明史》最终也删去了这一句。

神庙贵妃李娘娘有疾,郑娘娘名下太监张明,医治不效薨逝。—刘若愚《酌中志》

万历二十九年,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因感异梦而自施宫刑,入宫后跟随司礼监大太监陈矩,他在崇祯年间写了一本记述宫廷见闻的史书,名曰《酌中志》,他就是刘若愚,这本史书意义非常,他以一个十分鲜见的角度记述历史,而且是外界知之甚少的宫廷史。

根据刘若愚的个人经历,他的确应该知道很多宫廷见闻,所以,他记述李敬妃是因病医治无效而死,可信度相当高。但是,他也指出,这个给李敬妃医治的御药房内监张明是郑贵妃的手下,而且,他以一种十分隐晦的手法在这句话之后写到:

彼时积言有如淳如衍之事,自此郑娘娘无有与分宠者矣。—刘若愚《酌中志》

这句话中的淳于衍就是当年霍光的夫人霍显派去阴害许皇后的人,所谓“淳于衍之事”指的是借病人疾,以医治为名暗害之,不过刘若愚记述十分谨慎,只说当时很多人都说李敬妃就像汉代的许皇后,而张明就是明朝的淳于衍,那明朝的霍显不也就一目了然了。然后,刘若愚接着又说了句,自此后再也没有人和郑贵妃分宠了,上下两句话结合起来就发现很奇怪,刘若愚到底是帮郑贵妃开脱,还是说就是她所害呢?这似乎只能让各位文友自己判断了。

追封太皇太后,李敬妃的身后荣光

李敬妃逝世后,王皇后将两位皇子悉心教养,一位受封为惠王,一位受封为桂王,在崇祯帝朱由检被大顺军攻破北京,自尽景山后,在江南的诸位明朝藩王就开始了群雄逐鹿,其中桂王朱常瀛的儿子朱由榔也得以在广东建国,他追封已经逝世将近半个世纪的祖母为孝敬太皇太后,这可能是李敬妃怎么也想不到的。

总结

李敬妃的前面大半人生成谜,有记载的历史只有三年,但是她却为明朝留下了一个火种,这让明朝在南方又延续了十数年的生命,这也算是一世传奇了,几百年过去,天寿山上的皇贵妃墓尤在,无言地倾诉着李敬妃曾经的荣光和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曾被魏国所诬陷的人都有谁?最后只能自食其果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时期曾被魏国所诬陷的人都有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春秋之后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也即从原先的数百个诸侯国,减少到数十个诸侯国

  • 历史上曹操阵营的两次喝酒误事是怎么一回事?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营喝酒误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细看三国正史和演义小说和电视剧,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时的人们只喝酒不喝茶,不管是庙堂之中还是城门楼上,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不管有菜没菜,不管有事没事都要整两杯。比如张飞战马超之前,马超在城下叫骂得口干舌燥,刘备张飞

  • 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吴皇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吴皇后介绍,吴氏,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人,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立为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因杖刑万贵妃,而激怒明宪宗,被废为庶人。明孝宗在冷宫出生后,吴氏曾悄悄抚养过几年。孝宗继位念及吴氏的养育恩,命服膳皆如母后礼。英

  • 扶苏和胡亥相比 谁才是秦始皇心里的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接班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纷纷想要称霸天下,但最后只有秦始皇成功了,在嬴政成为秦王后短短十余载,他便横扫其余六国,从而成为了一统中原的始皇帝,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帝王,曾经想要秦王朝延续万年的他,可曾想到过,秦朝仅仅维持了两世

  • 朱元璋建立九庙制度是怎么回事?朱厚熜在位期间经历什么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朱元璋建立九庙制度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纵观明朝十六帝,明成祖朱棣绝对算是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最有作为的帝王。然而,明中期朱厚熜在位期间,明朝太庙却经历过一次剧烈变化,明成祖朱棣更是差点断了祭祀。有说法认为这是由于朱厚熜想要将父亲的牌位摆进太庙,而太庙中牌位已满,导致朱棣差

  • 乾隆时期举办朝千叟宴时。是如何安排座次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千叟宴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1713年,清圣祖康熙帝60岁寿诞,满朝庆贺。为了庆祝这场帝王盛寿,内务府和礼部从一年前就开始绞尽脑汁,最后经过康熙同意,决定举办千叟宴。何谓“千叟宴”?指宴会当天,邀请65岁以上的老人约1000人入席,以表示“万

  • 清朝的康雍乾三位皇帝分别喜欢喝什么酒?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酒文化的沉淀尤为厚重,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酒文化的在古代中的加持,使得其的意义变得更加的有深度,也使得我们中华文化又有了新的提炼,新的沉淀。在古代中,对酒蒸馏的技术虽然没有现代那么的发达,但却其却有了一套自己的制酒技术。而对于酒的区分也有其一定时期的讲究,就拿《西游记》对于“荤酒”

  • 正史上的姜子牙是什么形象?他有何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近期热播的新《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在目前展示出来的最大能力就是忽悠。当姜子牙被元始天尊打落凡间后,成为了马氏的丈夫。当马氏让姜子牙到街上卖面时,由于姜子牙想起了那天是他与马氏的结婚纪念日,因此他在大街上摆摊为路人占卜,就此得来了六

  • 清朝皇子上学的地方一般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皇子上学的地方叫什么?皇子们都学习哪些内容呢?早在清入关之前,就已经十分重视皇子的教育问题。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在赫图阿拉,为子侄请师傅,教他们读书识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16个儿子中,成绩最好的一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皇太极时期,更加重视对皇子的教育。然而,当时连年征战,

  • 唐玄宗最宠爱的女人是武惠妃还是杨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唐玄宗宠爱武惠妃还是杨贵妃,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毕竟这两个人都是唐玄宗非常喜欢的女人。但是总有一个是更加宠爱的。杨贵妃这个人可是非常的有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被称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武惠妃则是武则天的侄孙女,那么这两个人唐玄宗更加宠爱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