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弘治皇帝到正德皇帝,李东阳为何要执着地请辞二十次?

从弘治皇帝到正德皇帝,李东阳为何要执着地请辞二十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3/12/28 3:14:52

李东阳从小就是个神童。他4岁就能写直径一尺的大字。传到皇帝的耳朵后,明景宗朱祁钰决定亲自见识一下这个神童。召见当天,皇帝叫他写“麟”、“凤”、“龟”、“龙”等十余个大字。当他写到“龙”字时,由于手腕没有力气了,最后的一勾便用自己的小靴子沾墨水印上。据说皇帝高兴得不得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后来,李东阳6岁的是,明景宗皇帝再次召见他。叫他讲《尚书》,结果李东阳说的头头是道,皇上很满意,于是留在京城叫他读书。

长大后的李东阳自然走上了科举之路,公元1464年,明英宗天顺八年,他以殿试二甲第一的成绩,被选为庶吉士,之后进入官场。

明英宗去世后,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朱见深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化皇帝,此人一生只爱万贵妃,而且宠信宦官。但明宪宗似乎也不是那么坏,他让李东阳参与修撰《明英宗实录》,修撰完成后,明宪宗赏赐李东阳白金文绮,同时升了他的官。而且整个成化一朝,李东阳都是被器重的。

明孝宗之后,朱佑樘继位,即明朝弘治皇帝,随后李东阳开始了飞速跃升。

弘治八年,李东阳与谢迁一同进入内阁,参与机务。

弘治十一年,李东阳晋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负责教太子朱厚照读书。没错,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贪玩的正德皇帝。李东阳经常劝告朱厚照要亲贤臣,远奸佞,勤学问,戒安逸。

弘治十四年,李东阳患上眩晕的疾病,于是以此为由请辞,这也是他第一次请辞,当然,明孝宗并没有批准。但李东阳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于是又请辞2次,但明孝宗就是不批准,不准不批准,还赏赐了很多珍贵药材给他,让他调理身体。

没办法,李东阳只好继续干下去。一直到弘治十七年,李东阳再次请辞,甚至一年之内连续请了四次,结果不出所料,都被明孝宗驳回了。不管李东阳以什么理由,明孝宗就是不批准。

次年,李东阳决定继续请辞,但明孝宗还是不准,因为他希望李东阳能够继续辅佐太子。

同年,明孝宗驾崩,明武宗即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正德皇帝,正德皇帝朱厚照上台后,升任李东阳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也就是说弘治皇帝一朝,李东阳请辞了8次都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正德皇帝一上台,他继续请辞,他以为这个贪玩的小皇帝会准许自己的辞职要求,但他的愿望落空了,正德皇帝跟他的父亲一样,坚决不批准。

不仅如此,正德皇帝还给李东阳安排去修撰《孝宗实录》,没有办法,李东阳只好再次留下来。不过正德皇帝我们知道,是历史上有名的贪玩皇帝,他宠信刘瑾之流的宦官,朝廷搞得乌烟瘴气的。

正直的李东阳看不下去,于是与刘健、谢迁等人一同上疏,希望劝明武宗多理朝政,远离小人。可惜正德皇帝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这样李东阳很伤心,于是请辞。奇怪的是,正德皇帝也没有批准。

随后正德皇帝还叫李东阳来操办自己的婚姻大事。甚至在李东阳多次请辞后,正德皇帝进一步将其提拔为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可谓荣宠之极。

但纵观李东阳官再大,也无用武之地,因为正德皇帝还是贪玩已久。所以,他继续请辞,直到正德七年,此时李东阳前前后后已经请辞二十次了,要是皇帝再不同意,他可能就要死于任上了。

终于,在第二十次请辞后,正德皇帝批准了他的请辞。也就是时候,从弘治皇帝到正德皇帝,李东阳一共请辞了二十次才获得批准,前19次都是被拒绝的。

那么,我们的疑问是,李东阳为何要执着地请辞二十次呢?三个原因。

一是身体不好,压力太大。这个是主要原因。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就是无论是读书时代,还是工作时代,老师或者领导越是关注你、器重你,你的压力反而越来越大。因为不想辜负他们的器重和期望。

二是心力交瘁。

李东阳之所以在正德皇帝一朝多次请辞,无非是面对宦官之流的为非作歹,他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心力交瘁。尤其是在他的同事刘健、谢迁等辞官后,他要一个人对付刘瑾,这自然独木难支,最后他为了对抗刘瑾不得不先委曲求全依附于刘瑾,为此遭到了同行读书人的鄙视。这些都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三是一生经历了9次亲人过世。这也给了他不少打击。

李东阳9岁时在顺天府读书,其生母刘氏去世;24岁时,原配妻子刘氏病卒;27岁时,三弟李东川病逝;28岁时,继妻岳氏病亡;29岁时,二弟李东川病亡;48岁时,次子李兆同夭亡,时年李兆同9岁;51岁时,四弟李东溟病卒;54岁时,长子李兆先病殁,时年李兆先26岁;63岁时,女儿病殁,时年27岁。

我们可以看出,李东阳一生既经历父母去世,也经历了子女的离世。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发人送黑发人,世间最痛之事莫过于此,所以,加剧了他的身体崩塌。

纵观李东阳的一生,从神童到做官,之后历仕明朝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五帝六朝,横跨半个多世纪中。见证了国家多故,社会动荡,悲观离合,早已洞悉一切,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位传奇人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贾诩在三国没有存在感,为何却说三国大事都与他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贾诩并不出名,很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他印象不深,却不知道真正的牛人是极其低调的。像诸葛亮一样,当初的贾诩也是没有出山的,但贾诩似乎认为世界还不够混乱。于是贾诩和曾经的主公一起四处折腾,结果东汉末年越来越乱。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不得不说这个人真的与众不同。也许

  • 史万岁一生为隋朝做了巨大贡献,为何会被隋文帝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据《隋书》记载,史万岁“年轻勇敢,善于骑射,强壮灵活,善于阅读军事书籍”,擅长占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5岁时,史万岁在他父亲的军队里。当年,北周与北齐军在洛阳城北的邙山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邙山之战”,当时战争最为激烈。史万岁登高观察战场情况

  • 曹操跟汉献帝的矛盾为何不可避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根本原因不在曹操,而在汉朝。东汉末年,朝廷已经失去控制力,刺史诸侯做大争霸,权臣有不臣之心。没有曹操,也其他权臣。一是经济,地主豪强门阀土地兼并严重,大量自耕农破产沦为流民难民,而地主豪强门阀隐瞒土地人口,人民百姓被压榨剥削,朝廷收不上税,诸侯门阀越来越富,朝廷和百姓越来越穷,社会矛盾爆发是迟早的事

  • 为什么说刘秀接手的江山就是一个烂摊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穿越前的世界,学的历史应该是国师刘秀篡位,但是因为王大哥的到来,中间横插一杠子改变了历史,但是历史不能从这里断了呀,不然王莽就不存在了,所以宇宙法则又安排了一个刘秀。哈哈,虽然战胜,但异族的人口力量并没有损失多少!是真不懂,还是,有千日做贼,哪来千日防贼?世上无恒强之家,更无恒强之国!患在边境,

  • 慈禧日常生活有多奢侈?吃个西瓜就很夸张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一共有十二位君主,存在了296年。在这段时间里,清朝从鼎盛走向衰败,到最后成为历史,原因有很多。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国内外矛盾的加剧,使得清朝结束,开启了民国时代。而要说到清朝实力变衰弱的原因,此时不得不提到的一位著名人物慈禧太后。慈禧

  • 刘备如果平定天下,他会杀功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各路诸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最终天下还是落入到蜀魏吴手中,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然而即便是这样,刘备匡扶汉室,铲除另外两国实现统一的梦想依然没有改变,同样魏国也是如此,估计也就吴国没有什么野心,想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通常逮住机会才会出手。后来刘备死后,让诸葛亮辅佐刘禅继续完成梦想,

  • 盘点:古代帝王折寿的“十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皇帝,最小的只有2岁,便驾崩了,活得最久的,乾隆皇帝还行,89岁。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9.2岁,连40岁都不到。究其原因,有以下十个方面:一,没有朋友,放眼望去,皆是敌人。皇帝,万人追捧。皇位,万人觊觎!内部有皇后党,太子党,阉党;朝中有权臣,朋党;朝外有边将,藩王;国外有异族…司马懿曾说过:

  •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真的变成了外强中干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归晋,蜀国先灭,这究竟是因为什么?蜀汉国有诸葛亮这样优秀的政治家,有他建立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治国方略,后人也基本上在按照他的方略执行,并没有大的改变,司马氏为什么就敢于先拿蜀汉国动刀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来,魏国在东南攻守互有,与吴国有输有赢,

  • 薄昭帮助刘恒登基又是他的亲舅舅,为什么还会被刘恒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薄昭,吴县人,史料中对他的记载并不多,《史记》《汉书》中也没有他的传记,但是他有个很有名的外甥——汉文帝刘恒,刘恒的生母薄姬是薄昭的亲姐姐。在刘恒登基的过程中,薄昭出了不少力,但是薄昭最后却是被刘恒逼死的,这是为什么呢?汉文帝刘恒登基前曾吃过不少苦,他的母亲薄姬本是魏豹的妾室,被刘邦俘虏后,因为颇有

  • 刘邦都已经把都城定在洛阳了 刘邦最后为什么选择在长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邦迁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原本按照当初的约定,既然刘邦首先拿下咸阳城,那么他自然就是下一任帝王了。因此刘邦在入关后,他就制定了相关制度,为自己登基做好准备。其实这时候主要以楚王为盟主,战国时期被灭掉的其他六国也在想尽办法去复国。经过了一系列的斗争,到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