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咸丰帝的遗命是什么内容?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牵制的结果如何?

咸丰帝的遗命是什么内容?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牵制的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3/12/24 19:27:16

家天下在古代黄泉社会是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咸丰皇帝在去世前留下遗命使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互相牵制也提现出来了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咸丰十年(1860年),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逼近北京时,咸丰帝急忙带着皇后和懿贵妃,以及部分亲信大臣逃至热河。次年8月22日,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咸丰帝因病在热河行宫去世,而在弥留之际,他曾对身后事进行了缜密安排。

在咸丰帝的遗命中,皇长子载淳被立为皇太子,由于载淳年仅六岁,于是又以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以及原来五个军机大臣的其中四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辅政大臣,“赞襄一切政务”,这便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同时又授予皇后钮钴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皇帝生母懿贵妃掌管),且明确规定,顾命八大臣拟定的圣旨必须加盖“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后才能生效。

从咸丰帝的遗命不难看出,“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的权力几乎完全凌驾于顾命大臣之上,尤其是在皇位尚未顺利移交,新朝格局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这两枚印章的威力可想而知。只要两宫太后愿意,那么顾命大臣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

其实,咸丰帝的这项遗命完全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顾命八大臣虽然受命辅政,是朝政大权的实际掌控者,但皇后和懿贵妃掌握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却完全对他们形成了制约。咸丰帝这么做无可否非,这种制约关系可以确保少年天子皇位的稳固,但这种制约关系却为顾命八大臣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咸丰帝的遗命,导致两宫太后与外廷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尤其是慈禧本就拥有较强的权力欲,导致这种矛盾基本不可调和。而事实上,就在咸丰帝去世后不久,这种矛盾便迅速爆发了。

咸丰帝去世还不到十天,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訢便来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即热河行宫),奕訢此来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叩谒咸丰皇帝的梓宫,另一方面则是为自己谋取出路。奕訢虽是秦王,但却长期受到咸丰帝的猜忌,更是备受肃顺等人排挤,与自己交好的军机大臣文祥没能入选顾命大臣(五位军机大臣四人入选),这不得不令奕訢担心自己的未来。

恭亲王奕訢在行宫与两宫太后密议多日后,率先返回京城,开始秘密谋划。奕訢离开之后,于是董元醇上书,以皇帝年幼无法亲政为由,请求太后权理朝政,另选亲王一、二人辅政。如果没有辅政大臣,在皇帝年幼的情况下,太后权理朝政乃是常理,可咸丰帝早已留下了八位辅政大臣,如今想要太后垂帘听政,辅政大臣自然无法接受。

两宫太后先是针对这封奏章召见八大臣,试探八大臣关于此事的态度,却没想到遭到八大臣的强烈抵触。在肃顺等人看来,皇帝既然已经任命我们为辅政大臣,且给了你们限制外廷的印章,那么朝政就应该由我们来负责,我们有事前去奏请就完了,你们站到台前,岂不是想要架空我们?而两宫太后的态度也很明确,想将我们限制在后宫?门都没有。

于是,两宫太后与八大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八大臣“哓哓置辩,已无人臣礼”,而在《越缦堂国事日记》中则有“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的记载,连小皇帝当时都被吓尿了,足见这次交锋之激烈。

八大臣过于优柔寡断,被两宫太后利用时间差迅速摧毁

双方的激烈争辩最终无疾而终、不欢而散,但双方却都不死心。不过,顾命八大臣想的是先回到北京,凭借手中的遗诏先行掌握朝政,等待朝局稳定之后再从长计议。而两宫太后却明白,根本不能让八大臣顺利返京,否则一旦任由他们掌握朝政,那么就很难再翻身了,因而决定在返京之前便将八大臣除掉。

两宫太后虽然留在热河行宫,但与他们密议数日的恭亲王奕訢却早已经在京城行动了起来,他先是笼络了掌握京津兵权的兵部侍郎胜保,以及握有直鲁重兵的僧格林沁。与此同时,两宫太后以职权过多为由,意图夺其兵权,而端华为了自己八人的安全,便表示自己只做行宫的步军统领,两宫太后逐趁机将京城步军统领的职位给了奕譞,进一步将京师兵权握在了手中。

在全面掌握了京师的兵权之后,两宫太后逐将政变地点选在了京师。在皇帝梓宫从行宫起驾之后,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只陪了灵驾一天,便以皇帝幼小、自己又是年轻妇人为借口,带着载垣、端华等七大臣从小道赶往北京,只留肃顺率领人马陪同梓宫在后慢行。

到达北京之后,慈禧立即召见了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在详细了解京中形势之后,逐心中大定。次日一早,奕訢手捧盖有玉玺和“御赏”、“同道堂”印章的圣旨,宣布解除肃顺等人职务,并当场逮捕了载垣和端华,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则被撤职查办,醇郡王奕譞则前往京郊密云逮捕了跟随梓宫回京的肃顺,八大臣至此被全面摧毁。

综上所述,肃顺等人的败北,一方面源于内廷掌握的“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对外廷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源于肃顺等人对形势的估计不足和优柔寡断,不仅被两宫太后顺利掌握了兵权,而且被对方打了一个时间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他这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常遇春明朝时期的一代名将,归附朱元璋后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和他攻下开平府有很大关系。在15年前,朱元璋仍在创业阶段,当时正准备攻打和州,朱元璋骑马经过田间,一个大汉一跃而起,说要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还以为大汉是因为饿

  • 息妫为何被称为桃花夫人?她又为何能引发三国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陈国君主陈庄公有两个女儿,一个女儿嫁到了蔡国,妫姓,因此称之为蔡妫。另一个女儿据说容貌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因此称之为桃花夫人,“面若桃花”一词便是因此而来。后嫁给息国国君,因此称之为息妫、息夫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前684年,息妫嫁与息国国君。按照当时

  • 历史上伯邑考是什么下场?被纣王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伯邑考是周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近期热播的新《封神演义》中,姬昌因为姜王后去世而被强召入朝歌,在朝堂上,姜王后的父亲痛骂纣王,以至于被纣王下令处死,而当时纣王还想将西伯侯姬昌杀掉,不过姬昌素有仁义之名,在朝中深得人心,因

  • 陪着苻登上阵征战的毛皇后,为什么会被斩首示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美貌出众,身材修长姣好的毛皇后如果生在和平盛世,一定会幸福一生,可惜她生在乱世。毛氏是前秦高帝苻登的皇后,父亲是前秦名将毛兴,出生于将门的她自幼习武,武艺高强,正经如此,她的眉眼间带着坚毅,将容貌称得更加动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皇后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淝水之战,前秦天王苻坚被北府兵以

  • 霍成君是如何成为皇后的?汉宣帝真的十分宠她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霍成君是个千娇万宠长大的名门闺秀,她的父亲是西汉权臣霍光,他是汉武帝钦点的辅政大臣,执掌朝堂近20年,历经三朝而不衰,霍成君作为做受宠的小女儿,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了。然而霍成君最后却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自尽而亡,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霍光废掉刘贺后,扶持汉

  • 历史上五大艳后指的是谁?她们为什么被称为艳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她们一直被谈及往往是因为她们的容颜让那个时代的人惊诧,除了这四位传奇的女性,被谈及但那些遥远的时代里还有改变王朝历史的“五大艳后”。她们早早地就被藏在了深宫里,传出来的也仅仅了了数语,但也就是这了了数语,就引来无穷的遐想!看了她们才真正的懂得了那首诗:“养在深闺人未知!”下

  • 秦国一统六国的过程中,作用最大饿君主是秦始皇嬴政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认为自己比三皇五帝优越创造了皇帝这一称谓。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公元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执掌大权。到了战国末期,秦

  • 张嫣是如何成为明熹宗皇后的?魏忠贤为什么对她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史上有五位真正横绝千古之丽,又贵为皇后的古典美人,人们把他们比作艳后,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张嫣就是我国古代五大艳后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启元年,15岁的张嫣凭借倾城的容颜从全国选拔的5000余名美女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选美皇后。张嫣长得丰姿

  • 雍正登基后,派胤禩在阿灵阿的墓碑上加了8个字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顺治皇帝在临终前为了让玄烨顺利继位,曾召来四位老臣,为了表示忠诚,他们在在顺治病床前发下毒誓。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当夜,顺治驾崩,玄烨继位,是为康熙帝。这四位大臣,成了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随着康熙的成长,四位辅政大臣的结局也不

  • 关羽能攻破樊城,是因为东吴出兵偷袭荆州后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19年,关羽主动攻打樊城,他让让南郡太守糜芳坐镇江陵,将军傅士仁坐镇公安。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当时关羽主攻樊城,而樊城守将曹仁抵挡不住关羽的兵锋,于是他一边据守城池,一边向曹操求援。曹操得到消息后,当即派于禁统领七路大军援助曹仁。只可惜于禁将军队驻扎在低洼处,导致军队被暴